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如何公布科举考试成绩 何时以“金榜”公布名单

古代如何公布科举考试成绩 何时以“金榜”公布名单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194 更新时间:2024/1/1 15:03:09

“金榜题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对他们来说,考试结果的揭晓是人生的重要时刻。,那么,古代科举考试究竟采用什么方法来公布结果呢?

唐代开始以“金榜”公布名单

清代乡试放榜“每写一名,易满堂灯烛一次”

古代科举考试的结果主要通过“放榜”的形式公布,也是“金榜题名”这一成语的来源。放榜也称“放牓”,即通过张贴榜文的形式公布考试录取结果。在古代,放榜日可谓是读书人们的重要节日,唐人黄滔曾作《放榜日》一诗赞曰:“吾唐取士最堪夸,仙榜标名出曙霞。白马嘶风三十辔,朱门秉烛一千家。”

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建立完善,《新唐书·选举志上》记载了唐代科举科目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字、明算等,其中明经科和进士科最为重要,前者考经文(“帖经”)及时策,后者主要考诗赋。相比于范围较为固定的明经科,进士科及第较难,所以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其结果的公布也就得到了更多关注。进士科发榜的时候,榜文会张贴在礼部南院(贡院的东墙)上,据《唐摭言》记载:“南院放榜,张榜墙乃南院东墙也,别筑起一堵,高丈余,外有壖垣,未辨色。即自北院将榜就南院张挂之。”这张榜由四张竖着的黄纸写成,因此称为“金榜”。唐代以后,各朝代基本延续了张贴“金榜”的发榜方式,只不过随着录取人数的增加,纸张数也随之增加了。

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确立为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每级考试的结果都会发榜,其中通过乡试的称为举人,通过会试的称为进士,最终通过殿试确定进士的名次。清代的乡试是省内考试,也是淘汰率极高的一个环节,其放榜过程也是万众瞩目。据《清稗类钞》载,清代乡试榜单公布时,“自第六名拆弥封,以至榜末,每拆一卷,先送本房官,房官照举子卷面姓名,以蓝笔书两长条,交监试主试阅过,始发省事吏,省事吏交写榜吏书之。自朝至夕毕,别自第五名倒写至解元,每写一名,易满堂灯烛一次。至是时而人声嘈杂,如鼎沸,如火警,如乱兵之入城,如夕鸦之归林”。由此可见,这一过程颇具悬念性与仪式感,每写一个名字,都要更换一下屋里的红烛,而屋外等着看榜的围观群众更是心潮澎湃。

科举结果会对个人的命运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每个观榜考生面对结果的时候,难免会情绪失控。《唐摭言》便记载了元和六年一次监生撕毁榜文的事件,礼部只好“以虚榜自省门而出,正榜张亦稍晚”,暂时控制一下场面。此外,“金榜题名”也可能伴随着“洞房花烛夜”,明代冯梦龙的《古今谭概》就说唐朝人喜欢“榜下捉婿”,甚至“多有势迫而非所愿者”,虽然可能是笑谈,也足见进士科名的价值。

皇帝亲自“唱名”

宣布殿试结果

录取通知书被称作“捷报”

除了张榜公布外,对于高中进士的,国家还会贴心地送上“录取通知书”。《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新进士每及第,以泥金书帖子附于家书中,至乡曲亲戚,例以声乐相庆,谓之喜信也。”到了宋代,录取通知书“以素绫为轴,贴以金花”,称为“金花帖子”。明清时期则将录取通知书称为“捷报”,上面会写上中举人的姓名以及考取的名次,由专门的报录人敲锣打鼓地送到中举人的家中,“范进中举”的故事便生动描绘了这一场景。范进因为中举而发疯,还有人因为儿子被录取而“起死回生”。据《坚瓠集》记载,嘉靖初年有位叫李镇的人,晚年得子,“课其学业,日以显扬期之”。及发榜日,李镇本“绝气一二日矣”,待到报捷者登门宣布其子高中,李镇竟“忽惊起而问之”,多活了两年。

