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全真教是一个怎样的教派 全真教有什么特点

全真教是一个怎样的教派 全真教有什么特点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698 更新时间:2024/1/24 22:05:44

在《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里,全真教是一个重要的教派。全真教首任教主重阳以“天下第一”的武功笑傲群雄;后来虽然落寞,但以丘处机为首的“全真七子”,依然享有崇高的声望。

全真教是什么

全真教,是中国道教的一个重要派别,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期间由王重阳于陕西终南山所创。此外,张伯端一系(主要是白玉蟾)所创立的内丹修炼为主的教派後来也被划分在全真道,称为南宗,而王重阳这支则称为北宗。

道教教派,也称全真道或全真派。金初创立。因创始人王重阳在山东宁海(今山东牟平)自题所居庵为全真堂﹐凡入道者皆称全真道士而得名。该派汲取儒﹑释部分思想﹐声称三教同流﹐主张三教合一。以《道德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孝经》为主要经典﹐教人“孝谨纯一”和“正心诚意﹐少思寡欲”。早期以个人隐居潜修为主﹐不尚符籙﹐不事黄白之术。

全真道认为清静无为乃修道之本﹐除情去欲﹐心地清静﹐才能返朴存真﹐识心见性。该派注重修炼“性命”﹐认为“性者神也﹐命者气也”﹐“气神相结﹐谓之神仙”。主张修道者必须出家﹐并忍耻含垢﹐苦己利人﹐戒杀戒色﹐节饮食﹐少睡眠。《金莲正宗记》称该教“以柔弱谦下为表﹐以清静虚无为内﹐以九还七返(按指炼内丹──引者)为实﹐以千变万化为权”。王重阳死後﹐其弟子马钰等七人分别在陕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继续传道﹐创遇仙派﹑南无派﹑随山派﹑龙门派﹑嵛山派﹑华山派﹑清静派(见北七真)﹐但教旨和修炼方式﹐大致相似。

元太祖十五至十八年(1220~1223)间﹐丘处机应诏赴西域大雪山谒见元太祖﹐受到礼遇﹐命其掌管道教﹐在各地大建宫观﹐全真道进入全盛时期。在发展中﹐因不断侵占佛教寺院﹐宣传“老子化胡”之说﹐引起僧人不满﹐而导致元宪宗八年(1258)的僧道大辩论。结果全真道失败。宪宗诏令全真道归还侵占的寺院200馀处﹐又令道士落发﹐焚毁《老子化胡经》及其雕版。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僧道再次进行辩论﹐全真道又以失败告终﹐诏令除《道德经》外﹐其他道经尽行焚毁﹐全真道遭到沉重打击。元成宗时﹐禁令渐松﹐全真道又见恢复。明代朝廷重视正一道﹐全真道相对削弱。入清以後更为衰落。

现存全真道的早期史料较多﹐《正统道藏》收有王重阳以及北七真的著作﹐教史有秦志安的《金莲正宗记》﹑道谦的《七真年谱》﹑《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甘水仙源录》等。但後期的史料较少。清人陈铭珪的《长春道教源流》和今人陈垣的《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对全真道的历史作了一些考证和论述。

全真教是后期道教最大的派别之一,元代以来与正一派一起延续至今。全真教三教合一的思想非常鲜明,这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全真教仿效佛教禅宗,不立字,在修行方法上注重内丹修炼,反对符箓与黄白之术,以修真养性为正道,以识心见性、除情去欲、忍耻含垢、苦己利人为宗。全真教规定道士必须出家住道观,不得蓄妻室,并制定了严格的清规戒律,这一点和正一道很不相同。

全真道是中国道教后期的两大派别之一。创建于金初,后再与其他丹鼎小派合并而成。大派一直流传至今。

全真道的创始人王嚞(1112~1170)。原名中孚,字允卿。

入道后,改名嚞,字知明,号重阳子。陕西咸阳人。金正隆四年(1159),声称于甘河镇遇仙,改儒为道。曾居终南山修道。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去山东传教,先后在文登、宁海、福山、登州、莱州等地建立三教七宝会、三教金莲会、三教三光会、三教玉华会、三教平等会,传道说法。在这期间,先后收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等七人为徒,创立全真道。

