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罪己诏的作用都有哪些?第一个颁布罪己诏的帝王是谁?

罪己诏的作用都有哪些?第一个颁布罪己诏的帝王是谁?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024 更新时间:2024/1/16 10:46:02

罪己诏是古代帝王向天下人表述自我反省、自我谴责,以求得百姓和上天谅解的诏书。罪己诏的起源比较早,后来逐渐变成一个固定“仪式”,当国家出现比较严重的天灾、政权受到严重威胁、帝王犯了重大失误等,一般都会发布罪己诏。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个颁布罪己诏的帝王:商汤

罪己诏的雏形出现很早,可以追溯到夏朝的大禹和商朝的商汤,《左传》:“禹汤之罪己,其兴也勃焉。”昔禹巡狩苍梧,见市杀人,下车而哭之曰:“万方有罪,在予一人!”。

君王也不是神,勇于自我反省的也不在少数,口头承认自己的错误,反省德行和施政失误,就是罪己诏的最早雏形,严格意义上讲,它还算不上真正的“诏”。

汉文帝二年,出现了日食。日食在古代被视为重大灾异现象,太阳指代君王,所以,日食通常被认为是帝王德行有亏。刚刚即位一年的汉文帝,于是心情沉痛地颁布了一份诏书,承认自己德行不够,招致上天谴责:

“朕闻之,天生民,为之置君以养治之。人主不德,布政不均,则天示之灾以戒不治。乃十一月晦,日有食之,适见于天,灾孰大焉!朕获保宗庙,以微眇之身托于士民君王之上,天下治乱,在予一人,唯二三执政犹吾股肱也。朕下不能治育群生,上以累三光之明,其不德大矣。令至,其悉思朕之过失,及知见之所不及,匄以告朕。及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因各敕以职任,务省繇费以便民。朕既不能远德,故然念外人之有非,是以设备未息。今纵不能罢边屯戍,又饬兵厚卫,其罢卫将军军。太仆见马遗财足,余皆以给传置。”

历史上第一份罪己诏诞生了!

汉文帝的这份罪己诏,几乎成了后世帝王的范本,甚至基本措辞方式都被沿用。首先承认个人失德,施政有误,导致天生灾异,百姓受苦,表达对祖上的忏悔、对臣僚的歉意和对百姓的悔过,最后公布新的改进方案,以求得生民与上天的原谅。

随着历史的演变,罪己诏从最初的帝王个人“检讨书”,演变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甚至变成了一种统治工具。

罪己诏的三大功效

罪己诏的颁布一般在三种情形下使用,一是出现重大的灾异现象,二是政权遭遇重大危机,三是帝王施政出现重大失误。当然,后期为了某些特定目的,罪己诏变得有点畸形。

1.面对重大灾异,帝王的自我反省罪己诏

汉文帝的罪己诏就属于这种类型,也是罪己诏表现最活跃的形式。古人信天命,认为皇帝是替天牧民,当皇帝圣明时,就降祥瑞以示嘉奖,当皇帝出现失德情况,就会以天象示警。

所以,当出现流星、日食、地震、洪水、干旱、蝗灾等异常天象时,人们立刻会联想到皇帝是否有过。看起来皇帝也不好当,老百姓光看到贼吃肉,没看到贼挨打的日子。

2.政权出现重大危机时,帝王通常颁布罪己诏以安抚人心

最典型的就是崇祯皇帝,面对积重难返的局面,他一生五次颁布罪己诏,希望通过个人的垂范,打动臣僚,重振国民士气。然而,就像一个天天写检查书的调皮孩子,写多了,别人就拿这事当玩笑,无论崇祯皇帝多么诚恳,听的人都不会放在心里。

3.帝王出现重大施政失误时,用于自我检讨,宣布政策调整

汉武帝的《轮台罪己诏》最具代表性。汉武帝一生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把祖上三代人积累起来的财物,全部耗在了对匈作战,和大兴土木上。其结果就是,到汉武帝末年,全国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天下流民四起,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随着巫蛊之祸血的教训,汉武帝平生第一次对自己深刻反思检讨,这才意识到,如果不改变政策,西汉帝国必将重走亡秦老路。《轮台罪己诏》就是对施政方针的一次全面纠偏,也向天下宣布了今后的调整方向。

罪己诏向政治秀的演变

除了上述三个主要功效外,罪己诏还有众多的其它表现形式,可以简单概括为皇帝的“政治秀”,是皇权统治的辅助工具。

比如,避重就轻式的罪己诏。触及皇帝本质问题的事件不谈,在一些鸡毛蒜皮的,或者司空见怪的事件上做文章。最常见的就是说灾异事件,所谓灾异就是天文现象和自然灾害,中国幅员广阔,每年出现点特殊天象或灾害不可避免,这东西说多了就见怪不怪,拿这个说事,看着态度诚恳,其实没人当回事。

再比如,故意夸大说辞,以“卖惨”的方式,换取“圣明”的形象。比如李世民,曾经在贞观二年发布罪己诏,请求上天把灾难加在自己头上,换取百姓的年年丰收。这种过于夸大的表现方式,给人一种皇帝爱民如子的感觉,其实是一种政治作秀。

还有一种罪己诏,表达的是皇帝内心深处无法自拔的矛盾冲突。比如顺治皇帝,这位六岁登基,自幼母爱缺失的少年天子,是一位典型的叛逆皇帝,他一生都处于与母亲作对,与朝臣作对,与世俗作对,甚至与自己作对的痛苦中。在理智与叛逆交替的折磨中,一份份罪己诏,透露的是顺治帝个人内心的挣扎。

还有一种被人冒名的罪己诏,即别人冒充皇帝的名义,下发的罪己诏。一般情况下,是在皇帝驾崩后,以皇帝名义颁布的诏书,顺治皇帝和光绪皇帝就被人冒名过,在这二位皇帝驾崩后,顺治帝的生母孝庄,和光绪帝的“亲爸爸”慈禧,分别以二帝的名义,发布过措辞严厉的罪己诏。

历史上最狠的一份罪己诏出自于崇祯皇帝,当李自成攻破皇城后,崇祯留下最后一份罪己诏,宣布了对自己最严厉的处罚:死刑!

