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玉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载体之一,玉文化有哪些特征表现?

玉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载体之一,玉文化有哪些特征表现?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75 更新时间:2023/12/7 17:35:07

玉是中华民族明的载体之一,其功用侧重于器,并集文化、艺术为一体,是中华民族留给当今世界极为宝贵的文化奇观和艺术珍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元素,并围绕它,形成了极富内涵、沉淀深厚的玉文化。玉文化的特征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古代玉石文化发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玉文化也有一定的特征表现,这主要体现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玉的人格化

中国古代士大夫一直有佩玉的传统习惯,古人尤其是读书人将玉看做是君子的象征。着主要是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一直将玉比作君子,认为君子应当和洁白无瑕的美玉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绝世而独立,不管外界的环境如,都保持自己纯净的品质。《孔子家语》 中也讲到:“子贡问孔子日: ‘敢问君 子贵玉而贱珉何也?为玉之寡而珉多欤?’孔子说:

第一,玉,质地温润,可叹之“仁"。第二,不易折断,可赞之“义"。第三,佩挂起来整齐肃然,可悦之“礼。第四,敲击时声音舒扬致远,可谓之“乐"。第五,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可服其“忠"。君子皆珍爱之,可谓之“道"。这些美德皆是君子准则,也揭示了玉器与其相符的原因。

第二,玉器等级化

春秋战国,各个阶层等级森严,绝不可以僭越,佩玉分等级而来。到唐宋时代,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员和品级的人物才能佩戴玉器,而到了明清时代,则只有亲和一品大员才可佩玉。

这里,我们又可以知道,对玉器的佩戴和限制是随着君权专制的加强而逐步垄断,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各个阶层相应佩玉,到唐宋时期的高官佩玉,再到明清时期的亲王大员对佩玉权利的垄断,我们也不难看出中国古代社会君权专制的逐步强化到最后的乾纲独断。

因此,玉器也由最初君子的象征而逐步变为权利和身份贵贱的象征。

从侧面我们也可以知道,统治阶级抬高玉的地位也反映出儒家的地位逐步升高,汉代汉武帝排除其他,独尊儒术,儒家的地位较之前有很大的提高,南宋朱嘉将《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并为其作注,从此儒家的地位更是达到高峰,此举影响了明清两代近六百年之久。

也正是因为儒家地位大幅度提高,所以作为儒家文化符号代表的玉,也自然逐步变为少数上层贵族的垄断。

第三,玉器世俗化

除了在统治集团内部,玉器在民间的影响也很大,人们把玉看成是至尊之物,比如在中国本土的宗教——道教中,统领天下的各路神仙和首领的名字,很多都被冠以“玉”。诸如“玉皇”、“玉帝”等。

“玉必有意、意必吉祥”,随着玉器文化的大众化,玉器渐浙融入了民间的生活和习俗。

商周时只有贵族佩戴玉饰,取平安吉祥之意,待传至民间,老百姓赋予了玉器更多的内涵。汉唐以来,玉作为配饰物已成风气,而且更加形状多样,精致兼轻巧,并雕有各种吉语,如明代玉佩上常刻文“龙凤星祥”、“喜报三元”、“三洋开泰"、“喜上眉梢”、“马上封侯”、“官上加官”、“长命百岁”、“松鹤延年”、“鱼跃龙门”、“福寿双全”等等。

这种吉祥图案的玉佩玉饰,直接表现了老百姓祈求招财进宝,长寿福禄的美好愿望。另外,老百姓亦坚信,玉有驱邪避凶的功用。

标签: 中华玉文化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宋辽之间缔结澶渊之盟后,双方互使共达多少次之多?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辽,澶渊之盟,文史百科

    澶(chán)渊之盟是北宋真宗时期与辽经过多次战争后所缔结的一次盟约。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宋真宗想迁都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劝阻,才勉强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

  • 道光皇帝是个怎样的皇帝?清代唯一以嫡长子即位的皇帝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道光,清代,文史百科

    道光皇帝是清代唯一一位以嫡长子身份即位的皇帝。虽然嘉庆皇帝很早就决定传位给旻宁,但嘉庆十八年发生的一件事,更坚定了他的决心。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当时反清复明的组织天理教在京畿非常活跃,一部分义军准备趁嘉庆皇帝出宫之际,拿下北京,他们的主攻目标是紫禁城,而且已经买通了几个太监

