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中国人走路行车为何靠左?靠左走为了保护长辈

古代中国人走路行车为何靠左?靠左走为了保护长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679 更新时间:2024/2/3 3:23:50

咱们现在的交通习惯,不管步行,还是开车,都得靠右。往前追溯,民国时也靠右:国民政府制定的《国道交通规则》也要求行人和汽车靠右行驶,想超车,得从左方加速。再往前追溯,在清朝、明朝,近至隋唐两,远至秦汉魏晋甚至春秋战国,人们走路和行车是不是也靠右呢?不是,那时候靠左走为了保护长辈。

靠左走为了保护长辈

南宋哲学家朱熹,出门走路,必定靠左。他的学生说:“老师,您走官道靠左,是怕跟人撞车,怎么走羊肠小道也靠左呢?这小路上又没马车,哪边好走就走哪边。”朱熹说:“君子为人处世,讲究不欺暗室,人前人后得一个样,有人管没人管得一个样,虽然这是小路,咱也得按照走大路的规矩走,这样才有助于修身。”然后朱熹又教导学生:“一个人要想做君子,对自己的要求得高一些,走路光靠左就行了吗?远远不够,你得走在长辈后面,以显示对人家的尊敬。如果长辈要求你跟他并排,你最好走在他的右边(凡侍长上出行,必居路之右),以便保护人家。”

唐朝一位姓宋的进士从长安到成都去,走了几天路,想弄清还剩下多少里程,于是下马“左寻”,在路边找到一个“堠子”。堠子就是古代官道旁竖的里程碑,有砖砌的,也有石头的,还有用土堆起来的。又分“单堠”和“双堠”,单堠每五里一座,双堠每十里一座。不管单堠、双堠,都是竖在官道的某一边,上面一般都刻着里程数(有的不刻,只封一土堆做标志)。这个姓宋的进士想看里程,下马左找才找到里程碑,说明里程碑是在路的左边。里程碑之所以靠左,自然是因为人们走路习惯于靠左。

清末开始走右边

有人说,现在中国人之所以靠右行驶,是从古代行军规则演变过来的,古代行军,右手拿兵器,如果靠左走,容易伤着自己人,所以行军都靠右。这个说法太想当然,明朝名将戚继光写《练兵实纪》和《纪效新书》,并不要求靠右行军,而是左军靠左,右军靠右,所谓“雁行于左右”。先秦军队出战,其战车倒是靠左行驶的,车上军官坐在左边,军官的卫士坐在右边。当时军中尚右,本来以右为尊,为什么让军官坐在左边?因为战车靠左行驶,右边比左边要危险。

春秋战国以降,历代或以右为尊,或以左为尊,但不管以哪个方向为尊,主人迎接客人时,都习惯在路的左边等待,史上称为“左迎”。究其原因是因为古人习惯靠左行驶,被迎接者沿着路的另一方向的左侧缓缓而来,双方相遇时,刚好分别站在路的两边,中间留出一块地方,既方便行礼,又不妨碍其他人通过。

那么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靠右行驶的呢?清末。清朝末年,政府成立巡警部,用洋人做顾问,颁布的交通规章完全是欧洲式的,于是靠左行驶就变成了靠右行驶。晚清兰陵忧患生著有《京华百二竹枝词》,其中一首竹枝词专写新交规颁布后的北京交通:“靠右边行分两旁,章程订立本周详。马车自有通融法,飞走中间亦不妨。”说明有很多司机不遵守新交规。前面说过,晚清以前咱们中国人一直是靠左行驶,这习惯可不是一下子就能变得过来的。变不过来,路上就乱,有的靠左,有的靠右,于是出现交通事故。社会学家老讲化冲突,什么叫文化冲突?就是双方遵循的规则不一样,导致撞车。

标签: 古代中国人走路行车为何靠左为了保护长辈咱们

更多文章

  • 古今中外最流行的6大酷刑:绞刑.剥皮.凌迟.铜牛.破腹.车裂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酷刑

