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清朝服饰有何特点?清朝服饰好看么?

清朝服饰有何特点?清朝服饰好看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870 更新时间:2024/4/25 14:04:54

清朝男子的服饰分为礼服、吉服、常服和行服.

礼服包括朝服、朝冠、朝带、朝珠、端罩、衮服等等.朝冠和朝服是大朝、大祀时穿的。大朝就是朝会.清朝沿袭明代的朝会制度,每逢皇帝继位、大婚、册立皇后和元旦、冬至、以及万寿节(皇帝生日)的日子,皇帝就穿朝服,百官文武也都按品级穿朝服.

皇帝的朝服是明黄色,披领及袖用石青色,祀天时用蓝色,朝日用红,朝月时换成月白色,领及袖的边缘用片金,冬季用海龙紫貂滚边,两肩、前后绣正龙各一,腰帷有行龙五条,右衽一正龙,襞积前后九条团龙.上衣有日、月、星辰、山、龙、华虫、黼黻八章,下裳绣宗彝、藻、火粉米四章.期间以五色云布列空隙,下幅用八宝平水.龙袍有棉、夹、纱、裘四种,随季节寒暖更换.

朝冠.冬冠是用薰貂和黑狐皮制作的,冠体为圆顶呈斜坡状,冠周围有一道上仰的檐边.冠顶共分三曾,用四条小金龙攀附如支撑,冠体上缀朱纬,顶上加金累丝镂空金云龙嵌东珠宝顶.夏冠用玉草或藤竹丝编制,冠形呈圆锥形,下檐外敞呈双层喇叭状.正面装饰小金佛,前后有东珠22颗,顶上加金累丝镂空金云龙嵌东珠宝顶.

朝带.共有两种,一种是带上有龙文金圆板,一种则是龙文金方板,带色为黄色,大典礼用圆板.带上饰红蓝宝石、绿松石,每具围带有东珠五颗,珍珠20颗.另外还结有佩囊用来装刀子、取火器等物件.方板带为祭天地、日月十束用.祭天的带饰青金石,祭地的束带饰黄玉,朝日时用珊瑚带,朝月则束白玉带.吉服带和常服带也有方板和圆板,装饰珠玉杂宝并无一定,随皇帝任意去用。行带是用牛皮制的,锦金花纹和明黄色为明黄,比一般常服带要宽些.

朝珠.清朝统治者信奉佛教,冠上饰的佛头和项间悬的朝珠,都显然是受了佛教的影响.按清代冠服制度,君臣、命妇凡穿朝服或吉服必须胸前挂朝珠.朝珠是由一百零八颗东珠串成,还有佛头、纪念、大小坠等装饰混杂期间.一般是典礼和祭祀时悬带.

吉服.也称彩服,一般用于典礼.如慰劳将士、受俘、赐大臣饮宴、及祝寿等活动.吉服冠.冬天用海龙、紫貂皮制成.冠形似朝冠,上缀朱纬,冠顶为满花金座,上衔大珍珠一枚.夏日用玉草或藤竹丝制成,用红纱绸衬里.吉服的端罩是冬天穿的外套,用紫貂皮制或黑狐皮制的,满语称”褡忽”.形式为圆领、对襟、平袖、袖长至腕、衣长至膝下,对襟有纽扣五个,毛朝外穿的宽松式裘皮服.皇帝祀天坛及元旦时各处行礼,随从官员也都要穿褡忽,下着貂朝裙.

常服.也称燕服,闲居时的便装,清朝皇帝有时在内廷召见臣下,也穿燕服.常服的冠是用红绒结顶,论其价值才合清朝铜钱几百文,但去非常尊贵,皇子皇孙用红绒结顶冠作为礼服,贵族则只有近支的亲王、贝勒,蒙皇上赏赐才可以常戴,大臣也偶尔有蒙赏戴的,但不准作常戴,如编撰明史的张廷玉曾蒙黄瓜地特旨,准于元旦日戴红绒结顶冠,当时人以为是莫大的恩宠,常服褂子用石青色,左右开裾,衣饰花纹并无一定,可自行选择.

行服.行服是皇帝出巡、行幸、或出征时穿的,衣服的颜色和纹饰没有严格规定冠的形式如同常服冠,用黑狐或黑养皮、青绒制成,夏季用藤竹丝,顶和梁都用黄色,前缀一枚珍珠,行褂是石青色,马褂,长度与坐姿取齐,两袖的长度至肘.

清代男子一般服饰

⑴马褂:长袍或长衫配马褂、马甲,腰束湖色、白色或浅色长腰带,后系手巾,是清代男子一般通穿的服装.马褂长仅及脐,左右及后开楔,袖口平直(无马蹄袖端),形式有袖长过手或袖段至腕、对襟、大襟、琵琶襟诸式.

