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龙文鞭影》记载有韩琦焚疏 ,那么这究竟是什么意思?

《龙文鞭影》记载有韩琦焚疏 ,那么这究竟是什么意思?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497 更新时间:2023/12/9 12:06:20

《龙鞭影》上有韩琦焚疏 ,这是什么意思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韩琦焚疏

北宋韩琦曾担任右司谏的谏官,当时灾难异象多次出现,韩琦以灾难异象屡次发生,主因是执政者不才,多次皇上進言。

宰相曾(沂国公)见韩琦论事恳切正直,对他说:“多年来谏官多畏惧躲避,为自身安全着想,不然就是贪图虚名,像您这样真是不负所担任的职位。”韩琦做了三年谏官,本想把所存的谏稿收集起来焚烧,仿效古人谨慎保密的正确做法。但恐怕无法彰显皇上听从谏言的美德,就集结成七十多章,称《谏垣存稿》,自序大略:“谏言重在以理取胜,而且要出于至诚。”

勿扬人短

当众揭人短处,讲别人忌讳的事情,或者在背后议论取笑别人的弱点,这都是伤害别人的举动,只能制造矛盾、怨恨和隔阂,所以这可不是君子行径。人人都有短处、弱点和失误的时候,所以应该多体谅别人,设身处地多为别人考虑,北宋宰相韩琦就是这样的人。

韩琦在做宰相期间,发现文书中有攻击揭露他人隐恶的文章,都会立即用手挡住,从没有让别人看见。

有一次,部下路拯在韩琦的桌案前呈上文书,但是文书的结尾却忘记了签名。韩琦就用衣袖作遮挡,抬起头与他讲话,悄悄地将文书抽出来,不慌不忙的帮他签上了名字。

韩琦在陕西征讨叛军时,颜师鲁与绩不和。颜师鲁到韩琦那里谈论李绩的坏话,李绩到韩琦那里谈论颜师鲁的坏话。韩琦都听着,但却从不对别人说,所以两人始终相安无事,否则就不得安宁了。

欲成大节不免小忍

韩琦是北宋三朝宰相,他性情深厚纯朴,心胸宽广,待人宽宏大量,人们尊称“韩公”。他曾经说:“欲成大节,不免小忍。”

韩琦帅军在定州时,晚上写信,叫一个士兵拿着蜡烛站在他的旁边照明。士兵只看别的地方去了,没想到蜡烛倾斜烧到了韩琦的鬓发,韩琦立即用衣袖把火拂灭继续写信。等会儿回头一看,发现旁边拿蜡烛的人已经换了。他怕主管的官吏惩罚那个士兵,急忙把他叫来,说:“不要换掉他,他现在已经懂得怎样持蜡烛了。”军中的官兵都十分佩服韩琦的度量。

韩琦驻守大名府时,有人献给他两只非常宝贵的玉杯,说是绝世之宝。韩琦用白金酬谢了献杯的人。他对玉杯十分喜爱,每逢宴会招待客人,都特别命人摆一张桌子,上铺锦缎,把玉杯放在上面。

一天,韩琦招待管理漕运的官吏,他准备用这两只玉杯装酒招待客人。突然一位侍吏不小心撞倒了桌子,两只玉杯都摔碎了。客人们都很吃惊,那位侍吏也伏在地上等候惩罚。韩琦脸色不变,笑着对客人们说:“任何物质的存亡都是有规律的。”并对那位侍吏说:“你是失误造成的,并非是故意的,有什么过错呢?”客人们都对韩琦宽厚的德行和度量佩服不已。

韩琦同王拱辰、叶定基在开封府主持科举考试时,王、叶二人经常因评卷而争论不休,而韩琦却安心坐在室中阅卷,就像没有听到一样。王拱辰认为他不帮助自己,就到房子里说:“你是在这里修养度量吗?”韩琦便和颜悦色的向他认错。

标签: 韩琦焚疏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以赵匡胤与朱元璋的能力,为何却都没能实现迁都计划?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赵匡胤,朱元璋,文史百科

    公元976年,赵匡胤游览故乡洛阳,考虑到开封“形势涣散,防维为难”,不是理想的都城,于是提出迁都洛阳的计划。公元1391年,朱元璋命令太子朱标巡视关中,考证明朝都城事宜,其实就是想要迁都西安,所以才有太子朱标“病中上言经略建都事”。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众所周知,北宋都城开封

