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三国中最厉害的谋士排名

三国中最厉害的谋士排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118 更新时间:2024/2/2 22:49:47

一、诸葛亮 孔明未出茅芦已谋三分天下。他献出了“隆中策”,使刘玄德由逆转顺,由弱走向强,智取荆、益二洲,三分天下已成,称帝于西蜀。

他的缺点:不善于培养武将至使“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将军”的惨痛局面。破坏吴蜀联盟也是他所造成的。能保其主却不不能说服其主,致使刘备死白帝城,连他自己也说:假如法正还活着,就能够劝阻刘备征吴。凡是都由自己去做,使自己的生命过早的结束。且不该冤杀魏延。刘备死后,他连连争战使蜀国国库空虚,经济严重下降。

二、司马懿 司马仲达是大谋者能大忍,而大忍始能大谋的人。说他是大谋士不如说他更是一代开国之君。由于他曾事曹家四代,为曹家出力,且曹有危急之时,又挺身而出,使曹家转危为安,就也列进谋士之列。

他确有智谋,其战略并不在孔明之下。而其厚黑之能,连曹操、刘备均不可小觑之。《三国志》一书有关司马与孔明的斗智写得非常精彩,这里就不列举了。

三、鲁肃 鲁子敬堪称三国时期杰出的战略家。其胸怀大局,且虚怀若谷,以大事为重,是大智若愚之长者之谋。他提出的“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剿黄祖,伐刘表,竟长江所极而守之”“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的计策,被孙权立为国策。使东吴与魏、蜀成鼎足之势。可以说没有鲁肃就没有东吴天下。

四、郭嘉 郭奉孝谋略奇深,是曹操最为推崇的谋士之一。他对北方的统一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曹操曾想将后事托负与他,可见他的智谋。

曹操讨乌桓之战中,他献计让曹操按兵不动,结果公孙与二袁自相残杀,使曹操不战而胜。从而使曹操统一了北方。可惜他死得太早,曹操在赤壁失败后,哭郭嘉,一是对他怀念,二是对其他谋士的批评,三是感叹郭死的太早,不能为自己出谋划策。可见郭嘉的智囊作用。

五、荀彧 荀文若有“王佐之才”,曹操称之为“吾之子房”。曹操统一北方他的功劳最大。他善于审时度势。他向曹操提出的“先固本”之策略。使曹操站稳山东。使曹操建立了三国中实力最大的魏国。

六、周瑜 周公瑾应该属于智谋级兼统帅级的帅哥人物,卓越的军事家。其风流蕴藉,赤壁之战,指挥若定,遂火烧曹军,为吴奠下鼎足之基。

七、庞统 庞士元论才智,本与孔明在伯仲之间。益州同荆州的同为战略要地。庞统根据当时的形式劝说刘备取益洲,虽然刘有取之之意。却因找不到名正言顺的理由而犹豫,也正是庞统用“权变”之理,即汤武的“兼明攻昧”代刘备解决了心病,使其下定了决心。他一手策划了益州之计,使刘备取得了益州。

只可惜在益州他中流矢而死。最后事实也证明他的英明。蜀国能生存长达半个世纪,正是益洲作为根据地的。而取得益洲庞统的功劳也是最大的了。

八、田丰 田元皓,权略多才、料事如神。他的谋略不亚于张良陈平。只可惜袁绍不听他的计策,而导致失败。他能料胜败,官渡之战未开战时,他就料到袁必败。可见他的战略与智谋。曹在听说:田丰未随而来,竟然大悦:绍必败。可见田丰的智谋。他能料生死,袁胜或许可以放他,袁败必杀他。可见,他是知人的。

九、贾翊 贾文和,少有其才,为世人所称道。先从李榷等人,后投操,常出奇谋,对魏的建国起了重要的作用。

张绣与曹操的战争中又是贾出奇计使张获胜。投奔曹后,他多次为曹出谋化策,为曹的胜利,起了作用。尤其是在官渡之战中他起的作用更大。可以,说在这场战争中曹获胜同他是分不开的。他根据不同形势、不同处境及敌我情况做出不同的决策。最终让曹获得胜利。

他对曹氏集团的最大贡献是,使曹丕登上帝位。起先曹操特别喜欢曹植,有传位之意在,而曹植的一些文人气质令他犹豫不决。贾看出了当时的情况,他觉得拥护曹丕比拥护植好,便多次出谋,让丕在曹操的面前表现自己;又利用曹植的文人特点出计,使曹植在曹操的心中位置逐渐缩小,使曹操逐渐喜欢曹丕,将位置传给了曹丕。

