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狼烟是用狼粪做燃料吗?狼烟为何叫狼烟?

狼烟是用狼粪做燃料吗?狼烟为何叫狼烟?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284 更新时间:2024/2/3 9:12:07

在历史上,只要发现“狼烟四起”,那么就以为这战争即将来临,边疆变得动荡不安起来。烧狼烟是我国古代一种非常常见的军事作战报警信号。在《酉阳杂俎》中,就曾描述狼烟,起名于烧狼粪。《酉阳杂俎·篇》载:“狼粪烟直上,烽火用之。”但这真如传闻所说,狼烟是用狼粪焚烧而成的吗?今天,一更就带大家了解一下有关狼烟的冷知识。

如果你翻阅《辞典》,的确会找到古时曾用狼粪燃烧升起的狼烟相关记录。

宋朝陆佃在《尔雅-释兽》中,曾描述了“古之烽火用狼粪,取其烟直而聚,风吹之不斜”。

形容用狼粪烧出的烟,是“狼粪烟直上,烽火用之”。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狼烟是否用狼粪燃烧而成,最开始是有外国学者研究经济学原理而提出的。

经过一番假证发现,如果在长城点燃的狼烟,全是由狼粪所点燃,那寻找狼粪就成了当时的一番巨大工程了。

而结果是,所收集来的狼粪,根本不够点燃狼烟的三分之一。

况且,狼这种动物不仅攻击性强,而且生猛。危险不说,你还要在它刚好“如厕”的时候,拿到新鲜热乎的粪便,那怕是有点难,何况量还那么大。

因此推断出,古时的行军作战,是不会采用狼粪来生成狼烟。

那为什么会有狼烟是由狼粪燃烧而成的传说呢?

这还与历史上的著名医药学家时珍有关,在开始传出燃烧狼粪的烟会像狼的肠子一样直,不会因为风而吹散的流言后,李时珍并没有去考据其真实性。

还在《本草纲目》中记录下了:狼因其肠子直其排泄的狼粪点燃也是“直上烽火”的传言。

这样谬传的言语,包括后面的抗倭名将戚继光也确信了,且夸大了狼粪的作用。还称其燃烧狼粪效果最好等等这样的虚假信息。

随着这些人的相关记录和谣传,狼烟,是用狼粪烧出来的烟,这个谬论,就以讹传讹,流传到现在。

既然狼烟用的不是狼粪,那“狼烟四起”中的狼烟,究竟是什么材料烧的?

在古时边疆,每隔一定距离,便会设置一个巨型烽火台。而这个距离要求是,必定能看见对方相互燃起的烟火。

在烽火台上有三个土灶台,在每日的早中晚,都会进行一次点灶活动。

墨子-号令篇》中就有“昼则举烽,夜则举火”的说法,这就是烽火的来源,也是“报平安”的做法。

除此之外,白天与夜晚所燃烧的材料也不大相同。

在白天,先以干柴点燃,再配以半湿柴共同燃烧而成,在这个过程中,加以合适的油脂类助燃产品,生起来的烟大多为又浓又直的黑烟。

“烽火”中的烽,其实就是烟,用干柴杂草、半湿柴,还有一些植物油脂类助燃产品等点燃而成。

到了夜晚,由于光线不及白天,便点燃烟火。当时收集的动物粪便完全不够夜间燃烧,于是就地取材,利用红柳、梭梭树、杂草与干树枝进行燃烧。

而这些物资混合起来效果奇佳,也达到了原先的目的,夜间燃烧起的烟就被称作“燧”。

当然,炬火数量和应灭次数同敌情的严峻程度也有关。没有特殊情况,则放平安火示意。

如果到了雨天,烧烟便不再有任何意义,这时候会派出专人前往最近的烽火台,进行信息传达和观察敌情。

按照唐朝的相关制度,每隔三十里,就要放一座烽,而且位置要高,还要陡。如果地势不便,有山座隔离,那就多置一座,但两处都要互相看得见。

《武经总要》记载:“唐法:凡边城堠望,每三十里置一烽,须在山岭高峻处。若有山冈隔绝,地形不便,则不限一数,要在烽烽相望。若临边界,则烽火外周筑城障。”

