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周礼》的作者是谁 周礼成书于何时?

《周礼》的作者是谁 周礼成书于何时?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150 更新时间:2024/1/19 18:59:27

《周礼》原名《周官》,是西汉景、武之际河间献王刘德从民间征得的先秦古书之一。《周礼》是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世传为周公旦所著,但实际上可能是战国时期归纳创作而成。

贾公彦《周礼正义序》载:“《周官》孝武之时始出,秘而不传”;“既出于山岩屋壁,复入于秘府,五家之儒莫得见焉。至孝成皇帝,达才通人刘向、子歆校理秘书,始得列序,著于《录》《略》。然亡其《冬官》一篇,以《考工记》足之”。

《周官》直到刘向、刘歆父子校理秘府文献才发现,并加以著录。王莽时,因刘歆奏请,《周官》被列入学官,更名为《周礼》。东汉初,刘歆门人杜子春传授《周礼》之学,一时注家蜂起,郑玄序云:“世祖以来,通人达士大中大夫郑少赣名兴,及子大司农仲师名众,故议郎卫次仲,侍中贾君景伯,南郡太守马季长,皆作《周礼解诂》。”(《周礼注疏序》)到东汉末,经学大师郑玄为之作注,《周礼》一跃而居“三礼”之首。

关于《周礼》的作者及其年代,历代学者进行了长期的争论,如《四库提要》所说:“(《周礼》)于诸经之中,其出最晚,其真伪亦纷如聚讼,不可缕举”。古代名家大儒,近代梁超、胡适、顾颉刚、钱穆、钱玄同、郭沫若、徐复观、杜国庠、杨向奎等著名学者,都介入这场大讨论,大致有西周说、春秋说、战国说、秦汉之际说、汉初说、王莽伪作说等六种说法。

一个重要的事实是:所有先秦文献都没有提到《周礼》一书。在先秦文献中,较为集中地记载先秦官制的文献是《尚书》的《周官》篇和《荀子》的《王制》篇。

但《尚书·周官》已亡佚,今有《古文尚书·周官》仅数百字而已。曾有人认为,《周礼》原名《周官》,应当就是《尚书》的《周官》篇。但可以肯定,《周礼》并非《尚书序》所提到的《周官》。贾公彦《周礼注疏序》引《汉书·马融传》载:郑众“独以《书序》言‘成王既黜殷命,还归在丰,作《周官》,有此《周官》也”,此说“失之矣”;又引郑玄序,也说“是言盖失之矣”。郑玄进而指出:《尚书》“《盘庚》《康诰》《说命》《泰誓》之属”,“今多者不过三千言”,而“《周礼》乃六篇,文异数万”;“又《书》之所作,据时事为辞,君臣相诰命之语”,而《周礼》“终始辞句,非《书》之类,难以属之时有”。《周礼注疏序》又引汉儒之说:“然则《周礼》起于成帝、刘歆,而成于郑玄,附离之者大半。故林孝存以为武帝知《周官》末世渎乱不验之书,故作《十论》《七难》以排弃之。何休亦以为六国阴谋之书。”这些材料其实已证明了《周礼》实非《尚书·周官》。

《荀子·王制》所记官制,大体可以反映战国后期列国官制的发达程度,但其总共只有七十多个官名,约为《周礼》的五分之一,而且没有《周礼》那样的六官体系。

此外,《春秋左传》、《国语》中有不少职官记载,但没有任何一国的官制与《周礼》相同。尽管从西周到西汉的每一个时期,都可以找到若干与《周礼》相同的官名,但谁也无法指认出与《周礼》职官体系一致的王朝或者诸侯国。另外还有《礼记》《仪礼》《孟子》等书也有许多关于官制的记载,但也都往往与《周礼》官制不同。故《四库提要》引孙楚之说:《周礼》所载,“建都之制不与《召诰》《洛诰》合,封国之制不与《武成》《孟子》合,设官之制不与《周官》合,九畿之制不与《禹贡》合”;且进一步指出:“《左传》所云‘礼经皆不见于《周礼》”;“《仪礼·聘礼》宾行雍饩之物、禾米刍薪之数、笾豆簠簋之实、鉶壶鼎甕之列,与《掌客》之文不同;又《大射礼》天子诸侯侯数侯制,与《司射》之文不同;《礼记·杂记》记载子男执圭,与《典瑞》之文不同;《礼器》天子诸侯席数,与《司几筵》之文不同”;“如斯之类,与二《礼》多相矛盾”。

但《四库提要》对此种种矛盾的解释是:“夫《周礼》作于周初,而周事之可考者不过春秋以后,其东迁以前三百余年官制之沿革、政典之损益,除旧布新,不知凡几。其初去成康未远,不过因其旧章,稍为改易,而改易之人不皆周公也。于是以后世之法窜入之,其书遂杂。其后去之愈远,时移势变,不可行者渐多,其书遂废。”并引张载《横渠语录》:“《周礼》是的当之书,然其间必有末世增入者。”直至晚清孙诒让著《周礼正义》,仍然坚持《周礼》乃是周公所作:“粤昔周公,缵文武之志,光辅成王,宅中作雒,爰述官政,以垂成宪,有周一代之典,炳然大备。”(《周礼正义序》)但这个结论遭到近代以来众多学人的质疑。其实,孙诒让《序》自己也说:“此经上承百王,集其善而革其弊”,“非徒周一代之典也”,“是岂皆周公所肊定而手刱之哉!”今天多数学者认为:《周礼》成书于战国时期(乃至于汉初)。

