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如何评价隋炀帝及历史功绩?

如何评价隋炀帝及历史功绩?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534 更新时间:2024/2/25 15:21:41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3月11日,在位604年~617年)。隋朝的第二个皇帝,杨坚的次子,他杀死文帝及兄长杨勇后继位。在位14年,被农民大起义的浪潮困于江都(今江苏扬州市),为部下宇文化及等发动兵变缢杀,终年50岁,葬于今江苏省扬州时邗江区西湖镇。隋炀帝是个很有才华、头脑精明的人,却以残暴著称于世。

隋炀帝失败的地方是用民过重、急功近利,太想建立伟业了。三驾辽东不仅消耗了大量自己的主力军队,而且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主要是兵役太重。本身修建大运河就伤民大重,损伤国体。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战争,也同样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隋炀帝因过分自信与轻敌,导致第一次征高丽的失败,并陷入战争泥潭。致使不满的士兵发动兵变。人民也为逃避沉重的负担纷纷起义造反,为大隋王朝的覆灭打下了伏笔。但大隋是有能力平定起义、叛乱的,这一点可以从他的手下李渊的军队后来平定叛乱可看出。

“一善固然不能遮百恶,但一罪也不能废百功。”评论隋炀帝,功就是功,过就是过,功不折罪,瑕不掩瑜,归根结底隋炀帝不失为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可谓千古一帝,因为他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建树最多的皇帝之一,他又是一个人生极其复杂的君主,一个集文士、武帅、阴谋家、野心家、暴君等众多角色于一身的人,不是简单的昏君、暴君就能评价的。是非功过后人评说,用在隋炀帝身上太合适了。千百年来,对于隋炀帝杨广的评价,一直存在极大争议。杨广的三个谥号是对其帝王生涯极好的概括。

唐高祖李渊赐杨广谥号“炀”,《周书·谥法》中记载:“去礼远众曰炀,好内远礼曰炀,好内怠政曰炀,肆行劳神曰炀。”杨广弑君父、杀兄弟、逼姐妹,犯下不伦之罪。据唐史学者胡如雷估算:在隋炀帝即位后的八年内,他一共兴修了22项大的公共工程,唯独没有给自己修建陵墓,平均每年征用400万人次的劳动力,这样大兴土木,滥用民力,最终导致百姓起义,天下大乱。

自封“大夏王”的窦建德谥杨广为闵帝,“闵”字同“悯”和“愍”,有怜恤、哀伤之意。杨广第三次下扬州时,见天下大乱,无法挽回,命修治丹阳宫(今南京)。然而从驾的都是关中卫士,他们怀念家乡,积怨颇深。终于,宇文化及发动兵变,逼缢隋炀帝。说他荒淫无度,然而他的正室萧后始终被宠爱,被尊重。他死后,萧皇后和宫人仓促中用床板做了一副棺材,偷偷将其葬在江都宫的流珠堂下。多年后,萧后死后也与其合葬。

皇泰主杨侗谥杨广为“明帝”,“明”指照临四方。杨广极富政治抱负,雄图大略,《资治通鉴》评价:“隋氏之盛,极于此矣。”他掘长堑、置关防、开驰道、筑长城、置粮仓,“三驾辽左”,开凿并沟通大运河……一项项工程背后是他锐意改革的大手笔和大气魄,也可说是利在千秋。

秦始皇做过的事,隋炀帝多半也做了,而且他还没有焚书坑儒;隋炀帝做过的事,唐太宗多半也做了,唐太宗的贞观时代远不及他大业前期富庶;然而,秦始皇、唐太宗都有“千古一帝”的美誉,隋炀帝却落了个万世唾骂的恶名。所以,结论是:胜利者写的历史等于谎言。历史概莫如此。

可以说,汉的辉煌与唐的盛世,实际上分别是对秦、隋两个王朝的接力。这种接力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有意思的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两个人造工程长城和大运河也都分别出自这两个朝代。现在常说“周秦汉唐”,但忽略了隋,显然有失公允。扬州考古研究所所长束家平认为,隋炀帝其实是一个大的战略家。他错就错在走得太急了。

之所以在人们的固化印象中,隋炀帝是个反面教材,是因为隋以后的朝代尤其是李唐出于政治需要,放大了隋炀帝所犯的错误,又因为一些艺术作品的介入,将他丑化、妖魔化。长期以来,隋炀帝的建设和开拓之功被人忽视。隋炀不幸为天子,安石可怜作相公。

隋炀帝之功绩

(1)589年,被隋文帝杨坚任命为大将军,灭陈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2)开通大运河,成为了贯通南北的水路,加强了南方与中原的联系。

