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明朝后宫服饰介绍:皇后日常服饰“燕居冠服”

明朝后宫服饰介绍:皇后日常服饰“燕居冠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晴天 访问量:4720 更新时间:2024/1/24 4:49:12

明代皇后常服称作“燕居冠服”,其功能仅次于礼服,用在各类礼仪场合中。如皇后册立之后,具礼服行谢恩礼毕,回宫更换燕居冠服,接受在内亲属和六尚女官、各监局内使的庆贺礼。皇后常服制度经过了多次修订,洪武元年,定皇后燕居服双凤翊龙冠、诸色团衫、金玉带等,洪武四年改为龙凤珠翠冠、真红大袖衣、霞帔等。《明会典》永乐三年的制度中,皇后常服定为双凤翊龙冠、大衫、霞帔、鞠衣等。

双凤翊龙冠

即皇后燕居冠,《明会典》对其形制有详细记载:

“双凤翊龙冠,以皂縠(hú)为之,附以翠博山。上饰金龙一,翊以二珠翠凤,皆口衔珠滴。前后珠牡丹花二朵,蕊头八个,翠叶三十六叶,珠翠穰花鬓二朵,珠翠云二十一片。翠口圈一副,金宝钿花九,上饰珠九颗。金凤一对,口衔珠结。三博鬓(左右共六扇),饰以鸾凤,金宝钿二十四,边垂珠滴。金簪一对。珊瑚凤冠觜一副。”

燕居冠比礼服凤冠要小,冠口通常只罩住发髻。冠身覆以皂色绉纱(縠),冠上附翠博山(即饰有点翠的山形底托),铺珠翠云朵。上部正中饰金龙一条,左右各饰一只翠凤(或金凤),口中皆衔有珍珠宝石制成的珠滴。冠的前后部缀珍珠牡丹花,上有蕊头、翠叶等。冠身两侧饰珠翠穰花鬓(也是花形)。冠底有翠口圈,饰金宝钿花和珍珠。冠顶插金凤簪一对,簪脚较长,朝下竖立,凤口各衔一串珍珠穿成的珠结(礼服冠则无珠结)。冠后有博鬓六扇,左右各三扇,上饰鸾凤、金宝钿等,边缘垂珠滴。另有金簪一对插在凤冠底部,以将冠固定在发髻上。“珊瑚凤冠觜(嘴)一副”所指部位尚不清楚。存世的明代皇后画像有不同时期的皇后燕居冠服形象,可以看到双凤翊龙冠的细节装饰也是不断变化的。

《中东宫冠服》中的“双凤翊龙冠”插图(北京市物局藏)

左起:1.孝慈高皇后(初期);2.孝贞纯皇后(前期);3.孝靜毅皇后(中期);4.孝纯皇后(后期)

明神宗定陵出土了两顶皇后燕居冠,一顶是孝端显皇后的六龙三凤冠,一顶是孝靖皇后的三龙二凤冠,均为明后期式样,其中三龙二凤冠与制度中的“双凤翊龙冠”较为接近。

孝靖后三龙二凤冠通高31.7、上宽34厘米,外口径19、内口径17厘米。冠里以漆竹丝做成圆框形冠胎,冠口边缘镶金口圈一周。冠顶饰金龙一、正面饰翠凤二,皆口衔红蓝宝石珠滴,凤背满缀珍珠。两侧插金龙簪一对,各衔一串长珠结,结下分作两行,中部系金珠花三个,上下为菊花形,花心嵌宝石一块;中间为牡丹花形,花心嵌宝石五块,两行下端坠红宝石一对。冠顶共铺翠云八十片,前后饰有大珠花四朵(皆牡丹花),每朵中心嵌红、蓝宝石七块,翠叶七片;小珠花六朵(皆梅花),每朵中心嵌宝石一块、翠叶四片(顶端一朵饰翠叶十二片)。博鬓左右分开,每边三扇,每扇各饰金龙一条、翠云一片,嵌宝石二块,边垂珠络、珠滴。冠上共红、蓝嵌宝石95块,珍珠3426颗。共重2165克。

三龙二凤冠(参考定陵出土实物绘制)

六龙三凤冠 背面(定陵博物馆藏)

