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圣旨前加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是什么意思?

圣旨前加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是什么意思?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589 更新时间:2024/2/25 15:47:44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然后巴拉巴拉一大堆具体内容。

这是我们几乎所有人对于古代皇帝圣旨的既定印象,好像圣旨就是这么写的,这八个字似乎也非能够体现皇帝的威严,还有圣旨的绝对权威。

不过在古代,“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几个字,并不是这么断句的。

不仅如此,古时候也不是什么圣旨的正前面,都要加上“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几个字。

圣旨的诞生与种类

所谓的“圣旨”,就是皇帝对于臣民的一种命令,从上古时代,命文书就已出现。

先秦时代,有六种正式的文体,比如记载君王言行的“典”与记载君臣说话内容的“谟”,另外四种是训、诰、誓、命,都能够作为圣旨。

训,就是君王的训诫;诰,是帝王的典册;誓,是帝王的檄文;命,是帝王的命令。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将君王的诏谕称作“制”与“诏”,所谓的制,就是长期的命令,而诏书是具有一定时间期限的命令,这奠定了后世圣旨的基础。

圣旨的加密

刚开始的圣旨,就是丞相草拟,写好了加盖皇帝的玉玺就能够生效,虽然非常方便,但是这就很容易弄虚作假,容易出现伪造圣旨的情况。

汉朝的时候,设置了五位尚书,其中有专门主管草拟诏谕的尚书。

到了唐代的时候,圣旨往往都是具体专门的责任人书写,然后还有人专门备份誊抄,并且所有的圣旨都是有存档的,以此来防止有人伪造。

也从这个时期开始,圣旨的加密性大大提升,外人其实非常难以进行勾结伪造圣旨,在真实的历史上所谓的矫诏,是非常危险而且困难的事情。

汉朝的圣旨,已出现了具体的明确格式,有固定的开头,也就是“某年某月某日,某皇帝”这样的格式,并不是什么奉天承运。

唐代还是将圣旨称作诏书,武则天时期称作制书,其开头就是“皇帝敕谕”。

不仅如此,在所有圣旨的结尾落款处,还有具体年月日与草拟人的名字,通常都是三省六部之中中书省的中书舍人负责草拟。

唐代的圣旨分成两种,一种是中书省草拟的,属于外制,而玄宗时期开始由翰林院草拟的圣旨则称作是内制,这些都是有详细区分的。

从唐代开始,圣旨不是随便乱写的,也不是皇帝随便说就能下达的。

当时的圣旨,需要君臣共同商定,草拟之后,门下省还能驳回,但是这样的规矩到了元朝因为门下省被废,也自然消失,但圣旨还是君臣共定。

但到了明代,丞相被废,中书省被废,皇权强化,这时的圣旨,完全变成了皇帝的意思。

明朝时期的大学士,只不过是皇帝的顾问,也就是从明朝开始,奉天承运这些字进入圣旨之中并且广泛使用,最终形成了定制。

明太祖时代,按照元朝时期的旧制加以改动,其首称“奉天承运”,就是说皇命源于天。

朱元璋将自己称作“奉天承运皇帝”,称自己在梦境中见到了三清,上天赐予了他自命“奉天承运”的权力,皇宫前三殿的第一大殿,也因此称作奉天殿。

也就是从明朝开始,圣旨中全都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些字,不过通常都用于非常重要而且正式的圣旨,寻常旨意,往往开门见山,直接说内容。

清朝的圣旨也延续了这种习惯,开头与明代一样都是奉天承运,但有时候并非诏曰,有时候也会出现制曰,往往要看具体的内容与场合等情况。

虽然的确是有这些字,但并不是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的那样断句的。

“奉”是单独书写的,而且要写在圣旨的祥云之上,顶格书写,比后面的内容高出两格,然后才是“天承运”,再来就是“皇帝诏曰”或者“皇帝制曰”。

清代的圣旨,汉字从右往左,而满文从左往右,都是有具体规范的。

古代的圣旨,草拟确定都比较麻烦,有具体流程,不能随便颁布,而宣读圣旨等也都有严格的地点、仪式规矩,电视上那种,通常都是古代的口谕。

可以说,古代也只有明清两朝的圣旨前边儿有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几个字,明朝是为了表示自己代天赋令,清朝延续明朝,而这也是明清皇权高度强化的表现。