(3)创立进士科,标志科举制度的正式开始。

(4)修筑东都洛阳,使洛阳成为了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隋炀帝之过

(1)开通大运河,营建东都洛阳,修长城都是同时展开,对百姓劳役不息,征调不止,人民生活悲惨。

(2)好大喜功,三征高丽,不仅士兵死伤半数,还征调劳役兵役,导致田地荒芜,农村经济破坏。

(3)为张扬国威连年出巡,三下江都,奢侈浪费,所需费用均由所经过的州县的百姓承担。

(4)采用严刑酷法,凡是反抗朝廷者,不问缘由,皆斩。

如今,学界对于隋炀帝的评价已相对中肯客观了,对隋炀帝的死与京杭大运河的关系也做了约略的说明: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华阴人(今陕西华阴),生于隋京师长安,是隋朝第二代皇帝,唐朝谥炀皇帝……他在位期间修建大运河(开通永济渠、通济渠,加修邗沟、江南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营建东都迁都洛阳城,修订了法律,主要是针对隋文帝末年比较严酷的法律进行了改革;设立了进士科,促成了科举制的形成;兴办学校,访求遗散图书,并加以保护;几次派遣使者去流求和西域,加强了内地同边境的关系。但是,隋炀帝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他倚仗国力富强,骄奢淫逸,好大喜功。年年征发繁重的徭役和兵役,使农民背井离乡,造成大量田地荒芜,社会生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他年年远出巡游,三游江都,三至涿郡,每次出游,大造行宫,严重骚扰了地方百姓的正常生活。他亲征吐谷浑,三次远征发兵进攻高丽,穷兵黩武。他制法却不守法,采用严刑酷法威逼百姓,造成天下大乱直接导致了隋朝的灭亡,618年在江都被部下缢杀。

标签: 隋炀帝

更多文章

  • 太平天国集体降清的八个王分别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太平天国

    清咸丰十年四月(1860年6月),太平军占领江苏省城苏州,忠王李秀成以苏州为省会建立苏福省,为了巩固得来的基地,太平军加固了苏州的城墙,并在各大城门上设置大炮,以防清军来袭之用。1863年9月,淮军在相继攻克攻上海、太仓、昆山等地之后,向苏州城发起强攻,但因苏州城防坚固而久攻不破。苏州守将是太平天

  • 角黍指的是什么 角黍是用什么做的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角黍

    粽子是我国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相信大家都有吃过。现在粽子的做法和口味都很丰富,每年还能看到一些不那么“传统”的粽子。那粽子这个名称其实是在明清以后才被人们这样称呼的,在此之前,粽子是叫角黍。角黍和粽子在制作方法上没有太大区别,不过使用的材料不同,粽子的主要食材是糯米,而角黍是黄

  • 九门提督与兵部尚书谁大 哪个掌握着兵权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九门提督

    在古代的权利结构中,两者都是“从一品”,不过早期的时候,九门提督属于“正二品”。若是论非常时期的话,九门提督无疑比兵部尚书的拳头要硬。回看当年,慈溪太后要对付维新派的时候,危急时刻将亲信“荣禄”调往北京城,先是担任了九门提督,之

  • 古代“江南”具体指哪些地区?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江南

    江南,长江下游南岸,东南丘陵北部的江浙长三角地区。狭义上指代宋朝时的江南东路即江东和两浙路(现在长江流域下游南岸的浙江全境、苏南,皖南及上海地区)。广义上还包括江苏安徽两省的长江北岸、江西、福建、广东及湖北、湖南、广西部分地区。古代又号吴越、江东、江左。中国气象预报的江南地区指的是长江中下游南岸、南

  • 古代“燕云十六州”具体指哪些地区?燕云十六州历史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幽蓟十六州或燕云之地,古代地理名词,即今北京、天津海河以北,以及山西、河北北部。包括燕蓟节度使所辖的燕、蓟等十一州,与河东节度使所辖的云、蔚等五州。幽州为汉朝时北京名称,“燕云”一名见于《宋史·地理志》。燕云十六州东西宽约600公里,

  • 古代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的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母后皇太后

    古代的继承制自商朝末期就开始使用嫡长子继承制,立嫡立长,但在具体的实施中,会有很多的特殊情况出现,尤其是清朝的皇室,嫡长子继承制基本就行不通了,甚至一度还出现了一段时间的秘密建储,所以在清朝时期,因为储君并不一定出自皇后,所以等储君登基之后,就可能会出现两宫太后并存的局面。当然,太后和太后是不一样

  • 保山花街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花街

    保山花街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每年的端午节,这里都会举办活动。从早年简单的赶花市,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大型的综合博览会,吸引着国内以及国外的游客。很多朋友对保山花街的起源以及历史感到好奇,那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讲讲有关保山花街的背景故事。端午节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其中蕴藏的文化内容其实非常

  • 合卺礼指的是什么 古代婚礼中的合卺礼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合卺礼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合卺礼的事情,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合卺礼是什么意思,其实也还是比较好理解的,因为只要理解了古代婚礼习俗的一些讲究就清楚了,所以这个合卺礼到底是指的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简单的分析学习看下吧。1、合卺礼指的是什么合卺礼指的是“夫妻交杯同饮”,并不是什么夫妻将

  • 唐朝武周时期“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官职职权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看过《神探狄仁杰》的朋友都知道,狄仁杰的官职是丞相,准确的来说,是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虽说这只是个正三品的官职,但狄仁杰每到一地,当地的长官都是毕恭毕敬。像第一部中的幽州刺史方谦,第二部中的柳州刺史温开,在得知狄仁杰的真实身份后都是赶紧下跪行礼,还得再尊称一声“阁老”。还有在

  • 盘点元末明初五大猛将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定边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此期间猛将层出,能排到前五的人,都在朱元璋和陈友谅的队伍之中。朱元璋手下阵容强大,最终一统天下。但陈友谅有一猛将以一当百,天下无敌,朱元璋手下猛将无人能敌。元末明初五大猛将,下面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五、王弼(?~1393年),号双刀王,安徽临淮(安徽凤阳)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