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姜维因接替诸葛亮的北伐而出名,但为何却没有守住汉中?

姜维因接替诸葛亮的北伐而出名,但为何却没有守住汉中?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023 更新时间:2024/1/29 10:30:37

魏延姜维都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大将,魏延以镇守汉中出名,刘备得到汉中之后,没有选择人人看好的张飞,而是选定了魏延,魏延也的确不负众望,镇守汉中近十年的时间,没有出过问题。姜维主要就是以接替诸葛亮的北伐为出名,但其实他也曾经镇守过汉中,只不过远远不及魏延,汉中也是在姜维的手里丢掉的。那么,为什么魏延能够守得住,姜维却做不到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魏延坐镇汉中大约十五年(公元219-234),但其实从227年诸葛亮进驻汉中着手北伐时,汉中的防务的实际指挥权就到了诸葛亮手里。魏延镇守汉中的防御战略是重点布防汉中周边的战略要地,充分利用秦岭这一天然屏障坚决的打防御战和消耗战,据敌于国门之外,把敌人拖到粮绝不继,迫使其退兵。此战略非常适合实力较弱的蜀汉,所以在魏延镇守期间,汉中固若金汤。

诸葛亮于234年死后,魏延因与杨仪内斗失败,被夷灭三族。魏延死后,吴懿王平、胡济等人先后镇守汉中,他们继续采用魏延的防守策略,确保汉中安全。可见,魏延的策略是正确的。胡济虽然是汉中都督,但却受到姜维的节制。258年,大将军姜维命令胡济放弃之前的策略,实行“敛兵聚谷”战略。敛兵聚谷就是收缩汉中的防御战线,集中兵力确保汉、乐两城,放来犯之敌进入防区,坚壁清野,使敌军困乏,继而将敌军聚歼在汉中的山野之中。

姜维这么做有他的考虑,因为曹魏很少主动入侵汉中,所以他断定曹魏的主攻方向是陇西,所以收缩了汉中的防线和兵力,强化陇西一线的防御。但是姜维没有料到曹魏会在263年举兵十八万分三路进犯,主攻方向竟然是汉中。而驻守在沓中的姜维也被邓艾击败,成都的援军也迟迟不到。所以钟会所部十多万人进入汉中后,汉中守军无法抵挡,或战死,或投降,开战一个月,汉中丢失。

之后姜维只能和援军合兵一处,退守剑阁。这个时候姜维倒是采用了魏延的战略,将钟会死死的拖在剑阁关外一个多月,粮草不济的钟会有了退兵的念头。

剧本如果正常演下去,曹魏退兵,蜀汉虽然丢了汉中,却不至于亡国。但邓艾却出奇招,偷渡阴平,抄了蜀汉后路,刘禅最终投降。所以,姜维对蜀汉的灭亡负有一定责任,也从侧面反映出魏延的战略要比姜维略胜一筹。

刘备攻下汉中后,就任用魏延镇守汉中,从此魏延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镇守汉中十余年,未曾让魏军越过一步,从这件事上就足以看出魏延的能力,然而同样作为蜀国的大将,姜维在镇守汉中时,仅仅守了一个月就被魏军攻陷,要知道姜维可是诸葛亮的接班人,无论是谋略还是武力上,都是蜀国后期数一数二的将领,那么为何魏延能镇守汉中十余年,而姜维仅仅守一个月就战败了呢?

其实,真实原因也很简单,魏延镇守汉中的时候,可以说是蜀国最强盛的时候,此时的蜀国不仅拥有荆襄九郡,还攻占了汉中,无论是士气还是国力都足以和魏国抗衡,而姜维镇守汉中时,已经到了蜀汉末期,连年的征战导致蜀国国力空虚,连年北伐也让蜀国积攒了几十年的国力耗费一空,而反观魏国,由于地大物博,连年的征战虽然消耗了魏国的国力,但却没有伤及魏国的元气,在这样的情况下,姜维想要抵挡魏国强大的攻势更是难上加难。

另外一点,刘备统治蜀国时期,全国百姓仍然一心向汉,对刘备的支持就更大,加上荀彧崔琰等世家大族的存在,一心想要恢复汉室,曹操对于这些人时刻提防着,自然无心攻打汉中了,而到了三国后期,随着曹丕篡汉自立,世人只知有魏,不知有汉,而魏国也有更多的精力来攻打蜀国,而要想攻占蜀国,汉中是必取之地,因此魏国哪怕不惜任何代价也要攻下汉中,因此像邓艾钟会等人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攻打汉中,在这种连续的攻击之下,即使魏延恐怕也很难坚守长久。

最后一点,魏延在镇守汉中的时候采取的是防御性战略,汉中地形易守难攻,魏延依据地形设立了铁壁铜墙般的防线,因此魏军想要攻取汉中十分困难,而姜维在镇守汉中之时,为了完成诸葛亮的北伐大业,采取的是主动进攻的战术策略,因此也给了魏军以机会,最终导致汉中失守,而汉中的失守使得蜀国的第一道门户被魏军打开,而蜀国也离灭亡之日不远了。

