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辽国南院大王官多大?南院大王相当于什么官?

辽国南院大王官多大?南院大王相当于什么官?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539 更新时间:2024/1/17 23:33:20

以天龙八部中萧峰的资历,辽国南院大的职位陪她是戳戳有的,毕竟萧峰是靠着大辽皇帝耶律洪基的"裙带关系"上位的。只不过,回到真实的历史中,南院大王一职所掌握的实权,确实非常有限。我们先来梳理一下萧峰同志的履历。

萧峰,曾用名乔峰,男,1060年出生,祖籍契丹乙室部。

少年时期,求学于少林派玄苦大师和丐帮帮主剑通门下,主修降龙十八掌,武器为打狗棒,江湖排名靠前。

青年时期,掌管江湖第一大帮派的丐帮,因被人发现其为身份是契丹人,遭受众怒,遂脱离帮主之位,成为江湖游侠。

萧峰生活的时代,正是大辽和宋关系最为恶劣的一段时期,宋人听到"契丹人"三个字恨不得手刃以报国仇。虽然,萧峰自认为他是大宋子民,身负绝学神功,可是因为他的家世,他契丹人的身份,在江湖中几乎无立足之地。

带领萧峰走出困境的人正是耶律洪基,辽国第八位皇帝。在《天龙八部》中,金庸安排萧峰与耶律洪基的相遇很是巧妙,辽国的皇太叔和楚王勾结起来,趁着耶律洪基不在国内发动政变,耶律洪基随行军官的家属全部被楚王所俘获,情势十分危急。

眼看叛军的气势越来越嚣张,耶律洪基陷入了失去皇位的危机中,与耶律洪基在关外打猎时相识的萧峰果断出手,他射杀楚王,活捉皇太叔,平定叛乱,让耶律洪基顺利归国掌权。为了报答萧峰的救命之恩,耶律洪基封他为楚王,赏赐南院大王的职位。

小说中,耶律洪基的原话是:"这楚王之封、南院大王的官位,在我辽国已是最高的爵禄,兄弟倘若还嫌不够,一定不肯臣服于我,做哥哥的除了以皇位相让,更无别法了。"听上去,耶律洪基是诚意满满,掏心掏肺的对待萧峰。

对于萧峰这样的"草根"来说,南院大王绝对是耶律洪基有意的"抬举",但是,南院大王究竟在大辽的官位中是怎样的存在,还得从头说来。

先说爵位,在大辽,楚王的爵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仅次于皇帝的。虽说,辽国有两大姓"耶律"和"萧",但是,楚王的爵位想来只封给"耶律",也就是皇帝的氏族,从来不封外姓之人。耶律洪基将萧峰封为楚王,是在身份上给他抬到了最高一级。

再说官职,在历史上,大辽的官职以南北为分,北面官主管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官主管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这是因为南面靠近大宋,北面靠近游牧民族,管理对象不同,管理者也会因此区分。

这南北两面官,各有侧重,北面官管理的都是契丹人,因此,更注重兵马之事,南面官管理的以汉人居多,所以更重视田赋事务,南面官是不练军,不掌兵的,军政大权是在北面官手里的。但是,它有个矛盾点,北面官掌握的权力更重,但是南面官管理的人口更多。

契丹人崛起于唐朝,在五代时,他们的势力已经相当壮大,后晋的儿皇帝石敬瑭为保住皇位,将燕云十六州"孝敬"给了契丹,并称契丹为父国,契丹以此为契机建立了横跨南北的帝国。但是,燕云十六州这片地上生活的绝大部分是汉人,连人带地划给大辽后,导致大辽的汉人数量远远多于契丹人。作为管理汉人的南面官,压力确实不小。

接着说南北面官,因为北面官权责重,所以它会进一步细分。比如大辽的核心机构就是北面官的枢密院,这枢密院有两个,北枢密院执掌兵部,南枢密院执掌吏部。在北面官底下还设有南大王院和北大王院两个并立的官署,南大王院的最高长官就是南院大王,他的手底下还有南大王院知事、南院太师、南院太保、南院司徒等职位。

萧峰当的这个南院大王,实际上就是北面官下属南大王院的最高长官,在他的上面还有北院枢密使等官职,所以,这个南院大王虽然有实权,但是,显然不在大辽核心决策圈子内。

在小说中,耶律洪基将萧峰抬得很高,而在史书中,南院大王却是个一般般的职位,这不是很矛盾吗?

唯一能够讲得通的解释,就是金庸本人在安排这段情节时,把南院大王当成了南面官的最高首长,所以才会让耶律洪基说出"最高爵禄"这段话。现在真相大白,南院大王就是一个普通差事,并没有小说中所称的那么重要。

不过,萧峰作为身怀绝技的社会闲散人员,根本不在辽国"加官进爵"的序列中,亦非大辽贵族,仅仅是因为皇帝耶律洪基的力挺,直能空降成为南院大王,当上了大辽的N把手,也算是面子里子都占了。

虽然,萧峰当上南院大王,正经的工作他一天也没干过,"江湖儿女江湖老",他的心思都在中原,即便是负气出走,又怎么会在契丹踏踏实实呆上一辈子。

1093年,耶律洪基决定南征,他封萧峰为宋王,要求他率军南下,萧峰在大辽期间,目睹宋辽之间战争造成了伤亡和祸事,极不情愿参与到两国对垒当中。于宋,他是如假包换的契丹人,身上流着契丹的血,于辽,他生于大宋,长于大宋,受宋人抚养长大,大宋于他有恩。

