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白族民族的历史由来 白族的民风民俗 白族的分区区域

白族民族的历史由来 白族的民风民俗 白族的分区区域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634 更新时间:2024/1/24 22:08:53

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分布于云南各地、贵州省毕节地区及四川凉山州。人口159.48万(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白族自称“白伙”、“白尼”、“白子”等,汉语意为“白人”。1956年,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白族。

白族有本民族语言,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汉自古以来一直为白族群众通用。信仰佛教。白族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创世纪》、《火烧松明楼》、《望夫云》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不少被编入戏剧上演。

白族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善种水稻。大理雪梨、宾川桔柑都是驰名中外的特产。自治州大理已发展成为滇西重要的轻工业城市。

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另外还有“火把节”(又称星回节)等民族节日。

白族家庭里,儿子成婚后即与父母分居。白族同宗同姓不通婚。

礼仪主要有:对客人,无论是否认识都热情接待。凡客人光临,必以“三道茶”待。三道茶是白族最讲究的茶礼,即斟茶三道:第一道为纯烤茶,第二道加入核桃片,乳扇红糖,第三道加入蜂蜜和几粒花椒。因而具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特点。进餐时,老人客人坐上首,晚辈依次坐两旁或下首,并随时要为长辈和客人添饭加,热情待候。

1956年11月22日成立大理白族自治州。

食俗白族通常习惯于日食三餐。农忙季节或节庆期间,则多加早点和午点,平坝地区的白族多以大米、小麦为主食;山区的白族则多以玉米、洋芋、荞麦为主食。主食都以蒸制为主,常吃干饭,外出做活随着携带盒饭,就地餐。白族日常饮食品种丰富,为改变口味,经常变换花样。如:粑粑、饵块、汤圆等。因鲜菜常年不断,每餐都鲜菜和各种腌菜。白族妇女大都善作腌菜,腌菜的种类很多,除腌制鲜菜外,还做豆瓣酱、豆豉、面酱;剑川、鹤庆的白族常采撷洱海的海菜花,加工烹制成各种风味菜,如用海菜花的叶、茎做成的海菜豆腐汤,用海菜花的茎杆、花蕾炒火腿、肉丝或腌制成咸菜。白族的肉食以猪肉为主,除用鲜猪肉做各种炒菜外,还喜腌制年猪,加工成火腿、腊肠、香肠、猪肝鮓、吹肝(鲜肝灌入佐料,经风干即成)、饭肠(将糯米填入肠煮熟即成)等精美风味食品。冬天,白族都喜欢大锅牛肉汤,食用时要加蔓菁、萝卜、葱等佐料一起食用。白族饲养奶牛历史悠久,并善于加工乳制品。业水而居的白族,擅长水鲜烹调。如:活水煮活鱼、砂锅鱼、粉蒸鱼、梅干酸辣鱼、螺豆腐(田螺汁用开水氽后即凝固,沥干水即成)等,还有漾濞的爬砂虫做成的“土海参”。白族就餐很讲礼仪,进餐时长辈要上坐,晚辈依次在两旁或对面落坐,晚辈要随时为长辈添菜加汤。

白族大都喜饮酒,酿酒是白族家庭的一项主要副业。由于所用的原料和方法不同,家酿酒的种类很多,制酒时常用40多种草药制成酒曲,制成各种白酒,其中以窑酒和干酒为传统佳酿。另外还有一种糯米甜酒,是专为妇女和孕妇制作的,据说有滋补和催奶的作用。饮茶是白族人的另一嗜好,白族很注重每天清晨和中午两次茶。晨茶称“早茶”或“清醒茶”,一起床就烤茶,全成年人都喝;午茶又吃“休息茶”或“解渴茶”,内放米花如乳扇,包括小孩也要喝一杯。

山区的白族日常灶具也很独特,一般是用4根70厘米高木柱支撑的平台,中间留有一个洞,台面为1.5米见方,上面铺砌青砖或石板,覆盖一层土,支上一个铁三角架,可吊锅等,台下烧火,火苗通过洞,加热吊在三角架上的食物,灶上方吊有一排竹篾笆,上面用木板铺上作为烘烤食物用。

