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十恶不赦是哪十恶?十恶不赦的首恶是谁

十恶不赦是哪十恶?十恶不赦的首恶是谁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384 更新时间:2024/1/25 10:59:58

十恶不赦是哪十恶?十恶不赦出自那个典故。十恶不赦是什么意思,现代人得到的解释是一个人罪不可恕。就是这种人打入十八层地狱都不可饶恕的意思。然而在古代的时候,十恶不赦的十恶是有所指的。这“十恶”却是实有所指的。

“十恶”罪名的处刑严厉,大量实施死刑,且不区分首犯从犯“皆斩”,尤其是对于侵害皇帝或皇权的罪名还经实行“连坐”,连带处罚罪犯的亲属,更重要的是犯下“十恶”罪的罪犯一律不得为大赦所赦免,即“常赦所不原”,并且贵族官员犯下十恶罪,也不能使用特权来逃避刑罚,所以就有了“十恶不赦”的说法。

作为封建刑法制度的“十恶中的谋反、大逆、不道、不敬等罪名早在西汉时就有了明规定,但其构成要件、量刑标准却不统一。据《唐律疏议》载:“事类有十,故称十恶。然汉制九章,虽并湮没,其不道不敬之目见存,原夫厥初,盖起诸汉。”这就是说西汉的“大逆不道不敬”罪就是“十恶”罪的立法基础。到了曹魏统治时期,有关大逆不道不敬罪的立法沿袭下来,但较之汉朝有所改进和发展。

直至南北朝时期,法律逐渐明确这些罪名的构成条件和处罚标准

北齐统治者在总结历代封建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将严重危害国家根本利益和统治秩序的犯罪集中概括为十种,在《北齐律》中称为“重罪十条”,置于法典的首篇《名例律》中,作为封建法律重点打击的对象。所谓“重罪十条”就是“一曰反逆,二曰大逆,三曰叛,四曰降,五曰恶逆,六曰不道,七曰不敬,八曰不孝,九曰不义,十曰内乱”。对触犯这十条者,不仅要处以最严厉的刑罚,而且不得适用“八议”和赎刑的有关规定,以增加法律的威慑力量。

十恶,,名称的正式出现,始见于 隋朝,并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所谓“十恶”,最初是佛教用语,指可导致坠入“三恶道”(地狱道、饿鬼道和畜生道)苦报的十种恶业,故称“十恶业道”。据《佛说未有经》载:“起罪之由,为身、口、意。身业不善:杀、盗、邪淫;口业不善:妄言、两舌、恶口、绮语;意业不善:嫉妒、嗔恚、橋慢邪见。是为十恶,受恶罪报。今当一心忏悔。”“十恶”之说见于佛教大乘、小乘中的诸多经典,早在隋朝以前就已在民间广为流传。南朝梁武帝《断酒肉文》中云:“行十恶者,受于恶报;行十善者,受于善报。”隋朝开皇初年,随着佛教的兴盛,隋文帝将佛教之中的“十恶”之名引入律法,在《开皇律》中确立了“十恶不赦”之罪,取代了《齐律》中的“重罪十条”,并为元明清历代所承袭,成为历代法律的重点打击对象。

据《隋书•刑法志》载:“高祖既受周禅,开皇元年,更定新律(《开皇律》>,又置十恶之条,多采后齐之制,而颇有损益。一曰谋反,二曰谋大逆,三曰谋叛,四曰恶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义,十曰内乱。犯十恶及故杀人狱成者,虽会赦犹除名。”也就是说,《开皇律》在《北齐律》的基础上,加以完善,将其中的“反逆”改为“谋反”,将其中的“大逆”改为“谋大逆”,将其中的“叛、降”合并为“谋叛”,将此类犯罪扼杀于谋划阶段,并增设了“不睦”一罪,使十种罪名定型化,并正式命名为“十恶”。

更多文章

  • 成语逐鹿中原是什么意思?逐鹿中原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成语,逐鹿中原,是什么,意思,故事,逐鹿中原,是什么,意思

    逐鹿中原是什么意思?逐鹿中原的意思:逐:追赶;鹿:指所要围捕的对象,常比喻帝位、政权。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关于逐鹿中原的故事东晋时期,十六国中后赵的开国皇帝名叫石勒。有一天,石勒设

  • 神话故事“煮海治龙王”出自那本书?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神话故事,煮海治龙王,出自,本书,煮海,龙王,是什么,故事

