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是哪一派的观点?

“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是哪一派的观点?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883 更新时间:2024/1/22 3:55:48

“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是我们在古装剧中经常能看到的一句台词,很多人把这句话理解为皇帝具有绝对的权威,所以能够决定任何人的生死。实际上古人是把君和忠联系在了一起,君让臣死,如果臣不死便是不忠,其实后面还有一句话“父要子亡,子不亡视为不孝。”我们也知道古人把“忠孝“二字看的比什么都重要,但不如这样一个极端很明显是不正确的,那这种想法究竟来源于哪种文化呢?

“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是儒家的观点吗,儒家又是如何看待君臣关系呢?

“忠”与“孝”是儒家的两个重要概念,包含于我们常说的“八端”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中。对于这两个概念,我们自以为熟知,几乎不假思索地认为“忠”便是忠诚,即无条件的忠诚于君主;“孝”便是孝顺,即无条件的服从父母。

但熟知非真知。究其原因,是由于我们蔽于流而不知源。后世小说家常说:“君叫臣死,臣不死是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是为不孝。”这两句话在市井中传播甚广,以至于有人认为这便是儒家的主张。其实并非如此,儒家恰恰是反对愚忠、愚孝的。我们无论是溯源于先秦还是后世儒学,都可证明这一点。

先秦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在政治上提出“德治”的主张。他认为臣子对于君主并不是一种人身依附的关系,而是一种对等的关系。他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臣子忠于君主才是必要的,因为这符合孔子“君君、臣臣”的原则。孔子一生周游列国,以求见用于当道便是为了寻求明君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不是一味的愚忠于自己本国的君主。近年来出土的郭店楚简有一篇叫作《鲁穆公问子思》,鲁穆公问道:“何如而可谓忠臣?”子思答曰:“恒称其君之恶者,可谓忠臣矣。”这便是说明一个臣子的本分不在于阿谀奉承,而是能够犯颜直谏,指出君主的错误和过失,只有如此,方是真正的忠臣。

到了孟子那里,则提出了“仁政”说,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一个只有以民众利益为重的君主才具有统治的合法性,否则就应该推翻他,正如“汤放,武王伐纣”一样,这是吊民伐罪之举,具有天道之合理性。他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后来的荀子也继承了孔子的思想,认为“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即认为儒家的王道理想高于现实的政治,应该以王道理想为依据,而不是一味的逢迎君主。

以上便是儒家关于“忠”的主张,我们在儒家经典中也可以看出先秦时期还未出现绝对的尊君观念。

所谓的“忠”除了强调合乎道义的忠君外,最重要的还是强调对于朋友的“忠”。如《论语》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此外,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孝悌不仅优先于忠信,而且在《论语》中出现的次数更是多于“忠信”,可见在孔子那里,“孝悌”的价值是高于“忠信”的。

儒学发展到汉代,在汉武帝时出现“独尊儒术,表彰六经”的状况,儒学获得了官方认可的正统地位。此时虽然已经由周代的封建制变为郡县制,但宗法制的传统还存在,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这便是我们常说的“家国同构”。基于此,统治者意识到,用于处理家庭、宗族内部伦理关系的“孝”是可以被扩充到社会上的,这便是《礼记》所讲的“资于事父而事君则敬同”。因此,《孝经》在汉代极为重视,不仅将“举孝廉”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方式;皇帝的谥号中还含有“孝”字,如汉孝文帝、汉孝武帝等,这便说明了统治者对于“孝”的重视。

《孝经·开宗明义》便说:“夫孝,德之本,教之所由生也。”将“孝”伦理政治化,将其视为国家实行政教的根本。又说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这里便将孝亲与忠君联系起来。

在《孝经·事君章》也说道:“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这里的“将顺其美,匡救其恶”便是强调对国君正确有益的政令要积极的奉行,以使其德政能够顺利实行;但同时也强调对于国君的过错和失误要及时加以纠正和补救,以使其恶政暴行能够受到制止。

在《孝经》中最为精彩的便是《谏诤章》,曾子问道:“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孔子则明确对之加以否定。孔子认为:“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不诤于父,臣不可以不诤于君。故当不义则诤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什么是谏诤?刘向在《说苑·臣术》中说:“有能谏言于君,用则留之,不用则去之,谓之谏;用则可生,不用则死,谓之诤。”由此我们可见一个真正的忠臣孝子不是一味的“顺”,有时该“逆”的时候还得“逆”。不要一味的无条件的愚忠愚孝,因为父母、君主总有糊涂的时候,如果不加以及时的阻止他们,就会让他们犯下更大的过错。如果是这样,便会毁坏他们的名节。可是后来的腐儒、小说家呢,严重的曲解了儒家的本意,提出“君叫臣死,臣不死是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是为不孝。”的极端言论。这也不得不让我们唏嘘“经是好经,可惜让歪嘴的和尚念歪了”。

但是,翻开历史,我们发现历史上虽然有很多愚忠愚孝的行为,但也不乏敢于犯谏直谏者。如唐代的魏征,明代的海瑞,他们敢于逆龙鳞,勇于指出皇帝的过失,不仅体现了一个臣子的赤胆忠心,也让人们明白了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忠”。

