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苏剧的起源是在什么时候?

苏剧的起源是在什么时候?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893 更新时间:2024/1/5 14:36:44

苏剧原名苏州滩簧,是流传在江浙民间的说唱音乐,是一切滩簧(包括浦东滩簧、无锡滩簧、宁波滩簧、杭州滩簧等)中最早和最值得注意的一种。苏滩后又分为前滩和后滩。前滩又叫钱滩。据传清帝嘉庆死后,不许民间演戏。当时有个艺人汪紫香,因双目失明不能演戏,便集子侄三四人为一班,改唱滩簧,其脚本半出于昆伶钱坤元之手。钱坤元曾对改昆曲为滩簧花过不少力气,在苏滩艺人中影响较大,钱滩由此得名;后来误传为前滩。从前滩发展为后滩,经历了几个阶段。滩簧时期的演出形式有些近似现在的说书。滩簧这个名称也是因为有些老艺人把说书叫做滩册,把临时编成的唱篇叫做簧篇而得名。当滩簧发展为前滩这个阶段时,叙事体的讲唱已经初步发展成为代言体的戏曲了。当时许多昆曲艺人由于昆曲的衰落而改行唱滩簧,因此苏滩在音乐、声韵、行腔、脚本和表演等方面都受到昆曲的重大影响。

苏剧的曲调丰富,唱同讲究声韵,唱腔柔绵含情、婉转动听,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很能反映苏南人民的心理、性格和感情。它的主要曲调是太平调,简称为平调。特点是容量大、音域宽、节奏稳,能够随着角色和情感而变化,生、旦、净、丑各有不同的唱法。除了太平调以外,还有凄凉的弦索调、迷魂调和柴调;轻松的费家调;以及大小九连环调、五更调、四季相思、湘江浪等民间小调,唱腔共有一百多种,其中的阴阳血、山歌调、紫竹调、费家调、银绞丝等,正被沪剧、评弹、滑稽等兄弟剧种普遍采用着。

苏剧既然是一种说唱曲艺,所以起初演员并不化妆,也没有舞台动作,演员穿着便服,坐着演唱,如同评弹一样,当时被称作素衣坐唱。后又发展成为化妆坐唱。最早的化妆苏滩,大约是1912年汪优游、陈大悲等领导的文明戏剧团进化团到宁波演出,苏滩艺人郑少赓、朱筱峰等随团同往。由于文明戏是化妆演出的,他们也跟着化妆了。1935年,上海举行了一次救灾义演,第一次在中央大戏院演出了苏剧《昭君和番》、《描金凤》、《三笑》等戏。

关于苏剧的起源,有三种说法:第一种是陈蝶仙的说法。他作有《安康雅集小序》,认为杭州的滩簧产生于宋朝末代文天祥时代,甚至远溯到晋代竹林七贤。第二种是徐傅霖的说法。徐傅霖在《中国民众文艺一斑mdash;mdash;滩簧》上说:清朝的全盛时代,盛行昆戏,不知哪个皇帝死了,必须在三年国丧期年,戏园一律停锣。于是昆戏的故乡苏州有一位姓钱的就想出一个办法来,将昆曲减去锣鼓与笛,全用丝弦乐器来和唱,把昆曲改成简单唱法,便叫做滩簧。但在1951年民锋苏剧团演出《桃花扇》时,编者徐傅霖登台演说,却指出这一年是清咸丰元年(1851年),道光刚死,所以这次的苏剧演出恰好是百年纪念。有人又说这姓钱的就是苏州吴县的钱明树贡士。又有人以为钱滩指的是嘉庆道光年间的艺人钱坤元。(《新民报》报道说是咸丰皇帝晏驾,同治皇帝登基,宣布国丧三年,那该是1862mdash;1864年,就更迟了。)

第三种是李家瑞的说法。他认为:乾隆寿曲桑农献瑞一种里面己用滩簧调,霓裳续谱里也选有滩簧调三种。因此苏剧起源于乾隆年间。

此外赵景深也找到了两个例证:其一是,乾隆间沈起凤的《文星榜传奇》第四出科诨道士云:唱滩是我起首。又云:卖橄榄粗话直喷,打斋饭嚼蛆一泡。按,卖橄榄和打斋饭都是后滩出名的戏,想不到在乾隆年间就已经有这些戏了。其二是,乾隆三十九年《缀白裘》同集(即今本《缀白裘》十一集卷三)算命出中有云:慢点、还要饶一只滩头来。连道士和算命人也要唱滩簧,可见当时滩簧的普遍。滩头约等于弹词的开篇。据此赵景深先生认为,陈蝶仙的说法太远,而徐傅霖的说法太迟,而较为同意这第三种说法即起源于乾隆年间。

