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皇帝为何要建立自己的偏房?什么是偏房

古代皇帝为何要建立自己的偏房?什么是偏房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303 更新时间:2024/1/24 6:01:58

中国人以前很讲究名分,因为名分是权力的合法性源泉。比如在一夫多妻制时代,男人有正室,还有偏房。在名分上,正室为尊,偏房为卑,元配享有支配侍妾的正当权力。实际上,侍妾也可能凭借年轻貌美、受丈夫宠爱而得势,甚至在家庭中取得支配性地位。

妻妾争权只是官场故事的一个隐喻,因为帝王对国家权力的分配,也存在着“正室偏房”的复式权力结构,“正室”指以宰相为首的官僚系统,他们在名分上是国家权力的正式代理人;但帝王往往又在正式官僚系统之外,另起炉灶,另立“偏房”,代行权力。那么,“偏房”是些什么人呢?

网络配图

《清稗类钞》记录了晚清开明官僚郭嵩焘的一则史论:“汉、唐以来,虽号为君主,然权力实不足,不能不有所分寄。故西汉与宰相、外戚共天下;东汉与太监、名士共天下;唐与后妃、藩镇共天下;北宋与奸臣共天下;南宋与外国共天下;元与奸臣、番僧共天下;明与宰相、太监共天下;本朝则与胥吏共天下耳。”

郭氏所列举的与君主“共天下”的人物,绝大部分都可以归入隐权力集团的行列,在名分上,这些人并无治天下的正式权力,只不过凭恃与权力中枢的特殊关系,得以把持权柄、操纵朝政。相对于正式的官僚系统而言,这一隐权力集团就是受宠得势的政治“偏房”。

“皇权专制”作为对历史的宏观描述,大致不差,但就具体情形而言,自汉代以降,除了少数雄才大略的帝王,君主独揽朝政、乾纲独断的独裁局面其实并不多见,确如郭嵩焘所言:“虽号为君主,然权力实不足,不能不有所分寄。”问题在于权力被谁“分寄”。如果与宰相共治天下,则是很正常的制度性安排。君主只是国家的主权者与象征,古人认为君王“揽权不必亲细务”;而宰相作为政府首脑,理当“佐天子,总百官,平庶政,事无不统”。这是明代之前的正式政制。

宋代有一位官员就对皇帝说,“权归人主(皇帝),政出中书(宰相),天下未有不治”。宰相的执政大权由制度赋予,为正统承认,如果君主绕过宰相,直接发号施令,则会被认为违制,用古人的话来说,“不由凤阁鸾台(宰相机构),盖不谓之诏令”;这样的“诏令”甚至会受到臣下抵制,“凡不由三省(宰相机构)施行者,名曰斜封墨敕(非正式文件),不足效也”。君王与宰相自古就有分权,宰相的治权是有制度可依的,因此,“西汉与宰相共天下”的权力分治格局是名正而言顺的,正式的权力制度就是这么安排的。

不正常的是“与外戚共天下”,外戚所恃者,是其与皇室的特殊关系。这种由私人身份与关系网络所孽生的权力,是一种制度外的隐权力。如果说,以宰相为首的官僚集团是帝国的“正室”,代表正式的权力系统;那么,外戚等隐权力者则是君王另立的“偏房”,代表另一套没有名分的“副权力系统”。

在“正室”之外另设“偏房”,在正式权力系统之外,另置副权力系统,始作俑者是汉武帝刘彻。刘彻乃雄才之主,不甘于垂拱而治,但皇帝要亲躬政事,宰相显然是最大的障碍,甚至宰相领导下的官僚系统也会碍手碍脚。为了越过这些制度性障碍,刘彻用了一个由宦官、侍从、外戚、尚书(汉初的尚书只是皇帝的私人秘书)等亲信、近臣组成的“内朝”,将作为正式权力系统的“外朝”撇在一边。

从名分上来说,内朝成员并无执政大权,有的还不是朝廷的正式官员,但他们被皇帝托为心腹,预闻政事,隐权力极大,足以与外朝分庭抗礼,甚至凌驾于外朝之上。不过,内朝官权柄虽重,但终究是“偏房”,“妾身未明”,缺乏名分所赋予的合法性,只能完全附依于皇帝私人的关系网络,这也使得内朝系统十分便于君主操纵指挥。刘彻因此比较成功地实现了君主独裁。

然而,刘彻始料不及的是“偏房”也可能变得位高而权重,尾大不掉,不受人主控制。刘彻在世时,尽管擢用外戚近臣,毕竟还能操控局面,刘彻死后,西汉终于无可避免地出现外戚擅权干政之祸,最终葬送西汉政权的大司马王莽就是外戚。这正是历史的吊诡之处。

