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荀彧为曹操出过哪些计谋?

荀彧为曹操出过哪些计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897 更新时间:2024/1/18 21:37:20

提到曹操手下的智囊团,那么荀彧就必须要说一说了。他跟随曹操二十余年,一直被认为是曹操的首席谋士,就连曹操极其信任的郭嘉也都是他推荐来的。在曹操看来,荀彧有着“王佐”级别的谋略智慧,对他的到来也是非常兴奋。那么,荀彧到底有着什么样过人的谋略,能够得到这样的赏识呢?

三国时期,在曹操的阵营中起支撑作用的就是曹操手下的谋士,没有人才,一个集团便不会有未来。曹操手下谋士众多,知名的就有十几个,如:荀彧、郭嘉、程昱等,不知名的数不胜数,这些人组成了曹操的智囊团,为曹操出谋划策,可以说曹魏集团能有那样的功业,与智囊团是分不开的。

在这个智囊团中,荀彧可以说是曹操的首席(第一)谋臣,追随曹操二十多年,为魏集团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但最后结局很悲剧。

现在,书房菌给大家介绍一下荀彧。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生于公元162年,卒于公元212年,终年50岁。东汉末期,荀氏是豪门大姓,名门望族,其祖辈也都是做官的。史书中说:“祖父淑,字季和,郎陵令。彧父绲,济南相。叔父爽,司空。”

三国时代的智谋人物,除了诸葛亮,似乎对荀彧的历史评价最高。在荀彧少年时代,荀彧就显示出了其经天纬地之才,“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曰:‘王佐才也”。意思就是说荀彧具有可以辅佐英主成就帝王霸业的才能。永嘉元年,荀彧被举荐为孝廉,出任守宫令。

荀彧慧眼识曹操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使得东汉政权名存实亡,中平六年八月,董卓入主京师,社会矛盾变得更加尖锐。各路诸侯推举元袁绍为盟主,统帅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其实,各路诸侯表面上都是为讨伐董卓,实际上都是打着“奉旨讨贼”的旗号借机扩充自己的势力,为自身谋取利益。一大批的士吏也身不由己地卷入此次政治斗争,刚出仕的荀彧便迈出了他人生很重要的一步。

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董卓入京后,荀彧认为“卓暴虐已甚,必以乱终,无能为也”,于是就用“求出辅吏”为借口,巧妙地离开了董卓阵营。在荀彧眼里,董卓只是一个残暴不仁的集团首领,绝对不是雄才大略的英主。

后来,荀彧逃难到冀州,当时冀州已经归属“四世三公”的袁绍,袁绍的声威在当时可以说是四海之内无人能及,“豪杰皆附绍,皆思为之报,州郡蜂起,莫不假其名”。当时,荀彧的兄弟荀谌、同乡郭图等人都已经成为袁绍帐下谋士,袁绍以上宾之礼对待荀彧,希望荀彧能留在自己帐下,为自己出谋划策。荀彧却见袁绍“终不能成大事”,初平二年,荀彧离袁绍而投曹操。

曹操知道荀彧来投靠自己,非常高兴,说“吾之子房也”。任荀彧为司马,荀彧当时二十九岁。荀彧到了曹操集团,如鱼得水,尽情发挥自己的才干。事实证明,荀彧的选择是完全正确的。

荀彧到了曹营,一直是曹操的留守“大将军”,稳固着曹操的大后方,使得曹操没有后顾之忧。期间充分展示了自身的军事谋略,长远的眼光。

七条奇计

第一条,深固根本。初平三年,曹操出任兖州牧,兴平元年,曹操东征陶谦,荀彧留守大本营兖州。张邈,陈宫趁机发动叛乱,吕布率军准备攻打兖州。此时,荀彧兵微将寡,处变不惊。他先安抚其中两座城池,并且迅速出击出击杀死了勾结叛军的官吏,又智退郭贡大军,保住了曹操的大本营,并且劝谏曹操先保有兖州,深固根本,避免吕布等再次偷袭,建议曹操先平吕布,再图徐州,并且在征战中尽量减少杀戮。曹操听取了荀彧的建议,大败吕布,巩固了自己的后方。