    古今中外最为流行的六大酷刑:绞刑、剥皮、凌迟、铜牛、破腹、车裂,手段残忍令人生不如死绞刑应该是中外都备受推崇的死刑了,很人道,保留全尸,给犯人尊严。不过古代平民可享受不到这种刑罚,一般都是高官皇族为保留全尸,通常会要求自缢赐死或绞刑处死。剥皮,听着名字就感觉到胆战心惊了。在身体某一处用刀划开一道口

  • 历史百科:“百货店”的来历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百货店

    据说,有一次,乾隆皇帝打扮成庄稼汉的模样,到江南一个小镇微服私访时,见到有家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店铺,却挂着“万货全”的招牌。乾隆心想:好大的口气,我倒要看看究竟是不是万货全。只见乾隆进了店铺,沿着柜台转了两圈,看到店铺货架上的货物确实很全。 这时,乾隆开口对店伙计说:&ldq

  • “后庭花”代指性事最早起于何时?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后庭花

    “后庭花”原本就是一种花,多生长在我国南方地区。因其多被栽培在庭院里,故唤之“后庭花”。关于后庭花是一种什么样的花,说法不一。 宋朝王灼说“后庭花”是鸡冠花的一种。其《碧鸡漫志》中曰:吴蜀鸡冠花有一种小者,高不过五六寸,或红,

  • 历史剧中常说的“诛九族”到底指哪九族?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九族

    诛九族应来自于秦变法后的夷三族法“九族”也是指亲属。但“九族”所指,同样诸说不同。一说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仍孙(古时称从本身下数第八世孙为仍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的子

  • “公主”与“驸马”是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驸马

    在古典戏剧《秦香莲》、《女驸马》、《打金枝》、《状元媒》、《凤还巢》等剧目中,均涉及公主与驸马喜结良缘之事。那么,公主及驸马的称谓是怎么来的?起于何时?公主是帝王之女的专有称号,始于战国。《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公叔为相,尚魏公主。”又《李斯列传》:&ldq

  • 汉高祖刘邦的谋士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汉高祖

    汉高祖刘邦的谋士有哪些刘邦为人出生贫寒,不善生计,甚至不懂兵法,但最终却能称霸天下,建立大汉王朝,是与其礼贤下士,选贤举能,善于用人、信人有着极大的关系,正因如此才吸引众谋士将领纷纷为其忠心、效命、打天下。楚汉传奇张良剧照说到刘邦身边的谋士,首推张良。张良是被秦国剿削的韩国旧贵族,因此对秦怀恨在心,

  • 唐朝李温的父亲是谁 李温的父亲是哪个皇帝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温

    唐朝李温的父亲是谁唐朝李温是个只顾着享乐,不顾朝政的皇帝,子不教父之过,关于唐朝李温的父亲是谁史书上有着明确的记载,李温的父亲是唐宪宗十三子唐宣宗,作为十三子,能够登上皇位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唐宣宗的母亲只是个妾室,没有实际力量支持他登上皇位。在他叔叔唐武宗病死前都没有立下遗嘱,也没有确立太子是哪

  • 古代妓女分为哪四种?家妓、官妓、私妓、营妓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妓女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行当,妓女是人类文明的糟粕。在我国古代,妓女被称为“娼妓”。何为“娼”?也就是“唱”唱歌的啊;何为“妓”?也就是“技”演戏的啊。合二为一,也就是唱歌的和演戏的。

  • 东吴五君是哪几位:三国孙吴政权的五位大臣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东吴五君

    三国时期东吴五君是哪几位?东吴五君,指三国时期江东孙吴政权的五位大臣:诸葛瑾、顾邵、步骘、严畯、张承。他们都得到了吴主的器重,当时人也对他们评价颇高。顾邵简介 顾邵字孝则,丞相顾雍之子,三国时吴国官员。其人博览群书,受到远近的称赞。娶孙策之女为妻。年二十七就担任豫章太守。在任五年,善于知人,有政绩

  • 红军为什么叫红军?红军名称的由来始末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红军

    红军是中国近代史上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统一称号。但是,在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南昌起义的时候,人民军队使用的仍旧是国民革命军的番号。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打出的旗号是工农革命军。那么,红军的称号是什么时候提出和使用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