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红崖天书”是怎么来的?“红崖天书”的文字是什么意思?

“红崖天书”是怎么来的?“红崖天书”的文字是什么意思?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325 更新时间:2024/1/26 15:51:03

在举世闻名的亚洲第一大瀑布黄果树大瀑布以西37公里,霸陵河大峡谷的晒甲山的山崖上,有一块红色巨型崖壁,上面刻有数十个大小不一,“似篆非篆”、“似隶非隶”的图符,被称为“红崖天书”。因其具有“绝对之神秘性”而闻名中外,被称为我国“四大不可识别字古迹”之一,其真实内容至今有待确证。

“红崖天书”位于贵州安顺关索岭一处红色岩壁上,由一些非凿非刻的符号组成,其中大者有人高,小者如斗,似文似图,若篆若隶,排列参差错落。自从人们发现“天书”以来,曾出现过三次对其研究释读的高潮。第一次高潮是在明朝,当时主要是一些读书人对其感兴趣;第二次高潮是清朝光绪年间,出于好奇,人们纷纷拓印天书,或考证,或收藏,或用以送礼,“天书”的名声开始越传越广,对其释读的工作也加紧进行着。

但正是在这一阶段发生了一件事,使得现在的人们再也无法目睹红崖碑上天篆的原貌了。当时,永宁(现贵州关岭县)州官令当地团甲急速摹印一批碑文以便送人,一位自作聪明的团首罗光堂先用桐油拌石灰涂在凸字面上,以便敷衍了事地拓下一些碑文。后又因洗刷不去石灰桐油,竟叫来石匠将岩面铲脱一层。最后,只好参照原拓本的某些符形,随意刻画一些,再涂上一层丹砂。此举给后人破译“红崖天书”之谜带来难以想像的困难。

但这却并没有削弱人们对这一神秘天书的兴趣,上世纪九十年代,又兴起了释读“红崖天书”的第三次高潮,其间,更多的学者试图从文字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目前已有十几种说法。

最新的一种解说认为它是建文帝的“伐燕檄诏”,隐藏着一段历史谜案。研究者认为明初“靖难之役”后,建文帝在亲信随从的保护下,隐匿到了贵州的山谷之间。躲避数月后,他很想号召臣民支持他东山再起,推翻朱棣,但苦于自己身单力孤,加上朱棣的爪牙众多,难于应付,便想出了这么一个讨伐朱棣的檄文,让随从以金文的变体加上篆体、隶书、象形文字、草书以及图画的形义综合成一种“杂体”,然后用皇帝诏书的形式刻写于红崖之上。

根据这一大胆的假想,研究者进而“破译”出“天书”的内容为:“燕反之心,迫朕(皇龙)逊国。叛逆残忍,金川门破。残酷杀害(段、殴、牢、杀子民),致尸横、死亡、白骨累累,罄竹难书。使大明日月无光,变成囚杀地狱。须降伏燕魔做阶下囚(斩首消灭)。丙戌(年)甲天下之凤皇允(御制)。”

对此,专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指出,关于建文帝的下落现在仍是一桩谜案,历史学界长期流行着两种主要说法:一是建文帝在宫中自焚而死,一是建文帝流落海外。至于他是否逃到了贵州,仅靠“红崖天书”来断定证据是不足的,至多只能是一种个人猜测,在史学上价值不大。

还有人认为,“红崖天书”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是比殷代甲骨文更原始的图画会意文字,或称古图形文字。它有形可象,有意可会,其造字的原理和释读方法,与甲骨文一样。不过后者是前者图形的线条化,在表现方法上前者更原始,可说是古文字的雏形和活化石。通过辨别“天书”上每个图形所表现的物体,他们认为其应该是一则古时的“公告”。由此,还可以将中国有文字的历史从距今3200年的殷代甲骨文提前至新石器时代。

不过,更多的人并不认同于这一看法,他们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比如有人认为“红崖天书”运用了钟鼎文等篆隶书体,采取了添加、省减、移化、图释四种方法将字形肢解。还有人认为“天书”亦文亦画,不能单纯地理解成文字或者图画,他们指出:“红崖天书”“观其文,它是道圣旨,从右至左直排成一篇《伐燕诏檄》;察其图,自左右看,它是一幅御驾亲征图。”

也有学者指出,“红崖天书”本身是一种古怪的文字,应该不属于汉字系统,可能与少数民族文字有关。云贵、广西古称“南蛮之地”,当地的文化、文字与汉民族不是一个系统,而且当地壁画较多,所以把“天书”和壁画联系起来似乎更加合情合理。在四川凉山、内蒙古的一些地方也有古代的壁画,壁画的内容是表现祭祀、描写当时人的生活及其与自然的斗争。还有的人认为,用“天书”来形容红崖上的符号不是很恰当,因为所谓的“天书”是神仙、超人力量创造出来的东西,有一种神授的感觉。

