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壮族的简介 壮族的节日习俗 壮族的名人

壮族的简介 壮族的节日习俗 壮族的名人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824 更新时间:2024/1/24 2:19:09

壮族的简介:

壮族(壮文:Bouxraeuz,英文:Bourau),旧称僮(zhuàng)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壮族源于先秦秦汉时期汉族史籍所记载的居住在岭南地区的“西瓯”、“骆越”等,在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壮族分布,主要聚居在南方,范围东起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西至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北达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南抵北部湾。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壮族的主要分布区。

1965年10月12日,根据当时的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提议,并征得壮族人民的同意,由国务院正式批准,把僮族的“僮”改为强壮的“壮”字。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壮族总人口数为16926381人

族源发展

先秦秦汉时期汉族史籍所记载的居住在岭南地区的“西瓯”、“骆越”等,是壮族最直接的先民。

先秦时期,中国长江中下游以南至东南沿海地区,广泛分布着一个被称为“百越”的族群,分布于今广东、广西一带的西瓯、骆越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他们当时还处于氏族部落社会的发展阶段。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派尉屠睢率领50万大军,分兵五路,进军岭南,在越城岭一带曾遇到西瓯人的强烈抵抗。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史禄率兵开通灵渠,通粮饷,运军队,秦军才战胜西瓯人,统一了岭南地区,并在岭南设立桂林、南海、象三郡,将该地区正式纳入中央王朝的统治之下。

据考古资料和史书记载,这时的西瓯、骆越人已经使用铜铁器,开始步入了文明时代。尤其是西瓯人,他们在首领译吁宋的领导下,利用所熟悉的丛林和山地进行作战,能与数十万秦军周旋数年,迫使秦军“三年不解甲驰弩”,说明西瓯人的社会组织已经相当发达,并且能够比较有效地运转,已经进入了部落联盟或酋邦时代。

当时,为了保障南征岭南的军事后勤供给,击败西瓯人的抵抗,秦始皇还派监禄在广西东北部修筑“灵渠”,沟通了湘、漓二水。灵渠的修筑,极大地便利了五岭南北的交通往来,有利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秦朝统一岭南后,还将大量汉族人口迁居岭南,与越人杂居在一起。从此以后,西瓯、骆越人同内地各族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更加密切,而这种联系,对于岭南西部越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从东汉到魏晋南北朝,岭南地区(即后来的两广地区)的土著民族,被称为“乌浒”、“俚”、“僚”或“俚僚”,他们是西瓯、骆越的后裔。东汉末年,中原战乱,社会动荡不安,不少大姓豪族为避乱而迁居岭南,从而促进了岭南地区封建化的发展。受其影响,世居岭南的俚僚大姓贵族,纷纷在各地称雄,使岭南土著民族社会中,也出现了一些“雄于乡曲”的“大姓”。如高凉、合浦的冼氏,钦州、合浦的宁氏,桂州的李氏,高凉的黄氏等,都是这时期岭南著名的土著大姓。他们拥有“地方数千里,奴婢万余人,珍宝充积”的财富。与此同时,社会上却存在着大量贫穷的、甚至“父子世代为奴”的普通劳动者。

冼氏是秦汉以来高凉一带的大姓。冼夫人在南朝梁大同初年嫁给南迁的汉人大族、高凉太守冯宝为妻,拥有部落10余万。她自幼聪颖贤明而多谋略,能安抚部众,和辑百越和南迁当地的汉族移民,隋朝时受到隋文帝的嘉奖,被封为谯国夫人。冼夫人为维护国家统一和地方安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到后人的敬仰。

唐五代时期,壮族先民仍被称为俚、僚、乌浒(乌武)等,但也出现了以地域或以大族姓氏命名的族称,如“西原蛮”、“黄洞蛮”、“侬洞蛮”或泛称“洞蛮”、“洞氓”等。宋代以后,壮族族称又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撞”、“布土”、“土人”等称谓。元明以后,被侮译为“獞”,另外还有自称壮、侬、郎、土、沙等。这些称谓原来都有一定的地域性,但明、清时期,“壮”的称呼已广泛见于整个广西和广东西部,成为壮族最普遍的一种族称。1952年统一称为“僮”(音壮)。1965年改写为“壮”。

节日习俗

壮族的节日多与当地汉族相同,春节、元宵、春秋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阳、除夕等传统汉族民间节日,也是壮族的岁时节日。壮族比较具有本民族特点的节日是“三月三”歌节、“牛魂节”、“中元节”等。

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其中以“三月三”歌节最为隆重。壮族一向以能歌著称,早在汉代刘向的《说苑·善说篇》中,就有关于先秦时期壮族先民所唱的《越人歌》的记载。壮族民歌形式、内容丰富多彩,有二三句的,也有三四句以至更多的;流行七字句和腰脚韵。有盘歌(或称“猜歌”)、哭嫁歌、贺新居歌、生活歌、农事歌、时政歌、历史歌,等等。壮歌的特点是善于触景生情,托物取喻,以猜谜、盘问的形式,唱出有声有色、动人心弦的歌词。传说唐代有个著名的女歌手刘三姐,创造了声调悠扬、寓意深远的歌谣,歌颂人们从事劳动和爱情的幸福,揭露上层统治者的贪婪与不仁,因而至今仍得到壮族人民的传颂,被称为“歌仙”。