全真教有什么特点

全真道是金初在中国北方相继兴起的三个新道派之一。它与原有的道教旧派有显著的不同。六朝以后,三教合一论逐渐成为思想界的主要潮流,儒、释、道三家,不时有头面人物出来打此旗帜,以推行其学说。

王嚞在创立全真教时,也宣扬三教合一的思想作为创教的宗旨。他在山东文登等地所建立的五个会,皆冠以“三教”二字。传教时,又劝人诵读佛教《般若心经》、道教《道德经》《清静经》及儒家《孝经》。在他的言论、著作中,三教合一论更是俯拾皆是。如在《金关玉锁诀》中说:“三教者,如鼎三足,……不离真道也。喻曰:似一根树生三枝也。”在《示学道人》诗中说:“心中端正莫生邪,三教搜来做一家。义理显时何有界?妙玄通后更无加。”又有诗云:“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在《答战公问先释后道》中称:“释道从来是一家,两般形貌理无差。”他的这种思想亦为其弟子所接受,而加以广泛宣传。如马钰有诗劝僧道合同,勿相诽谤,其《赠李大乘兼呈净公长老》诗云:“虽有儒生为益友,不成三教不团圆。”《丹阳真人语录》称他“在东牟道上行,僧道往来者,识与不识,必先致拜。”其他弟子也如此。邱处机《磻溪集》卷一有诗云:“儒释道源三教祖,由来千圣古今同。”

刘处玄《仙乐集》卷三也称“三教归一,弗论道释”。全真道的创建者在教义、教制、教规以及内丹修炼等方面都贯彻三教合一的思想。全真道的教义集中体现于“全真”二字。对此二字有过多种解释,或谓使“真性”保全,或谓使“精气神”三全,或谓个人内修的“真功”与济世利人的“真行”兼备而两全。后者是全真道创建者们十分强调的。

他们以“忍辱含垢”为“真功”的重要内容,但为什么要忍辱含垢?则引进了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尹志平的《北游语录》中称:“凡人无故遭人欺罔困辱,甚或杀害,莫非还宿债也。”郝大通弟子王志谨说:“乃至大小喜怒、毁谤、打骂、是非,见面相嫌,皆是前因所结旧冤,现世要还。须当欢喜承受,不敢辩证。承当忍耐,便是还讫。但有争竞,便同抵债不还,积累更深,冤冤重结,永无了期。”他们以“苦己利人”为“真行”,所谓苦己,就是实行绝对的禁欲主义,把生活欲求降到最低限度,实行苦行生活。他们又以履行儒家的伦理纲常为修炼“真功”、“真行”的前提。这是对道教传统的积功累行的修行原则的继承和发展。王嚞教在家修道者尽伦常之道,“与六亲和睦,朋友圆方,宗祖灵祠祭飨频,行孝以序思量”,又谓修炼内丹,必以“忠君王,孝顺父母师资”为首务。马钰入道的《立誓状文》也以“遵依国法为先”。总之,在教制、教规、内丹修炼方面,无不汲取儒、释。可以说,三教合一是全真道立教的主旨,是比其他旧派道教更为鲜明的特征。

标签: 全真教

更多文章

  • 北宋三大家指的是谁 北宋三大家有何代表作?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北宋

    北宋三大家指的是董源、李成、范宽三位画家,他们三人作品或雄伟、崭绝峥嵘之势,或是坚凝厚重、雄峻茂墨的特色,后世挺拔雄奇的风格。他们的绘画成就为后人所推崇。董源董源字叔达,人称董北苑。五代南唐时曾为后苑副使,后入北宋。他的山水画承荆浩、关仝的传统,变更方法,创用“披麻皴”,建

  • 什么是蒙学 发展蒙学有什么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蒙学

    古代接受蒙学的对象一般是四岁左右的孩子。蒙学的目标是培养儿童认字和书写的能力,让他们养生良好的习惯,以及掌握一些日常知识、伦理道德等。什么是蒙学宋官学系统中都曾置有小学或社学,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但官立小学,兴废无常,实际上承担教育儿童的教育组织,则是私人设立的学塾。学塾在明清时期遍及城乡。其种类