    煮海治龙王是什么故事?煮海治龙王出自哪里?今天kk历史网编辑来为大家讲讲煮海治龙王的故事。不知是哪朝哪代,舟山西南面的一个小岛上遍地埋着黄灿灿的金子,所以人们称它“金藏岛”。后来,这满岛藏金子的消息被贪得无厌的东海龙王知道了。他为了独吞这满岛藏金的宝地,竟调遣龙子龙孙、虾兵蟹

  • 夏朝皇帝仲康在位时间多长?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夏朝,皇帝,仲康,在位,时间,多长,夏朝第,四位,在位,皇帝

    夏朝第四位在位的皇帝是太康的弟弟仲康,在位时间为13年。即位后因无力恢复夏的天下,这时后裔被他的亲信寒浞杀死。寒浞自立为王。夏仲康简介:无力夺回大权忧闷而死的傀儡皇帝姒中康,一作仲康,夏朝君主.生卒年不详,姒启之第四子,姒太康之弟,后羿废黜姒太康后立其为王。共在位13年,病死,葬于安邑附近(今山西省

  • 武昌起义什么时候发生?武昌起义第一枪在那里打响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武昌起义,什么时候,发生,一枪,在那里,打响,武昌起义,生的

    武昌起义发生的事件是什么时候?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是。武昌起义是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中国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1911年秋天的一个夜晚1911年10月10日,武汉特有的酷热已经结束。凉风在太阳落山后,可以把江城的夜晚吹透。这个季节是武汉很

  • 亡羊补牢是什么意思?亡羊补牢的主人公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亡羊补牢,是什么,意思,主人公,亡羊补牢,是什么,意思,意思

    亡羊补牢是什么意思?亡羊补牢的意思是:去了羊再修补羊圈。比喻出了差错,马上 采取防范措施,出处:《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 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亡羊补牢的故事 亡羊补牢的主人公是谁?战国时期,楚国的楚襄王即位后,重用奸臣,政治腐败,国家一天天衰亡下去。楚

  • 萧何自污是什么意思?关于萧何自污的成语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萧何,自污,是什么,意思,关于,成语,故事,萧何,自污,是什

    萧何自污是什么意思?关于萧何自污的成语故事。萧何:西汉高祖时丞相。自污:自己玷污自己的清白和名誉。出处:《史记·萧相国世家》。萧何是西汉初期政治家,他帮助刘邦建立汉朝后不久,黥布谋反,高祖御驾亲征,其中派遣使者数次问候萧何,回报说:“因为皇上在军中,相国正鼓励百姓拿出家财辅

  • 成语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揠苗助长的主人公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成语,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揠苗,长的,主人公,成语,揠苗

    成语揠苗助长的意思是什么?揠苗助长的意思是:比喻只求速成而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结果反而有害。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 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 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揠苗助长的主人公是谁?宋国有个农夫,种了二亩庄

  • 城下之盟的主人公是谁?成语城下之盟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城下之盟,主人公,成语,故事,城下之盟,意思,古代,诸侯,神

    城下之盟意思:盟,古代诸侯在神前彼此立誓所定下的盟 约,这里指订立和约。出处:《左传•桓公十二年》:“楚人伐绞……大败 之,为城下之盟而还。”城下之盟的典故春秋时期,强大的楚国攻打弱小的绞国。楚武王率军攻打绞国,节节胜利,轻而易举来到 绞

  • 倚门倚闾是什么意思?倚门倚闾的成语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倚门倚闾,是什么,意思,成语,故事,倚门倚闾,是什么,意思

    倚门倚闾是什么意思?倚门倚闾的意思:闾:古代里巷的门。形容父母盼望子女归来的迫切心情。战国齐湣王时,燕、秦等国联合攻齐,燕将乐毅领兵侵入齐都临淄,齐湣王逃亡卫国。楚国派大将淖齿率领军队前去援助齐国,其实楚国并非真心救齐,淖齿杀死了齐湣王,和燕国分占齐国领土和宝器。直到田单大破燕军,才收复了齐国的失地

  • 狡兔三窟的主人公是谁?成语狡兔三窟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狡兔三窟,主人公,成语,故事,狡兔三窟,是什么,意思,狡猾

    狡兔三窟是什么意思?狡兔三窟的意思:狡猾的兔子准备好几个藏身的窝。比喻隐蔽的地方或方法多。出处:《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狡兔三窟的主人公是谁?狡兔三窟的典故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为齐国的相国,他以慷慨好施、广结朋友而闻名天下。他的府中有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