不光有录取通知书,为了表示对殿试的重视,古代还会采取由皇帝亲自“临轩唱名”的方式公布考试结果。“临轩唱名”始于宋太宗,据《宋会要辑稿》记载:“雍熙二年三月十五日,太宗御崇政殿试进士,梁颢首以程试上进。帝嘉其敏速,以首科处焉。十六日,帝按名一一呼之,面赐及第。唱名赐第,盖自是为始。”当年共得进士二十五名,宋太宗按名次逐一呼出每位登第者的姓名,这一举措突显了皇帝对科举选才的重视。自此以后,皇帝临轩唱名赐第之制一直延续下来,其仪式也逐渐制度化。

随着后来录取进士人数的增加,再由皇帝一一唱名不太现实,就改成了皇帝象征性地呼出前三名的进士,即状元、榜眼和探花,其余的由官员代为传唤,称为“传胪”或“胪传”。宋代赵升《朝野类要》记载:“唱名,谓之胪传,圣上御殿宣唱,第一人第二人第三人为一班。其余逐甲,各为一班。”

明清时期基本上延续了宋代的规制,据《清史稿·礼志》记载,传胪当天,皇帝在太和殿接见新科进士,新进士们要换上公服,带上“三枝九叶顶冠”,站在朝班之末等候。百官行礼后,由鸿胪寺的官员引领进士就位,跪下听传。之后会分别念到第一甲三名进士及第,也就是状元、榜眼和探花的姓名,这三个人都要出班前跪谢恩。后面的第二甲和第三甲分别赐进士出身和同进士出身,不用单独出班,只需要一起行三跪九叩礼即可。传胪完成后由礼部的官员高举着“金榜”领路,“诸进士出左右掖门,置榜龙亭,复行三叩礼。”最后金榜还会在东长安门外张贴三日,然后再交回内阁。

官方编纂名册

以表彰进士

十二天内全国闻名

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进士,是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然而,固定张贴的“金榜”、送达到家的“榜帖”乃至皇帝在殿上的呼名,都没办法将他们的名字传遍各地,于是便有了刊印的“进士名录”。唐玄宗时就有人自发编撰进士名录,《封氏闻见录》记载:“好事者纪其姓名,自神龙已来迄于兹日,名曰《进士登科记》,亦所以昭示前民,发起后进也。”唐宣宗之后,开始由官方编次《进士登科录》,据《东观奏记》载,“自今放榜后,并写及第人姓名及所试诗赋题目,进入内,仍仰所司逐年编次。”

宋代有官方编撰的《进士小录》,《宋史·选举志》记载:“缀行期集,列叙名氏、乡贯、三代之类书之,谓之小录。”明清时,则由礼部刊刻官方的《进士登科录》,上面包括玉音、荣恩次第、进士家状、御制策问及进士对策五部分,内容主要是皇帝的圣旨、进士们的个人和家庭基本情况以及殿试的试题和前三名的回答等。《登科录》刊刻完成后,先呈交给皇帝御览,之后除颁发给该科进士外,还要发给在朝官员每人一份。明代何乔新《书进士登科录后》记载:“国朝故事,进士释褐之后,礼部录读卷、执事之臣氏名与诸进士家状并及第三人之对策,刻之为《登科录》。既进御,乃颁在朝群臣及诸进士以布于天下。”此外礼部还会在北京孔庙内立碑,刻上每科进士的姓名,称为“进士题名碑”。

这些新进士的名录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在全国各地迅速传播,唐《通典》载:“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辰而周闻天下。”“浃辰”就是十二天,也就是说十二天内,新科进士们就已经名闻天下了。而那些不幸落第的考生,对他们则会报以无比的艳羡,《封氏闻见录》记载:“进士张繟,汉阳柬之曾孙也。时初落第,两手捧《登科记》顶戴之曰:‘此千佛名经也。其企羡如此。”

标签: 科举考试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有多少位太上皇 太上皇们怎么度过余生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太上皇

    历史上当了皇帝而爹还没有过世的就会将自己的爹尊为太上皇,这些太上皇们有些还掌有实权,有些被皇上尊待,而有些沦为俘虏,更有甚者相当于傀儡,历史上共有20多位太上皇,他们都是怎么度过余生呢?刘邦的老爹是第一个享受太上皇尊号的人。刘邦在当皇帝以前,老爹刘太公没有跟着这个儿子得济,反过来还的养活他。当了汉

