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充军与参军的区别

古代充军与参军的区别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晴天 访问量:3138 更新时间:2023/12/12 1:10:42

充军就是罚犯人到边远地区从事强迫性的屯种或充实军伍,是轻于死刑、重于流刑的一种刑罚,作为死刑代用刑“刑莫惨于此”。

发遣罪人充军,秦汉时就有,宋、元创设,明正式入律,开始主要是出于卫所兵制充实军士的需要,后来成为重刑苦役制度,分极边、烟瘴(均4000)、边远(3000)、边卫(2500)(清为近边)、沿海附近(1000)(清为附近)等执行刑罚场地。

充军劳役监分布所在,最远四千里,最近一千里,分发地区南北方向有一定限制,按刑罚所及的对象和刑期,有终身(本人毕生充军)和永远(本人死后由子孙亲属接替)两种。充军重刑在明朝是极为盛行的。清朝也存在,其一般在定罪后由兵部发配。与明律不同:不连带家人,情节轻的可“更赦放逐”,不必“永远”。明朝是附加刑,清朝成为独立刑种。

发遣罪人充军,秦汉时就有,宋、元创设,明正式入律,开始主要是出于卫所兵制充实军士的需要,后来成为重刑苦役制度,分极边、烟瘴(均4000)、边远(3000)、边卫(2500)(清为近边)、沿海附近(2000)(清为附近)等执行刑罚场地。

充军重刑在明朝是极为盛行的。清朝也存在,其一般在定罪后由兵部发配。与明律不同:不连带家人,情节轻的可“更赦放逐”,不必“永远”。明朝是附加刑,清朝成为独立刑种。

“充军”之名大概在元代前后才正式出现,直到明代才开始作为一种刑名普遍行用。但把罪人发入军伍,在中国历史上很早就已经出现了,并行用不断。隋唐以前,并没有形成固定的制度,只是偶尔行用,具有随意、临时的特征。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曾“发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其中就有把“逋亡人”等犯罪之人补充军伍进行作战的;汉武帝天汉四年(前97年),曾发天下“七科”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出朔方,其中发入军伍的多数也是有罪之人。

南北朝时期,逐渐出现了降死戍边的规定,如北魏高宗时期,大臣源贺上书,提议,“自非大逆,赤手杀人之罪,其坐赃及盗与过误之愆应入死者,皆可原命,谪守边境”。高宗遂令“已后入死者,皆恕死徙边”。(《魏书·源贺传》)这一时期,不仅把犯罪之人发往军中,而且使得“发罪人为兵”成为降死一等的重刑。

到了元代,更是成为一种称作“出军”的新流刑。出军是从蒙古族古老的惩治方式中脱胎而来的,从元代建立以来一直得到实施,并且有日见倚重的趋势。出军与当时行用的另外一种流放形式“流远”一样,主要的去所在素为“瘴疠”之地的湖广与北鄙的辽阳。

罪犯一般是南人发北,北人发南。出军的罪犯到达配所之后,主要是“从军自效”,以增强边方镇戍军伍的实力。原则上,除了大赦,出军与流远的罪犯要终老发配之地。

与传统流刑相比,其惩治力度之强不言而喻。出军与流远起初并行,至元仁宗元英宗年间,出军逐渐进入流远刑,使流远刑成为一种包括多种惩治方式,具有多种层次的刑罚,并进而进入了国家法定的刑罚体系。

《经世大典·宪典》规定的五刑制中,流刑被正式界定为“流,则南之迁者之北,北之迁者之南”(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五刑》)。这标志着包括了出军的元代的流远刑成为一种新的流刑,并正式代替了五刑制中传统流刑的位置。

明代是“充军”正式形成制度并大规模行用的时期。隋唐以后流刑的惩治力度不足,是每个以五刑制为国家刑罚体系的朝代都曾经面对的问题,却仅有元明两代以发罪人为兵的大量行用来解决。明初朱元璋高举“祖述唐宋”,尽革胡风的大旗,却承继了元代的出军,发展出了明代的充军。

明代,军事上实行卫所制度。卫所制度是明初太祖时期模仿北朝隋唐的府兵制而创建的一种军屯性质的军事制度,是明朝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人世袭为兵,列为军籍。最初,每个军士受田15亩以维护生活。之后,某些地区增加到50亩。

这样,使得军队能够自给自足,从而使朝廷无须从国库按月拨发粮饷便能维持一支庞大的边防力量。军人独立成籍,并世代负有服军役的义务。自明初确立军籍与军户之后,国家再无新定军户之事。也就是说,明初确定军户以后,在正常的渠道内,明代的军户一直没有增加的机会。