大衫、霞帔、坠子

皇后大衫为黄色,材质纻丝、纱、罗随用,直领,对襟,领间缀纽扣三对,大袖敞口,后身比前身略长,背部缝有三角形“兜子”(明初兜子在大衫后身底部),用以收纳霞帔末端。

江西省南昌市宁靖夫人吴氏墓出土过一件明代大衫实物,其前身长123、底边宽152厘米,后身长138、底边宽206厘米,两袖通长240、袖口宽91、袖根宽41厘米。衣身两侧开衩至腋下,背部缀“兜子”一片,三角形,底边长104厘米,与衣身缝死,高59厘米,两条斜边处留有开口,形成口袋状。整件大衫以五枚素缎为主要面料,领部和衣缘内侧用绢衬边,领子的左右侧还各有一个纽襻,用来固定霞帔。

大衫(参考明代皇后画像和宁靖王夫人墓实物绘制)

宁靖王夫人墓出土大衫(江西省博物馆藏)

霞帔为并列两条,制度规定用深青色(明前期皇后画像上为红色,当系参考宋制),织金云霞龙纹(或绣,或铺翠、圈金),龙纹用升降龙或全用升龙,每条霞帔前后共饰八条龙,两侧边缘饰以珍珠或圆珠纹样。霞帔的前端裁成尖角,末端平直,两条于尖端处缝合,并悬挂坠子,末端垂向身后,纳于大衫的“兜子”内。霞帔上还横缀青罗襻子一对,以使两条系连。

宁靖王夫人墓出土的霞帔为罗质,两条,各长245、宽13厘米,由一匹宽约56厘米的罗织物对裁,再对折缝合而成。两条霞帔的一端裁成斜边,并缝合在一起,呈尖形,上面缝有三条小横襻,用于悬挂帔坠;另一端则平直无缀物。霞帔距尖端(前端)121.5厘米处的内侧各缝有一个扣襻,可与大衫领部的纽襻纽系在一起,距平端(末端)91厘米处内侧各缝系带一条(襻子),可相互系合,扣襻与系带(襻子)的设计能让霞帔稳披于大衫上,不至向身前或两肩滑落。

霞帔坠子多呈水滴形或椭圆形,上端有钩,挂在霞帔前端的横襻上。坠子的材质与纹饰根据等级各不相同,皇后用玉坠子,上瑑云龙纹。

霞帔与坠子(参考明代绘画及实物绘制)

鞠衣

明代皇后在大衫之下穿着鞠衣,红色,圆领,大襟,宽袖收口,衣身上下分裁,腰部以下为十二幅拼缝,仿深衣制。前胸、后背处织绣云龙团纹,也可不饰云龙纹(用素)以及使用其他的颜色,材质亦纻丝、纱、罗随用。

《周礼》以鞠衣为王后六服之一。《礼记正义》说:“郑注《内司服》云:‘鞠衣,黄桑服也。色如鞠尘,象桑叶始生。菊者,草名,花色黄,故季秋之月云‘菊有黄华,是鞠衣黄也,与桑同色,又当桑生之时,故云‘黄桑之服也。”唐代以鞠衣为皇后的亲蚕之服,形制同袆衣但无翟纹,用黄罗为之,其蔽膝、大带、衣革带、舄均随衣色。北宋皇后鞠衣与唐代大体相同。明初没有皇后亲蚕礼,因此将皇后的鞠衣用作燕居服(常服),与黄色大衫同时穿着,并参照汉晋皇后亲蚕服使用“深衣制”,但改为圆领式样。

鞠衣(参考《中东宫冠服》绘制)

四<衤癸>袄子、缘襈袄子、缘襈裙

四<衤癸>袄子又称褙子,深青色,窄袖,直领,对襟(衣襟无中缝),穿着时以左襟向右掩,形成大襟右衽的效果。衣领施缘边,饰金云龙纹,衣身饰金绣五彩团龙纹样。

缘襈袄子,黄色,直领,对襟,亦穿成大襟右衽式,窄袖,衣身两侧开衩,领、袖、衣襟等处施红色缘边,饰织金彩色云龙纹样。从明代皇后画像来看,自明英宗皇后开始,所穿袄子均为竖领式,领口缀一对金嵌宝石纽扣。

