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清朝七品知县的权力有多大

清朝七品知县的权力有多大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562 更新时间:2024/1/24 11:32:59

在清代地方“省、府、县”三级行政系统的设置中,县作为基层行政单位,乃系皇权基层民众延伸的最直接、最有效媒介。所谓“天下之治始于县”,知县作为县级政权最高行政长官,更是被雍正皇帝称为“亲民之官,吏治之始基”的重要官职。

县衙,作为县级政权的核心,在知县的领导下,“掌一县治理,决讼断辟,劝农赈贫,讨猾除奸,兴养立教”,并对一县教育、礼法、祭祀乃至养老事宜,“靡所不综”。相对于封建朝的最高统治机构朝廷而言,县衙于一县之中几同朝廷,而知县在一县之中的巨大权限,甚至如帝王一般存在。

那么,清代知县领导之下的县衙,到底拥有多少官吏、多少职能机构,才能完成对县级政权的治理呢?

《清史稿·职官志》明确记载:“县知县一人,正七品”,相比较于现今的公务员级别划分,基本等同于县处级正职,相当于一县之长。只不过,清代的知县较之现如今的县长,职权范围更大、手中权力更大。就知县的具体职权来看,知县几乎兼任一县所有职能机构的一把手,对一县之内几乎所有工作都拥有绝对领导权、决策权。甚至在执掌一县政务的同时,知县还担负相当部分军务职能,剿匪平叛、筹集军资,可谓无所不能、无所不掌。

清代朝廷对于知县官职人选的选择,也经过了数次更改并逐步发展完善。顺治朝,“依明往例,行取知县”;康熙朝,“命督、抚举贤能”;乃至咸丰朝的“优胜劣汰,顾其时杂流竞进”直到清末时期,依据捐纳、军功、垦荒、荒政等综合考量标准进行知县官职人选的选拔任免。

知县三佐贰官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清代知县一下一般设置佐贰官:县丞、主薄、典史。《清史稿·职官志》记载:

县丞、主簿,分掌粮马、征税、户籍、缉捕诸职。典史掌稽检狱囚。(无丞、簿,兼领其事)

具体细分下来,县丞主管一县书档案、仓库、粮马、征税等,品秩为正八品,基本相当于现今的乡科级正职级别;在县丞之下,设置攒典一人,协作办公。主薄主管一县户籍、缉捕、文书办理事务,品秩为正九品,基本相当于现今的股所级正职级别;在主薄之下,同样设置攒典一人,协作办公。典史基本相当于现今的县公安局长、县看守所所长的合并,只是行政级别属于未入流。而且,如果县衙不设置县丞、主薄,典史还会肩负两者职能,成为知县的唯一佐贰官。

知县十大属官

除了佐贰官,知县之下一般还设置十大属官:巡检、驿丞、库大使、仓大使、税课司大使、徬官、河泊所大使、训科、训术、僧会。

按照《清史稿·职官志》中的职能记载,巡检一人,追捕盗贼,查办违法乱纪之事,品秩从九品;驿丞一人,县驿站领导,未入流;库大使一人,县衙仓库主管,根据仓库等级不同而品秩不同;仓大使一人,县级粮库主管,未入流;税课司大使一人,执掌赋税征剿,未入流;徬官一人,执掌一县水利闸门之蓄水和放水,未入流;河泊所大使一人,掌管渔业赋税,未入流;医学府正科训科一人,县医院院长,未入流;阴阳学府训术一人,掌占卜,未入流;僧纲司僧会一人,掌宗教事宜,未入流。

就知县一下的属官种类和职权范围来看,几乎囊括了一县所有庶务。除军务外,在知县统领、佐贰官辅佐、属官具体负责的县衙中,俨然一个微型朝廷。

三班六房

除了佐贰官和属官以外,县衙下辖日办公之三班六房:吏、户、礼、兵、刑、工六房;皂、壮、快三班。

六房,对应朝廷六部,乃系县衙的直属组织机构,“附于州县公堂之左右”。县衙六房,设置书吏一名,并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招募助手协助办公。书吏,可有上级政府委派,也可由知县自行招募。

三班,分为负责县太爷升堂审案时的站班、行刑等事的皂班,也就是影视剧中常见,高喊“威武”,负责打板子的两排衙役;负责力差、催科、征比等工作的壮班,基本类似于现今税务部门的执法人员;负责缉奸捕盗、破案、解囚、捉拿犯人等工作的快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捕快。

