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古代十大农民起义口号盘点

中国古代十大农民起义口号盘点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178 更新时间:2023/12/8 7:34:58

数千年来,当社会生产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就会有阶级的产生。阶级实际上是生产力发展而又不足的产物,在不同的阶级群体寻求自己的利益时,他们直接就必然会有矛盾产生。奴隶社会也好,封建社会也好,都是如此。

当矛盾无法转移或者解决之时,暴力冲突就出现了。自华夏大地统治阶级出现之后,起义运动便成为了阶级矛盾的导火线。特别在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屡屡打击了封建王朝,有的甚至创造了一个新的王朝。

封建王朝地主阶级剥削日益严重时,农民阶级生活就难以为继,只能揭竿而起进行反抗。作为王朝下的被统治者,农民的物质短缺,军事水平也不高,所以基本上依靠的就是人多势众和一腔热血,所以一个响亮的口号就十分的重要了。

数千年来出现过成千上万的起义军,他们在起义之初都会提出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口号。虽然各个时期的口号千差万别,但是基本上都会反映当时农民阶级的要求和愿望。下面我们通过十个农民起义军的口号,来看看哪一个更能煽动他们阶层的情绪。

一、夏民: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

夏朝末代君王名叫,夏桀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暴君。夏桀以太阳自居,自认为惠泽天下,但是对老百姓却异常残暴。在他的暴政之下,老百姓都盼着他快快死去,甚至愿意跟他同归于尽。

于是就有了这一句“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翻译过来就是:太阳啊,你什么时候灭亡?我愿意与你同归于尽!后来在汤的领导下,人们终于杀死了夏桀,推翻了夏朝。

二、大泽乡起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大泽乡起义也叫做陈胜吴广起义,秦朝是一个从分封制到郡县制过渡的时代,但是这种制度的更迭数十年时间短短不够,到了汉初,大汉王朝也不能完全实行郡县制。豪门世族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他们的权利也世袭罔替。普通百姓是无权过问政治的,这种制度基本上断绝了寒门的上进之路,所以王侯将相都是命中注定的。但是陈胜吴广就偏不信命,打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这个口号非同凡响,第一次把政治平等的观点提了出来。这也给了社会最底层的老百姓一种能够翻身的信念,这也是我们现在常讲的:人人平等,不分高低贵贱。一个人的成绩是做出来,不是天生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不平等的命运!

三、绿林赤眉起义:刘氏复起,李氏复辅。

此次起义主要是由于王莽的残酷压迫,加上一连串的天灾,逼得农民们走投无路。王莽是著名的改革家,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古代史学家在正统观念下认为他是篡位的奸贼,但在封建社会结束之后,很多史学家称王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社会改革家,认为他是一个有远见且无私的改革者,但他在改革中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又无法建立一个高效、威信的推行新政班子,因此失败。这个口号是李通传开的,李通的父亲李守,喜好天文历数和预言凶吉的图谶之学。李通曾听见父亲李守说过图谶上讲“刘氏复兴,李氏为辅”,后来辞官跟随刘秀兄弟起兵,参加舂陵军。迎娶刘秀之妹刘伯姬为妻,忠心辅佐光武帝,为建立东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深得光武帝恩宠。图谶本义指将来能应验的预言、预兆。是古代关于宣扬迷信的预言、预兆的书籍。而李通正是利用这种预言,来煽动更多农民参加自己的起义军。

四、黄巾起义: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的农民起义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起义之一,开始于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当时朝廷腐败、外戚宦官争斗不止、边疆战事连绵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范围的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却不减,走投无路的农民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揭竿而起,他们约定头裹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州县官府发动了猛烈攻击,并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平息叛乱,各地拥兵自重,虽最终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军阀割据、东汉名存实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五、隋末农民起义:《无向辽东浪死歌》

隋朝末年,隋炀帝连年大兴土木,对外不断用兵,繁重的徭役、兵役,使得田地荒芜,民不聊生,各地人民纷纷举兵反抗。也没有统一的口号,但是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这首《无向辽东浪死歌》:“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锦背裆。长槊侵天半,轮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这首歌的作者王薄,就是领导长白山首义的人,之后起义风暴席卷全国,前前后后各地兴起的起义军不下百支,起义人数达百万人,沉重的打击了隋王朝。

