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和张昭并称“二张”的谋士是谁?他在东吴的地位如何?

和张昭并称“二张”的谋士是谁?他在东吴的地位如何?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086 更新时间:2024/2/3 0:21:07

说到三国时期的吴国其实还是挺有意思的一个国家的,当然了很多人对这个国家不是太熟悉,因为提的人的比较少了,但是其实他们也是真的厉害,话说其实在吴国有两位姓张的人,他们都是谋士,那么他们都是谁呢?他们的地位又怎么样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

孙吴除了有张昭,还有一位张纮,名气也很大,论孙氏兄弟的信任程度,张纮甚至还重于张昭,只是张纮的名气稍小一些。

1、孙吴版的“隆中对”

张纮字子纲,徐州刺史部广陵郡人,早年上过太学,拜名师韩宗专习经学,成为一名学者。但他不读死书,喜欢把书本知识活学活用,视野开阔,看问题很有见解。

孙坚死后,孙策又带着母亲和兄弟们渡过长江,到了位于长江北岸的江都县,周瑜曾向孙策推荐了张纮,周瑜说张纮很有眼光和头脑,建议孙策向他多请教请教。

父亲死后,正在上升的孙氏事业突然中断,下一步何去何从,孙策还没有明确的打算,不知道该怎么办,正好向张纮请教。

孙策大老远跑去找张纮,正逢张纮因为母丧在家守孝,见到了张纮,说明来意后,却被张纮婉言拒绝了。

孙策很着急,甚至流下了眼泪,对张纮说:“久闻您的大名,今天的事只有您能给拿个主意,请您务必给出个主意,以不副我对您的高山之望。如果我能微志得展,血仇得报,这是您的功绩,也是我心中所望啊!”

孙策的真诚打动了张纮,张纮帮孙策对形势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孙策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张纮对孙策说:“从前周朝国运衰落,但是有齐国、晋国一起来光复它,这是诸侯王应尽的职责。现在您继承了令尊的事业,又有骁勇善战的名望,如果现在投奔丹阳郡,在江南的吴郡、会稽郡一带发展,那么扬州、荆州日后也不在话下,你的家仇也可以得报。之后据守长江,奋威德,诛除郡秽,匡辅汉室,功业岂不跟当年的齐桓公晋文公一样?如果是这样,我愿意结盟同好,渡江辅佐将军!”

孙策听后如梦方醒,激动不已。如同后来刘备在隆中的草庐向诸葛亮求教一样,孙策与张弘的这次谈话同样极为重要,有人认为是孙吴版的“隆中对”,因为这次谈话的地点在广陵郡的江都县,所以这次谈话也被称为“江都对”。

2、差点儿被曹操扣留

张纮告诉孙策,不要在袁术跟前耽误时间了,应该尽早脱离袁术,向长江以南发展,孙策照做,这才有了后面的席卷江东。

就在孙策去世的前一年,孙策派张纮出使许县,因为孙策当时名义上服从朝廷,按制度应当定时贡献,张纮就是做这件事的。

但是,张纮到了北方就被曹操留了下来,曹操听说张纮很有名气,又有战略眼光,就想收为已用,曹操以朝廷的名义任命张纮为侍御史,还让张纮兼任九江郡太守,但不让他回扬州赴任,希望张纮留下来帮自己,被张纮以身体有病拒绝。

孙策死后,张纮要求回江东,经过一番努力,曹操还是把他放了回来。张纮回来后,有些人劝孙权说他曾经接受过曹操的任命,“嫌其志趣不止于此”,也就是不一定可靠,但孙权对此毫不介意。

3、孙权无比信任

张纮回来后,担任的职务是会稽郡东部尉,上任不久便被孙权召回,孙权认为会稽郡东部没有多少事,张纮在那里纯属浪费,于是让他回来协助自己处理军政事务,会稽郡东部事务采取远程办公的方式解决。

孙权刚刚接班,年龄还小,而外方多难,母亲吴夫人感到很忧心,她多次以谦逊、感激的言辞嘱咐张纮对孙权尽心辅佐,张纮每次都以书面形式给予答谢回复,并不断反省自己。

张纮参与孙权的重要决策,遇到特殊事情和秘密决议,需要章表信函,或者与四方人士交结,孙权都让张纮和张昭来撰写。

孙权称张昭为张公,称部下其他人都呼其字,对张纮则是另一个例外,每次称呼他都叫东部,显示出亲切和尊重。

4、“小巫见大巫”

张纮的文章写得很好,当时天下有几位大笔杆子,“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算一位,但陈琳看了张纮写的文章,也钦佩不已。

《吴书》中有一段记载:

陈琳在北见之(注:指张纮),以示人曰:“此吾乡里张子纲所作也。”后纮见陈琳作武库赋、应机论,与琳书深叹美之。琳答曰:“自仆在河北,与天下隔,此间率少於文章,易为雄伯,故使仆受此过差之谭,非其实也。今景兴在此,足下与子布在彼,所谓小巫见大巫,神气尽矣。”纮既好文学,又善楷篆,与孔融书,自书。融遗纮书曰:“前劳手笔,多篆书。每举篇见字,欣然独笑,如复睹其人也。

在上面这段记载中,有“小巫见大巫”的说法,正是该典故的出处。

4、一向直言敢谏

张纮后来担任孙权的长史,相当于秘书长,是孙权的“大秘”。

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率军进攻合肥,为了速战速决,孙权准备亲自率突击敌人进攻,把大家吓傻了,但谁劝孙权都不听。