壮族有定期聚会唱歌的传统,而且唱歌的地点也比较固定,这种集体唱歌的特定场所叫“歌圩”。其早期历史可追溯到氏族部落时期,源于先民们祭祀神灵祈求生育和丰收的宗教活动,而后逐步演变成为青年男女定期聚集原野,“以歌代言”、“以歌择偶”的一种社交活动,又进而发展成为群众性的游乐节日。每到圩日,远近几十里内的男女老少,都盛装汇集于此,享受自己民族的狂欢节。198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将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定为壮族的全民性节日“三月三”歌节。

“牛魂节”,又称“牛王节”、“开秧节”。多在春耕以后的一天进行,有的地区固定于农历四月初八进行,因为相传这一天是牛王的诞辰。传说牛王原来是一位天神,奉玉帝之命下凡帮助人们耕作。人们感激他的功劳,便在其诞辰祭祀牛魂。这一天,各家各户都将牛梳洗一番,并修整牛栏,带着一篮五色糯米饭和一束鲜草,到牛栏旁边祭牛魂,然后把一半食品及鲜草分给每头耕牛吃。

农历七月十四日的“中元节”,又称“鬼节”、“敬祖节”,是仅次于春节的大节日,主要内容是祭祖和祀鬼。这天,家家户户杀鸡宰鸭(过去这个节日忌讳用鸡作祭品,只能用鸭或鹅祭祀,尤以鸭为主,这个节日甚至因此也被称为“鸭儿节”),蒸糕做馍,并用彩色纸裁成四季衣裤,以备祭祀之用。白天在家祭祀祖先之后,入夜还要到山角河边,进行野祭,燃香点烛,焚烧纸衣,祈求野鬼别来作祟。

婚姻

壮族多一夫一妻制家庭。过去,“女娶男嫁,夫从妻居”曾经较为盛行,后来过渡到“从夫居”的父系家庭为主。

直到近、现代,壮族农村地区仍普遍存在婚后“不落夫家”的习俗,新娘出嫁那一天,由十来个同辈姐妹陪同到新郎家,有的地方当天婚礼过后即回娘家,有的地方新娘与同辈姐妹一起在新房中歌唱达旦度过新婚之夜,次日一起回娘家。以后逢农忙或节日才到夫家劳动几天。一般要到二、三年后或怀孕后才长住夫家。

这种文化现象被认为是壮族婚姻制度从“从妻居”到“从夫居”转变进程的一种过渡形态 [1] 。

丧葬

壮族传统的丧葬习俗,主要有两大葬法,即土葬和火葬。

清代中叶以后,土葬成为主要葬法。壮族的土葬,以“二次葬”为主要葬式。二次葬,也称捡骨葬、拾骨葬,壮族称之为“金罈葬”、“金钟葬”等。其葬法是:亲属死后,以薄棺就近埋葬,起“长墓”;待三五年筋肉腐朽后,再掘坟开棺捡其骨骸装进陶制的“金罈”中,然后择定风水宝地埋葬,起“圆墓”。前述壮族的火葬,也是用“金罈”装储骨灰,然后择地而葬,也属于二次葬式。

近代以来,有个别富贵之人,为显示自己的身份,一次葬非常隆重,墓地也建得异常堂皇,不再做二次葬,民间称之为“大葬”。不过,在一般民众观念中,对此种葬式并不看重,也不认可 [1] 。

名人

译吁宋秦西瓯人首领。秦瓯战争时期,带领西瓯人抗击秦军的部族联盟领袖。

骏秦西瓯人军事首领、闻名中外的山地战开山鼻祖。

黄乾曜西原黄峒壮族首领。

黄少卿唐代西原农民起义领袖。

侬智高曾建“大历国”、“南天国”。

瓦氏夫人抗倭英雄。

谭公柄北壮皇,定都迁江;最早提倡男女地位改革、婚俗改革、民主改革、加强民族团结的首领。

陆荣廷------壮族,武鸣县人,旧桂系军队首领,两广总督。

韦拔群壮族,中国现代农民运动领袖。

韦国清壮族,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开国上将。

黄现璠壮族,中国现代民族学奠基人。

韦 杰壮族,成都军区副司令,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冼恒汉壮族,甘肃省第一书记,中央委员和军委委员。

甘 苦壮族,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覃应机壮族,原自治区主席。

郑建宣壮族,宁明人,物理学家。

罗应雄壮族,忻城人,物理学家。

尹汉辉壮族,武鸣县人,中国科学院大地构造研究所,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付出了巨大贡献。