节庆、礼仪、祭祀食俗每逢节日,除必备节日食品之外,还要进行拜佛、祭天和敬祖等祭祀活动。年节最为隆重。自腊月起家家都要置办年货、杀猪、磨豆腐、舂饵块和糯米粉。除夕时,各家主事人都要带着饭菜、茶酒用托盘顺着天地、大门、水井、灶神、祖先牌位的顺八进行祭拜。然后全家人吃团圆饭。隆重的团圆饭在餐桌中央摆一个大的铜火锅,必上猪头肉,周围有八大碗寓意深刻的日菜肴。如:藕有眼寓意开窍通畅;蒜苗白语意“顺”寓意万事通顺;烧鱼寓意富富有余等。大年初一早晨要煮汤圆,有的做面条,都寓意团圆、和顺、益寿等美好的祝愿。从初一到初五,每天吃什么都有一定的规范。居住在碧江的白族,过年的方式与其他地区不同,在碧江的白族把一年分成十三个月,年节则在13月的下旬属猪或属蛇日进行。除夕晚全家都要先祭树神,而后全村要一起聚餐。在其他一些节日里,除要杀猪或宰羊置办酒席外,还要有应时的食品。如三月街要有各种蒸糕、凉粉;清明节要凉拌什锦;端午节包粽子,喝雄黄酒;栽秧会吃栽秧肉、炒蚕豆;六月二十五日火把节吃甜食和各种糖果;中秋节吃白饼、酥饼;尝新节吃掺新米饭等。

中元节和祭天是专门祭祀性节日,特别是每年阴历七月的中元节,是祭祀祖先亡灵的节日,如果是新丧之家祭祀更要隆重,届时要准备八大碗馔肴祭奠,其中有千肉、排骨、酥肉、酿茄子、百合、羊肚菌,以及脍鱼包肉馅,每道菜不仅用料讲究,做工精备,并且要富有观赏价值。如是直系亲属或姻亲户,在发丧前还要做名为“三滴水”全席来吊唁。所谓“三滴水”全席是指有果品、牲礼(做成凤鱼狮象状的菜肴)和八大碗三大类。尤其凤鱼狮象四道菜形象逼真,其中的象是用煮熟的猪肚做象身,用一段猪肠做象头和鼻子,栩栩如生,极富观常价值。另外还有祭天、拜佛会等祭祀活动;但拜佛会的食品与其他祭祀活动的食品不同,需要吃斋、置办素席,所有的菜肴都用豆腐、凉粉、芋头、藕等制作成肉状菜肴。

当白族青年男子姑娘求恋时,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婚礼时新娘要下辱房制作“鱼羹”;婚后第一个中秋节新娘要做大面糕,并以此表现新娘的烹调技艺。婚礼斯间讲究先上茶点,后摆四四如意(即四碟、四盘、四盆、四碗)席。白族好客,无论平时或节日,若有客至都要先奉沈茶,并且连斟三道,称三道茶。为客人斟茶不能斟满,民间有“酒满敬人,茶满欺人”之说。 白族的节日

典型食品白族人民烹饪技术高超,别具风味的食品很多。如:生皮,白族传统名菜,是白族逢年过节必备的菜肴之一,是用多种辛麻辣拌成的冷荤菜。驴汤锅,云南白族传统风味菜,用毛驴肉烧制而成。大面糕,白族中秋节特制的糕饼,用发酵面团加佐料蒸制而成。柳蒸猪头,白族传统名菜,用猪头放在柳条架上入锅蒸制而成。

婚俗背婚是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白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婚俗。每逢十字路口、三岔道或人员集结的地方,陪宾们便停下来,把嫁妆码成两大摞,让新郎背着新娘围着嫁妆绕“8”字。

标签: 白族

更多文章

  • 独龙族民族的历史由来 独龙族的民风民俗 独龙族的分区区域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独龙族

    独龙族曾被称为“俅人”、“曲人”、“洛”、“曲洛”等。解放后根据本民族的愿望,正名为独龙族。现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贡山独龙河谷,人口5800多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比新中国诞生时增加了三千多人。由

