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扇面的画法有哪些?

扇面的画法有哪些?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98 更新时间:2024/1/25 13:24:28

扇面的画法,包括诸如:绘画技巧、构图设计、创作研究等多方面。这些方面虽与通国画的道理、原则、规律、技法都是一致的。但是由于扇面形制上的特殊样式(主要是折扇),又决定了扇面画法有其特别之处。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随纸施技

经胶矾处理过的扇面光滑挺实,加之折痕起伏纸性发生了较大改变。宣纸原有的那种洇润渗染,淡墨轻彩的韵味已无从表现,而是呈现一种水浮彩的状态。点、线、面都显得苍润突兀、班驳淋漓。如果用常规手法去画则不易成功,不妨先用一些与扇面纸质相近的光面纸来做练习以掌握纸性,反过来利用这种特性决定技法。书画前辈们总结的经验是:勾线描形多用干笔,点染着色宜用水积。

因为扇面原本就比较光滑,用笔也易于流滑,笔滑则甜俗浮躁。所以勾描以生涩为妙,既能使画面产生力量感,又能掩盖由扇面折痕造成的“断线”之缺陷,着色则要在水与墨的操作上多加钻研体会。若能巧妙利用扇面纸质、纸性的特点作画,则能产生在其他画纸上得不到的独特艺术效果.

随形布势

折扇画面上宽下窄、狭长而弯曲。这种特定的幅式要求在构图上也应做特殊安排。扇面虽小却能容纳中国画中的各种题材,山水、人物、花鸟等科目都可以表现,工笔、没骨、写意等技法都能运用。关键是如在这尺幅天地里画出宛若大作的气势来。画山水,中景、远景在扇面上都由近及远逐步拓展,依照扇形格局随势伸可使画境有深邃感。

画近景也可将“地平线”顺应扇面的弧度适当调整,则能“景随扇面移”了。画花鸟,可似小窗裁景,大势取平而令物象布置灵动则能引人入胜。总之,折扇画的景物连同题款钤印都要借助扇形的开张取势,结合画面意境、气势进行经营布置。让圆曲的画面有平稳感,让平面的空间有纵深感,方能以小见大。

随心造境

扇面是手持把玩,近观细瞧的书画小品。非有情趣而不能引人,非有意境而不能入胜。小小扇面仅尺幅天地,若能以较少的笔墨表达许多的情趣;或以精妙的描绘刻画幽深的意境,便是可藏可传的精品佳作了。往往一些画人因扇面是归属于“杂项”、“小件儿”的玩意儿,则因其小而视其轻,多做应酬草就之作。

亦有些“大名头”的即兴“闲笔”曾也是无心涂抹的垃圾,而今在市场或拍场上却被有意哄托抄作,让一些有钱而无知的“冤大头”们盲目追捧。这些东西倘若用心品读,未必能称一“好”。天寿先生有言:“作小幅,须有治大国之精神,高瞻远瞩、会心四远,小中见大,扼要得体,便不落小家习气。”我想,扇面这类“小幅”也是马虎不得的。

题材取舍

传统扇面的表现内容多照顾到扇子的实用性,故尔多选择令人望而升凉,观则神爽的题材和物象。画面多出现青山绿水,夏雨秋风,飞瀑流溪,雪野月空,或荷香送爽,或佳色傲霜。一般都是色调清淡,构图疏朗,与暑热浮躁形成反差,给人以精神和心理上的慰藉。如今,随着扇子引风蔽日等使用功能的逐步消退,扇面画的题材不再有局限性。

依照人们审美观念和欣赏情趣的变化,各类艺术创作取材日益丰富,扇面画的创作题材也应更加宽泛。但是,扇面画做为一种把玩清赏的小品,选题还是要以轻松愉快,闲适恬静为好。一些过于庄重严肃或时髦火暴的题材则不太适宜,即使入画,也应用一种幽默诙谐或借喻比拟的手法表现为妙,这也许能起到以小情趣反映大境界的效果。

笔墨技巧

扇面因为纸面光华且不平整,画者首先要擎得住笔,勾描过程中执笔略低些,手腕放松些,根据设计好的构图和造型并注意到扇面折痕的避让。在有限的画面上争取做到提按自然而断续合理;使转灵活而收放有度。

再一点就是控制好笔中的水分和墨色的浓度。在生宣纸上画水墨写意,一笔下去墨、色中的水分透入纸的纤维层洇渗开来,携带着墨色自然形成变化多端的墨气色韵,效果饱满而层次丰富;在熟宣纸上画工笔,“三矾九染”笔笔从容,墨色经数遍渲染可细致入微,效果雅丽而又端庄。

在扇面上作画则不然,无论工写,落笔之后水分一时渗不下去,墨、色只能浮在纸面缓慢蒸发。蒸发过程中,扇面凸起的部分水分带着墨色流散,凹下的部分墨色又随水分聚积。凸处先干而墨色浅淡,凹处后干且墨色浓重。所以画者在操作中必须掌握这种特性酌情运用笔、墨、水、色。