随军行动的张秘书长劝谏说:“您依恃旺盛的气势,轻视强大凶暴的敌人,即便夺旗斩将,威震敌军,也只是偏将军干的事,不是主帅应该干的。”孙权听了,这才放弃打算。

次年,孙权准备再次出兵合肥,张纮又劝谏道:“如今的形势,应当暂且隐伏偃息军队,广泛开垦农耕,任贤使能,务须崇尚宽和仁惠政策,顺应天命来施行诛讨,这样就可以不劳师动众而天下平定。”孙权听了,又停止了行动。

5、建议“迁都”南京

都知道孙吴的首都是南京,这其实是张纮的建议。

孙吴的大本营最早是吴县,也就是苏州,后来迁到京口,也就是镇江。为了争夺荆州,孙权一度将大本营迁到鄂县,也就是今湖北鄂州,孙权改其名为武昌,孙吴立国,武昌是第一个首都。

后来孙权与蜀汉盟誓和好,为了让蜀汉方面放心,孙权决定将首都迁回江东,张纮建议说,秣陵是最佳选址,这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张纮对孙权说:

秣陵,楚武王所置,名为金陵。地势冈阜连石头,访问故老,云昔秦始皇东巡会稽经此县,望气者云金陵地形有王者都邑之气,故掘断连冈,改名秣陵。今处所具存,地有其气,天之所命,宜为都邑。

孙权后来就将都城定在了秣陵,将其改名为建业。迁都完成后,孙权让张纮回吴郡接家眷,走在半路上张纮病逝了,时年60岁,孙权闻讯痛哭。

标签: 张昭

更多文章

  • 蜀汉灭亡之后刘禅的后代是什么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禅

    刘禅虽然身为皇帝,是三国时蜀汉的第二位皇帝,也被称为蜀后主,但是很多人可能更热衷于叫他的另一个称呼“阿斗”。在很多人眼中,这个称呼本身就已经带有了很深的讽刺意味。不过尽管可能的确不是很聪明,刘禅身为皇帝,也是有后代的,那么,当蜀汉灭亡之后,刘禅的这些后人们都怎么样了?他们都是

  • “黄山归来不看岳”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雄踞于风景秀丽的皖南山区,古称黟山,唐天宝六年(747年)依轩辕黄帝曾在黄山炼丹羽化升天的传说,唐明皇敕改黟山为黄山。它地跨市内歙县、休宁、黟县和黄山区、徽州区,面积1200平方公里,现划入黄山风景区的154平方公里,是号称“五百里黄山”的精华部分。黄山是以自然景观为特

  • 盘点古代的教育机构有哪些_中国古代最早的教育机构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教育机构

    一、中国古代最早的官方教育是校:夏代学校的名称,举行祭祀礼仪和教习射御、传授书数的场所。二、古代官方教育:1、庠:殷商时代学校的名称。2、序:周代学校的名称。《孟子·滕文公》:“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古人常以庠序称地方学校,或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3、国学:先秦

  • 三山五岳是哪三山哪五岳?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山五岳

    “三山五岳”现在已成为一句成语,可泛指名山,也可泛指群山,还可泛指各地。但这一成语还是有它的确切来历的。“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世传蓬莱、方丈、瀛洲在海之中,皆神仙所居,人莫能及其处”。说得恍惚诡异,大多是古代道

  • 古代朝贡制度是什么?朝贡制度有什么作用?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朝贡制度

    朝贡制度是指“基于地缘政治因素和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古代中国封建统治者创造出的一套中外关系体系”,也叫做“封贡制度”。还有的学者称其为“华夷体系”、“中国传统的世界秩序”或“亚洲的华夏秩序&

  • 台湾从古到今的名称都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台湾

    三国汉魏时称台湾为夷州。公元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两位将军率远征水师1万余人渡海到达当时的夷州。隋朝时称台湾为流求。隋朝末期,大臣何蛮极力说服隋炀帝开拓流求荒蛮之地,公元607年,隋炀帝派何蛮和羽骑尉朱宽大将军一起率水师万余人,乘隋朝“五牙”战舰数百艘入海赴流求远征。

  • 古代为什么要打更?打更有什么作用?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打更

    在很多的影视剧中,我们都能看到这样一类人,更夫,他们总是在夜晚出现,大半夜的自己一个人在外面“游荡”,听上去就很恐怖。另外,电视剧中出现打更,出于剧情需要,一般都伴随着一些不好的事情发生。那么,古代为什么要有打更?晚上睡觉打更难道不会吵人吗?打更到底有些什么样的作用呢?古代缺

  • 喝酒为什么要碰杯 原来暗藏这么深的秘密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喝酒

    在喝酒礼仪中,相比有一种是我们相当常见的,那就是反喝酒必有碰杯的行为,碰到杯子了才显得礼节更加到位,那么到底一开始为何喝酒要碰杯呢?自古以来有有三种说法的来源。第一种说法是说碰杯的诞生其实不是因为礼仪需要,而是为了安全着想。这一说法是源于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的意大利,在那个年代和宴会主人饮用葡萄酒是

  • 古代的总督与巡抚是怎么产生的?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总督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明清两国的故事,说到明朝和清朝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我们首先看看明朝,说到明朝其实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人建立的朝代,当时的明朝经济不是很发达,但是明朝的社会等级制度还是很发达的,所以在当时的明朝当官员的其实并不是那么好当的,而且明朝官员的工资普遍都很低,这其实于当时明

  • 西周为什么要禁酒?古代有哪些禁酒令?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西周

    酒在现代人的眼中,时常会与“酒驾”“酗酒”等词眼放在一起,就好像一切与酒有关的都是非常不好的。虽然这有些脱离了酒应有的独特文化,但的确也是一种社会危害。那么,在古代,人们又是怎样对待酒的呢?西周时期颁布了历史上第一条禁酒令,为什么要禁酒?除了西周,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