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北京故宫始建哪个朝代?故宫始建于明朱棣时期

北京故宫始建哪个朝代?故宫始建于明朱棣时期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26 更新时间:2024/1/24 8:35:06

北京故宫始建于公元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这座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

故宫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间房,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7间。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

北京故宫的变迁史

故宫经历了明、清两个朝,到1911年清帝逊位的约五百年间,历经了明、清两个朝代二十四位皇帝。是明清两朝最高统治核心的代名词。明清宫廷五百多年的历史,包含了帝后活动,等级制度、权力斗争、宗教祭祀等。当时普通人连走近紫禁城墙附近的地方都算犯罪。由于明清宫廷是封建制度高度完备的最高统治中心,不寻的大事,往往都是围绕皇权的传承与安危展开的。如明代正统皇帝复辟的夺门之变、嘉靖皇帝被宫女谋刺的壬寅宫变、万历四十三年梃击太子宫的“梃击案”、泰昌皇帝因服丹丸而死亡的“红丸案”、泰昌帝病死后围绕着新皇帝登极的“移宫朝初年诸王权的三官庙之争、清末慈禧太后谋取权力的辛酉政变等等。

故宫营建原则

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则建造。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同时达到左右均衡和形体变化的艺术效果。中国建筑的屋顶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在故宫建筑中,不同形式的屋顶就有10种以上。以3大殿为例,屋顶各不相同。故宫建筑屋顶满铺各色琉璃瓦件以黄用于皇子居住区的建筑。其它蓝、紫、黑、翠以及孔雀绿、宝石蓝等五色缤纷的琉璃,多用在花园或琉璃壁上。太和殿屋顶当中正脊的两端各有琉璃吻兽,稳重有力地吞住大脊。吻兽造型优美,是构件又是装饰物。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龙凤、狮子、海马等立体动物形象,象征吉祥和威严,这些构件在建筑上起了装饰作用。

故宫建筑造型

故宫前部宫殿,当时建筑造型要求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政权至高无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四角上各有十只吉祥瑞兽,生动形象,栩栩如生。故宫的设计者认为这样以显示皇帝的威严,震慑天下。后部内廷却要求庭院深邃,建筑紧凑,因此东西六宫都自成一体,各有宫门宫墙,相对排列,秩序井然,再配以宫灯联对,绣榻几床,都是体现适应豪华生活需要的布置。内廷之后是宫后苑。后苑里有岁寒不雕的苍松翠柏,有秀石迭砌的玲珑假山,楼、阁、亭、榭掩映其间,幽美而恬静。

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

故宫四个大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与西华门、太和门

故宫有四个大门,正门名为午门。其平面为凹形,宏伟壮丽。午门后有五座精巧的汉白玉拱桥通往太和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故宫的四个城角都有精巧玲珑的角楼,角楼高27.5米,十字屋脊,三重檐迭出,四面亮山,多角交错,是结构奇丽的建筑。

标签: 北京故宫始建哪个朝代于明朱棣时期北京故宫

更多文章

  • 成语笑里藏刀的主人公是谁 笑里藏刀有啥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成语,笑里藏刀,主人公,有啥,历史,典故,成语,笑里藏刀,意

    成语笑里藏刀的意思是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却阴险毒辣。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那么,你知道成语笑里藏刀的主人公是谁?笑里藏刀有啥历史典故?请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笑里藏刀的主人公是李义府。李义府,瀛州饶阳(今河北饶阳)人,唐朝宰相。李义府早年以荐举入仕,历任门下典仪、监察御史、太子舍人、中书舍人。

  • 成语七步之才的主人公是谁 成语七步之才的来历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成语,七步之才,主人公,来历,成语,七步之才,意思是,形容

    成语七步之才的意思是形容才思敏捷。比喻人有才气,文思敏捷。那么,你知道成语七步之才的主人公是谁吗?成语七步之才的来历是怎样的?请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七步之才的主人公是曹植。曹植,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

  • 成语怙恶不悛的主人公是谁 怙恶不悛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成语,怙恶不悛,主人公,什么,历史,典故,成语,怙恶不悛,意