六、王小波、李顺起义: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辈均之。

四川号称“天府之国”,但自唐末五代以来,一直为封建割据势力所把持。这里曾建立过前蜀、后蜀等割据政权,这些封建割据势力对人民极尽搜刮掠夺之能事。四川盆地,地处祖国西南部,峻岭环抱,关隘林立,地势险阻。唐末黄巢大起义也没有扫荡到四川,因此这里的豪强大地主一直没有受到大规模农民武装暴力的打击,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尤其尖锐。

王小波、李顺起义是中国北宋前期的一次农民起义。北宋初,川峡地区的土地大多被官僚、豪强、寺观霸占。许多农民沦为客户(包括旁户),缴纳重赋,阶级矛盾极为尖锐。宋太宗即位后,川峡天灾频仍,饿殍载道,民不聊生。

淳化四年(993年),在永康军青城县(今四川都江堰市南)爆发了王小波、李顺起义。王小波提出“均贫富”的主张,从者万余,占青城、彭山。不久,王小波牺牲,李顺继为首领。次年占成都,建大蜀政权,控制四川大部。宋政府派兵镇压,攻陷成都,李顺遇害。余部坚持战斗,至995年失败。这次轰轰烈烈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严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四川“旁户”这一名称从此很少出现,博买务也取消了。

七、钟相杨幺起义:法分贵贱贫富,非善法也。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

1130年,钟相利用摩尼教起来反宋。摩尼教又称明教,公元3世纪波斯人摩尼创立,唐代宗时传入中国,武宗时开始禁止传播,此后一直处于秘密传教状态。钟相向群众宣传说,“法分贵贱贫富,非善法也。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这对当时的贫苦百姓无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钟相的起义队伍迅速扩大到40万人。

他揭竿而起后不久便自封楚王,改年天战,立妻为皇后,子为太子,仿宋王发圣旨。大楚政权建立仅40余天钟相被杀,杨幺自称大圣天王。杨幺和钟义的居所也像宋朝皇宫一样称“内”,还设有三衙大军。钟太子为显示高贵,还在龙舟上摆设龙床、龙簟和金交椅。此次起义最后被岳飞镇压,所谓的“等贵贱,均贫富”只不过是前期笼络人心的方法而已。

八、红巾军起义: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这是至正十年(1350年)普遍流行于黄河灾区的一个民谣。这个口号和黄巾起义一样,用带有宗教性质的来反抗专制。这一年,元朝政府命工部尚书贾鲁发汴梁、大名等十三路农民共十五万人修治黄河,同时又派兵沿黄河镇压,就是这些黄河工地上服役的农民,点燃了红巾军起义的导火线。原属红巾军的朱元璋独树旗帜,1368年正月,在南京称帝,建元洪武,国号大明。

九、李自成起义:等贵贱,均田免粮。

李自成针对明朝地权集中与赋税繁重的情况,提出“均田免赋”。攻占西安后,又以“贵贱均田”及“五年不征”相号召。在河南等地到处传播“不当差﹑不纳粮”的歌谣。后因“均田免粮”纲领属于平均主义的空想,并未真正实行,只是个别地方官实行过改变封建地权的措施。

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次年正月,建立大顺。后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致使明思宗朱由检自缢于煤山,至此明朝灭亡。满清贵族入关,进攻农民军。他迎战失利,退出北京,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五月,李自成在湖北通城县遭到当地乡勇误杀。这次起义,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十、太平天国运动: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太平天国追求绝对的平均主义。当洪秀全以天父的名义提出这些个理念时,而远在德国的他们同情者马克思,也提出了共产主义的思想。而且对洪秀全的革命寄以厚望,他认为洪秀全的革命必然会影响中国茶叶的出口,而茶叶是当时欧洲人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洪秀全革命的蝴蝶效应是,把中国革命的火星,抛到了欧洲革命的火药筒上。但仅仅过了十多年的时间,洪秀全太平天国的熊熊烈火,就让大清朝组织的一支汉人的军队湘军给扑灭了。

中国古代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数以千百计,尽管其中或多或少地包含了合理的起义理由,但最终都陷入夺取政权,掠夺财富,提高自身的等级地位,其终极目标都逃不出改朝换代,建立新的封建政权的循环。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农民由于自身的局限,往往存在居功自傲、骄奢淫逸的弱点,像太平天国的洪秀全,在定都天京后不顾起义形势的日渐衰微,反而倾心于大修府第,沉迷于醇酒美女,革命斗志早已抛之云霄。另一方面,农民多以杀人、屠城等方式发泄对统治者的不满与怨恨,“黄巢杀人八百万,张献忠屠尽四川人”,这种极端的行为必然引来统治者强烈的报复,继而发动对起义军更大规模的剿杀,这就陷入一个“大屠杀”的恶性循环,而无论双方战局如何,最终的受害者只有黎民百姓和无辜士兵。