  • 元芳的卫队长相当于什么官职?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卫队长

    李元芳是狄仁杰的卫队长,狄仁杰身边很能干的助手。他性情刚烈,做事认真,且原则性很强。其武功独步天下,胆识过人,善使幽兰剑,链子刀。那么,他所担任的官职是什么呢?他曾先后击败过虺文忠、元齐、乌勒质等绝顶高手。李元芳虽有一身好功夫,但绝不是莽夫,尤其狄公不在身边时,他更是能表现出超强的判断能力。可以说

  • 岑参岑文本是什么关系 怎么评价岑参的诗?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岑参,岑文本

    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烂漫又悲壮的场景在边塞诗人岑参的笔下流传至今,虽然他一生对功名相当看重,但官场并非那样如意,但其作为诗人这个身份和他的作品名垂青史。岑参岑文本是什么关系岑参岑参是唐朝宰相、文学家岑文本的重孙。岑参生于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原本岑家是一

  • “黄瓜”名称由来是什么 竟还有如此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黄瓜

    中国人讲究“民以食为天”,食物在日常生活中占据很重要的一部分,而且很多食物是由来已久的,连它们的名字都是有历史典故的,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我们日常最常见到的一种食物“黄瓜“名字由来。老百姓的饭桌上,经常能见到“黄瓜”这种蔬菜。很

  • 除了现在的首都北京 历史上还有五个城市叫过“北京”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北京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其历史悠久,是新中国发展最迅速的城市之一,在中国历史上,除了现在的北京外,还有五个城市叫做北京,你知道几个?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 。战国时期,北京叫做燕都,是燕国的首都。两汉、魏、晋、唐代管北京叫做幽州。北京成为国都后,还曾经叫过京城。最有

  • 皇帝之妻为何称为“皇后” “皇后”称呼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皇后

    我们都知道,古代后宫将皇帝之妻称之为“皇后”,皇帝拥有后宫三千佳丽,在众多妻妾中,皇帝的正室妻子称为“皇后”。可是,为什么要称皇帝之妻为“后”呢?“后”原为君主之意。在《诗经·商颂&mid

  • 为何用蛋糕庆祝生日 用蛋糕庆祝生日的历史典故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蛋糕

    如今过生日必不可少的就是要用生日蛋糕来庆祝,用蛋糕庆祝生日是一个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前的传统,人们用蛋糕代表祝福的心意和寄寓美好的愿望。在古希腊,人们都信奉月亮女神阿耳特弥斯。在她的一年一度的生日庆典上,人们总要在祭坛上供放蜂蜜饼和很多点亮着的蜡烛形成一片神圣的气氛,以示他们对月亮女神的特殊的崇敬之

  • 三秦是指哪些地方_三秦是哪里_三秦的地理位置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三秦

    今天人们把陕西称为“三秦”,其实三秦的说法就是从项羽分封三王而来的:前206年,项羽封刘邦为汉中王(辖地包括陕南),又把陕西的关中和陕北一分为三,分别封给章邯、司马欣、董翳,让他们监视着刘邦。这就是“三秦”的来历。三秦最初不包括陕南在内,但后世人们把

  • 南京的由来_历史上南京的称呼怎么来的_历史上南京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南京

    与“北京”的情况类似,在东汉以前,“南京”与“南都”的行政称号并没有出现在历史长河之中。虽然西周曾经设置了宗周与成周、新莽则开始了东西都设置,但东汉以前始终没有设置一个与东、西京并列的南京、北京。这是由于周秦西汉时期中国主要还

  • 古人是怎么洗澡的 连洗澡都要遵循这么多规矩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洗澡

    古人洗澡 洗澡除了为了健康卫生之外,也是一件放松身心舒服自在的事,然而在古代那个封建社会下,要遵循很多的立法制度,甚至可以说连自己的人生自由都没有了,在古代人们连洗澡都要遵循着一定的规矩。在《礼记》中对于洗澡还有许多规定,例如:五天的话需要泡澡,三天的话用瓢那样的工具就可以。洗澡还需要用两条毛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