那么,到底哪一种说法最正确呢?目前只怕还很难得出结论。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碑刻专家赵超先生所说:“对于‘红崖天书,学术界目前没有统一的看法……内容趋向符号化,目前关于‘红崖天书没有详细的古文字资料,年代又比较久远,所以现在的研究只能处于猜测阶段。可以说,哪一种说法都能说,但哪一种说法也站不住脚。”对黔中“红崖天书”的释读和判定只能留待后人去完成了。

标签: 红崖天书

更多文章

  • 观音阁为何被称作长江第一阁?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观音阁

    中国是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古国,从古到今有着非常有神奇的建筑物。如果说有人在长江的中间修房子你回信吗?我想大多数人肯定是不会信的。但是在中国湖北鄂州的长江中间就出现了一个拥有着700多年的古老建筑,观音阁,被称做长江第一阁。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吧。伫立于鄂州市小东门外大堤俯瞰长江,可见一巨型礁石屹立江

  • 蝙蝠为什么会成为中国传统吉祥物的象征?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蝙蝠

    可能如今大家提到蝙蝠,第一个会想到的是吸血鬼或者蝙蝠侠...不过在中国古代,蝙蝠这样的生物一度成为了传统吉祥物的象征,当时的古人们会非常偏爱蝙蝠。按理来说蝙蝠这种动物长得又不好看,而且居住的地方也非常阴森,白天见不到只有晚上才会出来,这种动物为什么会成为吉祥的代表呢?其实在这中间发生的故事还挺有趣的

  • 霜降是什么时候?霜降吃什么养生?霜降由来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霜降

    霜降是什么时候?每年的10月23日是我国传统节气“霜降”,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我们的影响。霜降由来每年阳历10月

  • 秦汉官员服饰介绍:秦汉时期官员等级及服装特色详细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汉官员服饰

    秦汉时代的官员服饰,是中国服色的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沿以春秋战国时期,将阴阳五行思想渗进服色,除秦始皇规定服色外,一般沿用战国时代的习惯,只是稍作调整。汉时期官员等级及服装特色详细介绍如下:男服服饰秦始皇规定的大礼服是上衣下裳同为黑色祭服并规定衣色以黑为最上,又规定,三品以上的官员着绿袍一般庶人着

  • 皮影戏的来历竟和一个爱情故事有关?皮影戏发源过程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皮影戏

    皮影戏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戏剧,利用人物剪影来完成一个故事的创作,在当时也算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戏剧手法了。不过到底是谁发明的皮影戏呢?而且利用影子来创作故事还是需要一些想象力的,这个脑洞一般人还真想不出来。其实皮影戏的来历和一个爱情故事有关,今天就借此机会好好为大家讲讲皮影戏的发源过程。虽然现代人看

  • 古代汉字文化圈是如何发展起来的?汉字对周边国家发展有哪些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汉字

    文字和语言是每个国家文化的基础。但不是所有国家都能自创出一一套文字和语言,这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得出一套完整体系的文字。而中国的文字体系就建立的非常早,而且意义重大,不仅让中国的文化得到一个提升,同时还影响了很多周边国家。日本和朝鲜就都学习过汉字,汉字也成为了他们文化当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那在古

  • 明代服饰样式特点介绍 小姐公子都爱“流行”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明代

    明代的服饰风尚颇成气候,可以说是丰富多彩,当时,“流行”一词被众多爱美的小姐公子挂在嘴边。据考证,朱元璋刚当上皇帝不久,即着手消除元朝服饰的影响,恢复唐制,欲以汉文化来影响服饰和时尚,希望从服饰上体现出尊卑有序的社会状态。但这种做法把服饰的实用性减弱了,特别是女士的爱美天性

  • “床”的历史由来 古床和今床用途上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床

    从古至今,床是极为常见的家具。“床”这个字,很早就出现在古籍中。但是,古床和后来的床,在用途上是有区别的。古床,称之为可坐可卧之具,“床之制略同于几而庳(低)于几,可坐。故曰安身之几坐”(《说文解字注》)。《广雅疏证·释器》说:&ldq

  • 什么是佛教文化?如何正确的理解佛教文化?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佛教

    大家都知道,佛教起源于印度,但是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是最为广大的。从古代佛教被传入中国后,在千年里对中国的影响渊源流传,小到民间大到一个国家的皇亲国戚。随着时代的进展,在中国信仰佛教的人就越来越多了,开始慢慢接受佛教文化。那么什么是佛教文化呢,该如何正确的去理解佛教文化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吧。佛教

  • 什么是道教?如何理解道教文化的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道教

    道教是发源于中国本土的两大宗教之一,很多人对道教都非常的位数,但是很少有真正的去理解道教文化的意义。所谓的道教主要就体现在这个“道”字身上,是以“道”作为了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国古代的鬼神崇拜的观念上以黄、老的道家思想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防暑衍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