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古代众多少数民族今何在? 盘点历史上消失的民族

中国古代众多少数民族今何在? 盘点历史上消失的民族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627 更新时间:2024/1/3 6:42:05

今天的少数民族,与古代的少数民族并不完全相同。今天的少数民族,包括南方的山居民族,如壮族、瑶族、苗族、彝族、侗族、土家族、傣族、 畲族、高山族等,曾经还可能被误认为是汉族;而北方的游牧民族,有一些已经在历史的演化中同化入汉族或其他少数民族中了,如匈奴族、羯族、鲜卑族、氐族、 契丹族、党项族、突厥族等;有些则保留到了今天,如藏族、回族、维吾尔族、蒙古族、满族、羌族等(其实古羌与今羌也大不相同)。所以,汉族有汉朝及其以前 的古汉族,有隋唐以后的新汉族;新汉族不再是过去的纯汉族,而是混血人种,用陈寅恪的话说,是掺和了“胡羯之血”的。

从世界东方的 首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过去是汉、唐等朝的京城),到世界西方的首都罗马,这中间漫长的地带,被史学家们称之为欧亚大平原。这广阔无垠的地域,为沙漠、绿 洲、戈壁、草原、河流、森林、高山所充填。在这块坦荡的土地上,游荡着许多的游牧民族,他们像一锅沸腾的开水一样,周期性地或向东方的长安,或向西方的罗 马涌动,每每掀起滔天大浪。

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有许多杰出领袖,对本民族,对中华民族,对中国的融合、统一、发展都做出了卓越的贡 献。如匈奴族的呼韩邪单于、刘渊,羯族的石勒,鲜卑族的拓拔焘、拓拔宏、高欢(其实他是一个鲜卑化的汉人),契丹族的耶律阿保机、耶律楚材,氐族的苻坚, 党项族的李元昊,女真族的完颜阿骨打,蒙古族的成吉思汗(铁木真)、忽必烈、渥巴锡,藏族的格萨尔王、松赞干布,满族的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康熙、 乾隆等等。

金庸的《天龙八部》(北宋时汉人与契丹人、女真人),《射雕英雄传》(南宋时汉人与蒙古人),《倚天屠龙记》(元朝时汉 人和蒙古人),《碧血剑》(明朝时汉人与满人),《鹿鼎记》、《书剑恩仇录》(清朝时汉人与满人)等小说,都是反映古代中华民族内部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之间 矛盾和冲突(当然也有融合,有统一)的故事。

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 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下面是借用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任吉东先生的文章:

对于中原王朝来说,自始至终与之相伴相生的,就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对峙。

游 牧民族通常是起源于亚洲北部和南俄草原地带的,他们往往游荡在先进的农业文明社会的周边地区。当农业文明社会处于健康发展的时代,他们会以向农业文明社会 表示臣服来换取自己的安全,和通过物与物的交换获得自己所无法制造的生产物资和生活物资。当农业文明社会由于种种原因而呈现衰落时,他们经常对农业文明社 会发起掠夺性战争掠夺财富、人口和牲畜。农业文明社会出现较严重的问题而陷入混乱时,他们往往会乘虚而入,实行征服。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众多的少数民族与汉民族共同谱写了一部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历史上匈奴、鲜卑、羯、氐、羌、契丹、女真等游牧民族一度在中原建立了政权,他们在不同的时期,以不同的名号和中原的汉民族相互攻伐争斗,也相互融合包容。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游牧民族大致有6部分:一是匈奴部分:主体在东汉时期被汉人消灭,剩余部分向西逃往欧洲;氐和羯都是匈奴的一部分,先后被汉族融合。二是 东胡部分:秦时被匈奴灭亡,之后分成两大部分:乌桓和鲜卑,乌桓被曹魏消灭,鲜卑主体被汉族同化,剩余的演化为柔然;柔然被突厥击败,分化为室韦(蒙古) 和契丹;契丹主体被女真族和汉族同化,剩余的西逃到中亚,与当地人融合,成为中亚人的一部分;蒙古一直生存到现在。三是突厥部分:是匈奴的一个分支,后灭 亡了柔然,其自身的主体被回鹘人和汉族人所灭,剩余的向西逃窜,形成了今天的土耳其人。四是通古斯部分:原称肃慎(商、周时分布于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和 长白山一带),后为女真、满洲,一直生存到现在,即今天的满族人。五是羌藏部分:羌,一直生存到今天;吐蕃也就是今天的藏族,是古代羌族的一部分;党项, 羌族的一部分,后被蒙古人灭亡。六是回鹘部分:主体由丁零人构成,融入了铁勒和高车人的一部分,在唐朝时期,将突厥主体灭亡。回鹘生存到现在,即是今天的 维吾尔族。