  • 中国古代的神驹坐骑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古代

    说起战争,我们会提及吕布战神,赵云赵子龙,刘备曹操关羽张飞,等等。但是立下汗马功劳的可不仅仅只有他们,还有容易被人忽视的坐骑。对此,小编在这给读者列出了五大神驹坐骑来一览它们的风采。五大神驹坐骑之一:“踢云”乌骓说起乌骓,许多人会感觉陌生,其实它是霸王项羽的坐骑。在那个时期

  • “扬州瘦马”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扬州

    说到扬州美女,著名的扬州“瘦马”不能不提。扬州人至今还在口头流传的一句俗语“娶马马”,意即娶老婆,这个马,便是从瘦马一词演化而来。网络配图扬州在古代是两淮淮南淮北盐商的聚居地,盐商当年可谓是富甲一方,生活奢侈程度可与皇家媲美。从明朝开始,在扬州一带,

  • 盘点那些本是无名小卒却被单田芳打造成神的历史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单田芳

    说到单田芳其实很多人也知道的,那就是这个人真的是一位大家了,但是人也算是古有一死吧,最近单田芳老师也是去世了,在沉痛哀悼的同时我们也时常想起那些他在口中活灵活现的历史人物起来了,这其中其实就有李元霸等人了,他们本是无名小卒却在单田芳老师的打造下各个变成了神了,其实也不仅仅是李元霸这个一个人,还有其他

  • 顺治帝都与谁合葬 孝惠章皇后为什么不与顺治合葬?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顺治帝

    顺治帝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夫妻合葬之礼,不管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在清朝,每个皇帝也不例外的给自己造一个帝陵,他们也会与自己的后妃合葬。顺治皇帝葬在清孝陵,与他合葬的不仅有他最爱的董鄂妃,还有原配废后博尔济吉特氏,以及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而他的第二任皇后孝惠章皇后却没有与他合葬。清孝陵顺治帝一生有四

  • 湖北“将军县”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湖北

    湖北有我国最著名的的两个“将军县”:红安县及大悟县。湖北两大“将军县”之一:红安县。红安,原名黄安,隶属于湖北黄冈。革命战争年代,红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献出了14万英雄儿女的生命,查明登记在册的烈士有22552人。在这块土地上,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任

  • 为什么皇帝自称朕_朕的称呼怎么来的_朕称呼的含义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皇帝

    皇帝为什么自称为“朕”?“朕”的本义是什么? 一、从始皇帝说起 这还得从公元前 221 年,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后说起。众所周知,嬴政统一六国后建立了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开创了历史上首次大一统局面的嬴政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高五帝

  • 兰州拉面是怎么来的?谁是兰州拉面的创始人?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兰州

    中国是一个多名族多信仰的国家,不同地区名族不同地区的信仰,造就了不一样的美食风格。就在我国甘肃兰州一代,穆斯林人民创造的“拉面”而文明中外,曾经还有野史说意大利面就是通过拉面改做而来的。如今的兰州拉面已经成为了中国各地的流行美食,那么兰州拉面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呢?创造它的人又是

  • 古代最牛三大诗人吃货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古代

    说起吃货,小伙伴们都是怎么理解的?大家都说吃货无处不在,看着一个能吃下好大几碗饭的人就说他是吃货。不!吃货不是只有吃的多才叫吃货,单纯的吃的多那叫饭桶。吃货不光光只是吃的多,还要会吃,吃好吃的,吃不一样的,能够创造美食的,这才叫真正的吃货。对!吃货无处不在,从古至今,这一类人从来就不缺。早在中国古代

  • 地动仪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课本要把张衡的地动仪删掉?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地动仪

    很多人一定都曾经听说过地动仪,它出现在我们的课本上,知名度颇高。而且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地动仪可能就像是神乎其技一样,能够预测出地震的发生地点。但是从2017年,课本中就正式删除了有关张衡地动仪的内容,这不禁让人不解,从小学到大的内容为什么又被删掉了?是地动仪有什么问题,还是这部分内容出了问题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