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孔子的弟子多达三千人,颜回为何却是其最得意的弟子?

孔子的弟子多达三千人,颜回为何却是其最得意的弟子?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22 更新时间:2023/12/12 6:35:04

孔子一生都在遵循诲人不倦的教育原则,从事教育事业长达数十年,弟子达三千多人。其中,人七十二人,哲人十人。那么,为什么说颜回是孔子最为得意的弟子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有一次,颜回到街上买东西,看到一家布店前站满了人。颜回上前询问得知,原来是买卖双方发生了矛盾。

买布的人说道∶“三八二十三,你为说二十四,是想骗我钱吗?”颜回听了之后,走上前去,说道∶“这位兄弟,三八二十四,不是二十三,你算错了。既然弄清楚了,就不要再吵了。”

听了颜回的话,买布的人很不服气,指着颜回说道∶“你是谁啊?瞎管什么闲事?评理只能找孔夫子,由他说了算。我们可以去评评理。”

颜回说道∶“好!不过,若是你错了怎么办?”买布的人说道∶“若是我输了,可以拿走我的人头!”颜回便说道∶“如若我输了,可以赢走我的冠。”

于是,他们找到了孔子。孔子问明具体情况之后,说道∶“三八二十三!颜回输了,把冠给别人。”

颜回是一个不与孔子争辩的人,只好摘下帽子,给了那个买布的。接过帽子之后,买布的人兴高采烈地走了。

对于孔子的评判,颜回虽然服从,但是仍然想不通原因。于是,颜回认为孔子年纪大,老糊涂了,决定不再跟随孔子。

第二天,颜回借口家里有事,请假回去了。孔子知道他的心思,但没有说出来,在他临走的时候,孔子说道∶“赠你一句话∶干年古树莫存身,杀人不明勿动手。”颜回说声告辞,便动身回去了。

在回去的路上,狂风突起,电闪雷鸣,大雨将至。情急之下,颜回躲到一棵树干的空心处,想暂时避避雨。这时,颜回想到那句“千年古树莫存身”,便走了出来。刚走开不远,一道闪电划过,雷声四起,古树被劈得粉碎。

颜回吓得惊呆了,没想到孔子的话应验了。想想后一句话,颜回自言自语道∶“我会杀人?”

赶到家的时候,已是深夜。见家人都已睡熟,便不想惊动,用随身带着的宝剑,打开了妻子卧室的门闩。走到妻子床头的时候,颜回发现南边一个头,北边一个头,顿时怒火中烧。

拿起宝剑想要砍下去,这时,颜回想到那句“杀人不明勿动手”,点亮油灯,发现是妻子妹妹。

天一亮,颜回就急忙赶了回去,跪在孔子身边,说道∶“老师真是料事如神啊!”

孔子解释道∶“我之所以说三八二十三,是因为你们的赌注。你输了,只是一个冠,而他输了,就是一条人命。你觉得,应该谁输比较好?”

颜回顿时醒悟过来,说道∶“老师以大局为重,实在是学生愚昧啊!”此后,颜回一直跟随在孔子身边,是孔子最为得意的弟子。

颜回最大的优点就是十分好学,并且能够自我改善。在孔子看来,以传授于弟子,而学问中的“学”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君子道德的实践具有很大的作用。在孔子眼里,相比于文化知识的获得,学生的道德修养更加重要。孔子认为,作为学习者,首要任务便是学会如何改善自身,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道德高尚的君子。《论语》云∶“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其中“为己之学”便是将获得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努力地改善自我。“为人之学”更多的是技能,而不是僵化的知识。

《大学》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所谓的“格物致知”,便是通过学习,要掌握真理,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作为君子,要不断改善自身行为,保持内心的平和,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孔子的学问中,最基本的原则在于“为己”,即改善自身,努力成为一个充满仁义道德的君子。

颜回之所以受到孔子的肯定,就在于其“为己之学”的优秀。《论语》中记录了多次颜回与孔子的对话。

《论语·先进》∶“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论语·雍也》∶“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在孔子的弟子中,有很多担任高官,享受人们拥的人。但是,唯有颜回十分好学,与其他弟子相比,颜回“不迁怒,不贰过”。这个可以说明,颜回始终保持着平和的心态,加强改善自我,不但学的知识,也用于实践。在孔子的眼里,“为己之学”的弟子才是真正的好学之人。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颜回成仁,能够保持安然的处世态度。在《论语》中,孔子这样描述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与孔子相似,颜回对待人生的态度也十分乐观、豁达。尽管家境贫寒,条件艰苦,却仍然安然生活,心情愉悦,精神世界反倒十分富足。《论语》云∶“肾患同地一第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优,回也不改其乐,哉同也!”孔子十分称赞颜回的生活态度,不追求物质利益,讲究乐生。

周游列国时,在陈蔡之地,孔子师徒被围困。其时,干粮已经吃完,好多弟子饿得生病了。但是,孔子仍然不停地讲课,还不断调节讲课的气氛。子路说道∶“原来像君子一样道德高尚的人,也会走投无路。”

孔子说道∶“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君子能够坚守自己的操守,而小人往往胡作非为。”

这个时候,只有颜回对孔子的学说和思想深信不疑,说道∶“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意思是说,君子道德高尚,却不被别人接受,不是君子的错误。