    成语怙恶不悛的意思是坚持作恶,不肯悔改。怙:依靠,依仗;悛:改过,悔改。那么,你知道成语怙恶不悛的主人公是谁?怙恶不悛有什么历史典故? 成语怙恶不悛的主人公是陈恒公。陈桓公,妫姓,名鲍,为春秋诸侯国陈国君主之一,他为陈文公儿子,承袭陈文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期间为前744年前707年,共在位38

  • 成语纲举目张的主人公是谁 纲举目张的典故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成语,纲举目张,主人公,典故,是什么,成语,纲举目张,意思

    成语纲举目张的意思是指抓住事物的关键,带动其他环节。比喻条理分明。那么,你知道成语纲举目张的主人公是谁吗?纲举目张的历史典故是什么?请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成语纲举目张的主人公是吕不韦。吕不韦,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

  • 呕心沥血成语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呕心沥血,成语,故事,中的,主人公,呕心沥血,成语,故事,中

    呕心沥血成语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呕心沥血的主人公是李贺呕心沥血:形容为了工作或是某些事情而穷思苦索,费尽心血。李贺的简介:李贺(790~816),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成语呕心沥血的典故:唐朝著名

  • 揭秘前21世纪夏朝君王启攻益之战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揭秘,21世纪,夏朝,君王,启攻,之战,夏朝,中国,历史上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伟大帝国王朝。中国第一个世袭王朝。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就是从夏朝的建立开始的。但是,你知道夏朝是怎么从“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的吗?夏朝君王启攻益之战是因何而起的呢?揭秘前21世纪夏朝君王启攻

  • 挂羊肉卖狗肉的主人公是谁 挂羊头卖狗肉有啥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羊肉,卖狗肉,主人公,挂羊头卖狗肉,有啥,典故,羊肉,卖狗肉

    挂羊肉卖狗肉的意思是用来比喻以好的名义做招牌,实际上兜售低劣的货色。“挂羊头卖狗肉”其根本的内涵就是:表里不一,狡诈欺骗。那么,你知道挂羊头卖狗肉的主人公是谁吗?挂羊肉卖狗肉有啥典故? 挂羊头卖狗肉的主人公是齐灵公,齐灵公,多字谥为齐孝武灵公,姜姓,吕氏,名环,齐顷公之

  • 揭秘前19世纪后期夏朝君王季杼灭豷之战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揭秘,19世纪,后期,夏朝,君王,季杼灭,之战,夏杼,姒姓

    夏杼,姒姓,夏后氏,又名季杼,杼。夏朝第七任君主,少康之子。在位十七年。但是你知道,季杼是怎么灭豷的吗?揭秘夏朝君王季杼灭豷之战? 夏王少康时期(约公元前19世纪后期),在夏少康复国之战中,少康之子季杼率领有虞氏军于戈(约在今河南中部)攻灭豷所率有穷氏军队的作战。 杼精明干练,曾协助父亲少康攻灭

  • 貌若潘安的潘安是谁 潘安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貌若,潘安,简介,人们,想到,相貌,美的,男子,首先,潘安

    人们一想到相貌俊美的男子首先想到潘安,“才比宋玉,貌似潘安”,这样的夸赞对每一个男人来说,那么潘安是谁呢?为什么人们一看到相貌俊美非常的男子都会想到他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潘安本名潘岳,字安仁。巩县(今河南巩义)人,祖籍河南中牟县大潘庄。西晋著名文学家。 潘安号称

  • 拾人牙慧成语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拾人牙慧,成语,故事,中的,主人公,成语,故事,拾人牙慧,中

    成语故事拾人牙慧中的主人公是谁?拾人牙慧的主人公是殷浩。而拾人牙慧的意思是:拾:捡取;牙慧:指别人说过的话。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主人公殷浩的简介:殷浩(303年―356年),字渊源(因《晋书》避唐高祖李渊之讳,故改为深源),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人,豫章太守、光禄勋殷羡之子,东晋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