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盘点清朝时期为王朝建设作出贡献的十位汉臣

盘点清朝时期为王朝建设作出贡献的十位汉臣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432 更新时间:2024/4/1 6:27:12

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清共传十一帝 ,享国276年。

不论是关注度还是上镜率,清朝都比其它王朝要多得多,这与清朝存在时间有关;也与王朝的贡献和腐败分不开;当然也跟是满族人建立的王朝有撇不清的干系。

康乾盛世也好,同治中兴也罢,满汉的关系,都是清朝最重视处理的问题,而清朝200多年的江山,仔细论来,实在与以下这10位汉人分不开,他们是英雄还是叛徒,大家可从自己角度出发判定。

第一位:范文程

范文程,字宪斗,北宋名相范仲淹十七世孙。

万历四十六年,后金八旗军攻下抚顺,范文程与兄范文寀主动求见努尔哈赤,成为清朝开国元勋之一。清太宗皇太极在位时期,他深受倚赖, 凡讨伐明朝的策略、策反明朝官员、进攻朝鲜、抚定蒙古、国家制度的建设等等,他都参与决策。

后范文程又历清世祖、清圣祖,共辅佐清朝四代帝王,是清初重臣,更被视为文臣之首。

第二位:洪承畴

洪承畴在明末农民起义的战事中屡立战功,崇祯年间更任蓟辽总督高职,松锦之战后投清,深受皇太极重视。

清军入关后,顺治帝对洪承畴也很器重,听取了洪承畴"以抚为主,以剿为辅"的进军策略。

洪承畴建议满人"习汉文,晓汉语",了解汉人礼俗,倡导儒家学说,淡化了满汉之间的差异,为满汉的合流打下基础。

在洪承畴的推动下,清初完成平稳的朝代更迭,虽然洪背叛了明朝,人格方面被许多人诟病,但不得不说,他为清朝统一、天下安稳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第三位:祖大寿

祖大寿是吴三桂的舅舅,曾随袁崇焕入关保卫京师,崇袁崇焕被下狱后,祖大寿怕受到牵连,毁山海关逃出。崇祯命袁崇焕写信招抚,祖大寿才返回明朝。

在与清军的对抗中,祖大寿非常顽强,清军如何招抚都未投降。

松锦大战中,因援军洪承畴兵败,锦州解困彻底无望,祖大寿无奈率部降清。

尊大寿降清为清军入关减去了又一力敌。

第四位:吴三桂

说完舅舅,就要说外甥了,祖大寿投降后,给吴三桂写了劝降信,吴三桂置之不理。

然后来在清与李自成夹缝中,吴三桂选择了降清。

降清之人很多,之所以吴三桂被骂得最狠,是因为后来他十分积极的帮助清朝打击南明朝廷,甚至引兵入缅甸,把南明永历帝给弄回清朝杀死。

吴三桂杀旧主后,又背叛新主,弄出个三藩之乱,康熙皇帝用了8年才搞定他(家族)。

第五位:佟养性

佟养性祖先是女真人,后迁徙居住抚顺,在抚顺经商时,佟家就跟努尔哈赤过从甚密,佟一度被捕,后明朝官吏放他去努尔哈赤处做间谍,没想到这正如了佟养性的本意,他到后即降清。

明朝将他与李永芳相提并论为两个头等叛徒(在吴、耿、尚登场之前)。

第六位:李永芳

李永芳是明军游击,万历四十六年就投降了努尔哈赤,是明朝第一位投降后金的边将,虽然他地位不高,但是影响非常不好,为后来汉人投降满清打下了基础。

故而他与上边那位佟养性成了明末叛徒典型代表,当然,在清朝方面则是忠义先锋。

第七位:孔有德

孔有德原为毛文龙部将,毛文龙死后,他发动吴桥兵变降后金。

八旗汉军成立时,孔有德被编入汉军正红旗,入关后,他随豫亲王多铎追剿农民起义军,镇压了江南各地的抗清斗争。

顺治六年封定南王,出征广西时被围自杀,清廷追谥其为武壮。

第八位:尚可喜

尚可喜由于曾镇压皮岛兵变,使沈世魁失去权力,所以沈世魁对他怀恨在心,伺机报复。尚可喜害怕遂有去意。

1634年尚可喜借元旦之会,携麾下诸将、辖下五岛军资器械航海归金。皇太极出城30里相迎。

尚可喜身经百战,转战数万里,为清王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清代历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第九位:耿仲明

袁崇焕督师蓟辽杀毛文龙,耿仲明被调隶山东巡抚孙元化麾下。崇祯五年为孔有德内应,攻陷登州,后和孔有德一起渡海降后金。

顺治元年随清兵入关后,镇压农民起义军;顺治六年封靖南王,与吴三桂、尚可喜合称清初三藩。

第十位:孙可望

孙可望是明末张献忠农民起义军大西政权主要将领、南明永历时期权臣。

孙可望由于用兵沉着,被军中呼为"一堵墙"。张献忠在川北牺牲后,孙可望与李定国等率大西军余部南下攻占云贵一带,坚持抗清。后改投永历政权,以武力挟制永历朝廷。

公元1657年孙可望攻打李定国,因部将倒戈不敌李定国,孙可望向清军投降,引清兵入四川、贵州,隶属汉军正白旗。

标签: 汉臣

更多文章

  • 明太祖到明成祖时期共有几位皇后?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太祖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传十二世,历经十六帝,享国276年。明朝的皇帝按顺序们是:明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樘、明武宗朱厚照、明神宗朱厚璁、明穆宗朱

