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王安石散文作品有哪些 王安石变法的性质是什么 王安石为什么会被贬

王安石散文作品有哪些 王安石变法的性质是什么 王安石为什么会被贬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873 更新时间:2024/2/3 20:03:10

学家安石散文作品有哪些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其在文坛上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王安石不仅在诗歌,词等涉猎更是在散文上也颇有成就。王安石的散文以雄健简练,奇崛峭拔为主要特点。王安石散文以积极务实的政治性,立意非凡的深刻性,雄辩明理的逻辑性,语言简练这四个为主要风格进行创作。

王安石散文书籍封面

王安石散文的主要成就与他丰富的生活经验与人生经历是密不可分的。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受到良好教育后参与科举中进士开始了仕途之路。任职地方官吏10多年之久,为百姓做了诸多好事,后受到皇帝的重用,推行了一些列新法,就是著名的王安石变法,后来变法失败,王安石也遭受了大起大落,两次被罢相,最终隐居金陵,过着闲云野鹤之生活。所以王安石的作品有着明显的两个时期。

王安石散文主要是其政治主张及政治思想与文学创作的有机结合产物,所以从王安石散文中可以看到王安石的从政主张及执政思想,其散文作品以生活为基调,大多反映了社会的各个尖锐矛盾及存在的问题,所以作品都结构严谨,立意非凡,有着宏伟的政治气魄也有着极强的说服力。作品也大都是忧国忧民,从而展现诗人的伟大抱负及开创美好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观。

读王安石散文,发现其论点鲜明,有着很严密的逻辑性,语言方面则以简练朴素为主打,情感饱含政治热情,虽然晚期的王安石散文风格有所转换,这与他个人经历与心态变化有着很直接的关系。经典代表作有《答司马谏议书》、《伤仲永》、《读孟尝君传》、 《游褒禅山记》等。

王安石戏作谜语的故事

这是一篇文言文出自《豚斋闲览》,主要讲的是王安石出的一则谜语,因为这段话是用古文记载,记载了王安石与友人两人互猜谜语的典故,可谓是妙趣横生,创意十足。

王安石插画

引原文:

王荆公戏作谜语:“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吉甫解云:“东海有一鱼,无头亦无尾,更除脊梁骨,便是这个谜。”

译文:

王荆公就是所谓的王安石,一天他出了一个谜语,谜语是这样的:画时它是园的,写作的时候它是方的,到了冬天它就是短的,夏天的时候它又变成了长的。吉普听完后一下就解开了谜题,他说道:东海里生活着一条鱼,这条鱼它没有头也没有尾巴,如果再剃掉它的脊梁骨,得出来的东西就是你说的这个谜语的谜底了。

吉普没有直接就讲出谜底,而是用了另外一个谜语来解这个谜语。王安石戏作谜语的谜底就是日。说起“日”字不就是王安石说的么?日用图像表示的时候是圆圆的,写出来的“日”字是方的,太阳的长短和季节有关,冬天是日短夜长,夏天是日长夜短,所以日不也是冬时短,夏时长。

再说吉普的那个谜语,东海有鱼,没有头也没有尾巴,取“鱼”字,去头去尾就是“田”字,在除脊梁骨,那就是“田”字去一竖,去完就是“日”,也就是王安石谜语的谜底了。

王安石戏作谜语这个典故可以看出王安石的文字功底也可看出古人的业余生活方式,吟诗作对,作谜猜谜,可谓是另外一种言情雅致。

王安石为什么会被贬

王安石是北宋年间著名的政治家,王安石与很多有才之士一样通过考取功名入仕,入仕后,王安石从地方官吏发迹,在任职地方官吏时,关心民生,鼓励发展,扩办学校,为百姓们做了很多好事,在政治上颇露能力,在政绩上颇显成就。宋仁宗时期,王安石第一次提出了变法,但是没有被采纳,王安石则辞去工作,不求仕途,拒绝入朝。1067年,宋神宗即位,王安石受到了皇帝的赏识与重用。王安石曾2次当宰相,也两次被贬(正确说只有一次)。

