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宋元时期的航海技术,对后世产生了什么极为深远的影响?

宋元时期的航海技术,对后世产生了什么极为深远的影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829 更新时间:2024/1/18 15:24:15

提到古代航海,脑海中自然浮现的就是海上丝绸之路与郑和七下西洋,都与航海有关。其实在古代,航海技术多的是你想象不到的智慧火花。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天文航海技术

天文航海技术主要是指在海上观测天体来决定船舶位置的各种方法。我国古代出航海上,很早就知道观看天体来辨明方向。西汉时代《淮南子》就说过,如在大海中乘船而不知东方或西方,那观看北极星便明白了。

(《齐俗训》:“夫乘舟而惑者,不知东西,见斗极则悟矣。”)晋代葛洪的《抱朴子外篇·嘉遯》上也说,如在云梦(古地名)中迷失了方向,必须靠指南车来引路;在大海中迷失了方向,必须观看北极星来辨明航向。(“夫群迷乎云梦者,必须指南以知道;并乎沧海者,必仰辰极以得反。”)东晋法显从印度搭船回国的时候说,当时在海上见“大海弥漫,无边无际,不知东西,只有观看太阳、月亮和星辰而进。”一直到北宋以前,航海中还是“夜间看星星,白天看太阳”。只是到北宋才加了一条“在阴天看指南针”。

地文航海技术

我国古代地文航海技术的成就,包括航行仪器如航海罗盘、计程仪、测深仪的发明和创造,以及针路和海图的运用等。航海罗盘是我国发明的。我国发明指南针后,很快使用到航海上。北宋时的指南浮针,也就是后来的水罗盘。宋代朱彧叙述宋哲宗元符二年到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099年到1102年)间的海船上已经使用指南针。

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徐兢到朝鲜去回国后所著《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描写这次航海过程说:晚上在海洋中不可停留,注意看星斗而前进,如果天黑可用指南浮针,来决定南北方向。这是目前世界上用指南针航海的两条最早记录,比公元1180年英国的奈开姆记载要早七八十年。

季风航海术

中国对季风的认识很早,利用风帆为动力航海,也在四千年前的夏代就开始了。中国人很早就掌握了西太平洋与北印度洋的季风规律,并已应用于航海活动。实际上,东汉应勋在《风俗通义》已经提到:“五月有落梅风,江淮以为信风。”,“落梅风”意即梅雨季节以后出现的东南季风。两汉时期人们只有利用季风,才能做远洋航行。但对季风的利用比较被动。晋代高僧法显(约337年—422年)访问印度,是从海路回国的,到爪哇不得不等待季风达5个月。

海洋潮汐知识

秦汉时代,人们对潮汐的认识已越过表面现象,并进而探究潮汐成因以及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关联。在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对于潮汐升降特别是通河口的明显奇特的潮汐现象虽有所观察,但感到难以理解,只得归咎为神力迷信。然而到了汉代,特别是东汉,人们关于潮汐的认识有了突破。

东汉王充在《论衡·书虚篇》中,更对传统的关于潮汐的迷信观念提出了有力的批判。他说,潮汐是“天地之性,上古有之。经曰:‘江汉朝宗于海’,唐之前也”,绝非从伍子胥时代才有。又说,“其发海中之时,漾驰而已;入三江(指钱塘江、山阴江、上虞江)之中,殆小浅狭,水激沸起,故滕为涛”。成功地解释了江河入海口的暴涨潮现象。最后,他正确地提出了“涛之起也,随月盛衰”的科学假说,第一次把潮汐成因与月球运动联系起来,为我国古代的潮汐理论与有关的生产实践活动(如航海)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航用海图

宋代的航用海图,是根据海上活动需要而绘制的专用地图。在海图上,一般应能反映出一定水域的地形地貌、水文要素,定位条件用其他与航行有关的资料和说明。到了元代航海图的应用更为普遍。宋末元初,北洋航区的海图已广泛用于民间。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在明代的《海道经》尚保存了一卷元人底本的《海道指海图》。

船舶操纵技术

船舶操纵技术包括驶帆、操舵、测深、用锚等技术。从有关历史文献考察发现,宋元人已颇精此道,他们在驶帆、操舵、测深、用锚等船艺方面已有相当水准。

宋元的航海技术非但奠定了中国古代航海技术中的最主要、最先进部分的基础,而且对此后的中外航海活动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它的出现,从根本上看,是宋元及其以前历代中国古代航海者长期的航行实践、科学观察、经验积累和大胆创新的历史产物。

