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自先秦以来,印章在中国的历史上都有哪些种类?

自先秦以来,印章在中国的历史上都有哪些种类?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961 更新时间:2024/1/29 17:08:47

历史上印章有哪些种类?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战国古玺

古玺是先秦印章的通称。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印章大多是战国古玺。

秦印

秦印指的是战国末期到西汉初流行的印章,使用的字叫秦篆。看其书体和秦汉量,秦石刻等文字极相近,所有较战国古文容易认识。

秦印多为白文凿印,印面有"田"字格,以正方为多,低级职官使用的官印大小约为一般正方官印的一半,呈长方形,作“日”字格,称“半通印”。私印一般也喜作长方形,此外还有圆和椭圆的形式,内容除官名、姓名、吉语外还有“敬事”、“相想得志”、“和众”等格言成语入印。

汉官印

广义地说是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印的统称。印文与秦篆相比,更为整齐,结体平直方正,风格雄浑典重。

西汉末手工业甚为发达,所以新莽时代的官印尤为精美生动,汉代的印章艺术登峰造极,因而成为后世篆刻家学习的典范。两汉官印以白文为多,皆为铸造。只有少数军中急用和给兄弟民族的官印凿而不铸,这在后面还要介绍。

汉私印

汉私印即为汉代的私人用印,是古印中数量最多、形式最为丰富的一类。不仅形状各异,朱白皆备,更有朱白合为一印,或加四灵等图案作为装饰的,进而有多面印、套印、带钩印等。

印文除了姓名之外,往往还加上吉语、籍贯、表字以及“之印”、“私印”、“信印”等辅助文字,钮制极为多样,充分显示了汉代工匠的巧思。两汉私印仍以白文为多,西汉以凿印为主,东汉则有铸有凿。

将军印

将军印也是汉官印中的一种。这些印章往往是在行军中急于临时任命,而在仓促之间以刀在印面上刻凿成的,所又称"急就章"。将军印风格独特,天趣横生,对后的艺术风格有很大影响。汉代的将军用印,普通都不称"印"而叫做"章",这是军印的一大特点。

汉玉印

两汉玉印在古印中是十分珍贵稀少的一类。"佩玉"在古代也是名公贵卿和士大夫的一种高雅风尚。一般玉印制作精良、章法严谨、笔势圆转,粗看笔画平方正直,却全无板滞之意。由于玉质坚硬,不易受刀,也就产生了特殊的篆刻技法,即所谓的"平刀直下"的"切刀法"。又由于玉质的不易腐蚀受损,使传世下印得以比较好地保留了它的本来面目。

魏晋南北朝印

魏晋的官私印形式和钮制都沿袭汉代,但铸造上不及汉印精美。传世的给兄弟民族的官印,文字较多,用刀如刻如凿,书法风格表现为舒放自然,从而成为一个时期篆刻风格的代表。南北朝各国传世印章不多,官印尺寸稍大,文字凿款比较草率,官印未见铸印。

朱白文印

朱白文相间的印式在汉印中很见巧思,据说起自东汉。它的方式极为多样,朱白文字的位置安排及字数均可灵活变化不受局限。朱白的原则大致根据笔画多少而定,朱文大多笔画多少而定,朱文大多笔画较少,白文则相反,从而达到朱如白,白如朱的和谐效果,这类印大多工稳的私印,未见用于官印。

子母印

子母印又称“玺印”,起于东汉,盛行于魏晋六朝,是大小两方或三方印套合而成的印章。人印腹空,可以合宜地套进一方或二方小印,形成母怀子的形状。也有套进一方两印成一组三方的。在一方印章的体积中,兼备了几方印的使用价值,古代印匠的工艺水平由此见。

六面印

传世六面印实物较少。这种呈“凸”字形的印章,上面的印鼻有孔,可以穿带而佩,鼻端作一小印,连同其五个印面故称六面印。

传世六面印的一种典型风格为带边白文,每字为一行,密上疏下,印文竖笔多引长下垂,末端尖细,犹如悬针,所以有“悬针篆”的俗名。

这种风格虽然尚有笔意舒展、疏密相映的好处,但很容易流于庸俗,远不及汉印的相茂,故历来篆刻家只偶一为

杂形玺

战国以来的印章中,杂形玺也是甚为别致的一类。其式样没有定例,大小从数寸至数分不等,变化极为丰富,除了方圆长宽更有凹凸形印、方、圆、三角合印,二圆、三圆联珠,以及三叶分展状等,朱白都有,不胜枚举。杂形玺因其独特的谐趣与官印的庄严、沉着的要求不同,故只用于私印。