标签: 农民起义

更多文章

  • 明末辽东三杰分别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辽东三杰

    明末时期有三位军事统帅,他们在辽东抗击后金入侵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后世称之为辽东三杰,他们分别是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下面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三位都是万历年间的进士,纷纷走上了官宦生涯。他们都曾担任辽东军事最高长官,辽东经略。但毕竟他们不是皇帝,头上还有众多领

  • “二十四孝”的历史由来 二十四孝包括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二十四孝

    “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伦理思想之一,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序而诗之,用训童蒙,成为宣传孝道的通俗读物。以后,又有人刊行《二十四孝图诗》、《女二十四孝图》等,流传甚广。在传统的木雕、砖雕和刺绣上,常见这类题制的图案。作品名称 二十四孝创作年代

  • 盘点中国古代十大富豪名妓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名妓

    赛金花赛金花,原名赵灵飞,安徽人,因家道中落,化名"傅彩云",穿梭于秦淮河花船之上卖笑为乐,许多富商显贵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赛金花赚了大把银子。同治七年,赛金花被中了状元的苏州人洪钧在探亲途中相中,娶回家做了三姨太。光绪十四年,洪钧带其进京,又奉命出使欧洲。赛金花凭着她天生的交际才能和东方女性的

  • "大人"称呼的历史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大人

    对于现代人来讲大人莫非就是18岁以上的成年人。然而在古代呢?看过古装戏的朋友们一般都明白“大人”是属下对领导的尊称。平民百姓看到当官的人也叫做“大人”,那么大人在中国古代里是什么意思,是只有一层意思还是多层意思?小编一起来看看。“大人&r

  • 古代女子未婚是"待字闺中" 古代男子未婚被称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古代

    在中国古代,待字闺中表示女子未婚,等待迎娶她的男子。那么为什么未出嫁的女子被称为是“待字闺中”呢?原来啊,在古代,名与字是分开使用的。古人只有到了成年之后才能取字。女子十五岁举行笄礼,又叫上头、上头礼,即改变幼年的发式,把头发盘起来,插上簪子,从此代表成年了。等到出嫁的时候

  • 诸葛瑾有几个儿子?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诸葛瑾

    诸葛瑾诸葛亮的哥哥,东吴大臣,深受孙权信任。孙权称帝后被任命为大将军,领豫州牧。三国诸葛瑾的儿子叫什么名字?诸葛瑾有几个儿子?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汉族,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吴国大臣,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经鲁肃推荐,为东吴效力。胸怀宽广,温厚诚信,得到孙权的深深信

  • 纳兰容若有子女吗?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纳兰容若

    纳兰容若是历史上非常知名的一位词人,他的父亲是清朝宰相纳兰明珠。不少人都觉得诗词儒雅有气质,却又不知如何去读。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是清朝的一个词人,论写词水平可是满清第一人,他就是纳兰容若。他的词风婉约有韵味,喜欢清丽小词的一定不能错过他。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纳兰容若的后代。在明珠相国的墓志铭中,提到过纳

  • 京华三绝指的是哪三位?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京华三绝

    在清朝初期的词坛,出现了很多流派,比如以陈维崧为首的阳羡词派、朱彝尊为首的浙西词派等,最为奇特的当属独树一帜的著名满族词人纳兰性德了。那你知道“京华三绝”吗?大多数人都是不知道的,除非你特别了解过清朝的词。我们都知道,词在宋朝是发展的鼎盛时期,清朝的词远没有宋词那么光芒万丈。

  • “狗官”一词的历史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狗官

    说到狗官一词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在我们经常看到了影视剧中周星驰就有一部九品芝麻官的电影里就经常喊道狗官这一次,这个称呼是形容坏官一种称呼,是一种污蔑的意思,在历史中官吏们对百姓欺压的时间屡见不鲜,所以人们背后都是叫做狗官来称呼这些人的。但是真正历史上的狗官一词的来历又是什么呢?历史中谁叫响了第一声

  • 清朝的格格和公主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公主

    说到格格这个称呼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我们经常可以从影视剧中能够听到这个称呼,像当年火遍江南的还珠格格就里面就是称呼紫薇为格格,不知道的还以为清朝把公主这个称呼给废掉了。其实清朝并非只有格格,还有公主的说法,并且这俩者之间还存在着区别。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两个称呼之间有着什么区别?其实在清朝成立之间格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