标签: 周礼

更多文章

  • 什么是周代采诗?周朝采诗官员最有文化品位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周代采诗

    周代采诗,又可以称为采诗。所谓“采诗”,指的是周朝的一种政治制度或者说是文化制度。采诗作为我国古代一个重要的政治和文化活动,对当时朝政有着重要影响。随着时代变迁,这一行为的文化意味越来越重,对后世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采诗,即是我们一般意义上所说的周代采诗,是先秦时代西周

  • 什么是“三礼” 三礼之间有什么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三礼

    三礼包括《周礼》(原称《周官》)、《仪礼》(原称《士礼》)和《礼记》(专指《小戴礼记》)。虽说叫三礼,但三者关系并不大,进入经书的时间也不一致。《仪礼》进入经书最早,应在先秦;《周礼》几进几出经书之列,最早当在新莽之时;《礼记》进入经书之列当在唐朝。“三礼”的关系《周礼》又

  • 周邦彦代表作有哪些 周邦彦的名句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周邦彦

    周邦彦代表作有哪些 周邦彦的名句周邦彦代表作对于北宋著名的美男词人周邦彦,他是集词学之大成者,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神宗时其是一名太学生,因歌颂新法而被擢为太学正,担任了官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职位。在他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周邦彦图关于他的代表作甚多,曾在宋神宗时,他就写了

  • 商朝时期“宝”和“贝”分别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商朝

    众所周知,我们的汉字流传了几千年,有些词语古今意思不尽相同,现代汉字与古代汉字还是有差异的。事实上,先秦的文字、语言大多未能流传下来,从保存的碎片显示,那时的字词构成简单,复合词极少,“宝贝”之说应是后世附会,就商代而言,宝是宝,贝是贝,并不完全是一回事。不过,商代用贝壳作

  • 商朝人如何取名字?商代起名字的五原则六禁忌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商朝

    中国的姓名文化虽然源远流长,但周代以前的历史记载不像后来那么多,人名有限,我们只能从帝王谱系中找出一些上古时期的取名规则。周朝建立后,史籍渐多,名人辈出,有足够的资料供我们了解各种姓氏的来源和变化多端的取名方式。就取名而言,通过阅读《春秋》、《左传》、《国语》、《史记》等书,便会发现西周和春秋战国

  • 历史上宇文邕最爱的女人是谁?宇文邕对杨雪舞的感情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宇文邕

    兰陵王中的宇文邕想必迷倒了众多观众的心,而杨雪舞作为宇文邕最爱的女人也成为了众多周武帝粉们羡慕嫉妒的对象。但是从真实的历史上来看,宇文邕并没有最爱的女人。宇文邕最爱的女人宇文邕的皇帝生涯可以说是坎坷苦难。他的堂兄宇文护牢牢的将朝政实权掌握在手中,宇文邕这个皇帝名存实亡。若不是宇文护一直没有太过出色

  • 宇文邕有几个子女 宇文邕儿子周宣帝宇文赟昏庸无能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宇文邕

    宇文邕在世人眼中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明君,虽然他英年早逝,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为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然而他的儿子却被人称为昏庸无能之辈。宇文邕有几个子女儿子宣帝宇文赟,580年逝世;汉王宇文赞,581年被隋文帝诛杀;秦王宇文贽,581年被隋文帝诛杀;曹王宇文允,581年被隋文帝诛杀;道王宇文充,5

  • 宇文护和宇文邕是什么关系 宇文护为什么不自己当皇帝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宇文护

    北周权臣宇文护,他先后杀了三位皇帝,宇文邕即位后他依然权倾朝野,皇帝也让他三分,尽管如此他却始终没有当上皇帝,这是为什么呢?是他自己不愿意当,还是有别的原因?宇文护和宇文邕是什么关系宇文护是宇文泰的侄子,后来继承了他的遗志改西魏建北周,成为一时权臣。而宇文邕是宇文泰第四个儿子,北周第三任皇帝。首先

  • 宇文毓和宇文邕是什么关系? 宇文毓和隋文帝是什么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宇文毓

    宇文毓和宇文邕是什么关系?最近播出了一部古装剧《兰陵王妃》,剧中一群姓宇文的君臣们令很多观众都有些摸不着头脑,分不清谁是谁,尤其是宇文邕、宇文毓、宇文护这三人,关系更是扑朔迷离,究竟这三人是什么关系?宇文护是北周文帝宇文泰长兄邵惠公宇文颢第三子,即宇文泰之侄。宇文邕是宇文泰第四子。所以两人关系是堂兄

  • 兰陵王和高湛什么关系 高纬为什么要杀兰陵王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兰陵王,高湛

    兰陵王貌美、勇猛、爱兵如子、私生活严谨,近乎完美,但就是这样一个绝世美男居然落了个冤死的结局。高湛与和高长恭的关系如何?二人为叔侄关系,正史中没有过多记载他们关系如何,好像连见面都只有几次,且都是君臣对话,没有什么特别内容。兰陵王与高湛是叔侄关系,但高湛更爱另一个侄子,所以高长恭从小身份相比其他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