图案印

图画入印自战国到汉魏都有,以汉代为最多。又称肖形印或象形印。形式多样,简练生动,除了人物、鸟兽、车骑、吉羊、鱼雁等图案外,常见以吉羊的四灵入印的,这类印又称为"四灵印"。

成语印

成语印自战国开始就有,使用的格言、成语达百余种。如"正行"、"敬事"、"日利"、"日入千万"、"出入大吉"等,成语字数不等,自一、二字始,多达二十字,其用途除了表示吉祥之外,也有为死者殉葬之用。

花押印

花押印又称"押字",兴于,盛于元,故又称"元押"。元押多为长方,一般上刻楷书姓氏,下刻八思巴文或花押。从实用意义上说历代印章大都有防奸辨伪的作用,作为个人任意书写,变化出来的"押字",自然就更难以摹仿而达到防伪的效果,因而这种押字一直沿用到明清时代。

隋唐以来官印

官印到了隋唐时代,印面开始加大。随着纸的普遍应用,朱文逐渐替了白文。许多官印印背上开始有年号凿款。在文字上隋印多用小篆,并开始运用屈曲的"九叠文"入印。唐宋时代开始以隶楷入印,清代官印满文。汉文两体兼用,同刻于一印之中。

宋元圆朱文印

魏晋以来,纸帛逐渐代替竹木简札,到了隋唐,印章的使用已直接用印色钤盖于纸帛,到文人画全盛时期的元代,由文人篆写,印工携刻的印章已诗文书画合为一体,起到了鲜艳的点级作用,为书画所喜爱。

在这个阶段,首先是宋未无初的书画家赵孟頫对篆刻艺术人力提倡,由于书法上受阳冰篆书的影响,印文笔势流畅,圆转流丽,产生了一种风格独特的印章一"圆朱文"的印,为后世的篆刻家所取法。

民族文字印章

宋以来的兄弟民族在汉民族文化的影响下,曾依据汉字书法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并把他们的文字仿效汉字篆体用于官印,传也较少,所见的印文有金国书和元代八思巴文及西夏文篆书,其中有许多文字还不认识。

今体字印章

在汉字书法中,篆书由于具备很强的装饰性成为印章艺术的主体至今不衰。但秦汉以后,随着书体的演变篆书已不是印章使用的唯一的书体。除了唐宋的隶楷印章和元代的押字,在魏晋时代就出现了隶楷入印的先例。

清以来的篆刻家亦好尝试以今体入印,其中不乏佳作。由此使我们认识到,印章艺术的体现并不限于某一书体的使用,关键在于章法、书法、刀法的高度运用能力。

闲章

印章发展到了唐宋两代,作为欣赏艺术的一支日益发展。用以收藏、鉴赏、校订的专用印记开始出现。钤之于书画藏品,种类繁多。"

斋馆印"是以文人书房、住室的雅称刻制的印章,如"楼、阁、馆、巢、院、斋、轩、堂"不胜枚举,其实许多有名无实的只不过是知识分子思想性灵的表现方式罢了。

闲章源出古代吉语印,这些以诗文、成语、名言、俗谚入印的作品,进一步使篆刻由以往单纯的镌刻官职,名号的实用艺术,发展成为独立的具有文学含义的欣赏艺术、与诗文书画交相辉映。

征羌国丞铜印

"征羌国丞"铜印,印面2.2×2.2cm,通高1.7cm。 印铜铸,方形,瓦纽。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两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征羌国丞"四字。 此为东汉时侯国官印。

修武库印铜印

"修武库印"铜印,印面1.7×2.2cm,通高0.9cm。 印铜铸,长方形,鼻纽。印面有阳线十字界格及边栏。印文为秦篆字体,白文,右上起交叉读"修武库印"四字。 库为掌管武器及车的机构,其主管官吏称库啬夫。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宋仁宗虽然贵为宋朝天子,但却也有着怎样的苦恼?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宋朝由宋太祖赵匡胤一手开创,经济发达,文治鼎盛,先后分为北宋和南宋,一共经历了18个皇帝,享国319年。在宋朝的历代帝王之中,除了雄才大略的宋太祖赵匡胤之外,名气最大,最受世人赞扬的皇帝,要数宋仁宗赵祯。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宋仁宗赵祯是宋真宗之子,继位之后一改他父亲宋真宗劳