最终,萧峰选自自尽,以自己的血偿还了两国之间的仇恨,魂归雁门关。

还原历史,虚拟人物萧峰生于1060年,耶律洪基生于1032,萧峰拜耶律洪基为义兄,可是他整整比萧峰大了28岁。以年龄来看,耶律洪基当萧峰的父亲都没什么问题,两人之间能够产生英雄惺惺相惜的感情,可能有点困难。

再者,耶律洪基晚年的时候不理朝政,不辨忠奸,任由族人擅权干政,错杀萧皇后,软禁皇太子,沉迷佛教,这样的形象和《天龙八部》中精明强干、铮铮铁骨的耶律洪基确实很不一样。

萧峰结识耶律洪基,在辽国当大官的传奇,金庸就那么一写,读者看个热闹,切莫当真呀。

标签: 南院大王

更多文章

  • 雍城是秦国的什么地方 为何雍城那么重要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雍城

    在最近热播的《大秦赋》剧情中,经常提到雍城这个地名,不管是嬴政的加冠礼,还是赵姬被赶出宫后居住的地方,都在雍城。我们知道秦国的都城是咸阳,那雍城和咸阳之间的距离又有多远呢?雍城是秦国的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为何会如此的重要?雍城又是现在的什么位置,在秦国时期雍城是什么地位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 赵云在刘备麾下都当过哪些官职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赵云

    在三国人物之中,赵云可以说是人气最高的人物之一,不仅文武全才、有勇有谋,而且对刘备忠心耿耿,然而近年来却始终有一种说法,认为赵云其实始终未能得到重用,甚至说其就是刘备的一个保镖而已,证据便是赵云所担任的一系列职务。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不妨先来回顾一下,赵云曾经担任的那些职务。下面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

  • 八拜之交包括哪8个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八拜之交

    古代交通不便,山高水远,相遇不易,因此一至兴起就喜欢结拜,男的叫拜把子,女的叫义结金兰,从此成为异姓兄弟姐妹。除此之外,结拜还有一种升级版,名曰“八拜之交”,这个成语听着熟悉,可纵观历史上下却没几个成功案例,这主要是因为此“八拜”并非磕磕头、喝喝酒那

  • 秦始皇和谁生了胡亥 胡亥的母亲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胡亥

    谈到胡亥母亲是谁这个问题,恐怕是难以寻找到真实的答案了。毕竟秦朝距今久远,很多相关的史籍早已流失,从目前发现的文献来看,根本没有关于胡亥母亲的记载。后人也只能通过历代秦王妃子的特点来进行推断,秦惠文王、秦昭襄王和秦孝文王的夫人都是楚国人,不过到了秦庄襄王这代,他的妻子赵姬是赵国人,所以有一定概率秦始

  • 唐代诗人杜牧被称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杜牧

    最近在网上有看到一则非常有意思的消息,那就是有人说这个唐代诗人杜牧,不仅仅有这个诗圣的称号,话说他还有一个戏称,那么又是什么呢?这些个问题也都非常有意思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杜牧的名字很多,可以叫:牧之,也可以叫:樊川(因为杜牧,字牧之,号樊川)。杜牧还叫:杜紫微

  • 秦淮八艳是指哪八艳?秦淮八艳最后的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淮八艳

    说起秦淮八艳,这是我国历史上明末清初时期秦淮河畔最有名的8位名妓,在余怀的《板桥杂记》有记载着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六个人,后来后人根据其他人的著作后面又加入了柳如是、陈圆圆二人,这八人共称为“秦淮八艳”。顾横波生于1619年,卒于1664年,原名顾媚

  • 赵玉墨为什么整容?金陵十三钗每个人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金陵十三钗

    《金陵十三钗》这部电影相信不少朋友们都有看过了,相信只要看过的朋友们都会印象非常深刻。在电影当中,主要讲述的是13位风尘女子为了避难来到了一所教堂,同时还遇上了另外13位女学生。结果被日军发现之后,13位学生差点就被抓走成为日本人的慰安妇。在电影《金陵十三钗》的结局中,十二个姐妹们带着乔治奔赴了日本

  • 宋朝什么样的罪才会被刺字?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刺字

    刺配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具体内容为在犯人脸上刺字,然后发配到边远地方。刺配最早出现于唐末五代时期,到了宋朝刺配之风盛行,而且手段变的更加残忍。宋朝的刺配罪分为好几个等级,根据犯事的轻重来决定到底处以怎样的刑罚,最重的可能会终身服役,等于判下无期徒刑。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 黄马褂在清朝代表着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黄马褂

    马褂原本只是满族特有的民间服饰,因为马褂的宽松款式设计比较适合骑马打猎,日常生活穿上它也很方便。所以久而久之就成为了清朝皇室成员参加各种大典、重要场合的一种特殊服饰。也就是后来的“黄马褂”。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职业装在最开始,黄马褂只是一种职业

  • 赵王迁在位多少年 赵王迁是怎么当上赵王的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王迁

    赵王迁是战国时期,赵国的最后一位赵王,他就是赵偃和倡后之子。赵偃、倡后、郭开,这三人可以说是赵国最终的“掘墓人”,赵偃在位时,可以说已经把赵国基本上送入坟墓了,赵王迁继位之后,也没做什么好事,赵国也走完了最后一程。那赵王迁在位时间有多长呢?赵王迁又是怎么当上这最后一任赵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