清代县衙,在知县的领导下,机构设置复杂、系统;官员配给众多、全面,相较于治理国家的朝廷而言,丝毫不差。知县,作为县级政权的最高行政长官,主抓全面、领导一切,权力巨大。

标签: 知县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名叫张苞的有几人?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张苞

    在汉末三国时期,大部分人的名字都是单字,比如刘备、张飞、赵云、关羽、马超、黄忠等。在此基础上,重名,也即同名同姓的情况,自然是难以避免了。比如当时的东吴和蜀汉,各有一位名为马忠的武将。对于东吴的马忠来说,大家都很熟悉,因为不管是在正史中还是在演义中,都是他俘获了关羽父子。而就蜀汉的马忠来说,建安末

  • 什么叫做国士无双 能被称得上国士无双的人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国士无双

    国士无双一词最初出现在西汉时期史学家《史记·淮阴侯列传》中,在《史记》中写道:诸将易得。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秦末时期,韩信因为不受项羽的重用,于是投奔了刘邦,但是刘邦却是敷衍应对。无奈,韩信不辞而别,于是便有了萧何在月下追回韩信,并对刘邦说韩信乃是国士无双,刘邦这才将其拜为大奖。那么如

  • 花神皇后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花神

    在历史上有一位皇后叫这个花神皇后,那么很多人要问了,这个花神皇后到底是谁呢?她又为什么会被称为是花神皇后呢?对于这些问题如果感兴趣的话,下面就跟谁小编的脚步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感兴趣的网友不要错过了,速度来分析揭秘看看吧。花神皇后就是汉惠帝刘盈的皇后“张嫣”。张嫣为什么

  • 蒋经国的夫人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蒋经国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蒋经国的夫人比较感兴趣,那么这个蒋经国的夫人到底是谁呢?话说还是一位这个苏联人呢?那么蒋经国苏联妻子最后的结局又是什么呢?又和蒋经国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对于这些问题感兴趣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研究看看。2004年12月15日,在台北荣总医院,一位形容枯槁、白发苍苍的老妇人躺在病床上,她

  • 陈玉成有几个老婆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陈玉成

    说到这个陈玉成,大家应该都知道,他可是太平天国的高级将领,而且他的实力非常厉害。同时也是被封为英王,有了自己的封地。那么陈玉成一生有几个老婆呢?他和李秀成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陈玉成有几个老婆英王陈玉成一共有三个老婆,他的发妻是蒋桂娘,两人在太平天国军中相识,后来为陈玉成生

  • “王太后”称号的历史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王太后

    王太后,是王、亲王、国王之母的封号。最早在中国战国时期就有王太后出现,是世界上最早的太后。中国中国最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有王太后存在,如赵国的趙威后、秦国的宣太后、夏太后等等,都是王的母亲,因而得称王太后。汉朝延续了战国时期王母称王太后的制度,后宫妃嫔若生子、且其子有封国,可在皇帝崩后出宫前往其子

  • 诸葛亮《出师表》提到过哪些武将?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诸葛亮

    众所周知,诸葛武侯的《出师表》是中国古文最优秀的代表作之一。《出师表》的主要内容大体上分为三种:第一是诸葛武侯向后主刘禅介绍出师北伐的原因;第二是劝谏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第三是向刘禅推荐要重用的人才,比如郭攸之、费祎、蒋琬、向宠等等。不过有人感到奇怪的是,诸葛武侯《出

  • 东周末代周天子:周赧王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周赧王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朝代,和西周相对应。众所周知,在西周末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引发了周王朝的内乱。西周覆灭后,郑国、卫国、晋国等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公元前453

  • 三国历史上都有谁当过“折冲将军”官职?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折冲将军

    在汉末三国时期,武将的官职主要分为杂号将军和重号将军这两个类型。其中,重号将军虽然地位较高,但是数量有限,主要为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四方将军等。因此,从西汉时期开始,朝廷就册封了大量的杂号将军,以此授予立下战功的武将。到了汉末三国时期,杂号将军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比如关羽

  • 太平公主有几次婚姻 太平公主最喜欢谁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共有两次婚姻,但这两次婚姻都算不上幸福,也让太平公主的性情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太平公主首次婚姻是嫁给唐高宗的外甥薛绍,两人非常恩爱,生有四个孩子,当时太平公主也没有做出不轨的事情。不过,此后因薛顗参与谋反,导致薛绍被牵连,最后饿死狱中。薛绍是被冤死的,太平公主就这样失去了爱人。在第二次婚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