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明朝已成为“前朝”后,流落在外的皇子分别是什么结局?

明朝已成为“前朝”后,流落在外的皇子分别是什么结局?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366 更新时间:2024/1/7 0:49:05

1644年,紫禁城火光冲天,大明王朝宣告终结。皇帝自缢前,杀掉了所有后宫女眷,将生的希望留给了三个皇子。虽说,皇权覆灭,但是,流落在外的三个皇子却成了朱家王朝的最后希望。只要他们活着,哪怕不能在有生之年重回紫禁城,就算是为皇室血脉开枝散叶,大明也有复兴的可能。

李自成的百万起义军迅速占领了京城,昨日的明朝已成“前朝”,天下在一夜之间易主。作为前朝遗孤,三个流落在外的皇子是各方势力重点关注的对象,没过多久,三个皇子就被李自成的部下抓了起来。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李自成是纯粹的反贼,他不会做出宋朝皇帝安顿柴氏后裔的蠢事,之所以留着三位皇子的性命不杀,只是因为,他想除掉吴三桂。而这三位有着朱家血脉的皇子,正好是牵制吴三桂的绝佳筹码。令李自成措手不及的是,吴三桂根本没给这些明朝遗孤面子。

之后,他对李自成的起义军大打出手,还联合清军共抗闯王。李自成在连番攻击中节节败退,最终,不得不放弃繁华的京城。在撤军之初,三个皇子仍被起义军挟持着,可是,随着起义军逐渐被各地明朝残余势力与追兵打散,这三位皇子趁乱逃跑,行踪成谜。

虽然,他们都消失了,但是,身为“皇子”的政治价值仍在。

入主中原的满族人假仁假义的将崇祯皇帝安葬,并对外宣称:“进入山海关是为了替明朝报仇,还承认明朝的正统性和合法性,并不以其他残余的明朝势力为敌。”

在这样的环境下,三个皇子的身价水涨船高,倘若,他们能在此时站出来,向满人索要失去的天下,想必,入关的满清统治者根本无法拒绝。毕竟,满人是打着“靖难辅国”的旗号入主中原,倘若,不归还明朝的江山,难免会陷入到舆论声讨之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朱太子”就站了出来,在清朝的早期统治中闹出不少风波。

在一个深夜里,前朝国丈周奎家门前,一个仆人把一个来历不明的年轻人赶了出去。那个年轻人站在大门前不住叫骂,周家主仆则隔着院墙与之对骂。巡夜的士兵发现后,立即过来盘查。那个年轻人自称:朱慈烺,是消失已久的太子。

巡夜的小兵根本不敢自作主张,连忙将这个年轻人“请”到刑部,请求上司定夺。刑部官员认为,这个年轻人是真的太子无疑,所以,逐级上报,听候多尔衮差遣。而周奎一家则立即上书朝廷,说:“这名年轻人就是个骗子,并非朱慈烺。”

多尔衮哪里知道真正的太子相貌如何?

所以,他只能找来一群前朝太监进行辨认,最终,几乎所有太监都说年轻人就是太子无疑;为了进一步验证,多尔衮又找来十几个曾经的太子身边的锦衣卫前来辨认,没想到,这十几个贴身侍卫一见到年轻人就跪了下来,并信誓旦旦的说这就是前朝太子。

多尔衮顿时觉得头昏脑涨,这太子出现的太不是时候了。满清刚刚名正言顺的占领了北京,没想到屁股还没有坐热,紫禁城真正的主子就回来了,这让满清统治者做何感想?倘若,朱慈烺还活着的消息传到各地,那么,前朝官员和老百姓必定会拥立朱慈烺登基。

而此时,清朝的统治尚未稳固,没准努尔哈赤的基业会随着太子复辟烟消云散。对于满人来说,不论年轻人的身份为何,他都是个“冒牌货”,也必须是“冒牌货”。但是,多尔衮没资格指认太子是假的,所有满人都没有这个资格。于是,他只能自导自演一场辨别太子的闹剧。

多尔衮先是让太子的亲戚前来辨认,随后,又叫来前朝宫人辨认。前朝的皇室们均认定这个年轻人就是太子,长平公主最先站出来指认,周奎破口大骂,并打了长平公主一记耳光;前朝晋王心里明白了几分,改口说:“自己并未见过太子真容,不能确认年轻人的身份。”

最终,第一批被召进皇宫中指认太子的太监们均被处死。似乎,太监们的死给后来者提供了警示,第二批前来指认的太监们都异口同声的说这个年轻人是假冒的。多尔衮听取了太监们的意见,第二年四月,狱中的“假冒”太子被处死,这场轰动全国的太子案宣布结案。

但是,有趣的是,满清朝廷还特别昭告天下:“倘若有人能够提供真太子的行踪,朝廷必会将太子迎回紫禁城‘恩养’,提供行踪的人将会得到重赏。”这份诏书一度在全国掀起寻找太子的热潮,老百姓都认为太子若重回紫禁城,就算不能拿回江山,也会被优待。

可是,所谓的“恩养”究竟是什么呢?

