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爱屋及乌这个成语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

爱屋及乌这个成语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423 更新时间:2024/2/9 10:02:12

爱屋及乌这个成语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商末代的商纣王。爱屋及乌是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关心到跟他有关系的人或物。

商纣王简介:

帝辛(?--约公元前1046),本名受德,帝号辛王,后世称商纣王,是商朝最后的一个君主,都于沫,改沫邑为朝歌(今淇县)。纣王 殷帝辛名受。“纣”是周人给他的谥号。《吕氏春秋·功名》说:“注贱仁多累曰纣。”又,汉代蔡邕《独断》中说:“残义损善曰纣”。总之,纣是一个恶名,是后人定的称呼。上古之时,夏代称“后”,商代称“帝”,周代称“王”。所以,“纣王”的称呼绝对不是商代当时的称呼,更不是帝辛的名字,只是后人通俗的叫法。

爱屋及乌的历史典故

传说,殷商末代的商纣王是个穷奢极欲、残暴无道的昏君(参看《助纣为虐》)。“西伯”(西部诸侯之长)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因为反对纣王曾被囚禁,想了很多办法才得以出狱。当时,周的都城在岐山(今陕西省岐山县),周文王回到岐山后,下决心要推翻商朝的统治。他首先聘得军事家姜尚(即姜太公)为军师,积极练兵备战,又兼并了邻近的几个诸侯小国,势力逐渐强大起来。接着,又将都城东迁至丰邑(今陕西省户县附近),准备向东进军。可是,迁都不久周文王逝世了。

周文王的儿子姬发继位,即周武王。姜太公继续担任军师。武王的同母弟姬旦(即周公),异母弟姬奭[shì ](即召公)是武王的两个得力助手。同时,武王还得到了其他几个诸侯的拥护。于是,武王正式宣布出兵伐纣。大军在孟津(今河南孟县之南的一个黄河渡口)渡过黄河,向东北挺进,直逼商朝的朝歌(今河南淇县东北)。因为商纣王已失尽人心,军队也多不愿为他送命,于是逃的逃、降的降,起义的起义,朝歌很快就被攻克。纣王自杀,商朝就此灭亡。以后的八百年,便成了周的天下,称为周朝。

当周武王攻克朝歌之初,对于怎样处置商朝遗留下来的权臣贵族、官宦将士,能不能使局面稳定下来,武王心里还没有谱,因此有些担忧。为此,他曾同姜太公等商议。汉朝人刘向编撰的《说苑·贵法》里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爱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刘厥敌,使靡有余,何如?” 大意是说:周武王打败了殷商,召见姜太公,问道:“该怎样对待他们的人员呢?”太公答道:“我听说,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带喜爱他屋上的乌鸦;如果憎恨那个人,就连带夺来他的仆从家吏。全部杀尽敌对分子,让他们一个也不留,您看怎样?”

原文中所谓“余胥”,是指地位最低下的小吏,奴隶主贵族的管家之类。(余,末等的意思;胥;胥吏。)

汉朝人伏胜编撰的《尚书大传·大战》里也有类似的记载: “纣死,武王惶惶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问曰:‘入殷奈何:太公曰:‘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

这段记载,与《说苑》所载内容相仿。不过“余胥”一词写作“胥余”,两者的含意也不一样。“胥余”已不属胥史等级,而是胥吏以外,比“余胥”更加低下的奴隶或刑徒了。例如商纣王时的“太师”箕子,因对纣王不满,被囚禁而装疯,甘当奴隶,所以《庄子》称他为“胥余”。

此外,《韩诗外传》、《六韬逸文》也都有关于周武王和姜太公上述那段谈话的记载,内容基本相同。由于这个传说,就产生了“爱屋及乌”这句成语。

更多文章

  • 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故事,中的,主人公,乐不思蜀,主人公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成语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刘禅。乐不思蜀: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快乐地忘了本,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主人公刘禅的简介:刘禅(207-271),即蜀汉后主,字公嗣,又字升之(《魏略》)。小名阿斗。刘备之子(非长子,刘备的长子是谁已不可考,但肯定是多次被吕布以及

  • 成语力不从心的主人公是谁 力不从心的意思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语,力不从心,主人公,意思,是什么,成语,力不从心,意思

    成语力不从心的意思是什么?力不从心的意思是指心里想做某事,但是力量不够。那么。成语力不从心的主人公是谁呢?成语力不从心有什么历史典故?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力不从心的主人公是班超。 班超,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班超出生在文仕家庭,是史学家班彪的

  • 井底之蛙是什么意思 井底之蛙又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井底之蛙,是什么,意思,又有,什么,典故,井底之蛙,是什么

    井底之蛙是什么意思?井底之蛙的意思是形容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那么,井底之蛙这个成语有什么历史典故?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井底之蛙的出处 《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清·章炳麟《驳康有为论

  • 才高八斗这个成语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才高八斗,这个,成语,故事,中的,主人公,才高八斗,主人公

    才高八斗的主人公是谁?才高八斗的主人公是曹植。才高八斗:形容人的文才高,知识丰富。主人公曹植的简介: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山东聊城市莘县,一说出生于山东菏泽市鄄城。曹植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

  • 焚书坑儒这个成语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焚书坑儒,这个,成语,故事,中的,主人公,焚书坑儒,主人公

    焚书坑儒的主人公是谁?焚书坑儒的主人公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意思是:焚:烧;坑:把人活埋;儒:指书生。焚毁典籍,坑杀书生。秦始皇的简介:秦始皇(公元前259公元前210年9月10日),即嬴政。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军事家。首次完成中国统一,秦朝开国皇帝,秦庄襄王之子,13岁即王位,

  • 画蛇添足的意思是什么?画蛇添足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画蛇添足,意思,是什么,画蛇,足有,什么,历史,典故,画蛇添

    画蛇添足的意思是指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多余不恰当的事,以致弄巧成拙。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那么,谁知道画蛇添足的历史典故吗?画蛇添足有什么历史典故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画蛇添足的出处 《战国策·齐策二》:“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ldquo

  • 成语赤子之心是什么意思? 赤子之心有什么来历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成语,赤子之心,是什么,意思,赤子,心有,什么,来历,成语

    成语赤子之心的意思是指比喻人心地纯洁善良。成语赤子之心有什么来历? 赤子之心的出处 《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清代学者杭世骏考证认为:“赤子”源于孩子身高。早期“尺”和“赤

  • 华而不实这个成语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华而不实,这个,成语,故事,中的,主人公,华而不实,意思是

    华而不实的意思是花开得好看,但不结果实。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也指表面上很有学问,实际腹中空空的人。那,华而不实这个成语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华而不实又有什么典故?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华而不实的主人公是阳处父。阳处父,大春秋时晋国大夫因封邑于阳地(今山西省太谷县阳邑村),遂以阳为氏。阳处父相

  • 手不释卷这个成语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手不释卷,这个,成语,故事,中的,主人公,手不释卷,主人公

    手不释卷的主人公是谁?手不释卷的主人公是吕蒙。手不释卷:释:放下;卷:指书籍。手中的书不肯放下来,比喻抓紧时间勤学,或看书入了迷。主人公吕蒙的简介:吕蒙(179220),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累封别部司马。手不释卷的典故: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

  • 成语南州冠冕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南州冠冕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语,南州冠冕,故事,主人公,典故,成语,南州冠冕,意思,是

    成语南州冠冕的意思是指南方人才中杰出的人。指才识出众的人。那么,你知道南州冠冕成语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吗?南州冠冕有什么历史典故? 南州冠冕的主人公是庞统,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与刘备一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