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历史上为什么有两个齐桓公

历史上为什么有两个齐桓公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887 更新时间:2024/3/5 8:31:02

一说到齐桓公,很多人首先想到的肯定就是春秋霸主之一的齐桓公姜小白了,他在鲍叔牙和管仲的协助之下,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可以说功业非常大。但其实在历史上,却不止有一位齐桓公,还有另一个。那这另外一位齐桓公究竟是谁,为什么他也被称为齐桓公呢?这位齐桓公又有什么样的功绩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田齐君主齐桓公

田午(前400年-前357年),战国时期田齐第三位君主,田齐太公和与孝太妃之子,谥号”孝武桓“。其因与“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姜小白易混,故多称为“田齐桓公”或“田桓公”。

公元前375年,田午弑杀齐侯剡,另立田剡之子喜为君,又于是年将其弑杀,自立为君,次年改元。田午在位前期,”诸侯并伐“,而后,创建稷下学宫,招揽天下贤士,并开始对诸侯发动反击,使齐国得以改变屡战屡败的局面。

相传扁鹊(战国时名医皆称”扁鹊“)曾面见桓公,在其疾病由轻到重衍变时连劝了三次,田午因为讳疾忌医而不听,后来扁鹊再来时,现其已病入膏肓,无法医疗;扁鹊只得转身而退,并连夜逃出齐国,不久田午就病发而去世了。

2、如何区分两个齐桓公

西周灭商之后,周武王将开国第一功臣姜太公封在齐地,是为姜姓齐国。春秋时期,姜太公的后代子孙、姜姓齐国的第十六代国君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齐国虽然在齐桓公去世后失去霸主之位,但依然还是春秋一等大国。然而与很多诸侯一样,齐国在春秋后期也出现了严重的卿大夫专权犯上问题。最终导致田氏取代姜姓成为国君,史称“田氏代齐”。

田氏取代姜姓后依然以“齐”为国号,是为田氏齐国。因为统治家族完全改变了,所以田氏齐国为国君起谥号时不需要考虑是否与姜姓齐国的谥号重名。比如田氏齐国的初代国君田和的谥号叫“太公”。

田氏齐国的第三代国君田午的谥号是“齐桓公”,中国历史上便出现了两个“齐桓公”。为了与姜姓齐桓公区别,田午在后世被称为“田齐桓公”、“齐桓公午”或者“蔡桓公(田午曾经长期居住在上蔡)”。

3、田齐桓公有什么功绩

田午(前400年-前357年),战国时期人,生于齐康公五年,田氏代齐以后的第三位齐国国君,当时称“陈侯午”(上陈下土),《竹书纪年》作田侯午,《史记》等后世史料作田齐桓公。田氏代齐之后,虽然齐国的君主出现了变更,也即由姜氏变成了田氏,但是,对于田氏来说,继续使用齐作为国号。对于田氏齐国历史上的齐桓公,因与“春秋五霸”之一的姜齐的齐桓公小白相同,故史称“田齐桓公”或“齐桓公午”。在战国初期,田齐桓公本名“田午”,史载他“弑其君及孺子喜而为公”,意思是说他杀了兄长田剡而自立。

最后,“田齐桓公”在位时,因为他弑杀兄长导致了内乱,这给了各个诸侯国干涉齐国的借口。彼时,燕国、魏国、鲁国、魏国、赵国纷纷进攻齐国,以此攻占齐国的疆域。对内忧外患的局面,田齐桓公奋力抗争。在公元前370年,齐国不仅抵挡了魏国、韩国、赵国等诸侯国的进攻,还夺取了燕国的桑丘,逐渐改变了被动挨打的局面。除此之外,对于田齐桓公这位君主,在位时曾创建稷下学宫,招揽天下贤士,聚徒讲学,著书立说。一时人才荟萃,彬彬大盛。

稷下学宫在其兴盛时期,汇集了天下贤士多达千人左右,其中著名的学者如孟子(孟轲)、淳于髡、邹子(邹衍)、田骈慎子(慎到)、申子(申不害)、接子、季真、涓子(环渊)、彭蒙、尹文子(尹文)、田巴、儿说、鲁连子(鲁仲连)、驺子(驺奭)、荀子(荀况)等。对此,在笔者看来,稷下学宫的创建,为齐国之后的变法和强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在战国时期,齐国、秦国、魏国、韩国、楚国、赵国、燕国等都在大力招揽人才,对于齐国来说,自然也通过稷下学宫来聚集了高质量的人才。总的来说,在齐国历史上,两位齐桓公都是非常有作为的君主,也即都推动了齐国的强盛。

