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清代官服介绍 清代官吏朝服和便服都是什么样的 AD1616-AD1912

清代官服介绍 清代官吏朝服和便服都是什么样的 AD1616-AD1912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021 更新时间:2024/2/2 21:31:35

清代皇帝服饰:清代皇帝服饰有朝服、吉服、常服、行服等。皇帝朝服及所戴的冠,分冬夏二式。冬夏朝服区别主要在衣服的边缘,春夏用缎,秋冬用珍贵皮为缘饰之。朝服的颜色以黄色为主,以明黄为贵,只有在祭祀天时用蓝色,朝日时用红色,夕月时用白色。朝服的纹样主要为龙纹及十二章纹样。

一般在正前、背后及两臂绣正龙各一条;腰帷绣行龙五条襞积(折裥处)前后各绣团龙九条;裳绣正龙两条、行龙四条;披肩绣行龙两条;袖端绣正龙各一条。十二章纹样为日、月、星辰、山、龙、华虫、黼、黻八章在衣上;其余四种藻、火、宗彝、米粉在裳上,并配用五色云纹。

皇帝的龙袍

皇帝的龙袍属于吉服范畴,比朝服、衮服等礼服略次一等,平时较多穿着。穿龙袍时,必须戴吉服冠,束吉服带及挂朝珠。龙袍以明黄色为主也可用金黄杏黄等色。古时称帝之位,为九五之尊。九、五两数,通常象征着高贵,在皇室建筑、生活器具等方面都有所反映。清朝皇帝的龙袍,据献记载,也绣有九条龙。从实物来看,前后只有八条龙,与文字记载不符,缺一条龙。有人认为还有一条龙是皇帝本身。其实这条龙客观存在着,只是被绣在衣襟里面,一般不易看到。这样一来,每件龙袍实际即为九龙,而从正面或背面单独看时,所看见的都是五龙,与九五之数正好相吻合。另外,龙袍的下摆,斜排列着许多弯曲的线条,名谓水脚。水脚之上,还有许多波浪翻滚的水浪,水浪之上,又立有山石宝物,俗称“海水江涯”,它除了表示绵延不断的吉祥含意之外,还有“一统山河”和“万世升平”的寓意。

本图为龙袍背面展示图。

本图为龙袍展示图。

清代皇帝朝靴

清代男子鞋履,便服以鞋为主,公服才穿靴。靴子的材料多为黑缎,式样初尚方头,后又流行尖头。清代皇帝服饰有朝服、吉服、常服、行服等。皇帝穿朝服则用方头朝靴,朝靴与服色相同,并饰黑色边饰,上面绣有草龙花纹。

本图为清代康熙绣钩藤缉米珠朝靴

清代官服

清代服饰有衮服、朝服、龙袍、蟒袍、补服、吉服、常服、行服等。朝服分冬、夏二种,其形制为上衣连下裳的形式。皇帝的冬夏二式,都用明黄色。只有在祭祀天时用蓝色,朝日时用红色,夕月时用白色。亲王、郡王则用蓝色及石青色,此下官吏不能用黄色,都用蓝色及石青色或其它颜色,当然十二章纹样也不能用。

本图为官吏穿的素地片金缘朝服及披领展示图。(传世实物)

清代马甲

清代男子服装主要有袍服、褂、袄、衫、裤等。其中一种为“马甲”或称“坎肩”,男女皆着。样式有大襟、对襟、琵琶襟等。一般穿在里面,样式也比较窄小。清末时,有把马甲穿在外面的。还有一种多钮扣的马甲,称“巴图鲁看坎肩”(巴图鲁是满语,是“勇士”之意)。这种马甲,四周镶边,在正胸钉一横排钮扣,共十三粒,俗称“一字襟”马甲,或称“十三太保”。先在朝廷要官服用,故称“军机坎”。以后,一般官员也多穿着,成为一种半礼服。本图为即一字襟马甲。

清代男子服装主要有袍服、褂、袄、衫、裤等。袍褂是最主要的礼服。其中有一种行褂,长不过腰,袖仅掩肘,短衣短袖便于骑马,所以叫“马褂”。马褂的形制为对襟、大襟和缺襟(琵琶襟)之别。对襟马褂多当礼服。大襟马褂多当作常服,一般穿袍服外面。缺襟(琵琶襟)马褂多作为行装。马褂多为短袖,袖子宽大平直。颜色除黄色外,一般多一天青色或元青色作为礼服。其它深红、浅绿、酱紫、深蓝、深灰等都可作常服。清代长袍多开衩,官吏士庶开两衩,皇族宗室开四衩。在清朝以开衩为贵。但也有不开衩的,俗称“一裹圆,为一般的市民服饰。开衩袍,也称“箭衣”,袖口有装有箭袖,以便骑马射箭,因其袖似马蹄,故称“马蹄袖”。平常袖口翻起,行礼时放下。这种服装是满族的服装特色,最初出现在入关之前,而后沿用于整个清代。一般士庶如穿无衩之袍作礼服时,也须另装一幅马蹄袖,用钮扣系在袖端,礼臂则解下。这种袖子叫“龙吞口”。袍服中尤以蟒袍为贵。不绣蟒纹的袍服,除颜色有禁例外,一般人都可服用。另有缺襟袍,其袍右襟裁下一块,然后用钮扣系住,以便骑马行走,一般多用于行装。本土为戴暖帽、穿琵琶襟马褂、开衩袍及皂靴的官吏。

