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清朝“特谥”制度历史介绍

清朝“特谥”制度历史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823 更新时间:2024/1/4 12:36:14

谥号是古人对逝者一种特殊的称谓,起初只是一种讳名出现,后来则衍生出了“别尊卑、彰善恶”的政治和教化功能。

到了西周中后期,谥法作为谥号的演化出现,随后一直延续。清朝时期,这个立法的实行变得更加严格,甚至出现了“特谥”这种特殊的谥形式,与此同时也成为了清朝历代统治者整治民风和礼教的重要手段。

一、特谥的类别

1、给不够级别的官员予以特谥

清朝时期,根据历代皇帝的统治政策和社会发展情况的不同,对谥号的设定情况也不同。如康熙时期,清朝谥法规定,官位二品以下不设谥号,同时康熙帝一般会用特谥来激励那些爱国忠君之士,这一方式也为后人效仿。到雍正时期,则上升到一品,这和当时促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统治政策直接相关;到了乾隆时期则又进行了降级,规定二品官员以下不再设谥号。谥号的演变形式也从侧面反映了清朝在不同时期下的政局变换。

2、不按谥法流程的赐谥方式

正常谥号的颁布有着一套固定的流程,首先需要由礼部或宗人府提请是否给予谥号,在经过皇帝的同意之后,再由内阁拟谥。

同时给出一些备选谥字,最后这些谥字上交皇帝选择,由皇帝最终下谥诏。由此,一个赐谥的流程才正式完成。

然而经常会出现很多将领和大臣的谥号都不是走以上正规流程的赐予方式,这就是由皇帝直接颁发的。

如清朝历史上著名的曾国藩以及大学士朱珪等,嘉庆十一年,在朱珪逝世后,清帝便颁旨赐其“文正”的谥号。

3、不按常规定谥字

在古代进行拟谥和定谥之时,每种谥字都有其特定的含义,通常,皇帝和内革一般都会遵循惯例去定谥字,但也有例外的时候。

比如皇帝为了嘉奖称颂某个人生前的丰功伟绩,经常会不遵循常规的谥法,想出一个具有代表意义的特别谥字。

以曾国藩为例,在清朝时期被赐文字的八个人中,其他人基本都是太子师或帝师的身份,而曾国藩则是因为挽救大清的功绩,换言之他的文正谥号,是他的卓著战功而得。被赐为文襄谥号的张之洞,是晚清中兴时期的除了这一身份之外,他还派出了三千名弟子出国留学,包括当时的最大钢铁厂也是他创办的,他后来被赐文襄实至名归的。

二、清代特谥有哪些政治意义

1、文字谥号是普遍知识分子的渴求

作为雍正时期中央集权达到顶峰的清王朝,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特谥这一辅助巩固统治的方式也被应用到了极致。

与此同时,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长期受儒家思想熏陶,对入朝为官、报效国家等事视为一种光宗耀祖的方式,于是自然而然地对于以后可能会拥有的文字谥号的渴望便更高更迫切。

统治者通过这一方式来激励后起之辈来模仿前人的文韬武略和丰功伟绩,促使这些人继续对国家和皇帝抱着效忠之心和行忠君之事。

而这种激励形式的奏效也离不开谥号相关的规章制度,包括一些获得谥号的完备流程,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之下,才使得谥号成为了一种严肃且光荣的事情,由此才会有成为更多的知识分子竞相追逐的荣誉。

但谥法通常出现在一些特定的时期和人物身上,而如果严格遵循这一立法,就很有可能造成大臣们在朝政和战事等诸多方面的积极性。

进而会影响整个朝臣的精神状态和内心忠诚度,于是统治者便设立了特殊的设谥形式,即特谥。特谥的出现极大地体现了激励后人效仿前烈的必要性,以及那些期望通过建功立业最终获得这一荣誉的可能性。

2、统治者将特谥的作用应用到极致

前文有提到,清朝的统治者将设特谥这一形式应用到了极致,换言之,其实各种特谥的设立,都是为了笼络人心。

而且清朝谥号有五个字“忠”“文”“襄”“正” “成”必须是由皇帝亲自赐予的,这属于特赐。

如果一位大臣在去世后,他的谥号中由“文”开头,其后是另外四字中的随便一个,这都能说明这个人生前对大清曾立下汗马功劳。

3、谥法获得难易程度的决定因素

清朝谥法门槛的高低取决于这一时期的政局形势。康熙时期,由于政局相对稳定,所以给谥的门槛有所升高。

雍正时期,虽然多有战事发生,但雍正帝本人勤勉持政,他把谥号的级别从二品升为一品以上,实则是一种善用能人的表现。

康乾盛世之后,清朝统治暴露出来诸多诟病,于是设谥的级别和方式也发生了很大改变,甚至到了清朝后期,由于农民起义和外敌来犯等造成的内忧外患局面,致使特谥的次数也越来越频繁。

