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民国十大才女书法照片介绍 林徽因书画如何

民国十大才女书法照片介绍 林徽因书画如何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747 更新时间:2024/1/22 2:36:27

民国的舞台上,活跃着一群美丽聪慧的精灵,她们或是社交场上的明星,或是倡导女权的教育家,或是舞台上耀眼的明星,或是杰出的诗人、画家…… 她们有的如清泉般纯洁,有的如烈火般激情,她们就是那个时代最受瞩目的十大才女。

当然,才女们的才华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而书法,可让女子静雅嫣然,沉静内敛。且与年龄无关,与岁月无染。通过习练书法,使得女子在纤纤素毫幽幽墨香的潜移默化下,化浊俗为清雅,变奢华为朴素,令浮躁为安静平和。

一、林徽因

林徽因(1904-1955),中国著名建筑学家,著名作家,曾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并著有论文、序跋等二十几篇,另与梁思成等合著有多篇建筑论文,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此外,在文学方面著述甚多,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作品,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民国 林徽因 清宵山空八言联

《清宵山空八言联》,联语为“宵清籁灭黄鹤时警,山空迹孤白雁忽来”,落款为“壬午仲冬十二月林徽因书于播州客中”。壬午年为1942年,而壬午仲冬十二月应为阳历1943年的1月,林徽因时年39岁,尚在病中,因而笔力略显弱了一点,个别字有些笔划显得纤细飘忽。但这副楷书八言联整体舒淡雅致,笔划柔中含劲,虽多取弧势,而毫不俗媚,颇有几分丈夫气。全联无一字不飞动,亦无一字不规矩。通过比较我们就可以发现林徽因的临习之功和她的个人天分了。

二、冯文凤

冯文凤(~),女。名鹭,别署瘦梅鹤山人。广东鹤山人。冯汉之女。5岁时从父习书法,由楷入手,上溯北魏、汉隶。

13岁能对客挥毫,后经苦练,工篆、隶、真、行书风遒劲古朴。又与中外美术家结交,自学绘画、雕塑,艺有成就。1931年,上海《新闻报》徵求女子书画,在八百余参赛者中获得书法首奖。曾在香港创办女子书画学校,后迁上海。1933年底,在上海邀集女画家陈小翠、李秋君、顾青瑶、汪德祖、谢月眉、杨雪玖和顾飞等创办中国女子书画会,1934年正式成立,并主持会务,从事编辑特刊、举办画展等工作。又组织画中诗社,开展吟诗唱和活动,得社会赞誉。1947年筹设上海美术馆,为征集委员会委员。后赴美国考察美术。有书法作品刊于1947年《中国美术年鉴》和等。

民国 冯文凤 节临秦公簋

节临《秦公簋铭》,设色纸成扇,民国廿三年(1934年)作于青峰山寺。该书字体方正饬严谨,微曲中求劲健,表现出强悍雄风。

民国 冯文凤 节书水经注

节书《水经注》,一件小小的作品,文字来自《水经注》。署款“文凤”,钦印“文凤书印”。如许要强的女子,出手的却是“柔”意十足的隶书。或许只能若此,才能刚柔相济,书写出不同凡响的意味来。她的隶书是刚柔相映、风生水起的。

三、陈小翠

陈小翠(1907-1968),又名玉翠、翠娜,别署翠候、翠吟楼主,斋名翠楼。女,浙江杭县人。擅长中国画,十三岁即能诗,有神童之称,后从杨士猷、冯超然学画。擅长工笔仕女和花卉画,风格隽雅清丽,饶具风姿。擅书法,笔致清峭,有俊拔挺秀之趣。上海中国画院画师。著有《翠楼吟草》十三卷等。

民国 陈小翠 抱愁别集诗

《抱愁别集诗》,纸本行楷扇面。款署“录抱愁别集诗,本龙先生正,小翠。”此扇行书行气疏朗,书风越唐而直追汉魏,隽雅灵动不失高古,实为难得的佳作。

四、庄闲

庄闲(1872-1956),字繁诗,别署慧闻室主人。女,江苏武进人。晚年出家,法名“妙道”。解放后,1953年庄闲被聘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庄闲自幼笃信佛教,据说11岁便能画观音像,因此她大多数书法作品有强烈的佛教色彩。其书习北魏碑帖,崇北碑之大气,作品沉雄高古,刚健苍浑。

民国 庄闲 禅诗手稿

《禅诗手稿》,梅笺尺牍,为庄闲出家后之参悟禅诗手稿。钤印朱文两方:“蘩诗”“慧闻室”。庄闲晚岁书法,刊落锋颖,乃一味恬静,在书家当为逸品,追求书法“复真”,追求“内美”;通过碑、贴的“外齐之美”蜕变为无法至法的“内齐之美”,从外化之行迹回归内美之书写,极为重要。

民国 庄闲 白公张祐七言联

《白公张祐七言联》,书于1945年,庄闲时年七十有四。联语为“白公睡阁幽如画,张祐书碑妙入神”。款识:“乙酉夏日庄闲,时年七十有四”。钦印二方。该书隶楷兼收,力蕴千钧,端庄大度,为庄闲晚年精品之作。

