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闽菜的历史是怎样的?

闽菜的历史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848 更新时间:2024/1/24 4:41:01

人们通常说“民以食为天”。吃东西和喝水是每个人的人生中一件不可不做的事情。而美食也正式有着这样的需求才出现了化。来到福建省,如果不尝尝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的闽菜那绝对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关于闽菜的历史和文化吧。

闽菜的起源与发展离不开本地的自然资源。烹饪原料是烹饪的物质基础,烹饪质量的保证。在烹饪作用的发挥,烹饪效果的产生和烹饪目的的实现诸环节中,烹饪原料都起着关键的作用。福建位于我国东南隅,依山傍海,终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如春。其山区地带林木参天,翠竹遍野,溪流江河纵横交错;沿海地区海岸线漫长,浅海滩辽阔。

地理条件优越,山珍海味富饶,为闽菜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烹饪资源。当地勤劳的祖先,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为后代创造、选育、聚集了丰富多彩的烹饪原料这里四处盛产稻米、糖蔗蔬菜、瓜果,尤以龙眼、荔枝、柑桔等佳果誉满中外。山林溪涧有闻名全国的茶叶、香菇、竹笋、莲子、薏苡仁米,以及麂、雉、鹧鸪、河鳗、石鳞等山珍美味;沿海地区则鱼、虾、螺、蚌等海产佳品丰富,常年不绝。

明屠本峻《闽中海鲜录》所记,鳞、介两部就有257种之多。而现代专家的统计则有750余种。清代编纂的《福建通志》中有“茶笋山木之饶遍天下”,“鱼盐蜃蛤匹富青齐”的记载。福建不仅常用烹调原料丰富多彩,而且特产原料也分布广泛:厦门的石斑鱼、长乐漳港的海蚌、建宁莲子、连城地瓜干、上杭萝卜干、永定菜干、武平猪胆干、宁化老鼠干、明溪肉脯干、长汀豆府干等,品种繁多,风味迥异,享有盛名。这些富饶的特产,为福建人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烹饪资源,为闽菜名菜名点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经历了中原汉族文化和当地古越族文化的混合、交流而逐渐形成。根据闽侯县甘蔗镇恒心村的昙石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保存的新石器时期福建先民使用过的炊具陶鼎和连通灶,证明福州地区在500年之前就已从烤食进入煮食时代了。福建是我国着名的侨乡,旅外华侨从海外引进的新品种食品和一些新奇的调味品,对丰富福建饮食文化,充实闽菜体系的内容,也曾发生过不容忽略的影响。福建人民经过与海外、特别是南洋群岛人民的长期交往,海外的饮食习俗也逐渐渗透到闽人的饮食生活之中,从而使闽菜成为带有开放特色的一种独特的菜系。

闽菜的起源与发展离不开本地的自然资源。烹饪原料是烹饪的物质基础,烹饪质量的保证。在烹饪作用的发挥,烹饪效果的产生和烹饪目的的实现诸环节中,烹饪原料都起着关键的作用。福建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如春。当地勤劳的祖先,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为后代创造、选育、聚集了丰富多彩的烹饪原料:这里有广褒的海域,漫长的浅滩海湾,冬季不冷、夏季不热,透光性好,海水压力不大;闽江、九龙江、晋江、木兰溪等江河又带来丰富的饵料,水质肥沃,加上又是台湾暖流和北部湾寒流等水系交汇处,成为鱼类集聚的好场所,鱼、虾、螺、蚌、蚝等海鲜佳品常年不绝。明屠本峻《闽中海鲜录》所记,鳞、介两部就有257种之多。