缘襈裙,形制与俗称的“马面裙”一致。裙为红色,白色裙腰,裙腰两端缀白色系带一对,前身正中为一幅光面,两侧作密褶,左右各接一幅,围合重叠于身后。裙的底边与正幅、左右两幅的侧边均施绿色缘边(边襕),饰织金彩色云龙纹样。定陵出土有装饰边襕的裙子,如孝端显皇后的红仙鹤灵芝托织金寿字纹地妆花龙襕缎裙(D19:1),前面一幅有两条竖襕,襕内饰龙赶珠、海水江崖(寿山福海)及花卉纹样。两襕之间的横襕内饰正面龙戏珠及八宝花卉纹,上有流云、下有海浪。两侧横襕内饰龙戏珠及桃花、牵牛花、荷花、菊花、茶花等花卉纹,上有行云缭绕,下有海水江崖,并以八宝纹点缀其间。形制相似的裙子还有几条,因缺乏更详细的信息,是否为皇后常服所用缘襈裙尚难确定。

四<衤癸>袄子(参考《中东宫冠服》绘制)

缘襈袄子(参考《中东宫冠服》绘制)

缘襈裙(参考《中东宫冠服》绘制)

织金妆花缎裙D19:1竖襕纹样(出自《定陵》报告)

大带、玉带

大带束于鞠衣腰部,以线罗制成,颜色和鞠衣相同,如穿红色鞠衣时,就用红线罗大带。从《中东宫冠服》所绘大带插图推测,带身是一根长条形的织带,四边皆施缘边,围住腰部后在前身盘绕成结,余端下垂。

玉带即革带,《明会典》记载:“玉带,青绮鞓,描金云龙文,玉事件十,金事件三。”其形制与礼服的玉革带相同,带身为一整条,外用青绮包裱,饰描金云龙纹。所缀金、玉事件亦不明确。从《中东宫冠服》的插图分析,带身一端缀玉钩 <角枼>(带扣),另一端缀玉挞尾,挞尾前有圆桃七块(桃尖皆朝向挞尾),带身还有金质带箍等。定陵出土了孝靖皇后一条玉带(X17:6),带身为黄色素缎两层中间加夹皮革一层,其上缀圆桃九块,排列方向一致。革带一端缀挞尾一块,带身里侧缀副带,上有带眼;另一端连有带铜钎的玉带扣及玉“方策”(穿扣)各一件。系带时,将里侧副带穿入带扣内,即可系牢,又便于调节长短。里侧副带束紧后,革带的挞尾则穿入玉“方策”(穿扣)内,遮盖住里侧的带扣。这条玉带有可能是皇后常服所用。

大带(参考《中东宫冠服》绘制)

玉带(参考《中东宫冠服》绘制

玉带(X17:6)复原示意图(出自《定陵》报告)

玉花彩结绶、白玉云样玎珰

玉花彩结绶用红、绿线罗各一条,编成花结,正中缀玉绶花一块,瑑云龙纹。花结下垂有绶带一对(即红绿线罗编结后的余端),带之末端裁成尖角,两面各缀金垂头花板一片(共四片),并饰玉坠珠三颗(共六颗),另有小金叶六个。此外,还有红线罗系带一条,和礼服所用青绮副带相似,可能是束在革带或大带之下,用来系挂玉花彩结绶和白玉云样玎珰。

白玉云样玎珰,即常服所用之“佩”。一对,顶部各缀金钩一个,下为金如意云盖,形似玉珩,两面钑云龙纹,衬以红绮,下系红丝线(组)五根,缀金方心云板一件,两面亦钑云龙纹并衬红绮。之下有金长头花四件和小金钟一个,小金钟缀于方心云板下正中一根红丝线上,左右四根丝线分别缀金长头花。丝线末端缀白玉云朵五个。定陵随葬器物箱内出土的两副四件“玉禁步”(龙纹镶宝鎏金铜钩玉佩),应是白玉云样玎珰在明后期发展出的更华丽的形态。

红线罗系带、玉花彩结绶、白玉云样玎珰(参考《中东宫冠服》绘制)

标签: 明朝

更多文章

  • 明朝皇后翟衣都在什么场合穿呢?皇后服饰配件鞋袜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翟衣

    导读:明朝皇后礼服翟衣图文介绍,皇后翟衣都在什么时候穿呢?翟衣什么场合穿翟衣是明朝皇后礼服,在受册、谒庙、朝会时穿着。在大型公共场合,比较正式的时候穿,相当于现在的礼服了。翟衣什么时间发明的洪武元年参考前代制度拟定皇后冠服,礼服有九龙四凤冠与袆衣等。永乐三年更定皇后礼服制度,并一直沿用。图中参考定陵