早在三皇五帝时的黄帝炎帝联合之后,农耕文化,就向以蚩尤为首领的狩猎文化发生过激烈的冲突和交融。而根据历史文献的 记载,早在商代,来自西北方的游牧民族,就频频地威胁和骚扰黄河流域的农耕文明。这些西北的游牧民族,在商代时被中原农耕文明的人们贬称为鬼方、鬼戎、昆 夷、猃狁等,到秦汉时期又形成了统一的匈奴部落。到了周代,在西北边境广置烽火台,就是为了防止西北戎狄民族来犯。大家都知道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当 时的烽火狼烟,就是周朝防止西北戎狄民族侵犯而设置的预警系统。后来西北的一支游牧民族犬戎入侵,将周幽王杀死在骊山之下,周王室东迁洛阳,开始了东周列 国时代。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西北方的那些诸侯国,如秦、赵、燕等,为了防止西北游牧民族的侵犯,都修筑了坚固的城墙;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就把这些国 家的北城墙连接起来,筑成了万里长城。它的作用,还是为了防犯西北游牧民族。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制王朝秦帝国。秦始皇不仅通过筑长城等一系列手段防守北疆,还命将军蒙恬率领30万人北击匈奴,夺取了“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及其以南地区)。

公元前202年,刘邦推翻秦帝国,建立西汉王朝。这时候,北方的匈奴就凭借它的军事优势,不断对中原施加军事侵略。汉朝的初始阶段,国力是非常虚弱的,在对 匈奴的关系中,完全是处于被动地位的,公元前200年,还出现了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率30万骑兵把刘邦包围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东北)的“白登山之围”。 从此直到汉武帝,汉帝国为了休养生息,积蓄力量,汉高祖、文帝、景帝执政的六七十年间一直采取“和亲”政策。公元前119年,汉武帝经过充分准备之后,派 卫青、霍去病各带5万精兵,分两路合击匈奴。卫青深入匈奴汗国500公里,一直追到寘颜山下的赵信城。霍去病深入沙漠一千余公里大破匈奴左贤王的兵马,杀 虏7万余人,一直追到狼居胥山。从此,匈奴撤退到大沙漠以北,沙漠南面就没有匈奴的王庭了。

公元207年,东汉丞相曹操北破乌桓,将东胡各少数民族迁徙到河北地区;公元216年,又将北方降汉的匈奴安置在并州,分五部加以统治。

公元265年,司马炎代魏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西晋在建国之初,采取的是胡人内附自由的政策。只要某部落提出申请,政府就在中原地区划出一块地方,让 其安家落户。内附政策使北方防线不复存在,由此引发的民族矛盾也日渐高涨。“八王之乱”后,西晋王朝对胡人聚居区的控制力大为减弱。公元316年,匈奴军 夺取长安,西晋灭亡,撤退到长江以南的西晋贵族建立了东晋政权。

此后,北方游牧民族先后在中原建立了14个政权:前赵(匈奴 304-318)、后赵(羯319-350)、前秦(氐351-394)、前燕(鲜卑337-370)、后燕(鲜卑384-409)、后秦(羌 384-417)、西秦(鲜卑385-431)、成汉(巴氐304-347)、后凉(氐386-403)、南凉(鲜卑397-414)、南燕(鲜卑 398-410)、北凉(匈奴401-439)、夏(匈奴407-431)、代(鲜卑315-376)。这个时期,民族之间的大屠杀屡屡上演,动辄上万, “北地沧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而羯族与匈奴也在血腥的民族报复中,被基本杀绝。孔子七十二贤后裔、发布“杀胡令”、彻底消 灭后赵与羯族、完全赶走匈奴、重创氐族羌族鲜卑族、建立冉魏国、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将领之一冉闵,当然是不得不说的一位伟大人物,其无与伦比的功勋惊天 地、泣鬼神,永照史册。

隋朝统一后,先是对付柔然,然后是突厥。唐朝则直接面对强大的突厥(包括东、西突厥)。这场战争从公元 624年(高祖武德七年)唐朝集议攻打突厥开始,到公元65O年(高宗永徽元年)设置管职突厥的单于、瀚海二都护府结束,前后经过了26年,唐朝最后取得 了反击突厥入侵的胜利。

从公元907年唐灭亡到公元960年北宋建立,54年间,中原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在这五朝之外,还相继出现了前蜀等十个割据政权,这就是历史上的“五代十国”。五朝之中有三朝,即后唐、后晋、后汉的开国之君都是沙陀人,形成华夷混合政权。