除了烽火的放置,还配备了专人管理。大概意思就是,有主副负责人各一位,另每一座烽火台担任望视敌情动静的员丁6人。

5人要换班时刻观望,1人负责掌管派送兵符通牒等,各司其职。

《武经总要·唐兵部烽式》载:“凡掌烽火,置帅一人,副一人,每烽置烽子六人,并取谨信有家口者充。副帅往来检校,烽子五人分更刻望视,一人掌送符牒,并二年一代,代且须教新人通解,始得代去。如边境用兵时,更加卫兵五人,兼收烽城。”

狼烟是古时边防军事的一种报警信号,因此唐朝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条以及使用细则。

比如上文提到唐朝兵部的《烽式》,大概就是相关使用细则的一些规定说明,毕竟打仗也不是儿戏。

之所以取名狼烟,是因为当时中原的人首次见到游牧民族时,被他们的速度与力量所折服,就像“狼”一般的聪明与锋利。

加之信息的交流不通畅,误传突厥人的祖先是狼进化而来,而其妻女也是狼所演变。故此,突厥人所组成的军队,也被称为“狼队”,领导人被称为“狼主”。

其实这种说法的来源可信度不是很高,但有一个重要的理由是,因为游牧人喜欢生食动物之肉,且将动物的皮毛做成衣服帽子等等装备自己,好让自己隐秘在丛林当中被当作动物而方便进行偷袭活动。

从而有了放狼烟,寓意着“狼来了”的游牧民族入侵的说法。

但其实,在少数民族文化中,尤其在西北地区,的确信仰着狼为他们祖先的文化。从以往的历史记载来看,匈奴人信仰的狼图腾,便是最有利的证据之一。

唐朝时,吐蕃国也同样信仰狼作为他们的民族神,故唐朝把吐蕃称作“狼蕃”。这样一来,燃烧狼烟,就代表着有外敌入侵,预示着边境即将发生战争。

因“狼”放烟,本身与狼无任何关系,只是一种比喻象征罢了。

因此,“狼烟”便由此而来。

当然,狼烟作为古时军事报警信号,传达的速度也是很可观的,可做到“一夜就倾万里”。

狼烟作为重要的古代军事通讯手段,被一直延用到了明清时期。有效并及时地帮助了国家抗击外族入侵,为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

尽管到了如今,它失去了原先的职能,但它却早已成为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至今在山东烟台,作为明朝海关防御部署、抗击倭寇的重要关口,在当地还设置了类似烽火台的“狼烟墩台”,继而被当地人称作了后来的烟台。

在历史的沉淀下,成为了我们怀古历史的重要见证。

标签: 狼烟

更多文章

  • 清朝十大附属国盘点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附属国

    清朝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一直是不稳定的局面,这种宗藩关系表面看上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因为周边国家每年要向清朝”称藩纳贡“。但实际上这种宗藩关系是维系中国和周边各国友好关系的纽带。我们一起看看昔日的附属国有着怎样的命运。1、清朝与朝鲜的关系在清兴起以前,朝鲜与明朝保持着传统

  • 雍正帝妃子列表及结局盘点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雍正帝

    《甄嬛传》中,雍正的妃子们基本上都没有好下场。皇后乌拉那拉氏,被雍正禁足于景仁宫,最终暴毙而亡;华妃,哥哥年羹尧失势后,雍正与她反目,最终自杀;沈眉庄,和太医温实初偷情,最终死于雪崩。其他的不重要角色就不一一赘述了,反正在《甄嬛传》中,只有甄嬛走到了最后。她在雍正死后,成为皇太后,受到乾隆的孝敬与爱