  • 明朝皇后和妃子的服装有什么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皇后

    导读:在明朝皇后和妃子的服装有什么区别?分别代表什么?有什么寓意?明代皇后在受册、谒庙、朝会时服礼眼,戴凤冠。其冠的圆框饰以翡翠,冠上是九龙四凤,大花十二树,小花十二树,两博鬓上饰十二钿。后又更定冠上的一龙口衔大珠一颗,冠上有翠盖,冠沿垂珠结,冠上加珠翠云四十片及繁密的大小珠花,鬓上饰金龙、翠云。礼

  • 明朝皇后服装特点 明朝皇后服饰发饰凤官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皇后

    导读:明朝皇后服装有什么特点?明朝皇后服饰头冠介绍礼服是明代后妃的朝、祭之服,皇后在受册、谒庙、朝会等重大礼仪场合穿着礼服。洪武元年,朝廷参考前代制度拟定皇后冠服,以袆(huī)衣、九龙四凤冠等作为皇后礼服。洪武二十四年对冠服制度进行了修改,定皇后礼服为九龙四凤冠、翟衣、黻(fú)领中

  • 明朝皇后的常服是怎样的?皇后日常服装图文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皇后

    导读:明朝皇后的常服是怎样的?皇后日常服装图文介绍所谓常服也就是日常穿的衣服,没有什么特别的日子穿的服装,现在人穿着随意,喜欢什么就穿什么,那么在大明朝时代,可是很有讲究的。皇帝都有一套完整的大纲体系限制着呢。一起来看看明朝皇后日常的服饰吧。洪武三年定制,用双凤翊龙冠,首饰钏镯用金玉、珠宝、翡翠。金

  • 元杂剧的意义 戏曲在元朝的发展历史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元杂剧

    元代杂剧也叫北曲杂剧,元杂剧最早产生于金朝末年河北真定、山西平阳一带。盛行于元代,元杂剧是中国戏曲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它达到了很高的文学水准,以至单从诗体而言,古人早就将唐诗、宋词、元曲并称。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国维说:"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元杂

  • 南戏的意义 南戏发展历史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南戏

    南戏,是中国北宋末至元末明初,即12~14世纪200年间,在中国南方地区最早兴起的汉族戏曲剧种,是中国戏剧最早的成熟形式之一。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南戏有多种异名,南方称之为“戏文”,又有温州杂剧、永嘉杂剧、鹘伶声嗽、南曲戏文等名称,明清间亦称为&

  • 敦煌舞的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敦煌舞

    今日甘肃敦煌中学的在课间操事件跳的一段敦煌舞一下子火遍了全网,这些学生的舞姿轻盈、优美,动作整齐划一,随着动感的音乐翩翩起舞。这段视频火了之后一度引起了很多朋友们开始关注起敦煌舞,都十分的想要了解敦煌舞的魅力。那么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敦煌舞,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古往今来,中国的舞蹈体系在

  • 水东土司文化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水东土司

    说起贵州,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那么大家知道贵州的名字是如何得来的吗?知道贵州历史上的四大土司吗?土司指的是元、明、清时期朝廷在少数民族地区授予少数民族地区首领世袭的官职。遵义的播州土司和黔西的水西土司你应该有听说过,但水东土司和思州土司你应该很陌生,今天我要介绍的是面积最小的水东土司,它与贵州名字

  • 2020霜降时间是几月几日几点 霜降养生注意事项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霜降

    霜降在一年之中可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气了,因为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过了霜降就意味着冬天快要来了,这是秋天和冬天的一个过渡时间。而冬天来临,就更需要在保暖方面做好工作,那么霜降的时节需要注意哪些关于养生方面的事情呢?霜降可以吃些什么,在霜降到来的时候要做好怎样的准备工作?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

  • 宋徽宗“瘦金体”为何难以模仿?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瘦金体

    书法是文字美的一种体现,不同国家的文字都有不同的书写方式,中国的汉字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书法的美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从古至今,追求书法艺术的人不计其数,汉字的书法也形成了很多种字体,行书最著名的,要数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他的《兰亭序》更是“天下第一行书”;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