标签: 圣旨

更多文章

  • 靖难之役第一功臣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靖难之役

    历史上靖难之役第一功臣是谁?结局如何?朱棣军中大将丘福,以功排为第一,被敕封为左都督,淇国公,获赐铁券,子孙世袭罔替。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靖难之役,朱棣击败朱允炆成为明朝第三位皇帝,那谁才是靖难之役的第一功臣呢?这个人就是靖难名将丘福。丘福在靖难之役中多次担任先锋,立下

  • 隋朝隋炀帝之后还有哪些皇帝?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隋炀帝

    第一位是隋恭帝杨侑杨侑是隋炀帝杨广的孙子,元德太子杨昭的第三子,隋炀帝亲征高句丽时,留守在长安,后跟随隋炀帝巡幸晋阳,不久镇守京师。 617年,李渊晋阳起兵,十二岁的杨侑扶持称帝,是为隋恭帝,此时隋炀帝还未在世,被遥尊为太上皇。杨侑当时的地位十分尴尬,他只是名义上的皇帝,并无实权。李渊认为称帝的时

  • 三国时期蜀汉的四方将军分别是哪些人?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蜀汉

    在汉末三国时期,提到蜀汉的武将,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蜀汉五虎上将,也即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这五人。但是,在正史上,刘备称汉中王后,只是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分封为四方将军,也即前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后将军,并没有赵云。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周设此四将军,秦汉三国等沿置。《汉书·

  • 清朝皇子和亲王相比 两者的服饰等级是一样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

    在清代,总体来说皇子比亲王的服饰等级略高。皇子的端罩VS亲王端罩(满语“打呼”,高端的皮袍)(皇子胜)皇子的端罩:用紫貂皮(黑色),金黄缎里。左右垂带各二条,下广而锐,色与里同。皇子端罩金黄缎里亲王的端罩:用青狐皮,月白缎里(不许用金黄色),只有授赐金黄色才可以使用。和亲王

  • 诸葛亮生前最器重的接班人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227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在诸葛亮的《

  • 盘点五位将皇位传给别人而不传给儿子的皇帝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皇帝

    “夏传子,家天下。”这句人人耳熟能详的三字经道出了中国封建帝王的世袭传统的由来,自大禹开传位于儿子的先河以来,后来的皇帝无不效仿,然历史长河悠悠,也出了那么几位将帝位传给外人的皇帝,让我们来一起看看吧。宋太祖赵匡胤传位给其弟正史史书记载到,北宋的第一任太后杜太后得了一场怪病

  • 宋英宗赵曙是怎么死的?宋英宗为什么这么短命?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英宗

    赵曙是宋太宗赵光义的重孙,宋真宗赵恒之弟商王赵元份的孙子,当了皇帝之后36岁就英年早逝了,那么宋英宗赵曙是怎么死的?为什么这么短命?下面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宋仁宗赵祯堂兄濮安懿王赵允让的第十三子,母亲为仙游县君任氏。最初,江宁节度使赵允让(“濮安懿王”的称号是仁宗

  • 宋英宗赵曙最爱的女人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英宗

    高滔滔在历史上,地位还会很高的,这与高滔滔的家世有关系,之前宋英宗被宋仁宗带去宫中确定为养子。其实,在那个时候,宋英宗和高滔滔便认识了,两人便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具有关文献记载,当时宋英宗除了有高滔滔之外,还有另外三位,不过相比于其他三位,宋英宗还是很喜欢高滔滔的。宋英宗是一位英年早逝的皇帝,只活了

  • 宋武帝刘裕登基前杀了多少帝王?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宋武帝

    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开国皇帝,出身名门,是汉高祖刘邦同父异母弟弟楚元王刘交的二十一世孙,史书上称其“雄杰有大度,身长七尺六寸,风骨奇伟(1)”,从军后,在平定孙恩的战斗中,刘裕以一敌千,孤身杀退数千名敌军(2),被后世誉为“武功最高的开国皇

  • 谋士诸葛亮和庞统的才能比较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诸葛亮

    水镜先生说: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可是刘备得两人也没能得天下,这与庞统和诸葛亮一山难容二虎有很大关系。他们俩都是荆襄士林中最拔尖的名士,但是在战略规划上,诸葛亮和庞统是存在分歧的。分歧点在刘备装戎马半生,好不容易夺得荆州一地后,诸葛亮和庞统就接下来的战略规划产生了很大分歧:诸葛亮认为:荆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