听了颜回的话,孔子笑道∶“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意思是说,孔子把颜回当成自己最忠实的弟子。

由此可见,在很多事情上,颜回和孔子保持着相同的观点,坚守君子的操守。

标签: 颜回孔子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谁才是靖难之役的第一功臣?是靖难名将丘福还是李景隆?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靖难之役,李景隆,文史百科

    靖难之役,朱棣击败朱允炆成为明朝第三位皇帝,那谁才是靖难之役的第一功臣呢?这个人就是靖难名将丘福。丘福在靖难之役中多次担任先锋,立下显赫战功,虽然他的谋略不如张玉,但计谋再出色还是需要有将领将其完成,丘福在战场上的气势无人能及。此后朱棣就把丘福钦定的靖难第一功臣,此后丘福还成为皇太孙的导师。下面小编

  • 与赵匡胤结为兄弟的石守信,为什么没有反对赵光义继位?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赵匡胤,石守信,文史百科

    能开创一个新兴王朝的开国皇帝除了自身拥有极为出色的能力之外,就是因为手底下还有一批出色的先锋大将,就比如建立大宋王朝的宋太祖赵匡胤,他在后周末期掌握全国军政大权时,就拉拢了一些重要的将领,还和其中最优秀的十位结为了“义社十兄弟”。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与赵匡胤结为兄弟的石守信,为什么没有反对赵光义

  • 原本博学多才的宰相丁谓,为什么被人斥为“奸邪之臣”?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宰相,丁谓,文史百科

    原本博学多才的丁谓,为了权利变得邪佞狡诈,被人斥为“奸邪之臣”。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丁谓憸狡过人,为了向上爬和巩固权位,只得扭曲自己灵魂,讨好皇帝,做事“多希合上旨”,因而被“天下目为奸邪”;人们将他与王钦若、林特、陈彭年、刘承珪合称为“五鬼”。一、鼓动皇帝大兴土木。宋真宗

  • 东晋时期实行士族门阀政治都有哪些弊端呢?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晋朝,司马睿,文史百科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上,各种政治制度都曾经顺应时代诞生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以大家族为代表的宗族门阀制度,其实这并不是官方规定的一种制度,而是在乱世之中逐渐自行发展出来的一种制度,但是它也有着非常明显且严重的弊端。在中国古代,宗族群体早于专制皇权而存在,古老的宗法制度就是以宗族的存在为前提的。但是,宗

  • 南汉是十国中较为强大的,潘美为何如此容易就消灭了?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南汉,潘美,文史百科

    历史上有两个王国曾在广州定都,一个是秦末汉初的南越,一个是五代十国的南汉。南汉是十国中较为强大的,最强盛时控制两广地区,自称“小南强”。不过,南汉从弱小发展到极盛时的时间,较为漫长。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南汉的创业之祖名叫刘谦,因为攻打黄巢有功,唐中和三年(883年)出任封州

  • 提到古代战场的第一大杀器,为何应当是骑兵排在首位?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骑兵,战场,文史百科

    提到古代战场的第一大杀器,应当算是“古代装甲兵”之称的骑兵了。由于蒙古铁骑曾经纵横亚欧大陆,可谓所向披靡、天下无双,因此很多人认为,骁勇善战的骑兵都源自草原戈壁、民风剽悍的游牧民族。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很多战史也湮没于浩渺岁月之中。追寻前人的踪迹,我们会

  • 水丞是古代的传统工艺品,它为何被称为文房“第五宝”,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水丞,古代,文史百科

    文房还有“第五宝”,就是水丞。那么水丞是什么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水丞又称水中丞,一般多称就是水盂。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品。它是置于书案上的贮水器,用于贮砚水,多属扁圆形,有嘴的叫“水注”,无嘴的叫“水丞”。水丞制作古朴雅致,为文房一重要器具。水丞有玉制的,如清代青玉

  • 在宋代画作《清明上河图》中,张择端隐藏了哪些“暗线”?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代,《清明上河图》,文史百科

    说到我国流传下来的古画,“清明上河图”绝对是其中的佼佼者,也是最值得研究的、有着深刻内涵的长篇画作。事实上“清明上河图”不止一个朝代的版本,有宋本、明本和清院本,我们通常所说的乃是宋代画家张择端的版本。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宋朝是我国多灾多难的一个朝代,许多人提起宋朝总是会摇

  • 刘瑾为什么敢叫做“立皇帝”?他最终的结局又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瑾,立皇帝,文史百科

    明朝有一类人群可以说是非常的出名了,那就是太监,明朝历史上有名的太监数量是非常多的,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刘瑾。刘瑾是明朝正德年间的一位太监,也就是明武宗朱厚照时期的太监,而刘瑾还有一个称呼听起来非常的有野心,叫做“立皇帝”。这个称呼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刘瑾为什么敢这样称呼自己,他最终的结局又是什么呢?下

  • 宋太祖在登基之前,真是受到了部下的推戴与胁迫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太祖,登基,文史百科

    北宋隐士邵雍曾说宋朝有五件事是自唐虞以后从未发生过的,其中前两件发生在开国之初,一是“革命之日,市不易肆”;二是“克服天下在即位后”。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在陈桥驿被部下“黄袍加身”,之后在众人的拥护下进入汴梁城,他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抵抗,就成功使年幼的周恭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