  • 刘邦的亭长一职是多大的官 相当于现在什么部门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亭长

    楚汉之争,以刘邦的胜利画上句号。按“胜者王侯败者贼”的道理,人们更应该推崇的是刘邦。但为什么在很多人心中,对项羽的评价要远高于刘邦?我们先来看下两人的生平,从出身地位,教育程度,生平事迹,抱负志向做下对比参照。有历史记载的亭长,恐怕也就只有刘邦一人。刘邦这个亭长是干什么的?究

  • 小酥肉的由来是怎样的?小酥肉和苏妲己有什么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小酥肉

    尧舜禹是上古时期的三位帝王,他们由于采用禅让制,所以被评价为千古一帝,但在尧舜禹的时代结束之后,封建时代就差不多要来临了。如鲁迅先生所说,封建时代是一个人吃人的时代,而身为帝王这样的集权人物,更是无所不做其极,别说杀人了,就算是吃个人都是有可能的。残暴的纣王要说起残暴君王的话,商朝的商纣王无疑是排得

  • 除了锦衣卫之外 还有哪些直属皇帝的特务机构?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锦衣卫

    锦衣卫是明朝的一个特务组织,直接听命于皇帝,由于锦衣卫的话就是皇帝的金口玉言,所以这个部门在行事的时候可以直接忽略掉很多的法律,因为王法大于一切。正因为可以目无法纪,锦衣卫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臭名昭著,大臣想辩解还有理说不清,因为你面前的人是皇帝。汉朝的特务机构其实锦衣卫也并不是明朝首创,在锦衣卫之

  • 摸金校尉是由谁设立的?摸金校尉的历史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摸金校尉

    最近上映的盗墓类电视剧《怒晴湘西》,可谓是又掀起了探索底下未知的谜团热情。作为《鬼吹灯系列》的影视,肯定受到不少观众的追剧。这一次的主角不再是摸金校尉,而是卸岭和搬山派登场。作为天下霸唱笔下的作品,《怒晴湘西》讲述的不再是胡八一等人,而是卸岭和搬山这两派人物登场,和摸金校尉不同,他们也有自己的探墓手

  • 周朝历代周天子世系表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周朝

    一、西周 西周朝(公元前1029年-公元前771年),始于文王,终于幽王,共13帝。周朝的始祖名弃,帝喾的后裔,弃曾做过尧,舜的农师。周朝姬姓。1、文王 在位51年,文王姓姬名昌,父名季。姬昌即位后曾一度被商王所泅,后被释放。他礼贤下士,有姜子牙等名辰辅佐,为以后灭商打下基础。据传文王死时97岁

  • 商朝历代帝王世系表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商朝

    商朝(约公元前1675年-前1029年),始于商汤,终于商纣,共30帝,享国646年。因商朝曾都殷,所以商朝又称殷商。商朝时奴隶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并在文化,青铜冶炼等发面达到较高的水平。商朝子姓。商王世袭是先弟后子. 商汤立国后,汲取夏代灭亡的深刻教训,废除了夏桀时残酷压迫人民的暴政,

  • 夏朝历代帝王世系表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夏朝

    夏朝君主于古籍中被称为后、夏后、夏后氏,亦有称之为帝者。自启至桀凡十三代,十六传,历四百七十二年(一说四百三十二年),是为后人所推算。如夏代的开始从夏禹算起,自禹至履癸(桀),则共十四代、十七王,前后经过了四百余年。1、启2、太康3、仲康4、相5、少康6、予7、槐(芬)8、芒(荒)9、泄(世)10、

  • 汉献帝刘协的皇后分别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汉献帝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自古乱世出英雄,这个时期的英雄有蜀国皇帝刘备、千古名相诸葛亮、一代枭雄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等等,人们往往忽略那个做了三十多年的傀儡皇帝汉献帝刘协,作为亡国之主和傀儡皇帝,汉献帝是怎样生存下来并且安享晚年呢?原来多亏这三个女子,她们分别是董贵妃、伏皇后、曹节。董贵妃,汉臣董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