为了维持卫所制度,保证军伍的充实,首先要维持军伍本身的实力,即保证军官军人的惩治在军伍之内实行,从而保证军伍本身的力量不至流失。

因此,充军制度最先在军伍内部实施。《大明律》制定“军官军人犯罪免徒流”文,规定:“凡军官军人犯罪,律该徒流者,各决杖一百。徒五等,皆发二千里内卫分充军;流三等,照依地里远近,发各卫充军。该发边远充军者,依律发遣,并免刺字。若军丁、军吏及较尉犯罪,俱准军人拟断,亦免徒流刺字。”

这样做既保证了对军人犯罪的惩处,又免除了由于对于军人惩处造成的军人的流失,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充军不等于当兵,是古代的一种刑法。把罪犯发配到边远地方去服役或打仗。

“充军”一词兼有戍边和流放双重意义。参军,是当兵打仗,保家卫国无上光荣。

标签: 充军

更多文章

  • 古代官妓与普通妓女有什么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官妓

    官妓是古代供奉官员的妓女。唐、宋时官场应酬会宴,有官妓侍候,明代官妓隶属教坊司,不再侍候官吏,清初废官妓制。官员和妓女,本来是社会地位悬殊的两种人,生活没有交集,但是,历史上,这两种人的关系曾经最为紧密。官妓为朝廷特别设定,有大户人家抄家后女备入妓,也有自小培养入妓的。官妓都不是单有姿色,所有官妓为

  • 中国五大戏曲指的是哪五种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戏曲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一般均表述依次为:京剧(有“国剧”之称)、越剧(有“中国第二大剧种”、“第二国剧”之称)、黄梅戏、评剧、豫剧。亦有表述为“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者。1、京剧,曾称平剧,是中国五大

  • 波士顿惨案简介 波士顿惨案事件的时间 波士顿惨案背景 波士顿惨案过程及结果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波士顿惨案

    波士顿惨案是1770年3月英国殖民当局屠杀北美殖民地波士顿人民的流血事件,五名美国人被英国军队杀死,由于被殖民者的奋起反抗,导致事件恶化,该事件导致5年后的美国独立战争。案件背景1765年,驻营条例颁布后,英国政府派遣军队驻扎北美。当时,驻扎在波士顿的第14团和第29团胡作非为,有的刁难行人,有的调

  • 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的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央集权

    经济根源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提高导致旧的生产关系解体,秦国商鞅变法确立了封建经济的统治地位,这种经济的特点便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封建的个体的小农经济。这种经济模式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新兴的地主阶级也需要建

  • 关于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央集权

    作用1、积极作用(明清之前):① 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② 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以及救灾行动,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 在统一的环境下,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2、消极作用:① 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

  • 辽东三杰的哪三个人?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辽东三杰

    辽东三杰: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他们都是明末军事统帅,在大明王朝在辽东抗击后金入侵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及杰出贡献,被后人尊称为:辽东三杰熊廷弼(1569~1625) 明末军事统帅。字飞百,亦作非白,号芝冈,湖广江夏(今湖北武汉)人。熊廷弼有胆略,知兵事,且善射。少时家境贫寒。放牛读书,刻苦强记

  • 买办的历史作用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买办

    买办是一个特殊的经纪人阶层,具有洋行的雇员和独立商人的双重身份:作为洋行雇员身份的买办,得到外国势力的庇护,可以不受中国法律的约束;作为独立商人的买办,又可以代洋行在内地买卖货物或出面租赁房屋、购置地产等。买办亦称“康白度”(葡comprador)。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替外

  • 重庆火锅的起源和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重庆

    火锅起源之说也是众说纷纭,就好比阿拉伯数字一样,起源于印度,但却是经由阿拉伯人传向四方的,这就是后来人们误解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原因。关于火锅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在中国三国时期或魏文帝时代,那时的“铜鼎”,就是火锅的前身;另一种说是火锅始于东汉,出土文物中的&l

  • 满族八大姓氏排名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满族

    1、佟佳氏《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卷十九》记载:“佟佳,本系地名,因以为姓,其氏族甚繁,散处于马察,雅尔湖,加哈,佟佳,及各地方。另佟养正支隶镶黄旗汉军旗分,佟养性、佟养材、佟山、佟养泽支隶正蓝旗汉军旗分,佟镇国、佟标、佟钊、佟养谦支隶镶红旗汉军旗分,是爱新觉罗氏在18世纪主要

  • 姬姓的起源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姬姓

    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为黄帝之姓、周朝的国姓,也是吴国、鲁国、燕国、卫国、晋国、郑国、曹国、蔡国等诸侯国国君的姓,有近5000年历史。姬姓的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一、源于黄帝黄帝,华夏始祖之一、人文初祖,是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与生于姜水之岸的炎帝并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