五、吕碧城

吕碧城(1883-1943),一名兰清,字遁夫,号明因(后又改为圣因)、宝莲居士,安徽旌德县人。女权运动的首倡者之一,中国女子教育的先驱,中国第一位动物保护主义者,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女编辑,中国第一位女性撰稿人,并开创近代教育史上女子执掌校政先例的民国奇才女。

被赞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与秋瑾被称为“女子双侠”,诗人、政论家、社会活动家、资本家。

20世纪头一二十年间,中国文坛、女界以至整个社交界,曾有过“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的一大景观。

民国 吕碧城 扇面日内即绘成奉寄手札

《扇面日内即绘成奉寄》手札,行书尺牍,1通2页,此系尾页局部。此犊纸本,每页纵22.5厘米,横14厘米。款识“姊碧城拜手”。其书内蕴唐书行、楷笔法,下笔轻重无矩自然,列成行而横无齐,可谓无意于佳乃佳也!

六、张默君

张默君(1883-1965)女,原名昭汉,字漱芳,英文名莎非亚,湖南省湘乡县人,中国民主革命家,妇女运动先驱,中华民国教育家,记者。

张默君平生兼擅诗书,喜好收藏古玉。她的诗作甚多,古体、律诗、绝句都有佳品,著有《白华草堂诗集》、《默君诗草》二卷。诗作体现了南社诗人的风格和时代女儿的气息。张默君书法四体皆能,尤长章草、篆书。以草书传世居多,书法汇汉魏晋唐碑体,草书有索靖、宋仲温之风貌,仪态古雅拙重,行书秀雅脱俗。

民国 张默君 山居八章之一

《山居八章之一》,近人李培洁说:“她(张默君)的书法,流利浑厚,毫无女子纤弱之气。”后人评价她的书法作品苍劲古朴,有气势、有变化、有聚有散,尤其是她的草书在当时女性作品中罕有其匹。

七:谈月色

谈月色(1891 ~1976),原名古溶,又名溶溶,晏殊诗有“梨花院落溶溶月”句,遂字月色,以字行,晚号珠江老人;因行十,又称谈十娘。斋名梨花院落、茶四妙亭、旧时月色楼、汉玉鸳鸯池馆。广东顺德龙潭乡人。擅长工诗善书画,篆刻、瘦金书、画梅驰誉海内外,有“现代第一女印人”之称。

民国 谈月色 瘦金书五言联

《蔡守碑文》、《寒琼遗稿》,以小楷瘦金书写,秀美精丽,端庄方正,雍容大度,倾注了先生的思想感情。五十年代的作品笔画丰满,用笔更加老辣苍劲,洒脱超逸,字里行间充满了一种所向披靡的坚强意念,取势更为迅疾,力透纸背。八十三岁时,心脏病初愈,但角膜生翳,连折格痕迹也看不清,只是信手书来,却更恣情肆意,结字险绝,笔笔有法度,布白错落有致,已是人书俱老。

谈月色仿汉印或雄浑朴茂,或遒劲隽美,圆朱文最为见长,线条细若游丝,婀娜妩媚,布白精丽巧思,方圆并用,疏密得体,优美典雅,秀逸清新。

八、游寿

游寿(1906~1994) 女,字介眉、戒微,汉族。福建省霞浦县人。著名教育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诗人和书法家。原黑龙江省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等。

游寿先生书法艺术亦臻炉火纯青之境。熔篆、隶、真、草于一炉,汇数法而归一家,编众工以成己妙。点画于瘦劲生涩之中,偶用丰腴之笔。刚柔相济,燥润间出,瘦处如铁,腴处如玉。结字、章法浑然天成,大巧若拙。格调高古醇厚,风骨凛然,显出儒雅学者风度和浩然磊落之气,耐人寻味,时人誉为“秦风汉骨”。

九、历国香

厉国香 (1914-2003)名瑞兰,字墨华,号国香,以号行。1932年被送到县立女中读书,开始自习书画,先后师从张大千、赵叔孺、顾坤伯、李健、李肖白、唐云、陈秋草等名家学习诗书回。1938年迁居上海,研习诗文书画几十载,擅长楷行隶,兼工山水花卉,翎毛俱妙,被誉为中国当代女书画家中之怪杰,她的传记被收入《美术年鉴》、《书画名人辞典》、《名人传记》。

十、萧娴

萧娴(19021997),中国当代最为著名的女书法家,字稚秋,号蜕阁,署枕琴室主,贵州省贵阳市人,父亲萧铁珊是孙中山先生的追随者,又是著名的南社社员,工诗文,善书画;萧娴幼承庭训,小小年纪就以善作擘窠大字闻名乡里;1964年被吸收为江苏文史馆馆员,1981年,江苏省南京市文联为她在江苏美术馆举办书展,历时一月盛况不衰,这次书展充分显示了她的艺术水平和风格,是建国以来江苏省最盛大、历时最长、观众最多的书展之一;1984年调入江苏美术馆,专门从事创作;1997年因病离世,享年95岁;贵阳市翠微阁观有为萧娴作品陈列馆。