清初人周亮工《闽小记》中有多条讲到福建的海味,并认为“西施舌当列神品,江瑶柱为逸品”。辽阔的江南平原,盛产稻米、蔬菜、花果,尤以柑橘、荔枝、龙眼、橄榄、香蕉和菠萝等佳果誉满中外。苍茫的山林溪涧,盛产山珍野味,并有闻名全国的茶叶、香菇、竹笋、莲子、薏米和银耳等山珍美品。福建不仅常用烹调原料丰富多彩,而且特产原料也分布广泛:厦门的石斑鱼、长乐漳港的海蚌、建宁莲子、连城地瓜干、上杭萝卜干、永定菜干、武平猪胆干、宁化老鼠干、明溪肉脯干、长汀豆府干等,品种繁多,风味迥异,享有盛名。这些富饶的特产,为福建人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烹饪资源,为闽菜名菜名点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早在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永嘉之乱”以后,大批中原衣冠士族入闽,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科技文化,与闽地古越文化的混合和交流,促进了当地的发展。晚唐五代,河南光洲固始的审知兄弟带兵入闽建立“闽国”,对福建饮食文化的进一步开发、繁荣,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如,在唐代以前中原地区已开始使用红曲作为烹饪的作料。唐朝徐坚的《初学记》云:“瓜州红曲,参糅相半,软滑膏润,入口流散。”这种红曲由中原移民带入福建后,由于大量使用红曲,红色也就成为闽菜烹饪美学中的主要色调,有特殊香味的红色酒糟也成了烹饪时常用的作料,红糟鱼、红糟鸡、红糟肉等都是闽菜主要的菜肴,“红曲烹调”成为福州、厦门、泉州先后对外通商,四方商贾云集,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海外的技艺也相随传入。闽菜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博采各路菜肴之精华,对粗糙、滑腻的习俗,加以调整变易,逐渐朝着精细、清淡、典雅的品格演变,以至发展成为格调甚高的闽菜体系。

清末民初,福建先后涌现出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名店和真才实艺的名厨。当时福建是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区域,福州和厦门一度出现了一种畸形的市场繁荣景象。为了满足官僚士绅、买办阶层等上流社会应酬的需要,福州出现了“聚春园”、“惠如鲈”、“广裕楼”、“嘉宾”、“另有天”,厦门出现了“南轩”、“乐琼林”、“全福楼”、“双全”等多家名菜馆。这些菜馆或以满汉席着称,或以官场菜见长,或以地方风味享有盛誉各有擅长,促进了地方风味的形成和不断完善。特别是福州“聚春园”,饱经沧桑,百年常盛;厦门“南轩”,备历坎坷,八十载不衰。

他们拥有雄厚的厨师队伍,经营特色卓着,服务形式灵活,菜品款式新颖,风味闻名遐迩。如“佛跳墙”、“鸡茸金丝笋”、“三鲜焖海参”、“班指干贝”、“茸汤广肚”、“鸡丝燕窝”、“荔枝肉”、“沙茶鸡丁”等,均为他们创制的名菜佳肴。这些名菜馆在创制众多名菜的同时,也陪育了疗名海内外的郑春发、陈水妹、强祖淦、黄惠柳、胡西庄、杨四妹、陈宾丁、赵秀禄、朱依松、姚宽余、郑玉椿、强木根、强曲曲等闽菜大师。

闽菜由福州、闽南和闽西三路不同风味的地方菜组合而成。福州菜是闽菜的主流,除盛行于福州外,也在闽东、闽中、闽北一带广泛流传。其菜肴特点是清爽、鲜嫩、淡雅、偏于酸甜,汤菜居多。福州菜善于用红糟为作料,尤其讲究调汤,予人“百汤百味”和糟香袭鼻之感,如“茸汤广肚”、“肉米鱼唇”、“鸡丝燕窝”、“鸡汤氽海蚌”、“煎糟鳗鱼”、“淡糟鲜竹蛏”等菜肴,均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闽南菜,盛地于厦门和晋江、尤溪地区,东及台湾。其菜肴特点是鲜醇、香嫩、清淡,并且以讲究作料、善用香辣而着称,在使用沙茶、芥末、橘汁以及药物、佳果等方面均有独到之处,如“东譬龙珠”、“清蒸加力鱼”、“炒沙茶牛肉”、“葱烧蹄筋”、“当归牛腩”、“嘉禾脆皮鸡”等菜肴,都较为突出地反映了闽南浓郁的食趣。闽西菜,盛行于“客家话”地区,其菜肴特点是鲜润、浓香、醇厚,以烹制山珍野味见长,略偏咸、油,善用生姜,在使用香辣佐料方面更为突出。如“爆炒地猴”、“烧鱼白”、“油焖石鳞”、“炒鲜花菇”、“蜂窝莲子”、“金丝豆腐干”、“麒麟象肚”、“涮九品”,均鲜明地体现了山乡的传统食俗和浓郁的地方色彩。

标签: 闽菜

更多文章

  • 青岛的传统活动天后宫民俗庙会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青岛

    大家都知道,青岛是我国一个美丽的海港城市,也是我国第二个吞吐量达到亿吨的大型港口城市。在过去人们多以渔业为主要的生活方式,然而大海上气候变幻莫测,风雨无情,天后宫就是为了保佑海上作业的人们而设立的,后形成一系列传统活动,流传至今成为青岛文化的一部分。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天后宫民俗庙会是怎样的吧。起