王安石雕像

王安石被贬第一次:

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官至宰相,颁布新法,进行了一些列的变法。1074年,天灾人祸,天下大旱,百姓们无家可归,饥不果腹,守旧派们将这些怪罪于王安石变法,给宋神宗施加压力,还绘制流民旱灾苦图给宋神宗看,一条条罗列新法的过失,上书要求罢免宰相王安石。

同年,宋神宗感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有大臣的控诉也有太后的哭诉,最终心有怀疑,罢免了王安石的宰相职位,将其贬为知江宁府,吏部尚书。王安石被贬后,他的麻烦并没有结束,吕慧卿害怕王安石威胁自己的地位与权力,多次迫害王安石及其亲人。

王安石被贬第二次:

1075年,王安石二次被任命为宰相,第一次的失败就是因为守旧派的强烈反对,没有人支持王安石变法,那么王安石第二次上台同样也是反对者多于支持者。与此同时,变法引发了严重的内部矛盾,外部又有很多的压力,内因外因导致新法无法推行。

1076年,王安石主动辞职,先后任判江宁府,左仆射等职位。

政治家王安石资料

王安石是北宋年间的人物,宋神宗时期其政治生涯达到了巅峰,世称王荆公。王安石于1021年出生,1086年去世,享年66岁,王安石被称为4大家(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文学家)。

王安石雕像

王安石在21岁的时候考中进士,从此走上了仕途之路,一直担任着地方官吏,且颇有建树,从此在北宋有着很好的名声。1058年,王安石针对其10多年为官经验第一次提出变法,要求对国家进行全盘改革,但是没有被宋仁宗所采纳。此后,王安石拒绝入仕,朝廷多次征召他依然找各种借口推辞不愿出仕。

1063年,王安石已经42岁,宋神宗即位,因为仰慕王安石的名气,于是重用了王安石。1069年,宋神宗同意变法,此后开始了长达16年的熙宁变法,又称之为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是一场全面的社会改革运动,由王安石发起,宋神宗做支持的变法运动,旨在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社会格局,从而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官僚地主的利益遭到了强烈的反对,最终以失败告终。王安石也曾被两次罢相,最终辞官回乡开始了隐居生活。

抛去王安石在政治上的作为,其在文坛上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王安石在诗歌,散文,词都有涉猎,并且有着杰出的成就。王安石更是推动了诗文革新运动,扫除了宋初的浮华余风,但是王安石的文学主张也有纰漏,他的作品杜绝了浮华,偏向于实用,但是这种对于艺术形式的表现力就远远不够了。

王安石对于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是对其个人却是褒贬不一。

王安石变法的性质是什么

王安石变法于1069年开始改革,是一场由王安石和宋神宗为首的社会改革运动,以内忧外患的宋王朝为主要变法对象,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北宋建国后各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最终达到富国强兵的终极目标,同时抑制土地兼并,大力发展生产力,从而改变整个北宋“积弱积贫”的社会格局。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宋神宗的支持与赞同,于是开始大力变法,但是最终变法以失败告终。整观王安石变法的性质就能看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那么王安石变法的性质是什么呢?

标签: 王安石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书坊出现于唐代:宋代印刷代替手抄方式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书坊

    古代的图书出版主要有三种形式,即官府刻书、私人刻书和书坊刻书。其中,官府刻书绝大部分是儒家经典著作或佛道经典;私人刻书主要是家谱、先人著作、私人著作以及私塾使用的初级读物;与其他两种形式不同的是,书坊刻书是以满足市场需要为目的进行印本书的生产和销售。明代之后,书坊生产的图书种类多、数量大、流传广泛,

  • 包拯做过哪些官?都是几品官?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包拯

    包拯个人简介包拯(9991062),字希仁,生于宋朝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市)东县解集乡包村。天圣年间进士,历任大理监事、建昌知县、转和州税监、天长知县、端州知州,迁殿中丞,监察御史。后任于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权三司使。1061年任枢密副使。知开封府时,以廉洁著称,执法严峻,杜绝吏奸,不畏权贵。枢密