标签: 宋元航海技术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匈奴出现在战国七雄落下帷幕时,他们又是怎么造就尚武之风?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当战国七雄的争霸战争即将落下帷幕的时候,匈奴人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史书上。没有人能弄清他们的祖先是谁,也没有人确切地知道他们从哪里来。他们就这样悄然出现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后人曾经做了种种考证,希望弄清他们的身世之谜,可惜都是白费工夫。而最清晰的线索,反倒来自一个古老的传

  • 咏叹调有许多通用的类型,在元末明初是如何出现的?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咏叹调,元末明初,文史百科

    咏叹调(aria)即抒情调,是一种配有伴奏的一个声部或几个声部以优美的旋律表现出演唱者感情的独唱曲,可以是歌剧、轻歌剧、音乐剧、神剧、受难曲或清唱剧的一部分,也可以是独立的音乐会咏叹调。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咏叹调有许多通用的类型,是为发挥歌唱者的才能并使作品具有对比而设计的

  • 李世民建立了贞观王朝,它如何成为中国的黄金时代?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在中国的古代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是唐王朝。作为中国人,我也赞成上述观点,只是要进一步对这一观点精确化。我认为中国最强盛的时期是唐帝国的“贞观王朝”,也就是李世民大帝当政的时期,那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说贞观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恐怕没有几个人会提出异议;但如果问及

  • 刘娥在宋朝开创女主临朝的先河,她对宋仁宗有何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刘娥从卖艺的孤女,到开创大宋皇朝女主临朝先河的皇后,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她为仁宗亲政后的“仁宗盛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对宋仁宗有何影响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娥本身是一个卖艺女子,后来成为了第一个临朝的皇后,仁宗继位年幼,她垂帘听政、辅佐仁宗,鼓励宋朝建学校、修水

  •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在临终之前立下了怎样的遗诏?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元璋,遗诏,文史百科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皇太子朱标病死,明太祖立朱标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允炆因生性“颖慧好学,性至孝”,而深得朱元璋的喜爱,朱元璋称赞他“而诚纯孝,顾不忘我乎。”不过,对于这位“仁柔少断”的皇太孙将来继任帝位,朱元璋并不十分满意,曾一度打算更换太子,后因翰林学士刘三吾的劝谏,才没有这样做。下面

  • 陈德救朱元璋时身中九箭而死,其后人为何却被抄了家?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社会最底层,一跃成为明朝的开国之君,他的一生充满传奇。朱元璋从起兵到称帝,历经15年。这15年内,朱元璋起兵抗元、渡江、取皖南、夺金陵、战陈友谅、灭张士诚,身经百战。但让朱元璋最难以忘怀的战争,只有一场,那就是鄱阳湖之战。此战朱元璋以20万兵力险胜陈友谅的60万大军,虽然勉强取胜,但

  • 长孙晟有哪四个亲生女儿,她们竟一个比一个嫁得好?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洛阳长孙氏出自北魏皇族拓拔氏,因为是皇族长孙,因此被赐姓长孙氏。北魏皇族失去江山社稷之后,长孙氏虽有贵族之名,却已经是家道中落了。北周末年,长孙晟异军突起,成了隋朝名将兼著名外交家。长孙家族重新崛起之后,名门令族纷纷和长孙家族联姻。长孙晟有四个亲生女儿,她们一个比一个漂亮,一个比一个嫁得好。下面小编

  • 在春和景明的季节里,汉代的帝王贵族有怎样的踏青活动?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汉代基本上承袭了先秦的“迎春”的习俗。除皇帝率百官举行“迎春仪”外,各郡县也有迎春之礼。如《后汉书·祭祀志下》载:“(县邑常于)立春之日,皆青幡帻,迎春于东郭外。令一童男冒青巾,衣青衣,先在东郭外野中。迎春至者,自野中出,则迎者拜之而还,弗祭。”此外,在春和景明的季节里,帝王贵族们常借迎春之仪游览春

  • 在《水浒传》一书中,隐藏得最深的人为何是宋徽宗?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水浒传》中,隐藏得最深的人,就是宋徽宗。别看阮小七也好,鲁智深也罢,当然还有宋江等,都说:天子圣明,只不过是被奸臣蒙蔽。但须知再好听的话,一旦说得过多就证明有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道理很简单,谁天天没事很严肃的告诉你:太阳是从东边升起的?这不是有毛病吗!且从宋徽宗破格

  • 刘备投奔刘表以后,他在新野这个地方共呆了多少年?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官渡之战结束,正在汝南开辟“第二战场”(联络黄巾余部刘辟、龚都)的刘备没了方向。袁绍这么快失败,谁也没能想到。刘备这点兵力,要和曹操主力对抗,那是不可能的,无处可去之际,刘备投奔了刘表,谁曾想这一呆就是7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201年(建安六年)下半年,刘表亲自到襄阳郊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