  • 指南针为什么指南?不叫指北针?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指南针

    指南针为什么不叫指北针?这个问题很有趣,用过指南针的朋友都知道,其实指南针上面的箭头一般是指北方的,那么为什么还叫指南针呢?其实是这样的,古代人指北是不用指南针的,而是通过看北极星。司南中国是个天文学很发达的国家,而且位于北半球。在很久很久以前,古人就对天上的恒星、行星、星座感兴趣,勤于观察。他们对

  • 唐高宗的儿子有几个 唐高宗儿子们的下场怎样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高宗

    唐高宗李治是唐朝第三位皇帝。他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他也开拓了唐朝时期最大的版图。唐高宗有几个儿子?他们的下场又怎样?唐高宗李治唐高宗一共有8个儿子1、燕王李忠:字正本,是唐高宗李治长子,他的母亲是后宫中的一个宫女刘氏。652年,李忠被立为太子,三4年后,太子被废,改为梁王。后来开始得了怪病,

  • 孟昶和花蕊夫人的关系 孟昶和花蕊夫人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孟昶,花蕊夫人

    孟昶和花蕊夫人的关系匪浅,坊间流传着一些关于他们的故事。孟昶和花蕊夫人都是酷爱诗文和音乐的人,志趣相投的两人遇到了,自然会发生一些故事,据说著名的《花间集》跟他们有关,更是有一首《王国诗》被后人传诵。那么孟昶和花蕊夫人是什么关系,他们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孟昶和花蕊夫人的关系孟昶是后蜀的君主,喜欢吟

  • 冰心的主要作品有什么 冰心的代表作有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冰心

    冰心是中国的诗人也是中国的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她的多重身份显示除了她对于中国的影响的深重。冰心的代表作清新、自然,没有很多浮夸的东西,所以在人们眼中很亲切。冰心一生的作品有很多,她最主要的作品以后什么呢,又有哪一些是她的代表作呢?冰心的主要作品有什么冰心一生的作品有很多,其实她开始并不想往文学

  • 直江兼续的盔甲:爱之盔或者爱之兜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直江兼续

    网络上有很多人热议直江兼续的盔甲,实际上,从中文的角度看来,他的盔甲,特别是他的头盔让人非常不解,原因是他的头盔上有一个很大的“爱”字。究竟这一个字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还是说,这一个字其实就是我们理解的那个意思。爱之盔,日语翻译是“爱之兜”。是日本战国

  • 郁达夫的散文有什么显著的特点 郁达夫在文学上有何成就呢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郁达夫

    郁达夫的故事郁达夫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直到今日郁达夫的失踪原因仍是一个未解之谜。众所周知,郁达夫一生跌宕而绮丽,那么我们今天讲诉两则有关郁达夫的故事。首先,先讲述一则郁达夫与钱有关的小故事。郁达夫有一次请军界的朋友们到饭馆里吃饭,饭吃完后,饭店的服务员来到桌前收账。郁达夫照片只见郁达夫从鞋底拿出几张

  • 姚鼐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姚鼐

    姚鼐简介姚鼐,字姬传,室名惜抱轩,姚鼐的祖籍是在今天的枞阳县义津镇姚王集,他的十世祖姚之兰迁移到了桐城城里。所以说姚鼐1731年出生在安徽桐城。姚鼐是我国清代著名的散文家,他也是清代桐城派的创始人。姚鼐与方苞还有刘大櫆三人合并称为“桐城三祖”。姚鼐信仰儒家思想,著名的代表作有

  • 西原借款金额和内容 西原借款的用途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西原借款

    由于西原借款交涉谈判的秘密性和内容的隐蔽性,所以关于它金额和内容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主要有“1亿4500万日元”和“1亿7700余万日元”两种说法。另外,关于这笔借款最终被用在什么地方也一直没有什么确切的定论。西原借款金额和内容由于西原借款是秘密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