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年号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年号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219 更新时间:2024/1/18 19:24:35

年号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在一次狩猎时获得一只“一角而足有五蹄”的兽,故定下年号为“元狩”,这就是第一个“年号”,而此前年号“建元”、“元光”、“元朔”是追记的。当然对于武帝究竟在哪一年开始设立年号,历代史家说法不同,也有研究成果认为是太初元年。在汉代以前,一般使用王号纪年,即“某王某年”或“某公某年”、“某侯某年”等等。只有在周代出现过一次“疑似年号”共和,但那是由于当时王室淆乱,大臣掌管政权,无法用王号纪年而采取的权宜之计,算不得真正的年号。汉武帝使用过的年号很多,计有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或称延和),最后还有一个已经改元而尚未设置年号的“后元”。

武帝改元很有规律,元封以前是六年一改,太初以后则是四年一改。那么,这些年号又是根据什么命名的呢?《史记。封禅书》说:“其后三年,有司言:元宜以天瑞命,不宜以一、二数”,照这个记载,以年号纪年以前的改元都是按数字顺序命名的,文帝只改一次,所以可以用前、后来区分,景帝改了两次,前、中、后也够用,但武帝频繁改元,就不能用前后区分了,只能说一元、二元、三元等等,大家觉得这样纪年有点不够堂皇,于是建议用“天瑞”来命名年号。所谓“天瑞”,就是天降的祥瑞。第一个年号建元,是取其“始建元年”的意思,与天瑞没有关系;第二个年号元光,则是因为天现“长星”,亦即彗星,星乃三光之一,故名元光;第三个年号元朔,显然与历法有关,有人认为是那年的冬至正好是十一月初一(朔旦),与黄帝时相同,所以叫元朔;第四个年号元狩,得名于武帝狩猎,捕到一只独角兽;第五个年号元鼎,是因为在修建后土祠的时候出土了一只古鼎; 第六个年号元封,是因为武帝封禅泰山、梁父;第七个年号太初, 是当年改用《太初历》,要与民更始的意思。自武帝以后,年号这种纪年法就一直被延续下来,一直到清 宣统三年(1911年)

大多数年号的取名过程都是一场大型拍马屁现场,让人解释得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众所周知,西汉建立之后汲取了秦灭亡的教训,在统治上采用了郡县和分封杂糅的制度,既有亲藩封国,也有直属中央的郡县。很自然的,这种制度很快就产生了诸侯尾大不掉的问题,甚至导致了藩王之乱之“七国之乱”。汉武帝在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全面施行“推恩令”,开始从根本上削弱了诸侯势力,但这只是硬的一手。他必须在意识形态领域也完成相应的工作,确立中央朝廷,尤其是汉天子至高无上的地位,才能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自上而下推行改元和年号合二为一的制度,甚至对以前改元进行追加年号,就成为构建这种意识形态的重要手段:改元,是为了纪念天降祥瑞,证明了汉天子上应天命;年号则体现尊卑之分,凸显大汉天子凌驾于诸侯王之上的神圣意味。而这软的一手,也需要在事实削弱诸侯势力之后,才方便推行,也就造成了汉武帝太初之前年号都是追加的现象。

不得不说,刘彻的这个制度创新收到了他想要的效果。从一些现存的汉代刻石碑文上看,年号改元对当时政治体制造成了重大影响,在西汉初年的汉文帝后元六年的赵王群臣上酬刻石碑文中,落款还是“赵廿二年八月丙寅”字样,但到了汉宣帝时的鲁孝王石刻碑文,落款就成为“五凤(汉宣帝年号)二年、鲁卅四年六月四日”,上下尊卑秩序井然,鲜明地体现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正是从他统治时期开始,年号和改元已经脱离了单纯的纪念意义,成了封建王朝中一件具有政治意义的大事。

按惯例,新君即位大多会颁行新年号,称为“改元”,一般会熬到次年大年初一,当然也有例外。年号蕴涵着帝王君临天下、宣示正统的特殊意义,称为“奉正朔”。设立新年号君臣朝野为之瞩目,司其事者索遍枯肠,绞尽脑汁。有些皇帝喜欢换年号,好事坏事都要换,有的几年换一次,偶有的一年要换几次,爱标新立异的年号换得多,使用年号最多的皇帝是谁?比如汉武帝改了十一次年号,唐高宗李治改了十四次年号,他的妻子武周皇帝武则天改年号创下了18个的纪录,光公元692年就换了3个年号。一般朴素务实的皇帝年号换得少,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贞观”因为“贞观之治”的缘故大概是知名度最高的年号了堪称坚持品牌,做大做强的典范。即使放在古代封建社会,也是许多帝王统治天下的榜样和目标。西夏崇宗李乾顺(公元11011113年在位)直接以“贞观”为年号,希望自己能取得唐太宗那样的成就。由于唐朝对东亚的影响太大,“贞观”这个年号在国外也颇受追捧,日本清和天皇(公元858876年在位)就以“贞观”为年号,取得了不错的政绩,日本史学家因此也称他的统治为“贞观之治”。再比如唐玄宗兴盛明君时期用的年号是“开元”,所以这段时期就被称为“开元盛世”。而在开元29年,唐玄宗认为功业已就,一生中的大事都已经办完,想要开始享受成果,改元为“天宝”,唐朝也由此由盛转衰,年号变成了分水岭。