在清军扫清所有残余的明朝势力后,原本被“恩养”在京城的十几个明朝藩王全都横死。清廷对前朝皇族进行了大规模的肃清,这才让老百姓反应过来,原来,这就是所谓“恩养”!

正当京城被太子案闹得满城风雨时,由前朝遗老组建的南明王朝也冒出一个朱慈烺。

有个年轻人流落到南方,对外宣称自己是逃亡的太子。听说此事后,南明朝廷第一时间将这名年轻人“请”进皇宫。南明皇帝朱由菘派老太监李继周前去迎接年轻人,李继周见到年轻人后,觉得面前的年轻人十分眼熟,且器宇轩昂,就跪下磕头说:“奴才给小爷请安。”

年轻人说道:“我见过你,但是,我忘了你的名字。”李继周立即报上姓名,希望年轻人能与自己回宫。年轻人又问道:“你让我随你进宫,是要让我当皇帝吗?”李继周哪敢妄言,只能老实答道:“这种事我一个奴才怎么会知道呢?”得不到准确回答的年轻人拒绝进宫。

过了一段时间,朱由菘面见群臣,说道:“有个年轻人自称是先皇的儿子,倘若,他的身份是真实的,那么,我会将他视同己出,也会抚养优待,不能让先皇的血脉受委屈。”注意,朱由菘的说法十分巧妙:

首先,一句“自称”就已将此事拟定了基调;

此外,朱由菘并未许诺将皇位还给朱慈烺,而是说要抚养优待。

紧接着,朱由菘派出两名太监,去年轻人的住所辨别真伪。

两名太监一见到年轻人,立马走过去抱住他失声痛哭,他们看年轻人的衣服非常单薄,还脱下自己的衣服为其遮寒。当然,这两名太监已认定面前的年轻人就是朱慈烺。朱由菘听说这件事后不置可否,只是赐李继周自尽,随后,处死了两个太监,算是表了态。

南京老百姓听说太子就在城内,纷纷要求南明朝廷迎回太子。至于,年轻人的身份,朱由菘从三个太监的表现上已猜了个大概,但是,他根本不可能将来之不易的皇位拱手让人。为了拖延时间,朱由菘再次进行了冗长的辨识行动,他派出一批有一批官员前往年轻人的家中。

名为探望,实则辨别真伪。当然,并不是每个明朝遗老都曾目睹过太子的真容,所以,对年轻人的身份大家纷纷莫衷一是。朱由菘不想让事态随意发展,索性就将年轻人“请”到宫里,命令侍卫严加看管。朱由菘拿捏不定,最终,只能找来马士英等一众官员商讨。

马士英早就察觉到朱由菘的态度,立马借坡下驴指证年轻人就是假冒太子,还说出三个理由:

首先,太子离开李自成后为什么没有立即来南京避难,反而在南方流窜?

其次,听说太子是个不苟言笑的人,表情严肃且不善言谈,然而,此人却很健谈。

最后,京城的满清朝廷也在审理太子案,不知北方的太子是真是假。

马士英一口咬定年轻人就是个冒牌货,一边建议朱由菘询问年轻人其他两个皇子兄弟的生辰年月以及深宫里的制度,另一边请来三个曾教育过太子的官员前去辨认。最终,审问开始了,年轻人拿着紫禁城地图,将每个宫殿的作用与居住的人物娓娓道来。

此时一个官员突然发问:“公主现在身在何方?”年轻人说道:“我不知道,我觉得她已经死了。”而当三位曾经教育过太子的老师出现时,年轻人只认出了方拱乾。方拱乾便问年轻人当年授课的地点与内容,结果,年轻人都没答对。

此时,又有官员问嘉定伯的真实姓名,年轻人答不出来。后来,杨维垣指认年轻人叫王之明,是曾经驸马都尉的侄孙,根本不是什么太子。

最终,年轻人被认定为假冒的太子,南明太子案告破。

由于,这场案件的审理太过扑朔迷离,结果,各地官员和百姓均表示不服。南明王朝本来根基就不牢固,太子案使原本格局不稳的南明王朝更加松散。没过多久,清军大举南下,朱由菘仓皇出逃,被关进监狱中的年轻人王之明被老百姓救了出来,且以朱慈烺的身份成了南明皇帝。

但是,可惜的是,这个年轻人登基不满五天,南京城就被清军攻占,最终,这个年轻人也被押赴京城处死,到死也没人知道他究竟是不是真的朱慈烺。

其实,除了众人皆知的南北太子,还有不少关于太子的传说,其中有一个:太子未死,被当年东宫讲读之一李士淳带回其老家广东省梅州市,并采访到李家后人保留的东西可供参考:

