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华民国时期社会老照片 民国时期照片介绍

中华民国时期社会老照片 民国时期照片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351 更新时间:2024/1/19 9:57:45

21世纪初期,西方读者放眼中国,看到的是未来大势所趋,而在百年之前,他们看到的却是满目龙钟老态。

1.这座箭楼原本连在北京内城的城墙上,早年清帝从紫禁城去往天坛,便会穿过这个门洞。楼顶有琉璃瓦,它身后有正阳门的正楼,高九丈九尺(旧制),古代中国以“九”为象征尊贵之数。

[北平](1937年10月号)行动迟缓的双峰驼仍是去往北平的一种主要运输工具,近的从周边乡村运来煤粮食,远的带来产自蒙古地区的皮货物,石头雕成的拱门名叫牌楼,是中式景观中有的特征。

[京城大道](1920年11月号)北京拥有多条像这样的通衢大道,延亘数公里长,与上海、广州、汉口等中国城市大异其趣。

[箭楼](1920年11月号)北京内城墙上这古老的工事没能挡住拥有现代装备的日军,1937年8月8日,日军3000人穿过正阳门举行了入城仪式。

[箭楼](1920年11月号)北京内城墙上这古老的工事没能挡住拥有现代装备的日军,1937年8月8日,日军3000人穿过正阳门举行了入城仪式。

[北京](1920年11月号)在新修的一条街道上可以看出各种形式的人力车在这里是多么流行。京城各门入夜后照例关闭,一般人没有专谕是不得出入的。

[北平](1949年9月号)城内居民观看装备精良的中国战士开进北平。军官骑着小个子的蒙古矮种马,后面跟着播放红色领袖讲话的宣传车。

[北京](1912年11月号)人们聚拢来观看一场。赛道是直的,参加比赛的既有马也有骡子。平日里自制克己的百姓在这样的场合常可以畅怀欢腾。

[北平](1936年2月号)城北的城墙外是这样一处清静的所在,又高又壮的绵羊悠然吃草,身上带着有趣的黑斑。中国人会用羊毛缀在寒衣的边缘处保暖,也有用来做羊毛毯的。

[中国机枪手守卫北平城墙](1937年10月号)北平内城的高大城墙难敌大炮和空袭,被日军攻破。这城墙的历史已有500多年,绵延约200公里,宽阔的顶端可容几辆汽车并排行驶。

[北京故宫](1920年11月号)恢弘富丽的皇城被围在矩形的宫墙内,图中靠前的一道门是的外门,民国时称其为“中华门”,门后到间有千步廊,是过去朝廷的中央官员办公之地。

[天坛](1949年9月号)故宫之南,是皇帝祭天、祈求五谷丰登的场所。远处,大理石堤道的末端就是三层重檐的圆形祈谷坛,即祈年殿。

[北京紫禁城](1937年10月号)皇城内另有宫墙围出了紫禁城,以午门为正门。清帝去天坛祭祀时,会乘坐金辇过金水河,由这道午门出宫。辛亥后,民国的寻常百姓也可以由此走入禁宫游览了。

[广州](1937年12月号)看台上常有裹着小脚的母亲,望着场内脚踩运动鞋的英武的自家女孩儿。举办于1937年5月的一场运动会上,来自多所学校的团体进行了队列表演、拔河、健身操等等,这些女生活动再不久前还被认为是有伤风化的。

[广州](1937年10月号)这些牌楼之所以还在,是因为有些外国人市政府将其保留。1927年广州遭过一场大火, 之后重建的时候把许多屹立数百年的老建筑都拆掉了,给宽马路和现代楼宇让路。

[广州](1937年12月号)旗帜被孩子们高举在运动会上,显示出当时中国人对健康体魄的新兴追求和加强国家团结意识。

[广州](1937年12月号)欢乐的舞龙表演,二十多年前这一天颠覆了清朝,使中国成为一个共和国。

[广州](1937年12月号)广州一所女子学校的学生们闹哄哄的玩着推球比赛,沉浸于机智、体能并重的激烈拼搏。东方女性的“三寸金莲”与寂然的传统生活方式,正在被对户外游戏和体育运动的热烈追求所取代。

[上海](1937年10月号)外滩是上海的门户,江畔大道沿线有许多气派的国际商业建筑,水滨有码头和海关,1937年8月遭到日军飞机的轰炸后,这里一时间成为无主之地。

[上海](1945年2月号)1945年的上海已有了票价实惠的双层巴士,还有出租车、有轨电车等,但数千辆疾走的黄包车仍是这城市的寻常风景。

[上海](1932年9月号)原本僻处城区西边缘的场和娱乐中心,已被零售业腾飞带来的大厦围成了孤岛。

[上海](1927年6月号)若不是语言不同,当年初次乘船沿江而来的美国人会恍惚觉得是走在去往纽约的路上,因为首先看见的都是一排排巨大的广告板。

上海商业印刷厂](1927年6月号)工人在刻写用来彩印的石版。该公司男女雇员逾3000人,福利相当不错。

标签: 中华民国

更多文章

  • 商代的冠饰介绍 商朝服饰特点 周朝服饰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周朝

    戴帽箍的商代男子(河南安阳股墟妇好墓出土的玉人)。石人双手抚膝、跪坐。头饰较有特点:长发,并将发梢拧在一起,盘在头顶、戴圆箍形冠。这种头饰是当时较为流行的式样。 唯历史(www.weilishi.org)戴高冠的男子(河南安阳股墟妇好墓出土的玉人佩璜)。佩璜是一种玩赏性的佩玉,与礼器上的璜无关。商代