标签: 年号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矫诏事件?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矫诏

    所谓矫诏,在民间有一个通俗的说法假传圣旨,这一操作危险系数极高,但是对应的收获利益也是极大。中国历史曾多次因为矫诏事件,而导致轨道偏移,今天与大家一起盘点那些著名的矫诏事件:一、最熟悉的矫诏“雍正窃国”说起改诏书这事,小伙伴的第一印象一定是雍正。拜多年连载的清宫戏所赐,雍正

  • 中国古代十个亡国之君的退位诏书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古代

    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史中,朝代的更迭一般都是由战争推动的,就是拳头里面出政权,谁的势力大,谁就是新领导,即所谓的“成王败寇”。但是,也有些特殊情况,那就是当权臣的实力大于皇权时,身处皇位的皇帝其实早已沦为傀儡,处处受制于当家大臣。历朝历代的末代皇帝的结局是怎样的?中国九大皇朝

  • 戊戌六君子是哪六位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戊戌六君子

    戊戌六君子,是指在中国历史上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农历戊戌年),由于戊戌变法失败而被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的六个主要参与者,他们分别是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简介戊戌六君子人物生平谭嗣同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别署东海褰冥氏,湖南浏阳人。

  • 董卓手下的人才都有哪些 董卓最后为什么会失败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董卓

    在三国时期,第一个称霸天下的诸侯,应该是董卓;董卓崛起于黄巾之乱时期,并成为并州刺史、河内太守;后借洛阳之乱入主朝廷,从此权倾中外。其实董卓麾下那也是人才济济,无论是谋臣还是武将都是最顶尖层次的;现在来看看董卓麾下都有哪些人才吧。武将:TOP、1徐荣在《三国演义》里,徐荣是一个被夏侯惇交马数回,斩

  • 三国演义中想杀曹操的人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曹操

    东汉末年,朝廷软弱不堪,西凉董卓带兵进入洛阳,废掉汉少帝,改立汉献帝,王允、吕布除掉董卓,李傕郭汜却又卷土重来,霸占京师,挟持皇帝。曹操从山东赶来,救下汉献帝,做了丞相,将汉献帝操纵于股掌之间,自己成为实际上的统治者。他用汉献帝的名义向天下各路诸侯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rdquo

  • 孙权一共有多少女人?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孙权

    “曹魏好人妻,东吴好萝莉,蜀汉全是基!”这是网络上非常著名的段子,其中曹操“好人妻”更是出了名。据史书记载,曹操一共有16位夫人,其实东吴孙权的老婆也不少,最少有十三位,也有人妻。曹操、孙权、刘备三人相比,刘备是最惨的,刘备几乎啥也没有。曹操虽然是阉宦

  • 曹操的一生有过多少妻妾?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曹操

    曹操是汉末三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一生雄才大略,英明神武,善于用人,手下谋士众多,名将如云,一生征战天下,灭袁绍、袁术,杀吕布,定刘表,破马超,降张鲁等,统一了北方。曹操也因此奠定了曹魏政权的基础。曹操一共有二十五个儿子,那么,他有多少妻妾呢?曹操的二十五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曹昂、魏

  • 年羹尧被贬为杭州将军后是什么级别 杭州将军权力很大吗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杭州将军

    纵观几千年的中华历史,从来不缺少天才一般的人物,他们都在各自的时代搅动风云,掀起风浪。比如秦始皇嬴政,以天才般的政治直觉改分封为郡县,奠定中华后世的地方制度;再比如爱因斯坦,在牛顿力学的基础上和宇宙对话,提出了著名的相对论等等,这些天才都对当时乃至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年羹尧,无疑是一名军事政治

  • 蜀汉后主刘禅儿子列表 刘禅有多少妻妾?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刘禅

    刘禅,三国时期蜀汉末代皇帝,又称后主。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公元263年,魏国三路大军伐蜀,邓艾偷渡阴平,出其不意的杀到成都城下。蜀汉后主刘禅在谯周等人的劝说下投降,蜀国就此灭亡。我们都知道,刘禅后来被迁到了洛阳,被封为安乐公,度过了“乐不思蜀”的晚年生活,泰始七年

  • 蜀汉的平安三侯指的是哪些人?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蜀汉

    三国是中国人最熟悉的一个历史时期,这当然是各种艺术作品的功劳,蜀汉“五虎上将”、曹魏“五子良将”、东吴“四大都督”大家都耳熟能详。其实在三国后期,蜀汉有三位大将镇守边境,被称为“平安三侯”,你知道他们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