标签: 少数民族

更多文章

  • 清朝的提督是从一品 那九门提督是多大的官?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九门提督

    明朝提督多为非正式官职,各地镇守总兵官,有时因军事需要常加提督军务、提督等衔。而到了清朝,提督一职则为常设。提督为武职官名,全称为提督军务总兵官,主要负责统领一省的陆路或水路官兵。提督可以分为陆路提督与水师提督,掌管区域达一至两省,随受总督和巡抚节制,但权力极大。清朝共在全国各地设置了十二名陆路提督

  • 袁宏道创立了什么说 文学家袁宏道代表作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袁宏道

    袁宏道是明朝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和理念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他是明代反对复古文学运动的主要人物,在文学上反对写文章模仿秦汉,写诗词模仿唐代的做法,他认为写文章要跟自己的时代相连接不能只是一味地效仿前人留下的方法。图片来源于网络他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简单地说就是

  • 苏轼的一生是怎么度过的 苏轼代表作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苏轼

    伟大文人苏东坡,苏轼的一生,给人们留下许多故事,太多的谈资,有令人向往的美丽爱情故事,有令士子们奋发图强,终取得功名之传说,当然同时留下了关于他人生起起落落的谈资。图片来源于网络单从爱情角度来看,苏轼一生中有三段明媒正娶的婚姻,还有无法得出实际数字的妾室和情人,我们相信在这其中至少是一段是真正的爱情

  • 周娥皇的妹妹是谁 周娥皇花蕊夫人什么关系 周娥皇究竟喜欢谁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周娥皇,花蕊夫人

    周娥皇的妹妹是谁周娥皇的妹妹便是小周后,名周嘉敏,小字女英。小周后也是闻名于天下的绝色美女,只可惜也是芳华早逝,28岁时就香消玉殒了。小周后画像关于周娥皇的妹妹周女英和李煜的这段感情,并不给予好评。李煜和周娥皇本是神仙眷侣,只是周娥皇身体不好,不久便病倒了,周娥皇生病,李煜就将她的妹妹召进宫里陪伴左

  • “女大十八变”是什么 女子有什么变化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女大十八变

    俗话说:“女大十八变”,那么“十八”是指“女孩子长到十八岁时会有变化”还是指“女孩子长大后会有十八个变化”呢?什么叫女大十八变显然,这两种解释都不正确。这里的“十八”,即非专指年龄

  • 历史百科之三姑六婆指得是什么样的人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姑六婆

    在日常口语中,“三姑六婆”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词,用来泛指社会上各色各样的女人,带贬义。那么,“三姑六婆”究竟指的是什么呢?三姑六婆的解释“三姑六婆”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明代一位叫陶宗仪的学者在笔记中记载了三姑六婆的身份。清代李

  • 为什么我们会约定俗成的遵守男左女右的传统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男左女右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男左女右,好像约定俗成地渗透到了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上公共厕所,男左女右;戴婚戒,男左女右;另外,还有照结婚玉照,夫妻二人出席某些礼仪场合等等,男的往往在左边,女的往往在右边。如果颠倒了位置,就会有人笑话,说是违反了“男左女右”的习俗。图片来源于网络据

  • 著名诗人叶绍袁和妻子沈宜修是怎么相识的?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沈宜修

    叶绍袁是明朝人,在诗歌创作上拥有很高的造诣,对文学批评和美学思想也有一定的建树,是明朝著名的文学家。他出身富庶之家,家中祖产丰厚,但自幼丧父,由母亲独自抚养他长大。母亲一心想要叶绍袁在仕途上有所成就,为他遍请名师,让他悉心学习。后来,叶绍袁不负众望,考取了进士。叶绍袁简介基本如此。叶绍袁画像叶绍袁简

  • 吴大帝孙权10个子女的结局:7个儿子3个女儿均非正常死亡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孙权

    孙权是个长寿的皇帝,然而他的子女们中,孙休、孙登、孙虑是生病去世,但最长的也只有30多岁,不知道得了什么奇怪的病,为何治不好。其他的人死于流放或被杀。孙休治不好的心病就是孙亮,他的弟弟,前任皇帝。被孙綝废黜后,贬为会稽王,押送到会稽(今绍兴)居住。这个人就像受了重伤的老虎,但不论如何,他曾是山中王

  • 对叶芝诗歌的评价:叶芝的诗歌有什么特别之处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叶芝

    威廉·巴特勒·叶芝,也可以翻译成“叶慈”、“耶茨”。叶芝是爱尔兰伟大的诗人、散文家、神秘主义者。威廉·巴特勒·叶芝还是“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伟大领袖,艾比剧院的创始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