第二条,奉迎天子。公元196年,汉献帝讨回洛阳,对于是否奉迎汉献帝,曹操手下争论不休,始终没有统一意见,此时荀彧建议曹操说:“昔晋文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高祖东伐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播越,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能远赴关右,然犹分遣将帅,蒙险通使,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是将军匡天下之素志也。今车驾旋轸,东京榛芜,义士有存本之思,百姓感旧而增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民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天下虽有逆节,必不能为累,明矣。韩暹、杨奉其敢为害!若不时定,四方生心,后虽虑之,无及。”一番精辟的言论,让曹操采纳了荀彧的意见。曹操最后奉迎天子,将天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当时袁绍等人都认为汉室气数已尽,都有称帝之心,袁术便是最早称帝者。毛玠便建议曹操“宜奉天子以令不臣,同时修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其实因为是建议曹操佳节天子的名钳制诸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正式形成。

第三条,安抚主公。曹操奉迎汉献帝后,袁绍不服,当时袁绍的实力天下第一,然而曹操北有袁绍,南有袁术,东有吕布,西有张秀等强敌未平,袁绍根本没把曹操放在眼里。“绍益骄,与太祖书,其辞悖慢”曹操看了非常生气,想要出兵讨伐袁绍。当时曹操手下众将士还以为曹操因为败给张绣生气,只有荀彧看出了曹操的心思。荀彧劝曹操忍让,又把袁绍和曹操进行对比:“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士卒虽寡,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原为用,此德胜也。夫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这就是著名的“四胜说”。一番言论是的曹操的怒气被抚平,也大大增强了曹操面对袁绍必胜的信心。

第四条,谋定官渡。公元200年,曹操袁绍官渡决战,两军相持半年,曹军缺粮,曹操丧失信心,打算退兵。此时,荀彧写信给曹操说:“今军食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是时刘、项莫肯先退,先退者势屈也。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曹操听从了荀彧的建议,继续和袁绍对峙。后来采用投奔而来的许攸的建议,亲自率兵奇袭乌巢,杀掉袁绍的押粮大将军淳于琼,焚毁袁绍粮草,最后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从此,曹操一跃成为当时最大的诸侯,实力大增。

第五条,一统北方。官渡之战后,曹操想南下攻打刘表,荀彧说,“今绍败,其众离心,宜乘其困,遂定之;而背兖、豫,远师江、汉,若绍收其馀烬,承虚以出人后,则公事去矣。”曹操依旧听从了荀彧的建议,重新屯兵黄河,随着袁绍病死,袁绍军团战斗力进一步被削弱,袁绍的几个儿子也开始为争夺权力内战不休。曹操果断出击,率军攻打袁绍之子袁谭、袁尚。这样,袁绍势力被消灭,仅剩残余,曹操一统北方,获得了相对较安定的发展局面。

第六条,先谋定,后复典。曹操领冀州牧后,有人建议他恢复九州制度,扩大冀州地域,让天下臣服。荀彧劝谏曹操说:“若是,则冀州当得河东、冯翊、扶风、西河、幽、并之地,所夺者众。前日公破袁尚,禽审配,海内震骇,必人人自恐不得保其土地,守其兵众也;今使分属冀州,将皆动心。且人多说关右诸将以闭关之计;今闻此,以为必以次见夺。一旦生变,虽有守善者,转相胁为非,则袁尚得宽其死,而袁谭怀贰,刘表遂保江、汉之间,天下未易图也。原公急引兵先定河北,然后修复旧京,南临荆州,责贡之不入,则天下咸知公意,人人自安。天下大定,乃议古制,此社稷长久之利也。”荀彧详尽的分析了恢复九州制度的利和弊,也让曹操本来犹豫不决的内心有了答案。于是曹操将此事搁置,继续追剿袁氏兄弟残余势力,使其统治地区得到进一步巩固。到建安十八年,曹操才恢复九州制度。

第七条,智取荆州。公元208年,曹操已经平定乌桓,灭了袁尚、高干。从此再无后顾之忧,决定举大兵南下,讨伐刘表,曹操又一次向荀彧征询讨伐的策略,荀彧说:“今华夏已平,南土知困矣。可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意思就是虚张声势,给刘表制造错觉,再出其不意,让刘表没有还手之机。曹操采用荀彧的建议,果然轻而易举拿下荆州。

以上七条奇计充分显示出荀彧军事谋略,战略眼光,说明荀彧是一个坚定沉着,智勇双全的谋士,思考问题表现出全局性、深刻性、预见性。他投靠曹操并不是为了偷生苟安,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这也是荀彧人格的宝贵所在。