总体来看,清朝时期的特谥变化,本身就是和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的,统治者通过特谥,为朝廷激励并笼络更多的忠贤之士。

实质上是一种统治者奖励军功和激励后人效仿先烈,并为国家恪尽职守、身先士卒的用人方式,这一方式可以为当时的政局和统治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标签: 清朝

更多文章

  • 萨满教供奉的五大仙是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萨满教

    萨满教流传甚远,不仅是地理位置分布广(我国东北到西北边疆地区),历史还长(没有在人类历史上消失过)。但是在科技渐渐高超的今天,信奉萨满教的人却越来越少了。不仅仅是因为人们现在的生活节奏都很快。还因为人们的生活环境变了。萨满教分布最多的地方,一般都需要进森林打猎为生。在这种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人们自然就

  • 农村俗语败家的树是哪五种树?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败家

    说到农村俗语,大家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老人家流传的语句,话中的意思却有着各种各样的规矩,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在民间留下了不少朗朗上口的俗语,看似简单易懂,但是话中的意思却包含了很多规矩和道理,下面我们就来说说五树进宅,人穷败家这句俗语,这也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下面就来看看到底哪五种树不能种在自

  • 有“举鼎之力”的三位帝王盘点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举鼎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垓下歌》项羽这首诗大家都很熟悉,是楚霸王当年在末路之时的感慨。每每读到这首诗的时候,相信大家都会有一种热血上涌的感觉,而且都会不由自主的想到当年西楚霸王举鼎的震撼画面。不过话又说回来,举鼎的霸王固然让人敬佩,但史书中真正能够绝顶的高手却

  • 唐宋八大家分别都是哪些人?唐宋八大家担任过哪些官职?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宋八大家

    我们所熟知的“唐宋八大家”,也称“唐宋散文八大家”。他们分别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和曾巩。我们或多或少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过或学到过他们的文章,如韩愈的《师说》、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苏轼的《赤壁赋》等都曾出现在我们

  • 蜀汉最适合镇守荆州的人选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荆州

    虽然关羽镇守荆州,后来落得城丢人亡,但就以当时蜀汉阵营诸将而言,关羽是镇守荆州最适合的人选。所以张飞并不是比关羽更适合守荆州。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情深义重,他们相识于微时。刘备虽然是汉室宗亲、虽然后来得以建立蜀汉政权,但早年的刘备却颇为落魄、漂泊于诸侯之间,比如,曾依附过公孙瓒、陶谦、袁绍、曹操、

  • 祖冲之除了圆周率还有什么贡献?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祖冲之

    说到祖冲之这个人,大家肯定都非常熟悉,毕竟是从古到今一直都在学习的圆周率。毕竟这个“圆周率”确实是在计算方面非常厉害。那么关于这个这个事情之外,祖冲之还有什么比较重要的发现嘛?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祖冲之除了圆周率意外还有什么贡献吧!大家都知道,祖冲之出生在一个宦官的家里,因

  • 宋朝皇帝为什么自称官家?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宋朝皇帝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历史上历代的君王都是自称皇帝的,毕竟从秦始皇开始,自称皇帝了之后基本上所有的君王都是这样。但是宋朝的皇帝却自称是“官家”!这是为什么呢?这个官家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首先,肯定很多人都会问官家是什么意思,毕竟很多人对这个词确实很陌生。在

  • 慈安是谁的皇后 慈安太后的母家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慈安

    最近很多人在问这个慈安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慈禧,但是对慈安这个人其实不太感冒,但是其实慈安也非常的厉害的,和慈禧一起当了太后,一个是西太后,一个是东太后,所以可见慈安有多厉害,那么这个慈安到底是谁的皇后呢?慈安太好这边的母家又有什么样的身份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看看吧。慈安是这个咸丰皇帝的皇后,咸丰

  • 清朝生育力最强的公主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清朝

    清朝有一位公主虽然红颜薄命,但与额驸恩爱有加,并生下五个儿女,在清朝公主中一枝独秀,她便是固伦敖汉公主。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天命六年(1621年)三月十二日,固伦敖汉公主降生于大金国四贝勒皇太极的府邸,母亲是大妃乌拉那拉氏。乌拉那拉氏是来自海西女真乌拉部的一个贵族之女,原本只是皇太

  • 齐国的两位齐太公分别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齐太公

    齐国(前1046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小编一起看下去。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还是天子,但是,其基本上已经名存实亡了。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