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上厕所为什么叫“出恭”?

古代上厕所为什么叫“出恭”?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969 更新时间:2024/2/25 8:01:26

“出恭”这词,原本上厕所大小便没有什么关系,可为什么后来成了上厕所的代名词了呢?这还得从隋朝">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开始说起。

坚创立了科举制度,对国家选拔人才、社会阶层流动、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非重大的意义和作用。古代科考也和现在高考">高考一样,基本上就是一考定终身,无论国家、个人,都非常重视,所以科考场面也是非常壮大,盛况空前。当时科考都是每个人一个小房间,俗称“号舍”,考试的这几天,考生是不能轻易离开号舍的。据史料记载,位于南京的江南贡院是全国最大的科举考场,有号舍20644间,也就是说同时可以容纳两万多考生,再加上监考人员,这么多人,上厕所就成了人们最头痛的问题。人有三急,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也不例外,要知道,当时的科举一呆就是几天,所以期间上厕所是难免的。

中国历史朝代表

古代科举考试的时候,也是允许大小便的,号舍内都备有一小桶,小便在号舍内自行解决,就怕遇到大便,那就有点麻烦了,还要把试卷交给考官,然后在监考人员陪同监督下去大便,完事再接着考。

不过到后来,从元代起,科举考场开始越来越人性化,考场内设有“出恭”、“入敬”牌子,以防止学子们擅离座位。学子们再要大小便,就不用监考人员陪同了,直接领块牌子即可,上写“出恭入敬”,凭牌就可以进出厕所和考场。具体的使用方法就是:进考场,每人领一快“入敬”牌子,然后开始答题;答到一半想上厕所,就到门口用“入敬”牌换成“出恭”牌,去方便,方便完回考场,再换回“入敬”牌。好像古代衙门里打出的“威武”、“肃静”的牌子,主要为了表示庄严,恭敬。虽说是内急,但作为文人学子,还是要有文人的作风,就算去厕所,也要恭恭敬敬,不失礼仪,出入安静,不能干扰他人,这也体现了国家对科考的恭敬和尊重。

虽然这个牌子上的“出恭入敬”并不是去厕所的意思,但是大家一举这个牌子,就知道是这人要上厕所了,所以慢慢大家就把上厕所看出“出恭入敬”了,四个字说起来又不顺口,干脆就直接取前面两个字,于是,“出恭”一次慢慢就流传开了。

“出恭”既然成了上厕所的代名词,后来人们索性就把大便引申为“出大恭”,小便叫“出小恭”,放屁叫“出虚恭”,最后连马桶都称作“恭桶”了。

久而久之,这“出恭”便成了科举考生对如厕的指代词,慢慢的流传到了民间,既然是从文人口中传出,也便成了如厕的雅称。

标签: 出恭

更多文章

  • 盘点朱元璋称帝后分封的开国六公爵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元璋

    明朝开国后论功行赏,封六人为公爵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凡事发生都是有原因的,毫无疑问明朝六公爵最后只有徐达家一直延续到明朝灭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余五个公爵不仅地位不及徐达,功劳不及徐达,关键还居功自傲不懂得明哲保身,所以朱元璋自然要将其处决不

  • 明朝末年全国各地藩王结局盘点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

    1、永寿王朱存梧,永历五年联络陕西义军抗清失败,被清军所杀。2、崇信王朱谊?,永历四年起兵惠州抗清,被清军所杀。3、晋王朱审烜,崇祯十七年为李自成所俘,后降清,永历二年被清军所杀。4、西河王朱敏淦,隆武二年福州城陷,被清军所杀。5、周王朱伦奎,隆武二年广州城陷,被清军所杀。6、遂平王朱绍焜,永历元

  • 明朝在河南分封的藩王都有谁?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

    有明一代在河南共分封了十一位藩王,河南成为明代藩王分封较为密集的地区之一。有开封府的周王,徽王,南阳府的唐王、卫辉府的汝王、潞王,河南府的福王,伊王、汝宁府的秀王,崇王。其中怀庆府的卫王虽封但是未就藩。明朝的河南省一共有八个府和一个直隶州,分别是开封府、河南府、卫辉府、怀庆府、归德府、彰德府、汝宁

  • 南明四位皇帝介绍盘点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南明

    南明,是指崇祯十七年(1644年)五月至永历十六年(康熙元年、1662年)四月,在明朝中枢灭亡后,由尚存的明朝南方文武官员,拥立皇族宗室在南方、西南方所建立的数个明朝后续政权的统称,前后延续了十八年时间(不包括明郑延平政权)。在南明存在的近二十年中,皇族宗室称帝者有四位,称监国者大致也有四五位。因

  • 唐朝供奉的64名将和宋朝供奉的72名将是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唐朝

    唐朝建立武庙,武圣、十哲、七十二将都是哪些名将?古代那些有名将军共有七十二人,分为殿上十人及两庑六十二人两组,主位是武成王姜太公,他的旁边是侯张良,还有另外十人。唐肃宗上元(760年)把太公望姜子牙为武成王的祭典弄的与祭孔子一样。太公尚父庙更名成武成王庙,简称武庙。当时武庙的主神是太公望,以张良为

  • 古代帝和王有什么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古代

    区别巨大。“帝”属于宗教范畴。本意就是上帝,上天。天子是上天的儿子,来统治世界。去世后祭祀的时候要配上天,因此死后被称为“帝”。过去三皇五帝,都是去世了之后,人们对他们的尊称。战国后,宗教意识淡薄,帝这个概念也很少用了。秦始皇灭六国后,认为自己的功德

  • 明朝时期被追尊为皇帝的宗室都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历经16帝,共计276年。明朝灭亡后,又出现了一个短暂的南明王朝。南明历时仅18年,先后有弘光、隆武、永历几位皇帝。不过,明朝及南明,都分别还有6人被追尊为皇帝,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们分别是谁?先来看看明朝。古代开国皇帝,似乎都有一种最尊先祖为帝的习

  • 皇帝为什么自称“朕”?汉字“朕”的本义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皇帝

    皇帝自称“朕”,汉字“朕”是什么意思?若问皇帝的自称是什么?很多人一定会回答:朕!然而事实上,他们的自称,其实并非只有“朕”一种,还有寡人、孤、不谷(不毂)、孤家等。中国古代君主、诸侯王,历来喜欢“称孤道寡&rdq

  • 唐朝分封过哪些异姓王?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朝

    从商鞅变法开始秦国开始实行郡县制,至公元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接受李斯的建议,废分封,置郡县。始皇帝嬴政没有让赢氏子孙或功臣列土封疆,而是选择了加强中央集权。秦统一六国仅十五年,严酷的刑罚和沉重的徭役让普通民众苦不堪言,陈胜吴广举起反抗的大旗,一时之间群雄并起。沛县人刘邦在群雄逐鹿和楚汉之争中获

  • 古代权臣加“九锡”的历史由来 加九锡的权力有多大?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九锡

    “若灭魏斩叡,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于九邪!”这是诸葛亮写给另一位顾命大臣李严的亲笔信中说的,这封信还被收进了《诸葛亮集》。这段话翻译过来大致的意思是这样的:“如果北定中原消灭曹魏,斩杀了伪帝曹叡,到时候咱们一起加官进爵,别说是九锡之礼,就是十种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