勾线、点染各有各的技巧,尤其在扇面上画工笔,每一遍的渲染需一次完成为宜,而后用干净的湿笔将积水轻轻吸干并趁势“轰”匀墨色,流失的墨色处可待纸面稍干后再依原色补匀。画花瓣、叶面、树干、石块等有面积感的部分可水分大一点,一遍遍地“积”出来。

有大面积着色的地方,如工笔的荷叶、芭蕉叶等,若在扇面上横用笔要受其折痕的影响无法将墨色染均匀。此时用笔可顺着折痕一档档地顺染,并随时用另一支笔加以收拾。如嫌墨色不足应待头遍干透后再染下一遍,且笔顺应与前遍一致,不可来回涂抹,以免将原色泛起把画面弄“花”。

标签: 扇面

更多文章

  • 上巳节是鬼节吗 上巳节为什么是鬼节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上巳节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问这个上巳节的情况,很多人都发现了,那就是这个上巳节是在三月三,所以很多人都会问三月三不是鬼节吗,那么这个上巳节难道是鬼节吗?所以很多人非常的奇怪了,疑问很大了,所以这个上巳节到底是不是鬼节呢?还有上巳节到底是不是鬼节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吧。1、上巳节是鬼节吗上巳节

  • 八字犯五鬼必须化解吗 生辰八字怎么查五鬼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犯五鬼

    最近很多人对于这个八字犯五鬼的情况比较感兴趣,很多人都在问这个八字犯五鬼了要不要化解,是不是必须化解的,这些个问题也都比较有意思的,知道一探究竟的,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分析看看,还是很多人想知道这个生辰八字怎么查五鬼,其实也比较简单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1、八字犯五鬼必须化解吗八字犯五鬼不一定非

  • 身上有五鬼症状的表现有哪些 命犯五鬼的人的特征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上有,五鬼,症状,现有,哪些,命犯,人的,特征,最近,很多人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五鬼的事情,很多人都非常的害怕这个五鬼上身,所以就想知道如果真的被五鬼上身了,身体会出现哪些症状呢,命范五鬼的人又有什么样的特征呢?这些问题也都非常有意思的,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提醒:请勿迷信,相信科学!一、身上有五鬼症状的表现有哪些1、最明显的是常病不愈,

  • 化解五鬼煞最好的办法盘点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五鬼煞

    最近说到这个化解五鬼的方法,其实还是很多人都比较需求的,因为很多人都比较信这个,当然了其实也有不信的,今天小编就收集了一些比较信的人得出的结论,欢迎大家看看,还是不错,值得一试。提醒:相信科学,请勿迷信。1、道士五鬼送五鬼和送替身是不同的,送五鬼要扎五个纸人,颜色分别是青红黑白黄,开光并诵经消灾烧祭

  • 壮族三月三的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壮族

    最近很多人也是对这个广西壮族的三月三非常的感兴趣,那么这个壮族三月三的由来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下面小编就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介绍,前前后后50字的也有,其它字数的也有,对于这个比较感兴趣的可以看看收藏学习!1、壮族三月三的由来50字三月三也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壮族人称“窝埠坡”或

  • 农历三月初三出生男孩是什么命 农历三月初三出生男孩好不好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农历,三月,初三,出生,男孩,是什么,好不好,最近,很多,人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三月初三出生的男孩还是比较少的,所以这一天出生的男孩就比较尴尬了,很多人都想问这个三月初三出生的男孩是什么命呢?还有农历三月初三出生男孩好不好呢?这些问题都比较值得探究,下面我们也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1、农历三月初三出生男孩好不好农历三月初三出生男孩还是非常的好的,从古到今,从

  • 命犯五鬼要佩戴什么 佩戴什么化解五鬼比较好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命犯五鬼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问这个五鬼的事情,很多人估计也都发现了,那就是这个五鬼还是比较麻烦的,如果一个人命范了五鬼的话,那还是比较悲剧的,所以很多人也都说了,如果命犯五鬼要佩戴什么呢?佩戴什么化解五鬼比较好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1、护身灵符护身灵符其实比较广泛,很多东西都能叫护身灵符,

  • 广西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广西

    说到这个广西的三月三也还是非常给力,非常有特色的,因为在整个广西地区,这个三月三非常的重要,而且还会放假,那么很多人也都在说了这个广西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会是什么呢?这些节日一般都要吃东西的,那么这个广西三月三特色美食又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1、广西三月三的来历农历三月初三,俗

  • 三月三有哪些禁忌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月三

    说到三月三,对于壮族来说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当然这个节日在中国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那么在这样一个节日中,有哪些禁忌呢?毕竟传统文化肯定是有一些不好的。以及这个节日的民间传说是什么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三月三有哪些禁忌忌深夜洗晒衣服洗后的衣服裤子因湿冷非常容易让分散电磁波粘着在

  • 农历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山歌会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月三

    说到农历三月三,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这一天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上巳节!那么在这一天,到底是哪个民族的山歌会呢?肯定很多人都非常喜欢。而且在这样一个节日里,壮族还会放假两天!那么壮族在今天会吃些什么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农历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山歌会农历三月三是广西省壮族、瑶族、侗族、苗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