标签: 罪己诏

更多文章

  • 宗人府的作用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宗人府

    管理皇家事务的最高长官称宗人府令(正一品),由宗室王公大臣兼领,属官有宗人府丞(正三品)、宗人府理事(正五品)、宗人府副理事(从五品)、宗人府经历(正六品)等。专管皇室内部的事,即称“宗人”那就是管着所有的皇亲国戚,就如同现在的检察\审判庭。“宗人”

  • 历史上吞金的人都有谁 吞金死亡原理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吞金

    传闻古代有一种刑罚是让犯人吞金而死,这个“吞金”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其实从字面来理解的话,很多人会认为就是吞黄金自杀,但其实没这么简单,黄金本身无毒,想用吞黄金达到自杀的目的很难,而且就算实现过程也会极其痛苦。从效率和成本方面看待,吞金并不是一个好的刑罚手段。但在古代的确有人因

  • 三国祢衡都骂过哪些大佬?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祢衡

    《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有“弥正平裸衣骂贼”一节,曹操本来想羞辱弥衡反遭其裸衣戏辱。曹操大声斥责道:“庙堂之上,何太无礼?”弥衡回答道:“欺君罔上乃谓无礼,吾露父母之形,以显清白之体耳!”曹操问:“汝为清白,谁为污浊

  • 盘点中国古代的十位神医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古代

    医生这个职业,在任何时候都是非常需要的,人吃五谷杂粮,不可能完全不生病,有一些小病或许会自己就痊愈了,但是也不是所有的病都会这样,而医生的存在就非常重要了,尤其是现在在新冠病毒期间,人们对于医护人员的关注就会更多了。而在我国古代,也有非常多的名医,有很多都是名垂千古的,那么你知道我国古代的十大神医

  • 亡国三笑指的是哪三笑?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亡国三笑

    亡国三笑这个成语相信有不少人都有听过了,一说起亡国三笑,估计大部分想到的就是周朝的褒姒笑烽火戏诸侯了。其实烽火戏诸侯仅仅只是其中的一笑。所谓"亡国三笑",是指夏朝的妺喜笑裂缯之声、商朝妲己笑炮烙之刑、周朝褒姒笑烽火戏诸侯。《左传》中记载,"夏以妺喜,殷以妲己,周以褒姒,三代所由亡也"。先从妺喜说起,

  • 北宋六贼分别都有谁?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北宋六贼

    “北宋六贼”是民间对北宋年间六个奸臣的合称,这六个人分别是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李彦,基本都是宋徽宗时期重要的大臣,这六个人贪赃枉法、横行霸道,弄得民不聊生,是导致当时江南方腊起义和金国入侵中原的罪魁祸首。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六贼指的

  • 谥号最早是由谁创造的?为什么唯独秦始皇没有谥号?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谥号

    说到“谥号”,很多人都知道,这是后人对过世的有地位的人的一种极其概括的评价,字数不一定,有长有短,这种习惯也同样影响着古代东亚的其他国家。纵观整个中国历史,不难发现,所有的皇帝中,除了秦始皇,其他人都有谥号,例如汉武帝、唐太宗等。为什么唯独秦始皇一个人没有谥号呢?下面历史小

  • 皇太后与皇帝的关系?历史上有被皇帝赐死的皇太后吗?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皇太后

    皇太后是皇帝法律意义上的母亲,按照古代继承法,这两者常常不一致。古人治国讲求孝道,礼仪纲常是国家基石,皇帝必须垂范,所以,即便是皇太后和太皇太后出现违法犯罪行为,一般都不能处罚,更不能赐死。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不过,皇太后和太皇太后不是一般人,她们首先是政治的产物,既

  • 李时珍在太医院的职位是什么?李时珍为何任职一年就辞职回乡?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时珍

    明世宗嘉靖三十年(1551年),李时珍33岁时,封建皇帝征如医官,下令各地选拔医技精湛的人到太医院就职。李时珍因治好了富顺王儿子朱厚焜的病而医名大显,被武昌的楚王朱英裣聘为王府的“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李时珍又被推荐到太医院工作。授&ldqu

  • 王翦怎么死的 王翦灭了哪几个国家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王翦

    王翦可以说是秦灭六国当中的一位大功臣,也是秦国的一员大将,而关于王翦的事迹,似乎都集中在战国末期,秦朝建立之前,征战六国这些事情上,在秦朝建立之后就没有王翦的事情了。而王翦战功赫赫,却也没有招来嬴政的猜忌,这也与王翦的为人有很大的关系,那王翦灭掉了哪几个国家呢?王翦得到善终,但为何秦朝建立之后就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