⑵马甲:马甲即背心、坎肩,也见紧身.马甲为无袖的紧身式短上衣.有一字襟、琵琶襟、对0襟、大襟和多纽式等几种款式.除多纽式无领外,其余均有立领.

⑶袍、衫:清初款式尚长,顺治末减短至膝,不久又加长至脚踝.袍衫在清中后期流行宽松式,有袖大尺余的.<京华竹枝词>说:”新式衣裳夸有跟,极长极窄太难论,洋人着服图灵便,几见缠躬不可蹲”.反映了清末服装款式变化的趋向.这时袍衫面料的使用也打破常规,出现逆反现象.谚语有”有理者无里,无里者有里”之说,正反映当时服装变异之风尚,已经突破常规,预示着中华服饰文化,即将进入一个变迁的新阶段.

⑷衬衫:衬衫穿于袍衫之内,衬衫的形状与长衫相似,也有上面不用二袖,上半截用棉布,下半截用丝绸,在腰部相逢接而成的,成为”两截衫”.颜色初尚白,后一度流行玉色、蛋青色、油绿色或白色镶倭缎、漳绒边的.

⑸短衫短袄:有立领右衽大襟与立领对襟两式,与裤子相配,外束一条腰裙,是一般劳工人民的服装式样.南方农民夏穿牛头短裤,即传统的犊鼻 发展而来.长裤于裤脚镶一段黑边.北方人穿长裤,用带子将裤脚在髁骨处扎紧,东夏都如此.冬天的套裤,上口尖而下口平,不能盖住腿后上不部及臀部.

皇后册封时穿的礼服就是朝服.有朝冠、朝褂、朝袍、朝裙等.冠顶是三层,每层一颗大东珠,珠下一只展翅金凤,帽周围有金凤七条,嵌有猫金石、珍珠等.帽后垂金翟,上面装饰的珍珠就有三百多颗.戴在项前的金圈称为金约.胸前贯珠下垂,总计珍珠三百二十四颗,间以各种珍宝.左右耳饰各三具,每具金龙衔二珠.皇后的朝珠是三盘.朝褂形似坎肩,石青色底,前后绣两条立龙.下幅绣八宝平水,襞积(衣褶)下绣万寿万福字文,除去前后二条立龙,上面还有正龙四条.再一种在腰间绣四条行龙,下幅绣八条行龙,无字文,无平水.朝袍也有三种,都是明黄色,披领和袖是石青色,袖是马蹄袖,不是传统的水袖.三种朝袍的差别主要是有无襞积,和龙的形态不同,朝裙,上织金寿字缎,下为石青行龙缎,都是整幅,有裙褶,夏日的朝裙一纱织成.太皇太后皇太后的冠服与皇后相同.

皇贵妃的朝冠、吉服冠、朝褂、朝袍、朝裙、龙袍、龙褂与皇后基本相同,差别仅是冠的装饰珍珠树不同.冠的翟尾(步摇)的垂珠少一百一十颗.金约的垂珠也少一百多颗,此外无差别.皇贵妃以下尚有妃、嫔二等,妃的朝冠顶是两层,只有两东珠两金凤,上端衔猫眼石,珍珠数比贵妃的少,翟尾垂珠比贵妃少十六.此外朝服、朝褂、龙袍、朝裙等均与贵妃相同。嫔.朝冠两层,无金凤,以金翟承东珠两颗,翟尾垂珠较妃减少十六.朝褂则与妃同.朝袍和龙袍都不是明黄色,用的是香色.

清代女子一般服饰

⑴旗髻:系指两把头、大拉翅等满族头髻.据<阅世编>记载:”顺治初,见满族妇女辫发于额前,中分向后,缠头如汉装包头之制,而加饰其上,京师效之,外省则未也.”<旧京琐记>中记载:”旗下妇装,梳发为平髻,曰一字头又曰二把头.”平髻就是将头发自头顶中分为两绺,于头顶左右梳二平髻,二平髻之间横插一大扁方,余发与头绳合成一绺,在扁方下面绕住发根以固定之.外观头顶像一字,也像一柄如意横插于头顶上,因此,有两把头、一字头、如意头种种称呼.在道光以后,妇女以双架插发髻,挽发如双角形,曰架子头.清咸丰以后,旗髻逐渐增高,两边角也逐渐扩大,上面套戴一顶形似”扇形”的冠,一般用青素缎、青绒、青直径纱做成,是为”旗头”或”宫装”,俗谓”大拉翅”.在旗头上面还要再加插一些绢制的花朵,一旁垂丝涤.