  • 商周贵族服饰特点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商周,贵族,服饰,特点,介绍,窄袖,织纹,蔽膝,穿戴,示图

    窄袖织纹衣、蔽膝穿戴展示图。这个时期的织物颜色,以暖色为多,尤其以黄红为主,间有棕色和褐色,但并不等于不存在篮、绿等冷色。只是以朱砂和石黄制成的红黄二色,比其他颜色更鲜艳,渗透力也较强,所以经久不变并一直保存至今。经现代科技分析,商周时期的染织方法往往染绘并用,尤其是红、黄等正色,常在织物织好之后,

  • 上古商周服饰特点介绍 上古商周服饰样式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上古,商周,服饰,特点,介绍,样式,战国,窄袖曲,女服,示图

    战国窄袖曲裾女服展示图(根据四川成都出土青铜壶纹饰复原绘制)。曲裾深衣与其他服装相比,除了上衣下裳相连这一特点之外,还有一明显的不同之处,叫“续衽钩边”。“衽”就是衣襟。“续衽”就是将衣襟接长。“钩边”就

  • 东周男子服饰特点介绍 东周男子服饰样式 夏商时代服饰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东周

    矩领窄袖长衣展示图。周代服饰大致沿袭商代的服制,只是略有变化。衣服的样式比商代略宽松。衣袖有大小两式,领子通用矩领,如图所示的样式。这个时期的服装还没有扭扣,一般在腰间系带,有的在带上还挂有玉制的饰物。当时的腰带主要有两种:一种以丝织物制成,叫“大带”或叫“绅带&

  • 楚国男子服饰简介 楚国男子服饰样式特点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楚国

    戴高冠、穿长袍的贵族男子(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帛画)。画面绘一有须男子,侧身而立,手执缰绳,作驭龙状。龙纹绘成舟形,上有舆盖,下有游鱼,表示龙在水中急驰。驭龙男子处于中心位置,神态自若,气宇轩昂,似墓主人形象。尽管画面内容带有神话色彩,但人物服饰的处理还是比较接近现实:头戴峨峨搞冠,冠带系于颌下,

  • 楚国妇女服饰简介 楚国妇女服饰样式特点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楚国

    楚国妇女的曲裾深衣 穿袍服、挂佩饰的妇女。袍服的衣袖有垂胡,这种袖式后来也常用,主要是可以使肘腕行动方便。服装为上衣下裳,裳交叠相掩于后,腰间系带玉佩于前。此木俑是战国楚墓出土的组佩俑,当时诸侯礼聘及祭天祀神所穿礼服都佩玉,所谓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河南信阳长台关一号墓出土漆绘木俑)。唯历史(www

  • 战国带钩样式特点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带钩

    带钩的使用,最早可上溯到春秋时期,在山东、陕西、河南等地出土的春秋墓葬中屡有实物发现,史料也有记载。由于带钩结扎起来比绅带更便利,逐渐被普遍使用,取代了丝绦的地位。至战国以后,王公贵族、社会名流都以带钩为装饰,形成一种风气。带钩的制作也日趋精巧。它的作用,除装在革带的顶端用以束腰外,还可以装在腰侧用

  • 战国武士服饰特点样式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战国

    春秋时期的青铜盔帽(辽宁出土实物)。这个时期的盔帽,称兜鍪,又称胄、首铠、头鍪或盔,其形制各不相同,有用小小块甲片编缀成一顶圆帽的,有用青铜浇铸成各种形状的。在一些铜盔的顶端,还往往竖有一根铜管,以便在使用时插上鸟羚及缨饰等饰物。这种铜盔的表面,大多打磨得比较光滑,而里面却粗糙高低不平,由此推断,当

  • 商周军戎服饰特点介绍 商周时期军队服饰图片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军戎服饰

    商代武士复原图。衣、裳、舄是根据广汉商代祭祀吭出土青铜像和石边璋线刻人像复原,胄采用江西薪干县商墓出土实物,甲参考安阳殷墟遗址遗迹,兵器参考《中国古代兵器图集》。 唯历史(www.weilishi.org)

  • 上古军戎服饰特点介绍 上古时期军队服饰图片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军戎服饰

    台湾耶美人原始藤甲复原图。由于殷商前后的甲,既没有较为完整的实物出土,又没有发现其他的资料作参考,因此很难描绘出当时的甲的形象,只能根据现有保存的实物进行推测、想象。这种藤甲用藤条编织而成,形如现代的坎肩,在胸前用麻绳系扎。为了增强防御效能,还在藤甲的表面蒙上鱼皮,胄也是用藤条编成的。唯历史(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