通过以上说明,我们更加明白无误的了解到儒家不仅反对愚忠愚孝,还提倡诤子和诤臣。

所谓的忠一方面是指君王的行为符合道义时,要积极的奉行;另一方面则是指君王的行为不合道义时,应该及时谏诤,以使其免于错误和过失。所谓的孝也是一方面指父母的行为合道义时,应该积极的顺承他们,反之则要做诤子,以及时匡正他们的过失,维护他们的声誉。

更多文章

  • 古代一两银子等于多少人民币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银子

    古代一两银子等于多少人民币?很多人对古代一两银子的价值是毫无概念的。我们经常在电视剧中看到,两个馒头一碗汤五两银子,一个富少一次赌博输掉一千万两银子等荒唐情节。要在真实的历史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要知道万历年间的国库年收入也不过200万两,而且还是经过张居正改革之后国库收入丰富才有的结果。甚至金

  • 南宋四大家都有谁?南宋四大家都有哪些作品?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南宋四大家

    南宋四大家都有谁?南宋四大家都有哪些作品?以下为您介绍南宋四大家。南宋四大家简介南宋四大家又称中兴四大诗人(也可以称为中兴四大家,但经常称为南宋四大家),是中国南宋前期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四位爱国诗人的合称。南宋四大家一、陆游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 战国时期燕易王的王后是谁 燕易王的子女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燕易王

    燕易王姬姓,名不详,是战国时期燕国第三十七任国君,他在位期间曾被齐宣王夺去十城,最后被苏秦游说而归还,不知是苏秦为大局着想还是因为与燕易王生母文公夫人有染?燕易王后是谁燕易王的妻子为秦国公主,秦孝公之女。公元前334年,秦惠王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时任太子的燕易王,即易王后。古代女子出嫁大约都在十六岁,

  • 晋语是什么语言?哪些地区讲晋语?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晋语

    晋语是北方唯一一个非官话的方言,目前使用晋语的人口大约有六千万人左右。晋语和官话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晋语保留了入声,一般晋语会有五个声调,但也有六、七个声调的晋语,所以读音上会有连续变调的特点。据说晋语起源于秦晋方言,还有另一种观点是认为起源于赵魏方言,历史上使用晋语的代表人物有武则天、王昌龄、杨家将等

  • 毛笔是谁发明的 毛笔是什么时候诞生的?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毛笔

    笔,是古代中国与西方民族用羽毛书写风采迥异的独具特色的书写、绘画工具。当今世界上虽然流行铅笔、圆珠笔、钢笔等,但毛笔却是替代不了的。毛笔(Chinese brush,writing brush),是一种源于中国的传统书写工具,也逐渐成为传统绘画工具。毛笔是古代中国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发明的。随着人类社会

  • 黄花闺女的意思由来介绍 古人说的六亲分别指的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黄花闺女

    黄花闺女在古代是指还没有出嫁、也没有性经验的女子。那为什么未婚女子就要被称为黄花闺女呢?实际上黄花是古代女子梳妆时比较喜欢的一种打扮,有的是用黄色颜料,有的是用黄色剪纸,还有用黄色花瓣的。这种装饰慢慢变成了一种单身女子特有的标志。下面就为大家简单讲讲黄花闺女意思的由来,还有古人说的六亲分别指的都是谁

  • 武当派有几个门派 武当派开山鼻祖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武当派

    武当派在中国历史悠久,武当派的开山鼻祖是谁,是谁创立了武当拳?武当派有几大门派?“北崇少林,南尊武当。”武当派是我国古代一支重要的武学门派,与著名的少林派齐名。两派并称中华武术的两大主脉。武当派武功的特点是以静制动,以柔克刚。武当派的源流却十分复杂,引起众多人士的争论。武当派

  • 《虢国夫人游春图》简介《虢国夫人游春图》主角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虢国夫人

    《虢国夫人游春图》简介:《虢国夫人游春图》的内容是什么?《虢国夫人游春图》的创作背景是什么?《虢国夫人游春图》的作者是谁?《虢国夫人游春图》中谁才是虢国夫人?小编这就为你介绍:《虢国夫人游春图》简介《虢国夫人游春图》唐代画家张萱的画作。原作已佚,现存的是宋代摹本,绢本设色,因金章宗完颜璟判断失误而题

  • 《金瓶梅》是谁写的 《金瓶梅》故事内容历史背景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金瓶梅

    《金瓶梅》的真正作者到今天仍然是一个谜,虽说落款是兰陵笑笑生,可这个兰陵笑笑生具体是哪个人物到现在也没弄清楚!《金瓶梅》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创作的?《金瓶梅》的故事内容是什么?《金瓶梅》是一部惊世奇书,也是“明代四大奇书”之一,还被清代小说点评家张竹坡誉为“第一奇书

  • 平安夜简介 平安夜的由来 平安夜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平安夜

    很多人都会好奇,现在的平安夜是怎么来的。让我们一起看看关于平安夜的故事,探寻平安夜究竟是怎么来的吧!平安夜简介:平安夜(Silent Night),即圣诞前夕(Christmas Eve,12月24日),在大部分基督教国家是圣诞节节日之一,但现在,由于中西文化的融合,已成为世界性的一个节日。平安夜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