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明朝在200多年的时间内,为何没有彻底摆平蒙元残余势力?

明朝在200多年的时间内,为何没有彻底摆平蒙元残余势力?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555 更新时间:2024/1/14 20:54:59

蒙古人在草原崛起之后急速扩张,到了忽必烈时代已经建立起了一个疆域广袤的庞大帝国。然而忽必烈作为元朝的开国皇帝,其实际控制区域也只有蒙古祖庭和宋金故地。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元朝自忽必烈后,政局动荡,到了1368年,享国运不足百年的元朝就在轰轰烈烈的元末农民起义中被推翻。元顺帝从元大都仓皇北窜,回到了蒙古人的龙兴之地。继续保持了史称“北元”的政权。这在中国历史上时一次外来政权在中原失败后可以全身而退的一个奇迹。就在同一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称帝,建国号大明。

然而元廷被迁之后并没有土崩瓦解,而是一度企图再次入主中原,不断发动对大明的反攻。朱元璋则打算趁此机会一举消灭蒙古残余势力,彻底解决北方边患。但无论时朱元璋时期的七伐蒙元,还是朱棣的五征漠北,都没有能够彻底摆平蒙古。在永乐皇帝驾崩后,大明和蒙元进入了相当长时期的对峙和拉锯阶段。

虽然总得来说明朝前期一直处于攻势,但是到了明中后期也有土木堡之变这样大明皇帝被生擒的悲剧。明朝不得不大修长城,以抵御蒙古人的进攻。就这样北元蒙古和明朝两个政权隔着长城相互对峙的局面持续了二百多年。终明一朝,始终没有能够成功解决北方的边患。

那么为什么明朝200多年来都没有能够彻底摆平已经退守关外的蒙元残余势力呢?

首先,蒙古人入主中原的时间非常短,元朝只维持了不到百年的时间。作为元朝统治集团的蒙古人尚未完全接受汉族的农耕文明。虽然忽必烈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中国传统封建朝的统治制度,但是对于维系中国封建王朝的核心思想儒家思想,却始终并不热衷。尽管元朝一度也恢复了科举制度,但是时间很短,而且只针对汉人。

显然,蒙古人本身的汉化程度不深,并未完全摆脱游牧民族的习性。尽管元朝后期蒙古的军事力量已经衰败,但是一旦他们回归了草原,又快速恢复了游牧民族的剽悍勇武,和灵活多边的作战特点。尽管明朝大军一度深入漠北,但是始终无法彻底消灭蒙元的主力。而且明朝中后期,蒙古内部出现了分裂,这反而更加加大了明朝彻底消灭蒙古人势力的难度。

其次,到了明朝中后期,作为正统王朝的地位已经巩固。已经没有了对蒙元势力复辟的担忧,缺乏进取的动力。而且此时的北元小朝廷已经日趋式微。蒙古已然分裂成了多股势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明朝政权当然不会选用劳民伤财的军事手段去解决,而更加愿意通过采取政治分化,经济封锁等长时间的消耗战的手段来击垮蒙古人。而且明朝的政权主体是农耕文明的代表,对占领草原这样的不毛之地并没有多大的兴趣。更加在意的是解除北方边界的安全隐患。因此,消耗战和封锁战被放在了首选的位置。

事实上,如果不是小冰河时期的到来导致的天灾,和明朝后期政治腐败导致的人祸。明朝对蒙古的战略总体上是没有问题的,完全有机会取得成功。可惜历史没有假设。明朝到最后也没有能够彻底耗跨蒙古人。倒是后来的清朝统治者,部分继承并且改良了明朝对蒙古人的策略,在明朝对蒙政策的基础上加上了和亲,宗教控制和地域控制等一系列的手段,最终驯服了蒙古的反抗势力。

标签: 明朝蒙元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曹操是如何击败一个个对手,最终走上北方霸主的位置?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曹操,北方霸主,文史百科

    众所周知,在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时期,曹操是最先脱颖而出的一方诸侯。曹魏集团鼎盛之时,占据兖州、豫州、徐州、幽州、冀州、青州、并州、荆州(部分)、扬州(部分)等地,有着天下半壁江山。对此,相信不少读者也非常感兴趣,前期落魄的曹操,他是如何击败一个个对手,最终走上北方霸主的位置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

  • 据《世说新语·轻诋》描述,永嘉之乱对晋朝有何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永嘉之乱,晋朝,文史百科