  • 福楼拜的作品有哪些 福楼拜的学生都有谁 福楼拜的称号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福楼拜

    福楼拜的作品有哪些福楼拜,他是一个法国人,他的全名是居斯塔夫·福楼拜。福楼拜一生未婚,为文学创造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他出生于1821年的12月,后来因为中风与世长辞,他去死的时候仅仅59岁。福楼拜的作品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和《圣安东的诱惑》等。福楼拜图片(左一)

  • 史上蔡文姬的父亲是谁? 蔡文姬生平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蔡文姬

    蔡文姬生平介绍蔡文姬,名蔡琰,字文姬,是我国东汉末年的女诗人。陈留围(今河南杞县南)人。其父蔡邕,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 《悲愤诗》是蔡文姬和董把婚后所作,她在诗中饱含血泪叙述了长期痛苦的经历。这首诗可贵之处,不仅写了个人的遭遇,也写出了广大人民的苦难,是对东汉王朝的腐朽统治和匈奴奴隶主贵

  • 汉光武帝刘秀的老婆有哪些 光武帝刘秀之后的皇帝是谁 东汉光武帝刘秀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秀

    汉光武帝刘秀的老婆有哪些刘秀作为汉光武帝,老婆自然是非常多的。今天我们就主要讲两位刘秀老婆,分别是刘秀的第一任皇后郭圣通和第二皇后阴丽华。阴丽华是刘秀的原配妻子,但为什么不是刘秀的第一任皇后,现在我们慢慢为大家来介绍。《长歌行》阴丽华剧照郭圣通,真定藁城人,古郭国的后裔,世称光武郭皇后。郭圣通有非常

  • 史上草圣是指哪位书法家?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草圣

    中国古代号称草圣的书法家是谁?在中国书法史上,有两个人被称为:“草圣”,一个是后汉时期的张芝,一个是唐代的张旭。 "草圣"一般是指张旭 。后汉张芝雕塑后汉张芝(字伯英),敦煌酒泉人。勤学好古,淡于仕进。朝廷以有道征不就,时人尊称 自为"张有道"。好书法,最擅章草。张芝曾临池学

  • “臭老九”的来历你知道多少?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臭老九

    臭老九的概念介绍“臭老九”概念起源于蒙元,而这个词汇最早见于清嘉庆年间,但流传不广。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随“文革”之风狂起,“臭老九”其名远扬。全国各地造反派大做文章,一大批脱离群众的知识分子被批斗劳动改造,有的甚至命丧黄泉。十

  • 侯德榜制碱法是什么 侯德榜爱国事件是什么 侯德榜怎么死的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侯德榜

    侯德榜制碱法是什么侯德榜制碱法简称侯氏制碱法,它是根据离子反应的原理制成的。因为NaHCO在溶液里的溶解度较其他成分小一些,所以先得到NaHCO,然后利用碳酸氢钠的不稳定性再逐步提炼到纯碱。侯德榜雕塑这种侯德榜制碱法有几个优点,相比较索维尔制碱法,它最大的优点便是将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 初唐四杰分别是谁吗?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分别是谁?唐代初期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文人。他们在内容、风格等方面对宫体诗有较大突破,并将五言律诗发展成熟,为唐诗带来新的风貌,其中尤以王勃的成就最高。诗人王勃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硕儒王通之孙,14岁应举及第,

  • 李世民的皇后是谁 唐太宗李世民是什么民族 如何评价李世民的军事才能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世民

    李世民的皇后是谁李世民的皇后为长孙皇后,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便没有再立皇后。李世民十五岁的时候,就和长孙氏喜结良缘。此后,李世民和长孙氏相敬如宾,恩爱有加。长孙皇后剧照长孙皇后是隋朝将军长孙晟的女儿,长孙皇后八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此后,长孙皇后被舅父收养,在她13岁的时候,嫁给了李世民。和李世民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