后来,也正是因贾的这句话,曹操手下的另一句聪明之士、曹植的主要拥护者之一杨修,被曹操借“鸡肋”之事而除之,为丕的登基扫清了障碍,使曹氏集团得到了稳定,没有出现象袁绍死后,袁氏集团的结局。

十、陆逊 这位小霸王孙策的长女婿,有独特的战略眼光,又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其出入将相都显示出超人的才智。关羽万人敌,威震华夏,却在他与吕蒙合计下丢了脑袋。刘备,一代枭雄,在夷陵也成了他的败军之将,最后困死于白帝城。他使蜀国从颠峰上直落而下,实现了吴“竟长江所极而有之”的有利局面,使东吴立于江东。

标签: 谋士

更多文章

  • 三国中谁是最后的赢家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赢家

    三国鼎力时期,东吴有周瑜和鲁肃,蜀国有诸葛亮,魏国有司马懿,他们之间的交锋,斗智斗勇,尽显神威,实力势力都不相上下。可是三国鼎立终究不长久,那么谁是最后的赢家呢?吴国在赤壁大战曹操,周瑜采用火烧曹军战船的方法大败曹操,东吴占据绝佳的地势优势,扼守吴国属地,易守难攻,魏蜀吴三国相互遏制。其中,曹操兵

  • 诸葛亮的八阵图哪八阵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八阵图

    看过《三国》的人,或许会对冷兵器时代的阵法很感兴趣,何以演义中如此神化的阵法,摆几个阵就能打败敌人,就能把敌军困住走不出大阵?当然,演义总归是演义,八阵图阵法的实际效用如何呢?诸葛亮八阵图一说源自《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陆逊营烧七百里,孔明巧布八阵图。这种阵法是用石头堆成石阵,然后再按照遁甲分成生

  • 三国中力气最大的人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

    说道三国到底谁的力气最大,想必朋友都有着自己心目中的人选,有说关羽的,有说许诸的,还有说吕布的,更有说典韦的。这些人都是在三国时期的猛人,这些人也凭借着他们的这个特点在天下闯出了赫赫威名,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在三国中到底是谁的力气是最大的,从事物中来简单分析一波。我们最熟悉的武将关羽,据历史记载关羽的

  • 高句丽是韩国文明还是中国文明?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高句丽

    最近不少的人提到了高句丽,其实高句丽争议还是非常大的,很多人说是韩国文明,很多人说是中国文明,那么这个高句丽又到底是什么文明呢?相关的问题还是比较好理解,下面我们从一个韩国人的角度来分析分析看看。高句丽其实更加准确的说就是这个满韩汉都相关的过渡时期。所以不存在说只属于这个韩国文明,中国文明这样的说法

  • 三国时期的文字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国

    三国时期采用的文字是:汉字,文言文,字体当然是繁体,楷体,篆体,隶书和草书都有。但是,从三国时期的碑刻与简文来看,是延续了隶书的风格。三国时期主要还是隶书的居多。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l

  • 司马懿的外号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司马懿

    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在建安六年(201年),刘备被曹操击败,跑去荆州投靠了他的老表,同时也在当地联络英雄豪杰。司马徽听到他联络豪杰的消息时,便道出了这句话,意思是,那些儒生都是见识浅陋的人,怎么会了解如今的事务局势?能了解当今局势的,只有卧龙、凤雏。于是这才有

  • 古代“青云”指的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青云

    我们经常在看电视剧的时候看到“青云”两个字,无论是“平步青云”还是“青云至玉龙见”,亦或是“青云教绾头上曲”,这些“青云”都有着自己不同的含义。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字词的含义多样、

  • 三言二拍指的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言二拍

    中国的名著实在太多了,就单说是个诗歌类的就有《诗经》《千家诗》《古诗十九首》;历史类的就有《三国志》《史记》《汉书》;小说类的就有《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话本类的就有《西厢记》《清平山堂话本》《蓝桥记》等,那你知道什么是“三言二拍”吗?今天小编就来说说这&ldquo

  •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出自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愿得,一心,白头,相离,出自,哪里,唐宋,诗词,大家,口口相

    唐宋的诗词大家口口相传,耳濡目染的挺多。诗经的文字很多人又觉得晦涩难懂,不认识的字词太多。这就导致不少人都觉得诗词儒雅有气质,却又不知如何去读。大家一般都是对情诗很感兴趣,那大家听过“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这句诗吗?这句诗很美好,那你知道它出自哪首诗吗?今天小编就来讲讲这句

  • 长江和黄河名字的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长江

    说到我们中华文化的历史,那可以说是非常的源远流长了,比如说这个长江和黄河,在我国那可是非常重要的,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不仅仅是长江,还有黄河,都是我国非常著名的河流。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她们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吧?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其实说到这个水流汇成河了之后,大家都知道,就是河流。不过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