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姬昌的大儿子为什么叫伯邑考?伯邑考的生平简介

姬昌的大儿子为什么叫伯邑考?伯邑考的生平简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977 更新时间:2024/1/15 21:26:15

在看《封神榜》的时候小编其实并不是很了解伯邑考这个人,只知道伯邑考是周文王姬昌的大儿子,至于为什么叫伯邑考及伯邑考的生平事迹等等就不得而知了,那么你想知道伯邑考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吗?他为什么不像姬发等直接叫姬伯邑考呢?姬昌大儿子为什么叫伯邑考?

名字的由来

伯邑考的名字不是伯邑考,是单名考.他被封了个官就是邑,当时就叫伯邑,因为他叫考,所以是伯邑考,再加上按照周制:以伯仲季叔排行,以公侯伯子男列爵.因此“伯”也有老大的意思。正如周公旦以下的文王诸子都称‘某叔某(或者某季某)一样,伯和叔都是排行。姬发在未继位时,也该称作‘某仲发(某可以是封地或者官爵)。

简单的来说:“伯”是排行,邑是官职,考是名字,即伯邑考真名是姬考,排行老大,封于邑地,或者做采邑首领之类的官(有一说是邑为邑子,即世子)。

还有另一种小众的解释认为,伯邑考死得很早,大概不可能有封邑或者做官,故而伯邑考的邑考两字是他的名字,伯是排行。故而伯邑考的真名是姬邑考虽然周代取名鲜有两字名(二名),但假如邑考是当时的某种连文(习语)就无妨(如周共王叫繄扈,周孝王叫辟方)

伯邑考的生平事迹

伯邑考是周文王姬昌的嫡长子,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兄长。伯邑考的母亲名叫太姒,姒姓,是夏朝开国君主夏禹后代有莘氏部落之女 ,周文王的正妻。太姒勤劳持家,恪守妇道,因此号称文母。

太姒与周文王生有十子,依次是长子伯邑考、次子周武王姬发、三子管叔鲜、四子周公旦、五子蔡叔度、六子曹叔振铎、七子郕叔武、八子霍叔处、九子康叔封、十子冉季载。

据《毛诗正义》引《大戴礼》记载,周文王十三岁时,生下长子伯邑考;十五岁时,生下次子周武王。

伯邑考十兄弟自幼深受母亲大姒的教诲,所以他们从小到大,就没有做过违背常理、荒唐离谱之事。在伯邑考的十兄弟之中,只有周武王和周公旦德重才高,是辅助周文王的左膀右臂,所以周文王舍弃伯邑考,而立周武王为继承人。

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后,当时伯邑考在商朝做人质,担任为商纣王驾车之职。商纣王烹杀伯邑考,将他做成肉羹赐给周文王,并说:“圣人应当不会吃自己儿子做成的肉羹。”周文王最后还是吃下肉羹。商纣王评价说:“谁说西伯侯是圣人?吃了自己儿子做成的肉羹尚且不自知。”

伯邑考死后的陵墓,位于河南安阳汤阴羑里城的西北角,距周文王演易处不远,有一个不太显眼的坟冢,坟墓前的墓碑上写的是“伯邑考之墓”。

当地老百姓说,这是兔儿冢。兔儿冢也叫“吐儿冢”。据说当年文王在每次吃完肉羹后都找地方再吐出来,兔儿冢就是周文王吐肉羹的地方。传说当时周文王吐下的肉都变成了兔子,一蹦一蹦地都跑了。所以现在羑里城附近的老百姓中还流传着一句俗话:羑里城的兔子,打不得。在他们眼里,兔子是伯邑考的魂。

更多文章

  • 夏朝疆域图【高清晰全图】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夏朝,疆域,高清晰,全图,夏朝,约前,21世纪,16世纪,中

    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同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夏朝疆域图 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自己的儿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rdquo

  • 姬昌共有几个儿子?为什么说姬昌有100个儿子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姬昌,有几个,儿子,为什么,100个,中国,古代,间有,多子

    在中国,古代民间有多子多福的观念,人们常常用“文王百子”的典故来表达这种美好愿望,并将文王百子的形象用年画、木雕、石刻等艺术表现出来,还有大量民间传说流传,如周文王有99个儿子,后收雷震子,共为百子等。其实,“文王百子”的典故出自《诗经&middo

  • 周昭王姬瑕有哪些生平事迹及周昭王姬瑕在位多少年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周昭,王姬,哪些,生平事迹,在位,多少年,周昭王,昭王,97