萧娴学书从篆隶入手,取法乎古,以大字行楷为胜,受康有为书法影响极深。其书法作品以“三石一盘”(篆书《散氏盘》、《石鼓文》、隶书《石门颂》、楷书《石门铭》)为宗。

受康有为影响,萧娴学书从篆隶入手,与现在一般入从楷书开始不一样。她认为,“楷书是从篆隶而来。

标签: 林徽因

更多文章

  • 毛泽东不同时期的签名欣赏照片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毛泽东

    毛泽东在留世书法作品中的签名,几乎每个都有变化。从大的方面可分为楷、行、草三种书法,而从小的方面又有许许多多的变化。有的顺势屈曲,潇洒妍美;有的笔断意连,刚柔结合;有的行笔圆润,内容厚重;有的线条流畅,端庄硬实;有的轻墨细笔,端庄秀美;有的提腕运笔,游丝盘金;有的润燥相间,纵放挥洒;有的浓墨粗线,雄

  • 清末代皇后婉容老照片介绍 与婉容有关的照片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婉容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后郭布罗·婉容 17岁选入宫,溥仪视之为知己。1924年底溥仪被赶出紫禁城,文绣提出离婚,溥仪却把这场“刀妃革命”的失都推到了婉容身上。溥仪成为伪满洲执政府的傀儡后,她狂躁易怒嗜毒成瘾甚至与溥仪身边的侍卫私通,开始10年冷宫生活,最后在吉林延

  • 清朝末年杭州老照片 传教士怀履光拍摄的杭州照片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杭州

    怀履光在河南传教期间,他曾将自己收集的大量中国文物源源不断地运回到了自己母校多伦多大学的博物馆,因而被指控为是偷盗中国文物的罪人。怀履光在福建传教期间,曾经趁参加会议的机会访问过杭州。并拍摄的了一些杭州照片。(怀履光盗掘掠夺东周文物)怀履光拍摄的清末杭州照片怀履光拍摄的清末杭州照片

  • 中国抗战老照片 抗日战争期间老照片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抗战

    美国国会图书馆网站一批记录中国抗日战争的照片,其中不乏内容丰富的图片。共计6页61张高清图,让我们窥一图,尽可能知抗战全豹,缅怀先烈!1935年,南京,蒋介石在军官学校进行演讲上海,日军轰炸引起的大火上海,日军轰炸引起的大火1937年11月1日,集会归来的年轻士兵1938年,处决汉奸汉口,蒋介石视察

  • 日本摄影师记录清末皇城旧影 清朝后期北京紫禁城老照片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紫禁城

    1900年庚子事变后,日本摄影师小川一真随八国联军侵华时来到北京,拍摄了紫禁城及其他一些宫殿楼阁的建筑照片。天安门。午门,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南端,是紫禁城的正门。太和门前广场的一对铜狮威武凶悍,左雄右雌,是故宫六对铜狮中最大的一对。太和殿前的铜鹤。太和殿前日晷。太和殿中央一陛。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 老照片:百年前来敦煌的“强盗”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敦煌

    1914年,俄国强盗奥登堡探险队和哥萨克骑兵来到敦煌,又盗走大批文物。图为敦煌南城门。图为敦煌藏经洞的发现者王道士王圆箓(18501931),他也是敦煌学的“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图为千佛洞。图为千佛洞洞窟内。多次为斯坦因提供方便的潘大人潘震(1851-1926)。图为潘震在乌

  • AD1950-AD1960 10年间北京市民生活老照片 北京市民老照片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北京

    1950年代的老北京简单悠闲的百姓生活。1955年,为女儿梳辫子。1954年,探视新生儿。1955年,观赏金鱼。1953年,闹新房。1953年,读家信。1951年,带着年货回家。

  • 清朝末年大户人家的姑娘都是怎么嫁人的?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朝

    清末的大户人家是怎么嫁女儿的呢?通过这组真实的历史照片我们可以从中窥见一些什么,并非是繁文缛节,而是一系列的合乎传统的流程呢。图为清末女子出嫁前,先有家中的佣人给她进行化妆打扮。化妆后的新娘子几个佣人簇拥着她,开始准备上轿子了上了轿子,就是颠啊颠的到达了丈夫家,第一件要做的紧要的事情就是祭拜祖先,如

  • 王羲之书法《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集字版 如何评价王羲之书法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王羲之

    王羲之真迹早于不存于世,唐代的精摹本历来已被当作真迹看待。由于年代久远,且本帖享盛名久,和王羲之其它墨迹一样,对它的摹刻年代就有不同推断。有称为宋摹的,也有疑为米芾所摹的,而更多的则定为唐摹。它著录极多,并一再被刻入各种丛帖中,元以后的公私藏印及流传历历可考与可靠,其珍贵性不言而喻。《般若波罗蜜多心

  • AD1940年投奔延安的男女大学生们老照片 投奔延安的男女大学生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延安

    历史乱炖·1940年投奔延安的男女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