苏剧在江南地区有较大影响,但其起源的确切时间至今仍为一个费解的谜。

标签: 苏剧

更多文章

  • 历史上腊八节的由来和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腊八节

    腊八节,俗称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节日起源自先上古起,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和吉祥。据《祀记middo

  • 重阳节登高的传统习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重阳节

    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阳”。那重阳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过的呢?关于重阳节的传说说是很早以前,有个庄户人家住在骊山下,全家人都很勤快,日子过得也不错。有一天,这家主人从地里回来,半路上碰上个算卦先生,因为天

  • 皇宫女子的服饰探秘:孝圣宪皇后朝服长什么样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孝圣宪皇后

    清朝女子的服饰多比较繁杂,特别是皇宫女子的服饰,朝服作为在最正式的场合所穿的衣服,则更加的庄重讲究。图片来源于网络孝圣宪皇后的朝服像和一般的清朝皇后的朝服像除了长相和表情不一样外,其他的都是一样的。画像中的孝圣宪皇后年纪已经很大了,她所穿的也是皇太后朝服。画像中的孝圣宪皇后头戴皇太后朝冠,由于是冬服

  • 齐白石最有特色的画中画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齐白石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清同治三年癸亥冬月廿二)出生于湘潭县白石铺杏子坞,1957年9月16日(丁酉年八月廿三)病逝于北京,终年九十三岁。他宗族派名纯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号兰亭、濒生,别号白石山人,遂以齐白石名行世;并有齐大、木人、木居士、红豆生、星塘老屋后人、借山翁、借山吟馆主者、寄园、

  • 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唯一传世作品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韩熙载

    顾闳中(910?~980?)江南人,五代十国中南唐人物画家,曾任南唐画院待诏,用笔圆劲,间以方笔转折,设色浓丽,擅描摹人物神情意态,与周文矩齐名,唯一传世作品为《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顾闳中现今流传下来的作品有《韩熙载夜宴图》,这也是他的传世代表作,《韩熙载夜宴图》被记录在画史著录中。顾闳中的作品还

  • 少数名族之一回族禁止吃猪肉的原因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回族

    我们都知道回族人不吃猪肉,但是很少人能正确的说出回族不吃猪肉的原因,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国56个民族之一的回族是禁止吃猪肉的,那为什么回族不吃猪肉呢?图片来源于网络其实,回族不吃猪肉是因为回族人信仰伊斯兰教,而伊斯兰教规定,杂事动物和食肉动物的肉是不干净的,所以不能吃,长期以来,人们对伊斯兰教为什么不

  • 范宽山水画特色 范宽《溪山行旅图》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范宽

    范宽与董源、李成合称山水画“北宋三大家”,他的山水画备受推崇,创造创造雨点皴和积墨法,自成一派,《溪山行旅图》《雪山萧寺图》等是他的代表作。范宽山水画范宽善画山水,师荆浩、李成,能自出新意,别成一家。他重视写生,常居山林之间,危从终日,早晚观察云烟惨淡、风月阴霁的景色,虽风

  • 古代女性的身份标志之一:霞帔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霞帔

    霞帔是中国古代妇女礼服的一部分,类似现代披肩。它同时也是宋以来贵妇的命服,式样纹饰随品级高低而有区别,类似百官的补子。明代服用此式较为普遍,它的形状宛如一条长长的彩色挂带,每条霞帔宽三寸二分,长五尺七寸,服用时绕过脖颈,披挂在胸前,下端垂有金或玉石的坠子。霞帔霞帔本来只是服饰的一种,据专家们研究,它

  • 画圣吴道子简介 吴道子的代表作品天王送子图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吴道子

    画圣吴道子的简介 吴道子的作品天王送子图画圣吴道子·中文名吴道子·别名画圣,道子,道玄·国籍/朝代唐朝·职业画家·民族汉族·出生地阳翟(今河南禹州)·尊号画圣·出生日期约公元680年&m

  • 黄庭坚小楷有什么特点 黄庭坚后人有什么成就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黄庭坚

    黄庭坚小楷有什么特点黄庭坚,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诗人,词人,著有《山谷词》传世,生于公元1045年,卒于公元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是今江西修水县人,一生仕途坎坷,几遭被贬流放,死于宜洲贬所,有众多诗作词作和书法真迹留世。黄庭坚小楷在他的书法艺术作品中数量质量都不错,很受后世书法艺术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