    周昭王(?~前977年),姬姓,名瑕。周康王姬钊之子,周朝第四任君主。姬瑕在出土青铜器铭文中多作卲王。 《史记》称他为昭王,西周青铜器铭文多称他为卲王。昭王欲继承成康事业后,继续扩大周的疆域,从昭王十六年开始,亲率大军南征荆楚,经由唐(今湖北随州西北)、厉(今湖北随州北)、曾(今湖北随州)、夔

  • 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重耳退避三舍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退避三舍,主人公,重耳,故事,退避三舍,主人公,哪个,历史人

    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退避三舍与哪个历史人物有关?是与重耳逃亡的故事有关吗?退避三舍,比喻对人让步,不与相争。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我们一起来看看故事怎么说。退避三舍出自重耳逃亡在楚的故事春秋时期《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晋文公)逃亡在楚国时,楚王收纳

  • 周武王与臊子面的典故 臊子面的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周武王,臊子,面的,典故,传说,说到,臊子,人们,恐怕,耳熟

    说到臊子面,人们恐怕都耳熟能详。而吃过臊子面的人,则无不为它那薄细筋滑的质地、酸辣鲜香的味道所吸引。臊子面是陕西著名的小吃,臊子面起源于周朝。但是你知道周武王与臊子面的传说吗?想知道周武王与臊子面不得不说的事就跟小编来吧。周武王 关于它的来历,在民间至今还流传着被人们喜闻乐道的小故事呢! 一说是

  • 运筹帷幄的主人公是谁?成语运筹帷幄出自哪个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运筹帷幄,主人公,成语,出自,哪个,典故,运筹帷幄,主人公

    运筹帷幄的主人公是谁?运筹帷幄的主人公是张良。运筹帷幄是什么意思?运筹帷幄的意思是:在军帐内对军略做全面计划。常指在后方决定作战方案。也泛指主持大计,考虑决策。运:运用;筹:算筹,引申为策划;帷幄:军队的帐幕。运筹帷幄出自那个典故?张良是秦末汉初谋士、大臣,祖先五代相韩。秦灭韩后,他在博浪沙狙击未中

  • 嗟来之食的主人公是谁?黔敖嗟来之食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嗟来之食,主人公,黔敖,故事,嗟来之食,主人公,关于,黔敖

    嗟来之食的主人公是谁?关于黔敖嗟来之食的故事是出自那个典故?先来看看嗟来之食的意思是什么?嗟:没有礼貌的喝声。成语的意思是指一个怀有强烈自尊心的人宁可饿死也不肯接受别人轻蔑的怜悯。现代用来比喻带有侮辱性的施舍。【出处】这则成语出自《礼记·檀弓下》中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关于嗟来之食的成语

  • 周文王请姜子牙出山 周文王共抬了姜子牙多少步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周文,王请姜,出山,王共抬,多少,导读,周文,王姬,1152

    导读:周文王姬昌(前1152年前1056年),姬姓,名昌,是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周朝奠基者。当年周文王要夺无道昏君殷纣王的天下,解救受苦受难的黎民百姓,就招兵买马,访请能人,知道周文王访能人中的能人指的是姜子牙,但是你知道他是怎么请姜子牙出山的吗?下面就让小编为您一一叙述吧。 【周文王】要夺

  • 画地成图的主人公是谁?画地成图出自哪个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画地成图,主人公,出自,哪个,典故,成语,故事,画地成图,主

    成语故事画地成图的主人公是谁?画地成图的主人公是敬侯张安世的长子千秋。那么画地成图出自那个典故。在地上画出地图,来说明山川河岳等地理形势。形容信手拈来,才能出众。还谒大将军光,问千秋战斗方略,山川形势。千秋口对兵事,画地成图,无所忘失。《汉书·张安世传》画地成图的典故:敬侯张安世的长子

  • 蒙在鼓里的主人公是谁?成语蒙在鼓里出自那个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蒙在鼓里,主人公,成语,出自,那个,典故,成语,故事,蒙在鼓

    成语故事蒙在鼓里的主人公是谁?成语故事蒙在鼓里的主人公是关公。蒙在鼓里的意思是什么?好象被包在鼓里一样。比喻受人蒙蔽,对有关的事情一点儿也不知道。那么蒙在鼓里是出自那个典故呢?我们一起往下看。关公在麦城被围,向刘封、孟达求救,他们竟然见死不救。结果,关公遇难。得知这事后,哭得死去活来。张飞在一旁怒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