首先,三百多年来,至今在李家后人所处的梅州,都会在农历三月十九拜太阳,此举实为纪念崇祯。其次, 李家现存明末修建的世徳堂,其建筑竟采用皇家规格,楹联隐含“保明”二字。还有,李家保留的一块石碑,上有“赵云阿斗兼孤命,仁贵征袍护主来” 。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嘉庆在位十余年后,为何却说“和珅并非一无是处”?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正月,乾隆帝驾崩,登基3年的嘉庆终于真正坐上龙椅,他第一件事就是要除掉和珅,没有丝毫犹豫。乾隆驾崩当夜,嘉庆立即将和珅控制在灵堂之上,如若没有老臣刘墉的劝谏,他恨不得当时就问斩和珅。嘉庆对和珅从来没有好感,他不曾想到,这样深入骨髓的憎恶会有改变的一天。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

  • 刘表也是汉末群雄之一,他为何往往会被人们忽视了?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东汉末年,由于朝廷内部斗争不断,结果皇权旁落,地方官员举兵称雄,出现了群雄割据的局面。人们往往对袁绍、曹操、袁术、公孙瓒、吕布这些人比较熟悉,然而还有一位枭雄也很厉害,但他往往被人们忽视,因为他只是一介书生。然而这位书生却非常厉害,他到底是谁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此人就是

  • 被人讨厌的乌鸦,为何在古代会受到崇拜呢?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说起乌鸦,很多人对它的印象都不好,认为它是不祥之兆,虽然这都属于迷信,但是从“乌鸦嘴”“乌合之众”这些词语也能看出来,古人对乌鸦的感觉并不好,但事实上,在很早以前,乌鸦不仅不被人讨厌,甚至是被人们所崇拜的“神鸟”,这其中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变迁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自古以来关于乌鸦的传说故事

  • 在古代新人结婚拜堂时,为什么要用到“高堂”这个词?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古代新人结婚,拜堂的时候,主持的人都会喊:“一拜天地,二拜高堂……”拜高堂就是拜父母,那么为什么要用到“高堂”这个词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堂”这个字,《说文解字》是这么解释的:“堂,殿也。”也就是说,在最初,堂和殿是一码事儿。但随着封建社会出现,帝王越来越高贵,连字眼都

  • 在西游记的朱紫国一集中,金毛犼究竟是谁的坐骑?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西游记中朱紫国的妖怪叫金毛犼,其实说白了也是一个妖怪,最终修行之后得道成仙。这其中,后面也与孙悟空发生了一些冲突。主要的原因都是为了得到唐僧。因为在传说中吃了唐僧的肉就能够长生不老。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金毛犼是谁的坐骑金毛狲是观音菩萨的坐骑,据说能力非常强大并且很恐怖,

  • 唐顺宗时期的“永贞革新”,为何只持续了一百多天的时间?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在中晚唐的历史中,唐德宗李适与唐宪宗李纯可谓是比较知名的皇帝,但实际上在唐德宗与唐宪宗之间,还有一个并不知名的和皇帝,这个皇帝就是唐顺宗李诵。所以呈现这样的情况,首要就在于唐顺宗的在位时期过短,以至于其在位的时刻满打满算不过一百八十六天。而历史上的唐顺宗李诵所以在位时刻如此之短,首要便同唐顺宗这个人

  • 宋代汝瓷的造型古朴大方,其釉面都有着怎样的颜色?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汝瓷造型古朴大方,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之美妙,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宋、元、明、清以来,

  • 历史上不能通婚的姓氏有哪些?不能通婚的七对姓氏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历史上不能通婚的七对姓氏的相关内容,不能通婚的原因各种各样,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1,“秦”姓和“岳”姓,看到这两个姓氏也许大家就知道是什么原因了。对,就是因为当年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了岳飞。从此,在“岳”姓的族谱上,就再也不许和“秦”姓

  • 在南宋的皇室后裔中,宋高宗为何全部选择赵匡胤的后代?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宋高宗赵构为什么把皇位传给宋太祖后人?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宋高宗还政的故事。关于南宋的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把皇位传给了宋太祖赵匡胤的后代这件事情,主要的原因一共有两个,第一个原因就是由于北宋末期“靖康之耻”事件的出现,宋徽宗的儿子当中,只有“赵构”一个人幸免于难,宋钦宗以及其他的皇子全都成为了金人

  • 纵览中国帝史,其发生过哪几次著名的皇室流血政变?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封建皇权的延续和更替充斥着勾心斗角,血腥风雨。一朝皇帝只能有一个,他们往往拥有无尚的荣耀和至上的权力,因此皇帝这一职位时时刻刻被无数人所觊觎,包括皇族兄弟、外戚集团、异姓将相甚至是草芥平民。一个封建王朝是以血缘关系得以继承与发展的,当朝皇帝的接班人选一般都由他预先确定,如皇太子、皇太弟等。在中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