本土为戴暖帽、穿琵琶襟马褂、开衩袍及皂靴的官吏。

本图为穿开衩袍、皂靴、佩搭裢的男子。(褡裢是一种刺绣佩饰,是佩挂在腰间的随身赏玩之物,晚清尤为盛行)

本图为穿开衩袍、皂靴、束腰带的男子。

本图为戴风帽、穿长斗蓬及行装的官吏。

本图为戴暖帽、穿裘衣及行装的官吏。

标签: 官服

更多文章

  • 改革开放初期80年代的公交车老照片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公交车

    老照片:八十年代初 古朴环保的城市公交车。北京,无轨电车,1983年。【摄影:Leroy W. Demery, Jr.】鞍山,有轨电车,1983年。【摄影:Leroy W. Demery, Jr.】成都,无轨电车,1983年。【摄影:Leroy W. Demery, Jr.】重庆,无轨电车,1983

  • 清朝晚期山西老照片 阎锡山1909年留日归来时的山西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阎锡山

    骑马的山西人。山西,1909年。【摄影资料:Sowerby Papers】永祚寺。山西,1909年。【摄影资料:Sowerby Papers】路人。山西,1909年。【摄影资料:Sowerby Papers】黄河岸边。山西,1909年。【摄影资料:Sowerby Papers】路人。山西,1909年

  • 改革开放初期AD1984年北京社会老照片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北京

    爱新觉罗·溥杰在他的住所。北京,1984年。【摄影:Thomas Hoepker】父亲和孩子在紫禁城墙边。北京,1984年。【摄影:Thomas Hoepker】一个老胡同院落。北京,1984年。【摄影:Thomas Hoepker】在市中心高峰时段的交通。北京,1984年。【摄影:T

  • 丽江古城老照片 1994年丽江老照片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丽江

    丽江古城老照片:依山傍水的丽江古城 1994年。丽江地处滇、川、藏三省交汇处,四通八达。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地处云贵高原,面积为7.279平方公里。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红色角砾岩铺就。丽江古城体现了中国

  • AD1994年重庆老照片 重庆成为直辖市之前的老照片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重庆

    重庆老照片:直辖前的巴渝生活 1994年。家门口打牌的人们。重庆,1994年。【摄影:Just some dust】嘉陵江上的渔船。重庆,1994年。【摄影:Just some dust】罗汉寺。重庆,1994年。【摄影:Just some dust】卖香蕉的摊主。重庆,1994年。【摄影:Just

  • 票证老照片:1985年的生活 票证时代悄悄淡去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票证

    票证老照片:八五年的生活 票证时代悄悄淡去。福建泉州,1985年。【摄影:Hiroji Kubota】陕西西安 ,1985年。【摄影:Hiroji Kubota】福建厦门,1985年。【摄影:Hiroji Kubota】甘肃兰州,1985年。【摄影:Hiroji Kubota】内蒙古包头,1985年

  • 北京老照片:1986年北京前门老照片 改革开放初期北京城老照片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北京

    北京老照片:1986年北京前门老照片。前门地区,北京大碗茶摊位。北京,1986年。【摄影:Guy Le Querrec】前门地区,卖盒饭的摊主。北京,1986年。【摄影:Guy Le Querrec】前门地区,书摊。北京,1986年。【摄影:Guy Le Querrec】大栅栏,商场购物的人们。北京

  • 西藏老照片:民国二十年(AD1931年)的西藏 古朴粗犷之美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西藏

    西藏老照片:民国二十年的西藏 古朴粗犷之美。从古人氏族逐渐演变成西藏的四大氏族:赛、穆、顿、东,在此基础的增加“惹”和“柱”两氏族,通称为“六大氏族”。远古时期,形成了西藏古人氏族。西藏,以清朝正式定名得名。唐宋为吐蕃;元朝属宣

  • 晚清土豪就是这样结婚的 比电视中演的排场还大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土豪

    电视剧中晚清的大户人家娶亲嫁女都排场好大,我们常常怀疑这是真的吗,在那个积贫积弱的社会里还有这等富豪?其实在贫穷的社会里往往贫富差距也越大,穷人越穷,富人越富。晚清时候那些王公贵族达官显贵们铺张浪费的行为令人发指,就是有钱就是任性,没办法!下面这组照片将向你展示一个土豪娶亲的大场面,感受一下吧。晚清

  • 百年前法国人拍摄的彩色中国老照片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法国

    1908年11月,阿尔伯特-卡恩(Albert Kahn)从法国瑟堡起航,开始周游世界,途经美国、日本,并于1909年1月和他的司机抵达中国。而此时,慈禧太后刚去世,溥仪登基,他的父亲醇亲王负责执政。1909年1月开始,卡恩游历了中国多个地方,在中国土地上的最早的彩色照片即由卡恩拍摄,他的镜头记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