光武帝刘秀承汉祚、建立东汉政权后,鉴于之前大司马篡权的乱象,设“尚书台”架空三公之权,一切政令皆经尚书台禀陈皇帝,由皇帝裁决,时人称“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三公之职,备员而已”。其手法如出一辙,都是在“正室”之外另立“偏房”,借操纵“偏房”实现朝纲独断。后人评价“两汉政出于二”,也就是说,汉代的权力结构是复式的,一个正式的权力系统加上一个非正式的副权力系统。“政出于二”是两汉权力结构的最大弊病。

同刘彻创建内朝一样,刘秀设立尚书台这个副权力系统,本意是要摆脱正式权力系统对皇权的约束与威胁,然而,历史的闹剧总是再三重演,“偏房”一旦羽翼丰满,就不是人主所能操控的了。

标签: 偏房

更多文章

  • 葛饰北斋为何要一生改名30次 葛饰北斋有哪些成就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葛饰北斋

    根据相关报道称,在2014年,香榭丽舍大道的皇宫里悬挂着一幅庞大的、甚至比作者名字更让人容易认出的作品:《神奈川冲浪里》,而这一副作品就是来自于日本著名的浮世绘画家--葛饰北斋。在他的一生中,除了创作了很多的作品外,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事情就是“葛饰北斋一生改名30次”,下面

  • 蚩尤死后陵墓在哪里?蚩尤手下大将都有谁呢?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蚩尤

    蚩尤墓是为纪念上古战神蚩尤建立的,地址就在山东省内的阳谷县内。将蚩尤陵墓建立在这里是有原因的,根据相关的史书记载,当年蚩尤就是在这个地方出生的,也就是说山东阳谷是蚩尤的家乡,如今由总设计师钱运选主要参与设计的蚩尤墓,仿佛将我们再次带到了先人蚩尤生活的环境中,同时还担任央视总美工的钱运选还表示,他们将

  • 韩愈代表作:韩愈创作了哪些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韩愈

    韩愈,字退之,唐代杰出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世尊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又与欧阳修、苏轼四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可见其名誉甚广,对后世影响极深。韩愈雕塑韩愈出生于官宦世家,

  • 南非作家戈迪默:对非洲文学界的发展有推动作用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戈迪默

    戈迪默全名纳丁·戈迪默,生于公元1923年,是南非的作家,在1991年的时候,戈迪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戈迪默是南非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其代表作品是《七月的人民》。戈迪默图片戈迪默出生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周边的小镇,小镇名字叫斯普林斯,这个镇子上有很多的煤矿,也有很多的黑人,所以戈

  • 是谁发现了麻沸散?是如何发现麻沸散的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麻沸散

    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你争我夺,战争连续不断,经常打仗;再加天灾人祸,军队和老百姓受伤得病的很多。这一带当时属谯郡(今亳县),归曹操管辖,打仗多在长江两岸,这里是后方,因而伤病员大都运到这里。华佗是有名的外科医生,当然都要请他去治疗。华佗是惜贫怜苦、有求必应的人,不管是兵是民,只要找到他,他都给医

  • 曹操的老婆有哪些 曹操的原配是哪位夫人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曹操

    曹操的一生不仅在战场上非常的得意,而且在生活上也非常得意。曹操的女人据说有许多,甚至有些有妇之夫曹操也不介意染指,甚至有些夫人都是其他人的老婆,后来被曹操收入后宫。那么曹操的老婆究竟有哪些呢?还有曹操的原配夫人是谁?曹操的老婆有哪些历史上曹操的老婆有记载的就有13位,但是曹操的老婆据说有30多位,但

  • 万里长城的传说 万里长城是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长城

    中国的万里长城是在秦朝时期秦始皇命人修建的。在当时是用于军事防御的城墙。长城是中国人民劳动与智慧的结晶,但是在当时,为了修筑长城,带给了人们极大的徭役。《孟姜女哭长城》既是一个典型的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秦朝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务,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了

  • 龙阳之好和断袖之癖有区别吗?断袖是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龙阳之好

    【龙阳之僻】《战国策魏策》中,“对曰:‘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于王也,必褰裳而趋王。臣亦犹曩臣之前所得鱼也,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出乎?”龙阳之好和断袖之癖魏王与龙阳君为同性恋者,同床共枕,甚为宠爱。一日,魏王与龙阳君同船钓鱼,龙阳君钓得十几条鱼,竟然

  • 历史百科之唐朝太监为何叫皇上为“大家”?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唐朝

    在《武媚娘传奇》中,唐太宗李世民身边的宦官称呼李世民为“大家”,观众一般在电视剧中听到的对皇帝的称呼都是“皇上”、“陛下”,对“大家”这个称呼很陌生。在电视剧《武媚娘传奇》中,唐太宗李世民身边的太监称呼李

  • 历史百科之关于“相公”称谓的演化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相公

    “相公”这一称谓,早期特指宰相,乃统领国家政事的最高级官员,相当于现在的总理,宰相的叫法,在古代千变万化,历朝历代都不尽相同,有时称丞相,有时称仆射、中书令、尚书令、内阁大臣、内阁首辅、军机大臣等。明清之前,宰相的地位相当高,可以开府建牙,独立性较强,拥有自己的一套行政班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