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为何内地多信奉观音菩萨而西藏信奉佛祖呢 这种差别如何导致的

为何内地多信奉观音菩萨而西藏信奉佛祖呢 这种差别如何导致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029 更新时间:2023/12/28 21:14:27

信奉神灵是多数中国人都坚持的事,不过不同地区,对于所供奉的神灵还是存在不小的区别,内地多供奉观音菩萨而印度尼泊尔及西藏地区首先供奉佛祖释迦牟尼。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呢?

我想这首先是传播的途径不同所致。

内地的佛教是唐代高僧玄奘从印度引进的,也就是说,是进口的。这就难免要有一个国产化、本土化的过程,而佛教四大菩萨中,观世音菩萨所象征的慈悲又正和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慈善为本的理念,自然为官方教化所推崇。那么藏传佛教地区――包括西藏、青海、甘南、川西、新疆东部、内蒙中西部,这些地方的佛教是直接从印度和尼泊尔引入的,寺庙里当然首先供奉释迦牟尼,和印度尼泊尔一致。

唐初,都城长安西边不远处便是一个强大的帝国:吐蕃王国,其领土涵盖了上述藏传佛教的广大地区。双方大小战争数十场,吐蕃国还曾一度攻入长安,废除唐王,立伪唐王。最终双方和亲,吐蕃国王松赞干布迎娶唐文成公主为妻。文成公主带去一尊来自印度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供奉于拉萨小昭寺。后松赞干布又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尺尊公主也带去一尊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供奉于大昭寺。其后两尊佛像互换。于是,释迦牟尼三尊等身像竟有两尊供奉于西藏拉萨。(另一尊25岁等身像在印度。)所以,与内地不同,藏教区佛教是从印度尼泊尔原汁原味传入的,没有经过任何汉化和改造。

除了传播途径,传播者的身份与地位也十分重要。内地的佛经是经唐僧玄奘翻译出版的,无论他多么高僧也不过一僧而已,而藏教区则是由最高统治者直接引入和推广的。公元八世纪,藏王赤松德赞发布敕令,正式宣布佛教为吐蕃的国教,敕令被勒刻在西藏桑耶寺被称为“兴佛盟誓碑”的石塔上。赤松德赞是与松赞干布齐名的三大藏王之一,是松赞干布的曾孙。其生母是吐蕃与唐和亲迎娶的金城公主。赤松德赞自从独尊佛教,其他教派就全部废绌,就像内地废绌百家独尊儒术一样。由是,印度佛教在藏教区的地位至高无上,并最终形成政教合一。而在内地,则是佛、道、儒等教派并行,相互区别又相互融合,从未形成一派独大的局面。显然,关键就在于传播者是最高统治者还是学者。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佛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和人们对佛的需求。

在内地,观音菩萨是个千变万化、有求必应的神,是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救世主,所以来拜观音菩萨的更多的是世俗而非信徒。你看那些知名寺庙,每年新年烧的最大的香的,无不是当地官员和“著名企业家”,那些动辄百万的大香客,无非是向菩萨求大官运,大财运,求菩萨保佑他们所收贿赂能和老婆孩子一起移到国外去。就是寻常百姓,也经常求菩萨让他们能得个儿子,或者能考上大学什么的。总之,求观音菩萨的都不是信徒而是大俗人,求的也都是世俗的实利。

但释迦牟尼就不是了,他是一位智慧和德行圆满的觉悟者,是一位教导断除烦恼方法的导师。他不管现世而只管来世,他的教义,人生在世,就是受苦修行,什么荣华富贵就不要去想了。所以,在西藏,寺庙都是修在荒山野岭,或沙石蔽路,或悬崖绝壁,为的就是磨励那些来朝佛礼佛的信众的筋骨和意志。而如果是想见佛祖,也就是前面说的大昭寺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那就更难了。

许多藏传佛教信徒都以到大昭寺朝见佛祖为终生愿望,他们辛苦劳作,积累财物,到了朝拜之时,就全部变卖换做盘缠,三步一扣的磕长头,一直磕到拉萨。届时,他们手上戴上护板,膝部穿上护膝,双手合十举过头顶,然后分别移到面前和胸前,每次移动同时各迈出一步,随后全身扑地,口念六字真言。每次这三步为一个等身。平均下来,每公里要扣头600多个。就这样从家乡一直扣头到拉萨,然后还要围着大昭寺扣头若干圈。时有信徒死在途中的,其他信徒也要把死者的牙齿掰下一颗带到拉萨。但尽管他们筋疲力尽,尽管他们满面尘土,尽管他们额头流血,他们的表情却丝毫不见痛楚,也没有特别的喜悦,只有平和,平和得就象是西藏纯净的天空,一尘不染。因为他们相信,只要心诚,见到佛祖真颜,就可解脱一切苦难,就可免除地狱之苦。所以,释迦牟尼等身像也被称为“见即解”佛。

很明显,释迦牟尼所能给与的,是“灭除一切苦,随其心所乐”,是内心的乐;而拜见观音菩萨的,要的都是身外之物。这就是佛和菩萨的最大区别。

在印度和尼泊尔,93%的民众信奉佛教,由此,我们看到,那里的人民远没有我们大陆民众活的那么隆重:他们不讲究养生,不讲究时间就是生命,不讲究每天洗20次手喝7.5升白开水。