  • 明宪宗到明世宗时期共有几位皇后?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宪宗,明世宗,皇后

    (4位皇帝分别是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樘、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璁)明宪宗朱见深皇后吴氏宪宗废后吴氏,在宪宗天顺八年七月被立为皇后。先宪宗做太子时,万贵妃就已擅宠,吴后既立,想给万贵妃一个下马威,杖责了贵妃。吴后不知宪宗立她为后,绝不是喜欢她,而是万贵妃身份问题不能为后罢了,所以在刚刚杖责贵妃

  • 明穆宗到明思宗时期共有几位皇后?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穆宗,明思宗,皇后

    明穆宗皇后李氏穆宗孝懿皇后里氏,在明穆宗朱载垕做裕王的时候,就被选为王妃。后来她为裕王生了宪怀太子。李氏在嘉靖三十七年去世,穆宗登基后,追封她为孝懿皇后。明穆宗皇后陈氏孝安皇后陈氏,是裕王朱载垕的发继任王妃,嘉靖三十七年,李氏去世,陈氏被立为王妃。穆宗登基,在隆庆元年册为皇后。陈皇后没有生子,后来

  • 盘点历史上五位结局凄惨的太子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太子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太子这个地位已经是非常高了,历史上有很多太子,但是并不是所有太子都是善始善终的。也有一些他们的解决还是很凄惨的。今天小编就给大家盘点一下历史上五位结局凄惨的太子,他们分别都是谁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栗太子刘荣他本是汉景帝的长子,他的母亲栗妃身份皇帝宠爱,只可惜,他

  • “宦官”称呼的历史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宦官

    宦官是古代被阉割后为贵族、皇族服务的男性官员。在中国也称太监、公公、内臣、内官、内珰、内侍、内竖、寺人、阉人、阉珰、貂珰、珰官、中官、中涓、涓人及中贵人等。宦官作为宫廷内侍见诸世界多个地区。古代东亚世界各国,包括中国、朝鲜、越南的皇室偏好任用宦官作为内侍。欧洲的古希腊、罗马帝国与拜占庭帝国的宫廷中都

  • 什么是墨刑?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墨刑

    “墨刑”又称黥刑、黵刑、刺字,即在脸上或其他部位刺字。墨刑属于上古五刑之一(上古五刑:墨、劓、剕、宫、大辟),乃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肉刑。上官婉儿受“墨刑”之后,为了遮掩痕迹,逐在额头伤痕处刺了一朵红梅,最终形成了风靡一时的红梅妆。

  • 洛阳三俊是哪三个人?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洛阳三俊

    洛阳三俊是指陆机、陆云、顾荣三人,三人皆为苏沪名门之后,西晋末年同时入洛,因其才学被合称为三俊。当时正值八王之乱,三人虽然才华横溢,仍难免陷入时局纷扰,二陆更是因此而亡。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顾荣(?~312),中国西晋末年拥护南渡的司马氏政权的江南士族首脑。字彦先。吴

  • 隋朝末“洛阳七贵”分别说的谁?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洛阳七贵

    洛阳七贵,指隋末,越王杨侗称帝后,分封了七个高官,分别是:段达,王世充,元文都,卢楚,皇甫无逸,郭文懿,赵长文等七人。当时洛阳人号称这七人为“七贵”。典出《隋书·炀三子》。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段达,隋朝武将,姑臧(今甘肃武威)人。

  • 盘点历史上五位在宫殿里摆集市的皇帝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皇帝

    封建社会的帝王,高高在上,统治天下万民,地位尊贵;而商贩整天忙忙碌碌,地位低下。如果让你在当皇帝和当商贩之间做一个选择,很多人会不假思索地想说当皇帝。但是历史上许多皇帝却有一个当商贩的心。而且这样的帝王还不止一位呢!第一位:汉灵帝刘宏汉灵帝刘宏是东汉第九位皇帝,公元168年即位,在位21年。汉灵帝

  • 历史上有哪些得以善终且后代当上皇帝的嫡皇后?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皇后

    中国历史上有四百多位帝王,基本每位帝王都有皇后,有的还不止一位皇后。这些皇后的结局有的平淡,有的凄惨。也有的皇后得以善终(所谓善终就是老死或病死,自然死亡)。下面盘点一下得以善终的嫡皇后及她的当上皇帝的皇子皇孙:汉高祖皇后吕雉吕雉出生于公元前241年。当刘邦还是沛县小吏泗水亭长时,吕父将聪明美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