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论商鞅变法的背景以及商鞅变法的深远影响

论商鞅变法的背景以及商鞅变法的深远影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137 更新时间:2024/1/24 2:51:32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商鞅

商鞅变法的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导致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逐步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地主和农民两大对立的阶级的产生。

新兴军功地主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要求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从而引起了社会秩序的变动。因此,纷纷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各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如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等。

战国初期,秦国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和赋税改革,都晚于其余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齐、楚、燕、赵、魏、韩六个大国。为了增强秦国实力,在诸侯国的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和不被别国吞并,秦孝公引进人才,变法图强。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的影响:

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一次成功的变革记为新发,他让秦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并且为以后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而且确定了法治的思想。

商鞅吸取了李悝、吴起等法家在魏、楚等国实行变法的经验,结合秦国的具体情况,对法家政策作了进一步发展,后来居上,变法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他进一步破除了井田制,扩大了亩制,重农抑商,奖励一家一户男耕女织的生产,鼓励垦荒,这就促进了秦国小农经济的发展。他普遍推行了县制,制定了法律,统一了度量衡制,建成了中央集权的君主政权。他禁止私斗,奖励军功,制定二十等爵制度,这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力。他打击反对变法的旧贵族,并且“燔《诗》《书》而明法令”,使变法令得以贯彻执行。由于这一切,秦国很快富强起来,奠定了此后秦统一全中国的基础。正如汉代王充所说的:“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论衡·书解篇》)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制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军事上,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极大的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为秦的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对此后秦国以及秦代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云梦出土的《秦律》就是在这个变法的基础上修订、补充、累积而成。《秦律》也多处讲到连坐法,例如户籍登记有隐匿或不实,不但乡官要受罚,同“伍”的也要每户罚一盾,“皆迁之”(即罚戍边)。《秦律》也把镇压“盗贼”放在首要地位,并对轻罪用重刑。例如盗取一钱到二百二十钱的要“迁之”,盗取二百二十钱以上和六百六十钱以上要分别罚作刑徒,盗牛者要罚作刑徒,盗羊或猪的也有相当的惩处,甚至偷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的也要“赀徭三旬”(即罚处徭役三十天)。对五人以上的“群盗”则追捕处罚更严。同时《秦律》还有许多对各种逃亡者追捕处罚的规定。

标签: 商鞅变法背景以及深远影响战国时期秦国秦孝公

更多文章

  • 隋朝的科举制度 论隋朝的科举制度产生的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隋朝,科举,制度,生的,原因,隋朝,之前,先要,当官,无非

    在隋朝之前,先要当官无非是有四种途径一是世袭制度。一般王公大臣都是家族世袭官职,即使无才无德一样做大官;二是推荐制度。一般推荐人多是王公贵族朝廷重臣,而被推荐人要么是名人贤才,要么是和推荐人有利害关系。三是皇帝直接任命。四是诸如毛遂一样自我推荐的。在隋炀帝上位后,隋炀帝正式创立科举制度,这是世界

  • 秦朝的法律制度有哪些特色 论秦朝法律的特色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朝,法律,制度,哪些,特色,律的,公元前,221年,秦始皇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掉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中国社会由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透过两千多年厚重的历史尘埃,秦王朝留下的“苛政”符号,随着秦简的发掘有了另一层解读秦代法、律、令较完善,&ldquo

  • 隋朝的选官制度 隋朝开创了选官制度的先河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隋朝,选官,制度,开创了,先河,隋朝,之前,当官,大致,以下

    在隋朝之前,当官大致有以下途径:一是世袭制度。一般王公大臣都是家族世袭官职,即使无才无德一样做大官;二是推荐制度。一般推荐人多是王公贵族朝廷重臣,而被推荐人要么是名人贤才,要么是和推荐人有利害关系。三是皇帝直接任命。四是诸如毛遂一样自我推荐的。 可是这种选官制度在隋炀帝上位之后被打破了,隋炀帝

  • 周夷王姬燮简介 周夷王姬燮在位时间多长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周夷,王姬,简介,在位,时间,多长,周夷王,生年,不详,华夏

    周夷王生年不详,华夏族,姬姓,名燮。周懿王之子,周孝王侄孙。中国西周第九代天子。但是你知道周夷王是什么时候继位的不?周夷王又是在位时间有多长,这些你都知道不,知道的和不知道的想知道的都跟小编来吧。 周夷王,姬姓,名燮,西周第九代国王,周懿王子,周孝王侄孙。《史记》称他为夷王,西周青铜器铭文多称他

  • 隋朝的官员制度 论隋朝官员制度的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隋朝,官员,制度,特点,隋朝,以前,西汉,南北朝,基本,沿袭

    隋朝以前,自西汉至南北朝,基本沿袭秦朝官制,隋文帝即位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对行政机构进行了一些改革。综合前代各种制度,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开皇元年 (公元581年),杨坚登位不久,立即采纳了大臣崔仲方的建议,废除北周模仿《周礼》在中央设立的“六官”制度,“依

  • 秦朝的军队建制 解析秦朝军队建制主要分为哪几部分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朝,军队,建制,解析,主要,分为,几部分,秦朝,中国,历史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其军事制度是在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是你知道秦朝军队制度是怎样的吗?秦朝的军队制度分为及部分呢?下面就让小编为你一一道来。 军队建制 维持一个大国的统一,还需要强大的军队。秦军以灭六国的余威,驻守全国,南北边塞,是屯兵的

  • 周孝王姬辟方简介 周孝王姬辟方在位时间多长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周孝,王姬,方简介,简介,方在位,在位,时间,多长,周孝,王

    周孝王姬辟方,生卒年不详,姬姓,名辟方,是共王弟,懿王叔。但是你知道周孝王在位多少年吗?他是怎么上位的? 周孝王是周穆王姬满之子,周共王姬繄扈之弟,周懿王姬囏的叔父,西周第八位君主,周懿王病死后夺位。在位6年,病死,葬处不明。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其在位时间定为前892年~前886年。 周懿王死后

  • 周懿王姬囏简介 周懿王姬囏在位时间多长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周懿,王姬,简介,在位,时间,多长,周懿王,名叫,姬囏,西周

    周懿王,名叫姬囏,西周第七代国王,周共王之子,懿王在位时间是公元前899年至前892年。懿王在位之时,周王室开始走上衰微之路。姬坚生性懦弱,继位后政治日趋腐败,国势更加衰落,由于西戎屡次进攻,他被迫将都城迁往槐里(今陕西省举平县东南)。病死,葬处不明。姬坚死后的庙号为懿王。 周懿王简介 周懿王

  • 隋朝的军事制度 论隋朝军事制度的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隋朝,军事,制度,特点,隋朝,中国,南北,朝下,唐朝,重要

    隋朝是中国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重要朝代,隋朝的建立,结束了数百年分裂割据历史,重开国家统一局 面。因唐朝与隋朝的文化、制度、社会特点一脉相承,故史学家常将两朝合称为隋唐。581年北周静帝禅让给杨坚,定国号为“隋”,北周覆亡。隋文帝即位后,为了巩固统治,在军事上继续推行和改

  • 史伯,尽知天下事的第一人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史伯,尽知,天下事,一人,我国,提起,老子,孔子,恐怕,没有

    在我国,提起老子、孔子,恐怕没有人会不知道,但是,提起史伯,恐怕知道的人没几个,对与史伯的事迹也是知之甚少的,在老子、孔子出现之前的二百多年,在西周,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不为常人所知。其人在中国思想史、哲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故学者在系统的专著中无不提及。但是,评价尚嫌不足。这个人就是的史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