尼泊尔的货运卡车破烂的连前挡风玻璃都没有,公共汽车没有车门,有车门也不关,有人上下车,他们就放慢车速,让乘客像“铁道游击队”那样飞身上下;车里人满了,他们就爬到车顶,或者一只手抓住车门,整个人吊在车外,看得人心惊肉跳。马路两边是没有砖砌的人行道的,所以人们永远走在暴土扬场里。厕所是奢侈的,早上坐在大巴车里,你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风景:人们三个五个的走到路边不远的空地,撩起袍子就蹲下来拉屎,(那里的人没有穿内裤的习惯。)他们蹲在那里并不把头埋下去,反而扬起脸来,自得的享受早上温暖和煦的阳光,也享受游客惊异好奇的目光。

不要急于给他们扣上脏乱差的帽子,或许,他们那平和、宁静的生活,正是你可望而不可及的呢。

标签: 观音菩萨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发明的八卦阵有什么用?八卦阵是真实存在的么?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诸葛亮,八卦阵

    诸葛亮在三国时期有众多发明,其中八卦阵是最让我们好奇的。诸葛亮当时是一位有学识的读书人,就像如今的知识分子,但是知识分子玩起玄学也难免让人感到有些不靠谱。八卦阵是诸葛亮用来打仗专门发明的阵法,但是在实战中真的可以得以运用么?八卦阵的确是存在的东西,而且还有相关记载,至于说真的是不是那么神,应该多多少

  • 介子推与寒食节有什么关系?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吗?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介子推,寒食节

    现在可能已经很少有人会单独去过寒食节了,虽然清朝有过历法改革,但是改革前后寒食节都只与清明节相差一两天,而且早在唐朝时期,寒食节就已经与清明节合并了。我国的传统节日,一般都与一些历史事件或者人物有关系,那么与寒食节有关的人物又是谁呢?按照以前的夏历来计算,寒食节应当是在冬至以后的一百零五天,也就是清

  • 魏晋时期的服饰有什么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魏晋

    魏晋时期,一直都是一个人们热衷讨论的时期,那时候不管是人们的言行举止,还是穿着的服饰,都带有一个特点,飘逸。很多人不满当时的社会制度,不能谈论国事,只能清谈,只能用自己的行动表示愤懑,所以那个年代的人会有让现代人羡慕的地方,那就是放开自我。包括他们的服饰文化,从内而外透着一种飘逸的感觉。那么,魏晋时

  • 中华文化这十种术数曾被批为迷信 但在古代却运用广泛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术数

    中华文化包含万千,更是创造了许许多多的术数,术数以种种方术观测自然界可注意的现象,来推测人和国家的气数和命运。有这么10种术数,他们曾被批为“迷信”,但在古中国,这样的术数却是可以控制自己或整个国家的命运。10.堪舆堪为天道;舆为地道。堪舆本有仰观天象,俯察地理之意,分为罗

  • 清朝的服饰有什么特点?《如懿传》的服饰为何被吐槽?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清朝

    很多人期待已久的清宫大剧《如懿传》,虽然一再延期开播,但是仍旧有很多人满怀期待。不过开播没几天,却总是被吐槽服饰方面让人不忍直视,总是会被拿出来与之前热播的《延禧攻略》作对比。那么,《如懿传》的服饰为何会被吐槽,真实历史上的清朝服饰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历史上的清朝服饰。《如懿传

  • 清朝官员的服饰特点 不同等级服饰大不同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清朝

    随着清宫剧的播出,大众对于历史上清朝的知识有了更多的兴趣和了解的欲望,清朝官员虽然不是清宫剧中的重点,但是依然是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清朝官员,可以从他们的服饰入手。清朝官员服饰是指在清朝政府中有正式职位官员的官方着装,正式名称为补服。着装分为帽、外衣、朝珠、朝靴。清政府对官员的办公着装有着明确的限制

  • 清朝民间服饰特点 清朝社会服饰文化特点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朝

    我们可以从清宫剧中窥见清朝宫廷服装的精致和绝美程度,不过对于民间服饰所了解就甚少,民间相比于宫廷而言,生活水平自是无法比较,服饰比不上宫廷的精美绝伦但也有各自的特点,清代服饰是以满族服饰为基础,又采纳了汉族服饰中的某些元素发展而来的。“镶滚彩绣”是清代民间服饰的一大特色,尤

  • 历史上延禧宫重建过吗_延禧宫重建的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延禧宫

    事实上,现在的故宫博物院里已经没有剧中延禧宫的原貌。据故宫博物院官网介绍,延禧宫为内廷东六宫之一,位于东二长街东侧。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长寿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又改称延祺宫。直到清代,才改名为延禧宫,并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明清两朝均为妃嫔所居,清道光帝之恬嫔、

  • 八卦有哪些含义_八卦哲学含义是什么_八卦可以代表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八卦

    卦象推演过程中的两个基本单位是“”(代表“阳”),另一个是“”(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八卦的卦象并不具体指什么。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会显示不同的含义,正所谓&ldq

  • 太极图为什么是S形的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太极图

    “太”有“至”的意思;“极”有“极限”之义。“太极”就是至于极限,无有相匹之意。太极阴阳图,由阴阳两部分组成,它们之间既互相对立斗争,又相互滋生依存的关系,正是物质世界的一般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