  • 唐睿宗李旦的两次被废,难道真的是一件简单的事吗?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睿宗,李旦,文史百科

    唐睿宗李旦,先是在哥哥李显被废之后,当上了皇帝,又被武则天赶下了台,当了太子。然后,等李显回京之后,又禅让了太子之位。当武则天被赶下了台,李显当了皇帝,被封为相王。再当李显死后,李旦终于又当了皇帝,可是自己的妹妹太平公主跟儿子李隆基的权力之争,让这个经历多次政治风云的人不想再参与其中,最终只好禅让皇

  • 朱棣进入南京之后,朱允炆的下落为何成为了千古迷题?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棣,朱允炆,文史百科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三,燕军抵金陵。徐增寿作内应,事败,被朱允炆亲自诛杀于左顺门。守卫金川门(位于南京城西北面)的朱橞和李景隆望见朱棣麾盖,开门迎降,是为金川门之变。燕军攻入金陵,江山易主。靖难之役结束。战争虽结束,与此相关的历史却在发展。燕王进京后,宫中起火,建文帝下落不明。有的说建文帝于

  • 汉废帝刘贺为何被封为“海昏侯”?只因他的封地在海昏县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贺,海昏侯,文史百科

    说到西汉时期的刘贺啊其实也是一位非常悲剧的帝王级别的人物了,话说这个人也非常的搞笑和有意思的,他被废黜帝位之后呢,汉宣帝竟然还封他为海昏侯,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话说是为了羞辱刘贺了,那么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废帝刘贺被封为“海昏侯”是因为他的封地在海昏

  • 尊是先秦时期的一种大中型盛酒器,历代的青铜尊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尊,先秦,文史百科

    尊,今作樽,是先秦时代中国的一种大中型盛酒器,也是一种礼器,多用青铜制成。青铜尊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四羊方尊商代,高58.3厘米、重达34公斤,于1938年湖南省宁乡县出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大侈口,长颈,鼓腹,高圈足。全器最独特之处在腹部四角上都铸有一大卷角

  • 管辂是曹魏阵营的术士,史书上记载了哪些关于他的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管辂,曹魏,文史百科

    古代术士这种职业,我们对其可以说是相当陌生了,他集成了道教的精髓,又涉及到大量中草药知识,还要上观天文下知地理,具有通天的本事,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读《三国演义》你会看到很多英雄人物,他们大都是历史上的真人,只是事迹略有不同罢了,但他们能力再高,武功再强也还都是人,不过却有

  • 所谓的杯酒释兵权,真是赵匡胤行的卸磨杀驴之策吗?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杯酒释兵权,赵匡胤,文史百科

    公元961年,经陈桥兵变,而黄袍加身的赵匡胤,举办了一场场茶话会。请的是他的老伙计石守信、高怀德等人。在会议中,大家怀念了一下过去,然后扯了一阵闲篇,又畅想了一下未来。然后他们开始了自己的保留节目—喝大酒。喝的是“琼浆、玉液”(当时却有其名),吃的是酒醋三腰子、臊子炸白腰子、鸡人字焙腰子……(见宋《

  • 费祎已是蜀汉的实际当家人,为何却死于一场刺杀当中?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费祎,蜀汉,文史百科

    公元253年,成都歌舞升平。蜀汉实际掌权人费祎喝的醉醺醺的,突然一个人手持武器冲过来,接连在费祎身上连刺数刀,85岁的费祎当场死亡!费祎和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蜀汉四相。费祎的死是蜀汉重大损失,也成为一个三国历史上千古悬案!费祎位高权重,但是刺杀他的那个人是魏国降将郭修,演义中写成郭循。以他的身份是不

  • 韩琦在军事上,又是如何发展边防经济并维护边疆秩序?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韩琦,军事,文史百科

    军事上,韩琦主张“河北、河东、陕西三路,当西北控御之地,事当一体”,建议在这一地区“籍民为兵”,以为义勇,凡主户三丁选一,六丁选二,九丁选三,于手背刺字,农闲教习武艺,战时防守城寨,结果仅秦州(今甘肃天水)就得义勇156873人,其它如陇、仪、渭、泾、原、分、宁、环、鄜、延等州义勇亦不少。征集义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