⑵马褂:款式有挽袖(袖比手臂长)、舒袖(袖不及手臂长)两类。衣身长短肥瘦的流行变化与男式马褂差不多.但女式马褂全身施纹彩,并用花边镶饰.

⑶坎肩:又名紧身、搭护、背心、马甲,为无袖短身的上衣,式样有一字襟、琵琶襟、对襟、大捻襟、人字襟等数种,多穿在氅衣、衬衣、旗袍的外面。

⑷褂襕:为妇女们在春秋天凉时穿于袍衫之外的长坎肩.这种坎肩系圆领、对襟、直身、无袖、左右及后开气、两侧开气至腋下,前胸及开气的上端各饰一个如意,周身加边饰,两腋下个缀有两根长带,身长至膝下.

⑸衬衣:清代女式衬衣为圆领、右衽、捻襟、直身、平袖、无开气、五个纽扣的长衣,袖子形式有舒袖、半宽袖两类,袖口内再另加饰袖头,是妇女的一般日常便服.

⑹氅衣:与衬衫款式大同小异.不同的是衬衣无开气,氅衣则左右开气高至腋下,开气的顶端必饰云头;且氅衣的纹饰也更加华丽,边饰的镶滚更为讲究,在领托、袖口、衣领至腋下相交处及侧摆、下摆都镶滚不同色彩、不同工艺、不同质料的花边、花、狗牙等.尤以江南地区,俗以多镶为美.

⑺围巾:穿衬衣和氅衣时,在脖颈上系一条宽约二寸、长约三尺的丝带,丝带从脖子后面向前围绕,右面的一端搭在前胸,左面的一端掩入衣服捻襟之内.围巾一般都绣有花纹,花纹与衣服上的花纹配套.

⑻裙子:主要是汉族妇女所穿,满族命妇除朝裙外,一般不穿裙子.至 晚清时期,汉满服装相互交融,汉满妇女都穿.清代女子穿的裙子有百褶裙、马面裙、 干裙、鱼鳞裙、凤尾裙、红喜裙、玉裙、月华裙、墨花裙、粗蓝葛布裙等等

⑼云肩:为妇女披在肩上的装饰物,清代妇女在婚礼服上也用.清代江南妇女梳低垂的发髻,恐衣服肩部被发髻油腻沾污,故多在肩部戴云肩.

⑽一口钟:又名斗篷,为无袖、不开衩的长外衣,满语叫”呼呼巴”,也叫大衣.有长短两式,领有抽口领、高领和低领三种.男女都穿,官员可穿于补服之外,但蟒服不许用.行礼时须脱去一口钟.

嘉庆以后,女子服装了无生气,变化甚少,袄裙似乎成了唯一的,花巾一九一匣女装,与男子长袍相仿。这种波澜不兴的惨状,才女张爱玲曾发过如下感叹:“我们不大能够想像过去的世界,这么迂缓,安静齐整在大清朝三百年的统治下,女人竟没有什么时装可言! ”

在物质生活中,衣冠服饰是衣食住行之首,它最显著、最充分地表现人们的身份地位,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在衣冠服饰上有极其强烈的反映,这在中外概不例外,在中国又与礼制相结合,并成为礼制的重要内容。历代王朝都以“会典”、“律例”、“典章”或“车服制”、“舆服制”、“丧服制”等各种条文颁布律令,规范和管理各阶层的穿衣戴帽,从服装的质料、色彩、花纹和款式都有详尽的规定,不遗琐细地区分君臣士庶服装的差别,违者要以僭礼逾制处以重罚,这是华夏族的传统。所谓“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这说明我们的祖先自古以来就以衣冠礼仪的美誉“华夏”作为族称,这既有重视仪容的方面,也包括用服装区分尊卑贵贱这一套规章制度,使森严的等级管制深入到穿衣戴帽,在华夏文明中形成衣冠之治的传统,这是中国服饰制度的特色。

所以清王朝对明朝服制的变更,对华夏族的衣冠形成冲击,却从未动摇华夏族的衣冠之治,因为在华夏族的衣冠之治中,衣冠服饰不仅仅是生活的消费品,也是尊卑贵贱等级序列的标志,这是物质的也是身份、地位的社会待遇,所以衣冠之治实际上是衣冠之别,有关种种穿靴、戴帽、着装、佩饰的烦琐规定,莫不是深入到生活的每一细部,维持森严的阶级统治。所以清王朝服饰变更的是形制,而不是它的实质性内容,而形制也是为了压抑和淡化汉人的民族意识,加强清人的统治。正是因为如此,清王朝继承、强化了华夏衣冠之治的传统,并掺进民族压迫意识,形成清代的服饰制度。这也意味着当清王朝统治走向衰微,民族矛盾上升到一定地步,必然要在服饰方面再起风波。