郑志鹏壮族,宁明人,物理学家,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

韦 钰壮族,桂林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少宁壮族,武鸣人,世界知名美籍华人画家,等等……

标签: 壮族

更多文章

  • 布依族的简介 布依族的节日习俗和禁忌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布依族

    布依族的简介:布依族,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布依语,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与壮语有密切的亲属关系,通用汉文。布依族由古代僚人演变而来,以农业为主,布依族祖先很早就开始种植水稻,享有“水稻民族”之称。布依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其中以贵州省的布

  • 俄罗斯族的历史来源 俄罗斯族的名人都有谁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俄罗斯族

    俄罗斯族的介绍俄罗斯族,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之一,语言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东斯拉夫语支。中国境内俄罗斯族使用俄文,一般兼通俄、汉、维吾尔、哈萨克等多种语言,在社会上,俄罗斯族讲汉语,使用汉文,在家庭内,在与本民族交往时讲俄语,使用俄文。中国的俄罗斯族是古代俄罗斯移民的后裔,经过百年的同化,其外貌、

  • 仫佬族的简介 仫佬族服饰 仫佬族的传统节日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仫佬族

    仫佬族的简介:仫佬族,民族语言为仫佬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汉字。仫佬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也有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多数聚居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东门、四把、黄金、龙岸、天河、小长安等地。少数散居在忻城、宜山、柳城、都安、环江、河池、融水、融安等县。在贵

  • 交杯酒的仪式是怎么来的? 为何要喝交杯酒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交杯酒

    我们从古装剧可以看到结婚时都必须夫妻双方要喝交杯酒,而时至今日,我们依然会在一些场合起哄情侣或者夫妻喝交杯酒,证明这个仪式传承了许久,那么喝交杯酒有什么寓意,为什么要和交杯酒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下交杯酒的由来以及所蕴含的意义。什么是交杯酒?交杯酒:这是我国婚礼程序中的一个传统仪式,在古代又称为&l

  • 古时结婚新娘为何要盖红盖头 盖红盖头寓意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新娘

    古人结婚时新娘要一身红装,而且出嫁开始就要盖上红盖头,直至入洞房后由新郎亲手掀起新郎的红盖头,一睹新娘的芳容,新郎揭盖头后,立即用手抚发,象征“结发夫妻”。关于古代女子出嫁盖红盖头的习俗由来,有着美丽的传说。女娲兄妹与红盖头传说在宇宙初开的时候,天下只有女娲兄妹二人。为了繁

  • 拜观音菩萨默念什么 拜观音菩萨注意事项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观音菩萨

    拜观音菩萨默念什么:拜观音菩萨注意事项拜观音菩萨是福建,浙江等省份重要的民俗之一,在观音诞辰、出家、得道这三个重要日子里都会举行奉拜等活动。那么,在拜观音菩萨的时候我们应该默念什么呢?给菩萨上香要注意哪些事项呢?拜观音菩萨默念什么观者菩萨是得民心的神灵,如今民间崇拜观音菩萨的习俗仍然浓郁,俗有&l

  • 三七粉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三七粉的副作用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七粉

    三七粉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三七粉是的主要成分,是植物三七的根茎制品,大量医学研究证明,利用三七及有效成分PNS及PDS,三七粉对女性的作用主要是调经和美容的功效。三七的功用,原来可用“止血、散瘀、定痛”六个字来概括,所以,历来都是以三七作为伤科金疮要药。三七粉的药用价值:

  • 清朝男子发型是什么样的 不是一开始就是“阴阳头”的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朝

    我们所看到的清朝时期的古装剧中,男子都是留着阴阳头,就是头发的前半部分剃掉,后半部分编成发辫。然而其实这只是清后期的男子发型,实际上历史上真正清朝发式是金钱鼠尾,就是留的发辫要比小拇指还细,要能穿过铜钱中的方孔才算合格,到了清朝后期才形成了今天看到的那种“牛尾辫”的样式。不

  • 最佳夫妻属相婚配表 十二生肖婚姻配对大全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婚配表

    最佳夫妻属相婚配表:十二生肖婚姻配对大全我国的婚姻讲究男女属相搭配,很多学者认为一定的属相结为夫妻,生活才能更加幸福。这种说法你是不是第一次听说呢?其实,在婚姻中彼此最重要的就是拥有和谐的默契度,今天,我们给你带来史上最全的属相婚配表,为你提供参考,一起看看婚姻如何长久吧!【鼠】男鼠+女鼠:不错的

  • 立冬满汉祭祀活动的隆重 描写立冬的诗句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立冬

    立冬有哪些习俗冬日设炉烧炭,开暖炉会。用各种香草、菊花、金银花煎汤沐浴。采摘干桑叶,准备用于洗眼。体弱者开始进食冬季补品,羊肉上市。修理农具,制造堆肥。白宝珠、茶梅、山茶花、甘菊花、寒菊、芭蕉花等上市。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在古时,立冬这一天皇帝会带领文武百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