标签: 姜维诸葛亮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长孙皇后作为李世民生命中最重要的女子,她是怎么死的?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长孙皇后,李世民,文史百科

    长孙皇后,生卒于601年—636年,出生于长安,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女。长孙皇后作为李世民生命中最重要的女子,对贞观之治的出现居功甚伟。她利用自己对李世民的影响力,多次为朝臣、宫人化解危机,平息李世民的怒火。长孙皇后是一位充满智慧、荣宠一生、优雅大气与妩媚活泼并存,且骄傲自负得可爱的贤后。接下来就由

  • 赵云为何能在长坂坡七进七出?曹操的手下都是酒囊饭袋吗?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赵云,曹操,文史百科

    纵观三国,名将无数。此中应该以蜀汉名将为代表,今天我们说的这个更是五虎将中的一位,他手持一把银白色长枪,背后一把青钢宝剑。可以说,在三国演义中给他形容的是几近完美的人物。他不同于张飞那样的粗犷,有自己的想法成熟稳重。同是也有不输于关羽那般的武艺。此人便是赵云,赵云乃是南越王赵佗的后代,早年间,拜于公

  • 曹操孙权刘备能够脱颖而出,是依靠哪三场影响天下的战役?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曹操,孙权,刘备,文史百科

    西汉末期,外戚专权严重,孝元皇后王政君的亲侄王莽篡汉,建立起新朝,天下大乱。最终,刘邦的九世孙刘秀结束了天下混乱的局势,建立起东汉王朝,史称光武帝。可惜东汉也步入西汉的后尘,东汉王朝末期外戚宦官乱政,“黄巾起义”爆发,东汉王朝至此走向末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东汉末年,皇权

  • 人生故当死,岂不一日为帝乎?这是隋朝哪位大臣的名言?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隋朝,大臣,文史百科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宇文化及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历史上的宇文化及与《隋唐演义》中的他有很大的出入,真实的宇文化及是个名副其实的纨绔子弟,他仗着父亲宇文述是隋朝大将军,行为蛮横,比如他经常带着家

  • 刘全作为一个家奴,他在和珅死后却落得个什么下场?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全,和珅,文史百科

    都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在中国历史上,但凡手里有一丁点权利的人,大多数时候都是为自己考虑得多的。两袖清风的清官固然不少, 但“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贪官也是数不胜数。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历朝历代中最广为人知的,也是在这些贪官里面生活最好的,应该就是清朝乾隆时期的和珅了。

  • 赵匡胤是怎样兵不血刃地当上了皇帝,最终建立大宋王朝?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赵匡胤,皇帝,文史百科

    公元960年,七岁的后周皇帝柴宗训禅位给赵匡胤。赵匡胤即位,改国号为“宋”,史称宋太祖。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959年,三十九岁身患重疾的周世宗柴荣,想着年仅只有七岁的四儿子柴宗训,忧心忡忡。一方面他在为国家和儿子的未来感到担忧,另一方面为死在汉隐帝手上的大儿子、二儿子、

  • 袁崇焕的个人能力如何?他在明朝末年能发挥多大的作用?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袁崇焕,明朝,文史百科

    明朝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蓟辽督师袁崇焕被崇祯皇帝以“咐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疑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等罪名,凌迟处死。后世许多人为袁崇焕的死喊冤,认为他功劳远远大于过失。甚至一些观点认为,崇祯杀了袁崇焕是在自毁长城,“督师不死,满清不能入主中原”。那么,崇祯如果不杀袁崇焕

  • 在清朝这几位皇帝中,为何说雍正批阅奏折是最勤勉的?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雍正,奏折,文史百科

    在清朝这几位皇帝中,雍正批阅奏折是最勤勉的一个!这不是抽象而得出的荣誉,而是从数据量化出来的。据统计,雍正执政13年,一共写了朱批1000W字,每年只休生日和年假,平均下来他每天要手写朱批近3000字,而且他还要看60多件的题本。史记记载,雍正每天凌晨3点半左右起床,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0点,每天都

  • 刘备身边的文臣武将都很齐全,他为何却没能一统天下?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备,一统天下,文史百科

    我们都知道,三国时期虽然刘备号称有卧龙凤雏以及五虎上将等大名如雷贯耳的人才相助,但是其人才优势远远不如曹操,再加上各种复杂的原因,灭亡几乎是必然的。在三国时期,标榜着匡扶汉室的刘备,无疑站在了道义的制高点,也因此俘获了大批人才的芳心。在智谋上,得一可安天下的卧龙凤雏,刘备竟然两个都得到了。在武将上,

  • 以和珅的聪明才智,他难道不知道贪污这么多钱的后果吗?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和珅,贪污,文史百科

    传闻中也知道和珅有着非常渊博的才华,更有着深不可测的权谋,所以在那时候他是朝里唯一能在乾隆爷面前说的上话的大臣。当然更令人好奇的是,就这样一位厉害的人,为何要贪污那么多的钱?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大多数人也始终想不明白这件事,按理说以和珅的聪明才智,他怎么会不知道贪污这么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