标签: 荀彧

更多文章

  • 点天灯是什么刑罚?历史上有哪些人受过?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点天灯

    古代刑罚千奇百怪,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凌迟与人彘,前者是用小刀将受刑者千刀万剐,后者则是将人砍去四肢,割鼻挖眼,铜液灌耳,哑葯灌喉,最后再装进马桶,做成半人半猪的怪物。然而「点天灯」这项酷刑的恐怖程度,与凌迟、人彘相比,却不遑多让。点天灯,顾名思义就是将受刑者的衣服褪去,接着将他全身裹上麻布,浸泡

  • 盘点唐朝四大名相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朝

    都知道,真正繁荣的时期不可能由皇帝一个人包打天下,开元盛世的出现主要还是依靠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号称四大名相,可实际上他们都不是出自李旦和李隆基发掘,以这四个人的资历,全是武周时期就涌现出来,甚至像张说还是武则天科举选拔的人才,还受过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提携。像姚崇,在武周圣历元年(698)就

  • 古代三班衙役指的是什么人 三班衙役只有三班人吗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班衙役

    衙役:即皂、壮、快三班衙役,是州县衙门一个庞大的阶层,最低级的组织。一般来说,皂班值堂役,快班司缉捕,壮班做力差,其实也没有截然分开,皂、壮二班共负内勤、站堂、行刑、警卫、呵道等责任;快班又分步快和马快,专管缉捕。所谓“三班衙役”也只是个概称,实际上也不只三班,除了皂、壮、

  • 吕不韦妻子孩子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吕不韦

    吕不韦一生功过参半,他本可以成为秦国一统天下的大功臣,但最后却因贪恋权力导致被秦王赐死。吕不韦从一位商人,到权倾天下的秦国相邦,其实已经活出了风采,足以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足迹。不过史料上似乎并没有记载吕不韦家室的情况,他妻子和孩子的信息一概不知,这点和秦始皇有些相似。就吕不韦的地位来说,他不太可能一

  • 御营使司是什么样的官职?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御营使司

    建炎元年,置御营司,以宰相为之使,仍以执政官兼副使……初以总齐行在军中之政……四年,诏自今宰相兼知枢密院事,罢御营使。”1127年,南宋的禁军编制名存实亡,所以朝廷开设了御营使司,以此作为统辖东南各军事编制的核心机构。与此前的禁军

  • 吕不韦有后人吗 吕不韦的后代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吕不韦

    要说历史上和吕不韦关系最近的女性人物,恐怕很多人都知道是赵姬,历史上对于赵姬的记载不少,因此我们能够知道赵姬的一生是怎样的,她一开始是吕不韦的姬妾,后来送给了嬴异人为妻子,但吕不韦自己也不可能终生不娶,况且赵姬也不是他的妻子,而是妾,那么吕不韦的妻子是谁,他有没有后人呢?吕不韦的后人又在什么地方呢?

  • 历史上被吃的公主是哪个?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公主

    从各个朝代的史料来看,历史上似乎并没有哪位公主被吃,但有一位公主是吃了自己丈夫的肉,她就是梁简文帝的女儿溧阳公主。可能大部分朋友都对溧阳公主很陌生,不知道她是谁,可以说溧阳公主的一生跌宕起伏,她被迫嫁给了一个自己根本不爱的仇人,婚后生活郁郁寡欢。最后好不容易等到一个报仇的机会,溧阳公主才会以吃肉的方

  • 周瑜为东吴做了多少贡献?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周瑜

    说起《三国演义》中最经典的战役,非赤壁之战莫属了,作为三国中为数不多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赤壁之战可谓是千古留名,而这场战斗的领导者周瑜和诸葛亮也因此一战成名。但是演义中所描写的周瑜,虽然谋略超群,却气量狭小,诸葛亮“三气周瑜”,最终周瑜抑郁而死。那么历史上的周瑜到底

  • 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谥号的皇后:卫子夫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卫子夫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写,说的就是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卫子夫,史称“孝武卫皇后”。她出身平民,没有什么显赫的家室,但是却能成为一代贤后,被后人赞颂。不仅如此,她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拥

  • 建文帝朱允炆的皇后到底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允炆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年号洪武。朱元璋为了巩固来之不易的大明江山,在全国各地设立藩王。朱元璋设立之初,有大臣反对,因为藩王的权力过大,会威胁到皇帝的最高统治权。但朱元璋并没听取大臣意见,坚持立藩。其实,朱元璋并不是不知道立藩的不好处,但作为皇帝他的眼光比大臣们高远一些。如果不立藩,权臣的