  • 青岛茂腔文化是怎样的?茂腔文化有着什么样的特色?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茂腔

    戏曲艺术是中国最具有特色的舞台表演形式,这种形式广泛流传在全国各个地区,由于各个地区的文化不同,所以也形成了不同的曲艺腔调形式。青岛的茂腔就是流传胶东半岛地区的一种地方戏曲形势,也是最能展现山东地区特点的剧种,有着“胶东之花”的赞誉,贴近青岛文化的大众生活的小戏。现在我们就一

  • 武汉的传统工艺汉绣文化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汉绣

    在中国的古代,女红是每一个古代女性都必须学会的一门技术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演变,于是就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绣法。那么今天小编要介绍的就是汉绣。汉绣是汉族传统刺绣工艺的其中一种,以楚绣为基础,融汇南北诸家绣法之长,揉合出了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新绣法。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武汉的传统手工技艺汉绣吧。从

  • 舍利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只有佛教才有?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舍利

    说起舍利想必大家都非常耳熟了,但是却几乎没人多少人见过。舍利子是佛教中僧人死后所遗留的头发、骨骼、骨灰等一些东西。舍利的结晶体舍利子的形成与骨骼和其他物体共同火化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有关,不过这也只是推测。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佛教中的舍利子是如何形成的吧。“舍利”是梵文(S

  • 穆斯林为什么禁止吃猪肉?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穆斯林

    穆斯林是因为伊斯兰戒律的约束,禁止吃猪肉。 但为什么伊斯兰教特意定下这样的教义?并特别明确猪这种家畜? 而且不仅是伊斯兰教,中东地区的犹太教等闪米特宗教也禁止吃猪肉?进一步的追问,既然禁止吃猪肉,那干嘛要驯养猪呢? 人类驯养家畜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稳定的蛋白质来源。中东是最早开始驯养家畜的地区,通过

  • 关羽的脸谱是什么颜色的?关羽的脸谱什么样子的?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关羽

    在我国传统的戏剧中,尤其是京戏,我们都能看到许多的演员脸上都有着许多特殊的妆容,这种妆容就是脸谱。这些妆容大多数都代表着角色的好坏,不同的人,表现出了角色的性格,你知道关羽的脸谱是什么颜色代表着什么吗?本期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吧。关羽这个人,历史上看,并非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关公,名羽,字云长,

  • 清朝官服的图案和挂链有什么讲究?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

    清朝官员分九品十八级,每一品官服上的图案都不一样。清朝的官服和其他朝代相比,做工算是最精致的一种了。而且清朝的官制服饰上面还隐藏了不少的秘密,不同官员所佩戴的帽子、挂链、腰带都有着严格的规定,这次就借这样的一个机会同大家好好讲讲。可能很多小伙伴再看官服上的图案会容易记混,不过当时的人们可不敢犯这样的

  • 宋朝女子服饰特点介绍 女子肚兜还可外穿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朝

    历朝历代服饰穿着都有所不同,能反应一定的社会风俗,宋代妇女服饰比较复杂。这也是从古至今服装发展的共性。当时许多服饰别出心裁,花样百出,呈现百家争鸣的盛况,后来政府不得不下令规定:妇女的服色都服从丈夫的服色,平常人家的妇女不准穿绫缣织的五色花衣。但当时人也没怎么遵守这个规定,时装兴盛的风气有增无减。

  • 古人放鞭炮有何规定 如何预防着火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放鞭炮

    逢年过节,中国人就喜欢放鞭炮。古人也不例外,自从咱中国人用黑火药和纸发明了鞭炮,放各色各样的鞭炮就成了年俗之一。放鞭炮好还是不好?这是各说各有理的事情,咱不跟着讲究了。只说放鞭炮有什么实际的危险:首先是污染空气,然后是容易引发火灾和人身伤害,尤其是在古代,那时候的建筑多为木制,极易被鞭炮引燃。那么

  • 侗族传统节日林王节是什么节日?侗族有着什么样子的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侗族

    从古至今,无论在哪里都会有着一个不变的规律,那就是有统治就有着压迫。在历史上有着很多的反抗压迫和剥削的事情。农民起义,后来成果崛起的故事也不少,虽说能够真正获得成功的不多,但在一些少数民族中却是有着的。咱么中国的侗族林王节就跟着这些有着关系,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吧。我国许多地区都兴五月五日过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