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清明节的习俗由那些?清明节十大传统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由那些?清明节十大传统习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晴天 访问量:2538 更新时间:2024/2/3 1:15:26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清明节十大传统习俗

1、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2、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清明节植树的习俗,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

3、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4、插柳

清明节,中国民间有插柳习俗。专家介绍说,清明插柳习俗,其来源普遍存在三种说法。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中国人将清明、七月半、十月朔看作是三大鬼节。清明节正是百鬼出没频频、索讨多多的时节。受佛教的影响,观世音手持柳枝蘸水普度众生,许多人便认为柳条有驱鬼辟邪的作用,把柳枝称为“鬼怖木”。

5、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6、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打马球,也是端午之戏之一。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三国曹植《名都篇》中有“连翩击鞠壤”之句。

7、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8、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中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9、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10、蚕花会

“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其中以洲泉的马鸣庙和青石的双庙诸的蚕花会最为精彩隆重。马鸣庙位于洲泉镇西,在当地有“庙中之”之称,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

标签: 清明节

更多文章

  • 为什么春分要立鸡蛋?春分立蛋的来历及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春分立蛋

    春分竖蛋,也称春分立蛋,是指在每年春分这一天,各地民间流行的“竖蛋游戏”,这个中国习俗也早已传到国外,成为“世界游戏”。4000年前,华夏先民就开始以此庆贺春天的来临,“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流传至今。春分立蛋【春分立蛋的来历及

  • 正月初八是谷日 谷日的由来及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谷日

    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谷日”的习俗是对写有谷物名称的牌位进行膜拜,并不吃煮熟的谷物。这种习俗蕴涵着重视农业、珍惜粮食的思想。正月初八也被称为“顺星节”,是一个可以预知一年运气的节日。谷日节中所蕴涵的重视农业、珍惜粮食的

  • 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春分有哪些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春分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春分后,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因此,华中地区有“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的农谚。至于春分习俗,国家层面有祭日,民间则有看社戏、玩立蛋、荡秋千、放

  • 二月二东坑卖身节 卖身节的由来及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卖身节

    卖身节又称遇仙节,翻身节,是广东省东莞市东坑镇的汉族民俗和民间宗教节日。起源于明末清初。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就是卖身节,这个节日目前已经成为东莞市地方的一个特色文化节日了。在东坑镇,每年的这一天都会举行隆重的节日庆典,学校会放假,很多人都会上街去玩。卖身节活动作为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文化,传说神仙降临要视

  •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有哪些 二月二民间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二月二龙抬头

    今天是2015年3月20日,二月初一,明天就是二月二了,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于是“二月二龙抬头”便成了汉族民间传统节日了。这个节日民间也叫“春耕节”、“农事节”、“龙头节”,那么在这一天都有哪些习俗呢?各

  • 腊八节的由来及习俗 腊八节的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腊八节

    腊八节,俗称“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腊八节的由来何故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

  • 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中秋节”历史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秋节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 藏族的风俗习惯:藏族的风俗传统 藏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藏族

    藏族的风俗习惯:藏族的风俗传统 藏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其余在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藏族人多信喇嘛教。敬献“哈达”是藏族对客人最普遍、最隆重的礼节,献的哈达越长越宽,表示的礼节也越隆重。对尊者、长辈,献哈达的时候要双手举过头,身体略向前倾,把哈达捧到

  • 屈原本姓“芈”氏为“屈” 名叫“平”字为“原”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屈原

    甲骨文“名”金文“名”小篆“名”古代长辈为三个月大婴儿取名(敦煌藏经洞出土北宋绢画)作为一个人的符号标志,名字是人与人之间用来区别的称谓。如今中国人的名字大多比较简单,一般都是由“姓”和“名&

  • 柳氏家谱出现 柳氏名人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柳氏

    中国著名著名姓氏文化研究专家柳哲先生,近日提供了他收藏的一套清嘉庆21年的柳下惠家谱《泾川柳氏宗谱》。该家谱载有柳下惠、柳下惠夫人须句氏、柳下惠嫡孙柳庄、柳世隆、隋文帝驸马柳述、柳述正配兰陵公主、唐中书令柳奭、柳庆、柳冕、柳宗元、柳公绰、柳公权、柳仲郢、柳开、柳永、柳敕等近30位历代柳氏祖先的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