  • 抖空竹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明代刘侗、于奕有何记载?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代,抖空竹,文史百科

    抖空竹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明刘侗、于奕正在《帝京景物略·春场》中记载说:“空钟者,刳木中空,旁口,荡以沥青,卓地如仰钟,而柄其上之平。别一绳绕其柄,别一竹尺有孔,度其绳而抵格空钟,绳勒右却,竹勒左却。一勒,空钟轰而疾转,大者声钟,小亦蛙羌飞声,一钟声歇时乃已。制径寸至八九寸,其放之,一人至三人。”

  • 韩琦作为北宋著名大臣,民间是怎么流传韩琦买妾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韩琦,北宋,文史百科

    韩琦是北宋著名大臣,他是进士出身,却在宋朝的西北边疆,做过防御西夏的武将,最终官居宰相之位,可谓“出将入相”。韩琦一生历经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三个皇帝,被大才子苏东坡誉为誉为“一品宰相,三朝元老”,可见韩琦在朝中的地位之高。关于韩琦,在民间流传了不少轶事典故,其中就由一个韩琦买妾的故事,这个故事彰

  • 在众多出家的皇帝中,梁武帝萧衍曾出家过多少次?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萧衍,出家,文史百科

    在我国历史上,一共有过83个王朝,五百多位帝王,这些帝王里,有的励精图治,有的纵情声色犬马,有的驰骋疆场,有的沉迷吟诗作赋。出家的皇帝也有不少,像隋朝开国皇帝杨坚、一代女皇武则天、爱美人不爱江山的顺治帝等等都曾与佛教结下深深的缘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众多出家的皇帝中,有

  • 有四次著名的“灭佛”事件,后周世宗柴荣为何发起灭佛运动?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周世宗,灭佛运动,文史百科

    佛教在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渊源,从古至今,信奉佛教的善男信女有很多,许多封建王朝都将佛教捧上了很高的地位。但中国历史上也发生过四次著名的“灭佛”事件,今天就来说说其中的一起:后周世宗柴荣发起的灭佛运动。后周世宗柴荣在历史上有很高的评价,他在位只有短短六年时间,就将一个处于内忧外患的后周政权打造成为

  • 既然诸葛亮能力这么强大,为何不听刘备的意见取而代之?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诸葛亮,刘备,文史百科

    在三国演义里,刘备死后,诸葛亮就掌管了蜀国的军政大权。很多读者会疑问,为什么诸葛亮不取刘而代之呢?毕竟那个时候很流行臣子取君主而代之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诸葛亮在出山之前,饱学儒家诗书,精通奇门遁甲、周易八卦,常自比管仲、乐毅。诸葛亮确实具备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本领。既然

  • 吕蒙虽是东汉末年名将,但与其有关的成语就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吕蒙,东汉,文史百科

    吕蒙(178年—219年),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吕家岗)。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邓当死后,吕蒙统领其部众,拜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吕蒙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从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

  • 除了刘邦及后人的汉朝之外,还有哪些以“汉”命名的王朝?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邦,汉朝,文史百科

    中国有很多以“汉”命名的王朝,其中以刘邦建立的西汉和刘秀建立的东汉最为著名,而且后人建立的“汉朝”也多是向西汉、东汉致敬,想恢复昔日的荣光,但是有些国家虽然打着“汉”的旗号,却是十分的不正经,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大将刘知远趁着后晋被契丹攻破首都灭国之际,自

  • 世人多将朱三太子误作朱慈焕,而真正的“朱三太子”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三太子,朱慈焕,文史百科

    世人多将朱三太子误作五皇子朱慈焕,其实真正的“朱三太子”是朱慈焕的同母哥哥----四皇子朱慈炤。这一误读与五皇子朱慈焕的“玄机慈应真君”的道号有关。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明崇祯帝共生七子,其中二、六、七子早殇,只剩下长子朱慈烺、三子朱慈炯、四子朱慈炤、五子朱慈焕。"田贵妃生永

  • 隋炀帝杨广被杀后,取而代之的为何是官二代宇文化及?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宇文化及,杨广,文史百科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宇文化及终于称帝了,但是这只是他临死之前的最后挣扎罢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隋朝大业十四年,江都发生政变,隋炀帝杨广被杀,取而代之的是当时的官二代宇文化及,宇文化及是一个典型的纨绔子弟,可以说是没有什么能力的人,但是他家时代为官,而且他的弟弟是当时策划政变的主要人物之一,所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