标签: 齐桓公

更多文章

  • 楚王好细腰是谁的腰 楚王又是哪个楚王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楚王

    可能有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句话“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第一次听这句话可能联想到的就是,楚王喜欢细腰的美女,因此宫里的美女为了让自己的腰变得更细,都十分拼命,最后饿死了不少人。但其实对于这句话的理解,还是要与真实的历史环境进行一些联合的,因此这句话还是要放在真实的历史中去理解

  • 古人为什么有字有号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古人

    在我国古代,一个人的诞生之后,长辈会给这个人起第一个名字,这就是所谓的“幼名”。等到长大成年了之后就会在名之外再取一“字”。《礼记·士冠礼》:"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的"名"只在君王或长辈

  • 古代为何称妇女为巾帼 六艺指的是哪六中技能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古代

    在我国古带所谓六艺所指的六种技能是指:礼、乐、射、御、书、数。而巾帼则是指古代妇女头上所带的头巾和发饰,借指妇女。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开始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巾帼”由来古时候的贵族妇女,常在举行祭祀大典

  • 清朝知府的权力有多大?知府级别有多高?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知府

    “知府”作为封建王朝中一项重要官职,自唐代设置起,一直被沿用至清代。都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虽然这里的“清知府”指的是“清廉的知府”,而非“清代的知府”,但是也可以看出知

  • 左派右派的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左派

    随着教育的提升,加上信息传递越来越发达,如今平民老百姓也会经常接触到一些政治性的词汇。其实如今很多政治性的词汇都是来源法国大革命时期,那么为什么我们的学科标准,仍然是西方的标准?我们首先要了解世界历史的一个大背景。第一:西方真的衰落了吗?美国加州大学历史学教授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认为1

  • 封笔仪式表示休假期间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封笔仪式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封笔仪式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这个一般人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一看就知道,但是最近大家问得比较多的是在这个清代的除夕夜皇帝也搞这个封笔仪式,那么这个封笔仪式有代表了什么意思呢?这个答案还是不一样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1、封笔仪式是啥意思常规的封笔仪式其实很简单理解的,那

  • 清代皇帝除夕的封笔仪式表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封笔仪式

    说到这个封笔仪式很多人也都知道的吧,其实就是说要封笔了,然后来举行一个仪式了,也就这么一个事情,但是其实现在的这个封笔仪式和古代的可不一样哦,话说清朝皇帝在除夕的时候也会搞这个封笔仪式,那么这个仪式又表示什么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的,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了,一起来学习学习!1、清代皇帝除

  • 北伐皇帝中谁的功业最大?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北伐

    北伐的皇帝,以南北朝时期的刘宋开国皇帝刘裕和明朝永乐大帝最为著名,其中最成功的,还得属永乐大帝朱棣。刘裕只是占据了半壁江山,而朱棣五次北伐,将蒙元势力彻底赶出中原,远奔漠北极寒之地,极大地巩固了汉人统治的天下。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明朝的天子中,除了开国皇帝朱元璋,就得

  • 古代太上皇退位后都自称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太上皇

    中国古代自从秦始皇创建秦朝,并且开创“皇帝制”以后,相应地也就诞生了皇帝这一职业,皇帝都自称为“朕”,并且这个职业是没有年龄限制的,通常都是寿终正寝以后才能够自动退休,很少存在有当过皇帝但是却提前退休的人,当然很少并不意味着不存在,中国古代就出过二十

  • 白月光与朱砂痣什么意思 白月光和朱砂痣有什么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白月光

    在之前《延禧攻略》这部剧当中,温婉端庄的富察皇后受到了非常多剧迷们的喜爱,就连饰演富察皇后的秦岚也因为饰演富察皇后而洗白了。富察皇后不仅仅是乾隆皇帝心目当中的白月光,同时也是千万剧迷心目中的白月光。因为富察皇后,秦岚火了,但同时“白月光”这个词也跟这个一起火了。白月光和朱砂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