  • 孝庄太后与儿子顺治皇帝,他们母子关系为何会越来越差?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孝庄文皇后,即我们常说的孝庄太后,一生历经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五朝,抚育顺治、康熙两代帝王,在清朝皇权更迭、两朝皇帝亲政的过程中发挥了十分积极的重要作用,是清初有名的女政治家。清史文献档案和后世清史学者们对其评价也很高,但就这样一位伟大的政治家竟然和自己的儿子顺治皇帝母子关系一度很是恶劣,远

  • 苏州古典园林简介:留园建筑布局及空间手法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苏州古典园林溯源于春秋,发展于晋唐,繁荣于两宋,全盛于明清。苏州素有“园林之城”的美誉,境内私家园林始建于前6世纪,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现存50多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留园,是苏州古典园林,位于苏州阊门外留园路338号,始建于明代。清代时称“寒碧山庄”,俗称“刘

  • 于禁与关羽同为降将,为何关羽投降却不会被人诟病?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公元219年,刘备在益州自立为汉中王,在此之后,他分封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也许是受到了刘备的暗示,也许是受到了刘备自立汉中王的鼓舞,在此之后,关羽让糜芳与傅士仁镇守后方,他亲自率领荆州的大部分士兵围攻襄樊两城。当时坐镇樊城的曹仁抵挡不住关羽的进攻,他只能向曹操求援。为了避免关羽攻破樊城,深入曹魏腹

  • 诛九族指的是哪九族?包括哪些亲戚?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古装剧中我们常会看到,比如官员犯了事触怒皇帝,就会被下令诛九族,那么这个“九族”是哪九族?包括了哪些亲戚?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九族,表示亲属关系。“九族”之说最早见于《书尧典》:“以亲九族。”九族所指,历来说法不一,较流行的说法有两种:(1) 从自己算起,上至高祖,下至玄孙,称之谓九族:

  • 在民间故事中,宋朝一代贤后刘娥为何却被丑化了?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然而,说起宋仁宗,刘娥是一个绕不开的角色。但是民间故事中,一代贤后刘娥却被丑化,这是为什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宋真宗当了皇帝后,第一任真正的皇后是宣徽南院使郭守文的女儿,真宗为襄王时,封秦国夫人。宋真宗即位,册立为皇后,谁知,十年后这许皇后也死了。据说皇后位一空缺,当时有

  • 在八王逼宫的时候,张廷玉拿出康熙的遗诏会发生什么事?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事实上,八王逼宫的时候张廷玉如若拿出康熙的遗诏,只会将隆科多彻底逼向八王集团,使得雍正更被动,局面将更混乱。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雍正王朝》中,八王逼宫的时候,已经是雍正6年的事情了。此时也是雍正改革进入白热化的时候,朝野内外反对改革的势力在不断纠结聚合。在逼宫之前,反对

  • 韩琦在地方任官时,为何有“治军有方,理民得法”的赞誉?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韩琦在地方官任上,治军有方,理民得法,“所至设条教,葺帑廪,治武库,劝农兴学,人人乐其恺悌”。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庆历七年五月,韩琦为京西路安抚使,自扬州徙知郓州。十一月,王则在贝州发动兵变,后被文彦博、明镐镇压。十二月,韩琦徙知成德军。八年四月,又移知定州。定州久为武将镇

  • 吕四娘刺杀雍正的故事,为何极有可能是后人虚构的?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吕四娘刺雍正,是民间流传着的一个故事,讲的是被雍正用文字狱方式杀掉的吕留良的孙女,也有说是女儿吕四娘,为了给自己的亲人报仇,假装选妃混入皇宫,当雍正召吕四娘侍寝的时候,用刀杀了雍正,还砍下了他的头。但其实这种故事,懂一些历史的人就知道是不可能的,只是民间传说而已,但是雍正究竟是怎么死的呢?下面小编就

  • 在唐玄宗开元时期,爆发安史之乱的原因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唐玄宗开元时期,社会经济虽然达到空前繁荣,出现了盛世的局面,但同时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土地兼并,以至百姓多迁徙流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