标签: 清朝服饰

更多文章

  • 越剧《汉文皇后》剧情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越剧

    汉文皇后,越剧历史剧。张波1982年编剧。潮剧也有此剧目。剧目简介写汉文帝即位不久,册立窦姬为皇后,并找回了与窦姬失散12年的弟弟窦广平。正当姊弟沉浸在团圆欢乐之际,不料广平因幼稚无知,中人奸计,犯下死罪。文帝与窦后情深,对窦广平一案在执法与徇情上犹豫不定。然窦后深明大义,闻知弟弟凶讯虽痛不欲生,但

  • 西藏喇嘛教的历史起源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喇嘛教

    藏传佛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古象雄王朝,古象雄的王子幸饶弥沃如来佛祖(释迦牟尼佛前世“白幢天子”的师父),为了救度众生而慈悲传教了“古象雄佛法”,也就是"雍仲本波佛法”(简称"本教"),“雍仲本教”是幸饶

  • 中秋节为何有“拜月”的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秋节

    传说,在土古时期也有一个后羿,一次天帝的十个儿子贪玩,一起跑了出来,大地都烤裂了,江河湖泊也快烤干了,地里长不出庄稼后羿便手搭弓箭,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挽救了百姓。天帝怪罪后羿,就把后羿和他的妻子嫦娥,一起赶下凡间。下凡后,他们就成了不能永生的普通人。后羿凭借盖世神功,过炎山,弱水,攀上悬崖峭壁,

  • 宋朝的官员服饰都有哪些讲究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朝

    在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服装特色,再加上古代封建社会思想保守,阶级制度较为森严,这一点也体现在了服装上面,而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官服。而宋朝的官员们上朝时总是会穿着红色的衣服,脖子上还会挂着一个白色的圆圈,这个看似简单的装饰品背后却暗藏着大大的玄机。根据史料记载,这个白圈叫作「方心曲领」,这个名

  • 如何对孩子进行国学教育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国学

    一、诵读经典儿童时期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处于生命中吸纳力与记忆力最强的阶段,而这一阶段的国学教育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国学启蒙,首先要以诵读和背诵为主。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喜欢重复的,且像《弟子规》、《三字经》这类书,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孩子们很喜欢去诵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rd

  • 百戏之祖是哪个戏种 百戏之祖指的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百戏之祖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百戏之祖到底是哪一种戏曲呢?这个问题把吾爱诗经网的小编给难住了,小编并不了解,如果对这个答案也不了解的人下面可以跟谁小编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看看这其中到底有什么样的故事吧,感兴趣的别错过了,一起来分析看下!百戏之祖是这个:“昆曲”。昆曲发源于江苏太仓南码头

  • 苏州宋锦的历史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宋锦

    质地柔软,图案精美的宋锦是苏州著名的手工艺品,是中国四大名锦之一。苏州宋锦的发展是建立在唐代蜀锦的基础上,历史十分悠久。自宋代以来,宋锦便经历了世代的变迁,如今成为中国“锦绣之冠”,它是苏州人的骄傲,是里的瑰宝。现在我们来了解下宋锦的那些历史以及传说。苏州宋锦是在唐代蜀锦的基

  • 宋朝官员官服上面为什么有一个白圈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朝

    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宋朝官员白圈,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中国古代社会历史中官员的服饰也是有很大差别的,我们知道在汉朝时候官员的衣服都是黑色的。唐代官员的服饰以紫色地位最高,其次才是红色和绿色。这些服饰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以汉服为源头设计的。可是在宋朝人的官服却有一个特点:他们的脖子上都套一个白色的圈

  • 羌红与哈达有什么不同?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羌红

    如今我国的羌族和藏族是起源于几千年的古羌族。我们都知道藏族和蒙古族在迎接贵客、贵宾的时候会向客人献上哈达来表达自己洁白纯洁的欢迎之心,并且送上祝福。羌族也是同样如此的,会献上鲜红的羌红来表达堆客人赤诚的心,会热烈欢迎贵客,并寓意着吉祥如意,福气满满。那么羌红与哈达又有什么区别呢?下面吾爱诗经网小编就

  • 中元节是七月十五还是七月十四?中元节的禁忌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元节

    中元节也是传统节日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了,而中元节也叫做鬼节,但并不是鬼过的节日,而是一个祭奠祭祀和怀念的节日,有一些习俗类似于清明节。不过中元节一般都在七月十五,但中元节却还有一个名字叫做七月十四,那中元节到底是在七月十五还是七月十四呢?中元节又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有哪些习俗和习惯,又有什么样的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