    据《世说新语·轻诋》描述,桓温进入北地,远眺中原大地,曾说“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虚,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即神州陆沉,永嘉之乱,王衍等臣属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永嘉之乱有何影响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五胡乱华晋室南渡后,北方便成为胡族活动的大舞台。自匈奴刘氏兴起,五胡

  • 唐睿宗一生称得上富有传奇色彩,其主要的原因在于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睿宗,原因,文史百科

    睿宗一生两度登基即位。第一次是在嗣圣元年(684)春二月七日,即高宗皇帝死后的第二年,他以豫王李旦的身份取代了皇兄中宗,时年22岁,与高宗登基时的年龄一模一样。不过,他第二次登基已经是景云元年(710)六月二十四日,也就是在中宗死后的当年,这次即位是以相王的身份取代了中宗的儿子少帝,即温王李重茂。两

  • 冠礼是周代礼乐制中的一种,各阶层的服饰流程有何不同?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冠礼,周代,文史百科

    冠礼是周代定下的礼乐制度中重要的一点,是古代一个男子象征成年的重要标志。当然,不同的身份等级冠礼的服饰流程都是不一样的,不能僭越。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根据《通典》、《明集礼》等礼典的记载,历代建立了从天子至士庶,各阶层不同的冠礼冠服制度。天子冠礼冠服大戴礼记公冠篇曰:“公冠

  • 为何在民间的传言中,嘉庆的死和天雷有着很大的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嘉庆,天雷,文史百科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的皇帝是寿终正寝的驾崩,也有的皇帝是因为其他原因去世,例如举鼎被砸死的秦武王赢荡、死在美女赵合德怀中的汉成帝等等。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民间很多人都在传言,清代皇帝嘉庆的死和天雷有着很大的关系,甚至在后来被人们传为:“嘉庆皇帝是被雷劈死的。”对于这样的传言

  • 关于刘熙祚的死有三种说法,究竟哪一种说法是最合理的?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熙祚,说法,文史百科

    在明朝灭亡的前一两年之中,投降农民军李自成或者张献忠的明朝官员不在少数,他们或受高官诱惑,或因生命受到威胁,但是也有很多人在高官厚禄面前不为所动,甚至在生命威胁面前也不改初衷。湖广道御史刘熙祚就是其中一位。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熙祚,字仲缉,号劬思,常州武进人。他很小的时候

  • 写意人物画在古代很常见,其类型大致可分为哪三类?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写意人物画,古代,文史百科

    写意人物画大致可分为写意线描、写意着色、大写意3类。写意线描是写意人物画的重要基础专业课,也是可独立运用的表现形式。写意线描,着重进行写意型人物画的观察方法、表现方法的最初训练,主要学习用笔课题,同时也研究用墨问题。写意着色,是写意人物画最常见的也是最常用的形式,是在写意线描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笔

  • 界画是中国绘画的一个门类,晋代的顾恺之就曾说过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界画,晋代,文史百科

    界画(jièhuà:即“界划”。“画”读入声):中国绘画很特色的一个门类。在作画时使用界尺引线,故名界画。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起源很早,晋代已有。顾恺之有“台榭一足器耳,难成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的话。到了隋代,界画已经画得相当好。《历代名画记》中评展子虔的界画说:“触物留

  • 龙图阁大学士是宋朝的一种官职,那么都有哪些人担任过?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龙图阁大学士,宋朝,文史百科

    龙图阁学士是一种宋朝官职,北宋龙图阁直学士是"加官"、"贴职",一种虚衔,荣誉称号。龙图阁有学士、直学士、待制等官职,其中龙图阁直学士是从三品。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名词出处龙图阁学士,宋代官名。宋真宗时建龙图阁,收藏宋太宗御书、御制文集、典籍、图画、祥瑞之物以及宗正寺所进属

  • 吴潜曾官至南宋左丞相兼枢密使,为何却被童谣击倒了?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吴潜,南宋,文史百科

    南宋宰相吴潜有哪些成就,为何被一首童谣就击倒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吴潜(南宋中晚期)南宋时期的宰相,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县东乡云梯人,嘉定十年(1217)进士第一,官至左丞相兼枢密使。《辞海》说他“主张加强战守之备以抗御元兵,对南宋朝廷的苟且偷安表示忧虑”。这是对吴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